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7715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风云系列二.docx

二战风云系列二

二战风云系列二

莫斯科会战

  在克里特岛被攻占之后,希特勒的功业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将军,曾经在如此短促的时间之内,获得过这样多的胜利。

他曾经在二十七天之内征服了波兰,一天之内征服了丹麦,二十三天之内征服了挪威,五天之内征服了荷兰,十八天之内征服了比利时,三十九天之内征服了法兰西,十二天之内征服了南斯拉夫,二十一天之内征服了希腊,十一天之内征服了克里特岛。

而俄国尽管是一个庞然大物,却花了一百多天的时间,才算是勉强的使芬兰人向其屈服了。

因为他自己有了如此优越的纪录,而同时又看到俄国人是那样的不中用,所以结果遂使希特勒获得了一个错误的印像。

他假定在冬季尚未来临之前,即可以打倒俄罗斯。

对于他这个丧失了理性的心灵而言,这种想法是毫不足怪的,因为连整个世界也都认为这是具有极大可能性的。

他希望能一举而毁灭俄国的战斗力,并且在三四个月之内,达到伏尔加-阿尔汉格尔斯克之线;此后他就可以留下五六十个师的兵力来据守被征服的地区,而使用其余的兵力以来对付英国。

为什么在这个战役开始之时,对于侵入军冬季服装准备的预算还不够总数五分之一的数量,其原因即在此。

  要想进行这样一个迅速的战役,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在发动时,其地面条件一定要是最好的。

因为一九四一年的春季是特别的多雨潮湿,直到五月间,布格河和它的支流还是保持着最高的水位,所以一般人认为南希两国的战役,曾经使这个侵入战延误了六个星期的时间,这种说法似乎是不可靠的。

不过无论如何,时间的延迟是导致最后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那却是毫无疑问的。

比较更应加以责备的,却是目标的选择。

为了想要毁灭俄国的战斗力量,则所应选择的目标一定要是俄军所不能够放弃的.这样才能迫使他们在德军打击距离之内来接受会战。

能够满足此项要求的唯一目标即为莫斯科。

它是俄国铁路交通的总枢纽,所以在战略上是不可以缺少的;它同时也是世界共产主义的“麦加”(圣地),一个高度中央集权政府的首都,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其所雇用的工人总数在一百万以上。

这正是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将军所想要打击的目标,但是希特勒对此却毫无认识。

他愤怒的说着:

“只有完全落伍的头脑,才沉醉在这种过去的观念之中。

”他认为占领俄国首都是毫无意义的。

他的兴趣是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这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

只要毁灭这两个城市,则布尔什维克主义就会无疾而终。

  这个观念初看来似乎是很荒谬,但实际上并不如此,因为希特勒看清楚了他所面临的问题,是与拿破仑所面临的完全不同。

那不完全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即击毁俄国的陆军;它主要的是政治性的,即推翻布尔什维克的统治。

如果是这样,则不应以占领城市为手段,而应在俄国之内制造革命。

假使从开战之日起,他就以一个解放者自居,那么他这种认为其将领们是头脑陈腐的想法就不能说是毫无理由。

可是认为仅仅由于其“定名”之故,只要占领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即足以粉碎苏维埃的统治,那却可以说是神话式的幻想。

尤其是他又进一步把这个目标,与两个主要的经济目标混为一谈——即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于是思想就更为混乱了。

前者的目的是要想使俄国丧失其主要的粮食资源和百分之六十的工业,后者的目的是要想夺去其石油的主要产地。

由于目标的混乱和复杂,结果是德国的兵力伸展过度,并将无可避免的采取折中的措施。

  尽管他怒斥德国将军们是“头脑陈旧”,可是第二十一号训令却还是希特勒思想与他们思想之间的一个折中产品。

莫斯科并未被放弃,但是却把它摆在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后面,除非是这个秋天特别的干燥,否则当冬季来临之前,是不可能将其占领的。

  德军的一般意图是有如下述:

  “对于留驻在俄罗斯西部的大量俄军,应用果敢的作战来加以歼灭。

这个作战中包括着装甲箭头的纵深突破,并应尽量阻止尚能战斗的俄军残部,撤退到巨大的俄罗斯空间之中。

  “使用迅速的追击,可以达到某一条线,从这条线以外,俄国空军即不可能再攻击德国的本土”(这就是上文所已经说过的伏尔加-阿尔汉格尔斯克之线)。

  接着,在说明了芬兰军和罗马尼亚军的任务之后,该训令即继续说到“作战的指导”,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可以摘录如下:

  “作战地区为普里佩特沼泽,分为南北两部分,攻击的主力应位于北半部。

在这里应使用两个集团军的兵力。

这两个集团军中南面的那一个——在全部正面的中央——应具有以特殊强大的装甲和摩托化兵力,突破到华沙周围和其以北的地区,并击毁在白俄罗斯境内敌军的任务。

这样就可以造成一种情况,可以使强大的机动部队转向北面,这些部队以后即应与北面集团军合作——后者从东普鲁士出发,大致朝着列宁格勒的方向——以来共同击毁在波罗的海诸小国地区中的敌军。

仅仅当这个攻势作战完成之后,才继之以攻占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Kronstadt),然后才再发动进一步的攻势作战,以占领重要交通中心和军需制造工业地区——莫斯科——为目的。

  “在普里佩特沼泽以南的那个集团军,其主力应从卢布林地区出发,大致朝着基辅的方向,其目的是用强大装甲部队深入俄军的侧翼和后方,然后席卷沿着聂泊河(Dnierer)的敌军。

  “一旦在普里佩特沼泽南北双方的会战已经进行完毕之后,就应向下述的目标实行追击:

(一)在南面,迅速占领有经济重要性的顿涅兹(Donetz)盆地。

(二)在北面,迅速占领莫斯科。

  “对于该城(莫斯科)的占领,无论从政治或经济的观点上来看,都要算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此外,它也使俄国人丧失了其最主要的铁路中心。

  这三个集团军的组织在训令中也有列举性的说明:

  

(一)北面集团军:

总司令李布元帅,下辖第十八军团,司令为库希勒尔将军(Gen.VonKuchler);第十六军团,司令为布西将军(Gen.Busch);第四装甲兵团;司令为霍普勒尔将军(Gen.Hooppner)——共二十个步兵师、三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师。

由克勒尔将军(GenKeller)所指挥的第一航空军团(AirFleet)担负支援。

  在该集团军的北面侧翼上,为马勒尔汉元帅(MarshalMannerheim)所指挥的芬兰军,它一共包括着十六师芬兰军(共十五万人)和四师德军——两个步兵师和两个摩托化师。

  

(二)中央集团军:

总司令波克元帅,下辖第九军团,司令为施特劳斯将军(Gen.Strauss);另配属第三装甲兵团,司令为霍斯将军(Gen.Hoth)。

第四军团,司令为克鲁格元帅(F.M.VonKluge);另配属第二装甲兵团,司令为古德里安将军——共三十一个步兵师、九个装甲师、七个摩托化师和一个骑兵师。

由凯赛林元帅所指挥的第二航空军团担负支援。

[作者注:

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这两个装甲兵团都暂时由第四军团节制;而第四军团的各步兵军则另组成了一个第二军团,司令为魏克斯将军(Gen.VonWeichs)。

]

  (三)南面集团军:

总司令为龙德斯泰特元帅,下辖第六军团,司令为赖歇瑙元帅(F.M.VonReichenau);第七军团,司令为斯特普拉格将军(Gen.VonStuelpnagel);第一装甲兵团,司令为克莱斯特将军——共有三十个步兵师、五个装甲师、四个摩托化师。

此外它也还包括着意大利第三军(共四个师),军长为梅西将军(Gen.Messe);以及一个匈牙利军,一个斯洛伐克师和克罗地亚团。

支援他们的空军为罗尔将军(Gen.Loehr)的第四航空军团。

  在这个集团军的南面即为配属给它的罗马尼亚陆军,其番号为第十一德罗联合军团和第三、第四两个罗马尼亚军团。

名义上的总司令为安东尼斯库元帅。

他们的任务为保护南面集团军的右翼。

  关于上述的兵力,有两点需要加以检讨:

(一)为战车方面;

(二)为运输工具方面。

  当西欧战役结束之后,为了想要扩充装甲师的个数,它们的战车数量却反而被减少了一半。

德国对于战车的生产量,每年还不到一千辆,所以当这个侵入战开始时,德军的战车实力还只有三千二百辆的总数。

以后,每个月的产量似乎已经从八十辆增到了二百一十辆,但仍然是太少,不足以补充战争中的损失,当然更谈不上扩充装甲师的个数。

  而更重要的还是第二点,因为这是受到德国燃料补给量的限制。

它的数量只够使一小部分的运输工具摩托化,而且也限制摩托化师的个数。

师属的运输工具大部分还是用马车,又因为德国所生产的卡车不够用,新成立的师都是分配了法国人所设计的卡车,对于俄国的道路它们是不够坚固的。

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说由于缺乏履带式的补给车辆,是这一次战役最后失败的主因之一,正好像拿破仑在一八一二年缺乏马和牛的蹄铁一样。

  

  现在再来研究俄国方面的计划,事实上对于任何俄国人的作战研究,其最大的困难就是经常缺乏可靠的文件。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根本上不存在,因为苏俄的历史是受到政治的支配,而后者却在经常变化之中,所以没有那一位将军敢写他的回忆录。

同样的,苏俄政府也写不出一本真正可靠的官方战史,因为他们害怕一出版之后,再逢到未来的政治变化,就又会难以自圆其说了。

所以我们只好利用外国的资料来源,尤其是德国方面的,可是这却当然难免有主观的偏见。

  不过据我们所知道的:

苏俄当局在一九四一年,本应利用俄罗斯的巨大纵深来磨毁德军的实力,等到它的冲力已经匮竭之后,才大举反攻;可是他们却未如此做法,在开战时他们的大量兵力都是位于逼近德国边界的地区中。

依照苏俄前少将马尔柯夫(AlexeiMarkoff)的记载:

  “当战争开始之时,对于第一线部队是完全缺乏支援它们的预备队,因为纵深防御的思想,在当时被人认为是胡说八道。

根本上就不曾想到一个防御性的战争计划。

巨大的仓库中装满了各种爆炸性的兵器,弹药和燃料,但却并不设置在安全的后方,而是那样的接近边界,并在纳粹重炮射程之内”。

  此外,我们也知道在一九四一年六月间,红军对于一九三七年到三八年之间的大清洗所造成的创痕也还没有恢复,而且还正在改组的情况之中。

在这一次大清算中,他们一共损失了三个元帅、十三个军团司令、五十七个军长、一百十一个师长和二百二十个旅长,换言之,占了高级军官中的一半。

若是根据西方标准来判断,俄国红军只能算是一个原始化的战斗兵力,虽然据德国人的估计,他们也大约拥有一万五千辆战车和一万架飞机,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陈旧落伍的。

他们的运输和补给体系是混乱不堪,他们的攻击战术也是笨重不堪。

但是仍然和过去的战役中一样,他们的士兵都是顽强善战的农民,虽然缺乏主动精神,但却具有惊人的忍耐能力。

  当战役开始时,依照不太可靠的德国资料来源,俄军的兵力分布大致是有如下述:

  

(一)芬兰集团,指挥者为米里兹可夫将军(Gen.Meretzkoy)和果弗罗夫将军(Gen.Govorov)。

共有二十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和五个装甲旅。

在拉多加湖(LakeLadoga)的东西两面,向芬兰军作战。

  

(二)波罗的海集团,指挥者为伏罗希洛夫元帅(MarzhalVoroshilov)。

共有十七个步兵师、七个骑兵师和五个装甲旅。

位置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境内,以掩护列宁格勒为目的。

  (三)白俄罗斯集团,指挥者为提莫申科元帅(MarshalTimoskenko)。

共有五十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旅。

位置在波兰东部和明斯克(Minsk)以西的白俄罗斯境内,以掩护莫斯科为目的。

  (四)乌克兰集团,指挥者为布琼尼元帅(MarshalBudienny)。

共有六十九个步兵师、十一个骑兵师和二十八个装甲旅。

位置在波兰东南部和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地区中,以掩护乌克兰为目的。

  依照哈尔德将军在其日记上的记载: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所估计在俄国西部的俄军实力为一五四个步兵师、二十五个半骑兵师和三十七个装甲旅。

所面对着的德军为一〇二个步兵师、十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摩托化师、五个特种师和一个骑兵师。

  可是俄国的实力却并不全靠它的军队数量,而还是和在查尔斯十二世和拿破仑的时代中一样,主要的还寄托在它的广大空间、原始化的道路、巨大的森林、宽广的河川和沼泽,再加上其短促的夏天、绵长的冬天和春天的解冻期。

此外还有铁路线不仅稀少,而且又还是宽轨;同时对于战车和摩托化车辆也是一个难于行动的国家。

当下雨的时候,道路上就变成了淤泥河;而不下雨的时候,它们不是积雪就是尘土飞扬,使战车的引擎都为之阻塞。

在冬季里,常常是结着厚冰,所以除非在车下烧火,否则就无法发动。

对于德国人而言,是必须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在伏尔加河的前面将俄军彻底击毁,使他们来不及动员其巨大的人力。

否则,这个战役在战术上就会变成一个无止境的苦斗。

  希特勒所信赖的即为德军在战术方面的优势,认为足以获得一个迅速的胜利。

他的观念是准备使用一连串的巨型战车包围运动,来将俄军单位逐一各个击破。

其程序是有如下述:

首先用两个装甲兵团,迅速的向所选定将要击毁的敌军部队的侧翼上前进,透过他们,然后向内旋转直到深入后方为止,来切断他们的交通线,并使他们的指挥体系发生瘫痪作用。

同时,德国的步兵则向俄军的正面进攻,把他们向侧翼方面压迫,构成一个内包围圈,然后再来扫荡敌军的残部。

  这种战术的开始运用是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天。

那一天上午三点十五分,在中央集团军(这是本章中的主要对象)的正面上,德军开始作炮兵的轰击,二十五分钟之后,第一批俯冲轰炸机也加入作战了。

上午四点十五分,大致是以苏瓦尔基(Suvalki)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为基地,第三(霍斯)和第二(古德里安)两个装甲兵团,分别前进以来对于在明斯克以西的提莫申科所部,作大规模的包围运动。

在这个最初的前进中,古德里安的战车中有一部分是不透水的,并且装有“斯诺克”(Schnorbel)呼吸管,(后来才为德国潜艇所采用)这些装备使他们能够渡过布格河的河床。

  尽管克里姆林宫已经接到了许多的警告,可是这次攻击却还是使他们受到了完全的奇袭。

哈尔德说:

“很明显的,沿着全线的敌军都受到了战术性的奇袭。

所有在布格河上的桥梁,以及整个的河川边界上,都是不曾设防的。

下述的事实都足以作为敌人受到了奇袭的明证:

敌军在他们的营房中被围捕,飞机停在机场上没有起飞,当敌军部队面对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发展,都纷纷向他们的上级请示,应该如何的应付。

A集团军的报告说:

敌军正向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明斯克公路上,拼命的溃逃。

俄军的指挥组织是已经完全崩溃。

  于六月二十四日,已经有了二千余架俄国的飞机被击毁,有些是在空中,有些是在地面上。

凯赛林说:

“自从第二天起,我都亲眼看着俄国的重轰炸机,从其内地深处飞来投入战斗。

就我所见,这些飞机用战术上不可能的编队来自投罗网,真是一种罪过。

几乎是隔着一定的时间,就有一批无辜的飞机飞来送死。

对于我们的战斗机简直是最轻松的猎物。

这简直是‘幼稚的自杀’。

  六月二十六日,霍斯装甲兵团就达到了他们的目标——明斯克城;第二天又与古德里安的兵团会合在一起。

当德国步兵还落后很远时,这个装甲的大钳却已经向提莫申科夹拢起来。

七月三日,这次战役中的第一个伟大会战——拜里斯托克-明斯克之战——在大雨滂沱之中宣告结束。

[注:

大雨使路面变成了泥潭。

]依照艾斯曼(Adm.Assmann)的估计。

在这一战中俄军所付出的成本,专以俘虏而言,就有人员二九〇、〇〇〇人,战车二、五八五辆,火炮一、四四九门。

在这同一时间之内,北面集团也已经占领了芬斯克(Dvinsk),并强渡了芬拉(Dvina)河。

南面集团军也在齐尔姆(Chelm)越过了布格河,并向鲁特斯克(Lutsk)和罗弗罗(Rovno)前进。

   哈尔德对于这个最初阶段的成功,也不免感到趾高气扬,所以在七月三日在他的日记中,这样的记载着说:

“假使说在两个星期之内,俄罗斯战役即将胜利的结束,也似乎还不算是过分夸大的说法。

”不过照他的本意看来,并非认为侵入战就会从此一了百了。

诚然,他的判断并未错误,第一阶段的确是如此轻松的赢得了。

可是第二阶段又如何呢?

  第二阶段的开始即为一个战术性的争论,从这个争论上即可以证明出来在德国高级指挥部中,其意见是如何的不一致。

照原有的指示是要中央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兵团,一直迅速的向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弗尔(Roslavl)之线推进,而陆军总部(OKH)也仍然坚持着这个观念。

但是因为现在步兵已经落后了差不多十四天的行程,希特勒一心只想多获得俘虏,所以不想迅速推进来瓦解敌人的指挥体系,反而希望把装甲兵团的主力调回来,以帮助步兵们进行扫荡工作。

就这一点来说,克鲁格是拥护他的主张,而霍斯和古德里安二人则希望赶紧挺进。

波克为了避免负责起见,遂建议把两个装甲兵团部暂交给克鲁格指挥。

希特勒在七月三日也表示同意。

  于是接着就是一连串互相抵触的命令,在德国将领中敢于不听希特勒乱命的人,古德里安要算是极少数中的一个,他终于不顾一切的发挥其主动的精神。

他一心准备继续前进,等到克鲁格出面干涉时,这个准备已经成熟而无法中止了。

结果是到了七月七日,两个装甲兵团又继续挺进。

霍斯兵团取道维切布斯克(Vitebsh);古德里安兵团则经由莫吉里夫(Mogilev)和奥尔沙(Orsha)。

那一条半神秘性的斯大林防线,它是从拉尔瓦(Narva)到波罗特斯克(Polotsb)、维切布斯克、奥尔沙、莫吉里夫,然后再经过芬尼特查(Vinnitza)以达黑海,现在也就被突破了。

尽管克鲁格又横加干涉,古德里安的领先战车还是在七月十日渡过了聂泊河,一路击退了俄军的激烈反击,于七月十六日达到了斯摩棱斯克。

四天以后,斯摩棱斯克东西面五十哩,在聂泊河岸上的艾尔雅(Elnya)也被攻占了,但是在那里,古德里安所部却受到了沉重的反击。

霍斯兵团也从斯摩棱斯克的北面赶上来了。

  所以,到了七月十六日,照直路算来,到莫斯科的距离是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二了——一共是四四〇哩,平均一天进展了二十哩。

斯摩棱斯克会战一直打到八月八日才结束,结果又是一个巨大的包围战。

在这一战中,从七月三日到七月二十五日之间,中央集团军宣布它已经俘获了敌军一八五、四八七人,战车二〇三〇辆,火炮一九一八门。

  这次前进的执行是果敢而巧妙,要算是第二次大战中最卓越的战车作战战例中之一。

依照布鲁姆提特将军的记载,这个地区是非常不利于战车运动的——“巨大的处女森林、宽广的沼泽、坏得可怕的道路和强度不够荷负战车重量的桥梁。

”他告诉我们,只有从边界通到莫斯科的一条尚未完成的大公路,照西方人的标准看来,还可以勉强的算得是一条“道路”,其他所有的公路都只算得是沙质小径。

  “这个地区对于战车而言,已经是够坏的;而对于追随着战车后面的运输车辆,则更是坏到了极点。

几乎所有的运输工具都是由轮型车辆所组成,它们不能离开路面活动,而当沙土变成了烂泥的时候,在路面上也都不能移动。

一两个钟点的大雨即足以使装甲兵力停滞不前。

当一大批车辆都被陷在路上,延展到一百哩以上的距离,真可以叹为奇观——一直要等到太阳出来,把路面晒干了才能行动。

  另外一个障碍物就是这位克鲁格元帅,每逢后方一发生困难时,他就会命令装甲兵团暂缓前进.一直到困难被克服之后,才再准他们继续行动。

这里有一点应该强调说明的:

一个勇敢的战车指挥官,应该永远的把眼光钉在前面的目标上面;而不应像一个谨慎小心的运输队长,眼光只钉在他的军队尾巴上面。

  当这个卓越的作战正在进行之际,七月五日,北面集团军也在佩普西湖(LakePeiPus)的地区中,突破了斯大林防线,占领了阿斯托夫(Ostrov)、斯可夫(Pshov)和普尔霍夫(Porbhov),然后进向诺夫哥罗德(Novgorod),以求从东面切断列宁格勒。

同时,南面集团军也在日托米尔(Zhitomir)与伯迪切夫(Berdichev)之间,突破了斯大林防线,并向基辅前进。

  希特勒这个人是假使有一个念头之后,就会很难放弃它,正好像圣女贞德不敢违背她的神意一样。

一旦当他立下了决心之后,他会感觉到他的计划好像是圣经一样。

这就是他为什么不肯放弃和修改第二十一号训令的理由。

当他的军队愈向俄国境内深入时,他愈是要坚持着他的理想。

  七月十九日,当斯摩棱斯克会战正在最高潮的时候,他却不等待其结果的分晓,而颁发了第三十三号训令。

它的内容是分别用中央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兵团,去执行两个作战。

古德里安的第二兵团与南面集团军合作,向南运动以来对于基辅附近的俄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霍斯的第三兵团则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帮助北面集团军进攻列宁格勒。

所以艾斯曼说:

“于是战争开始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俄国人所不能了解的,他们称之为‘马恩河式的奇迹’,这个奇迹救了莫斯科,正好像一九一四年的巴黎一样。

”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个“马恩河式的奇迹”事实上已经包括在第二十一号训令之中。

   提莫申科从斯摩梭斯克的包围战中,勉强撤出了五十万人的残部,现在就退到了莫斯科的附近,组成了一条新的防线。

他们曾经作了一些十分顽强的战斗,而使哈尔德感到震惊的,是俄军的最高兵力还不只是OKH所原先估计的二百个师。

早已证实了有三百六十个师的番号了。

尽管如此,陆军总部的意见还是想要继续向莫斯科挺进,可是希特勒却不肯听从布劳希契和哈尔德的意见;七月二十六日,为了要想发动南面的作战起见,他命令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应与第二军团合作,以来围捕在戈梅尔(Gomel)的强大敌军部队。

哈尔德对于这一点的批评是颇有意义。

他说:

  “这样一个计划的意义就是无异于把我们的战略,从作战的阶层降到了战术的阶层。

假使打击这些小型局部性敌军集中兵力变成了我们的唯一目标,则战役就会自动退化,变成了一连串小型的成功,于是我们的正面就只会以寸进的速度向前推进。

采取这样一个政策,固然可以消灭一切的战术性冒险,并使我们逐渐的填起了各集团军正面上的缺口;但是其结果却是我们将会把一切的力量,用来填塞一个宽度与日具增的正面,于是就必须牺牲其纵深,而最后就会以阵地战来当作结局。

  这一席话可以算是料事如神,把未来的发展都完全说对了。

  当戈梅尔作战还正在讨论之际,八月四日,在中央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又举行了一次会议。

波克元帅,在霍斯与古德里安的支持之下,力主继续向莫斯科进攻。

但是希特勒却把这个建议推在一边,他说他的主要目标是列宁格勒附近的工业地区,其次即为乌克兰,因为它的物产对于德国尔后的继续作战,具有重要的关系。

此外,为了确保罗马尼亚的油田不受到苏俄的空中攻击起见,他又认为有占领克里米亚之必要。

六天之后,北面集团军对列宁格勒的攻势被击退了。

   在八月四日到二十一日之间,宝贵无比的时间都浪费在对于目标问题的反复争辩之中。

可是希特勒仍然还是固执己见,二十一日他又颁发了一个第三十四号训令。

在这个训令的开端是这样的说:

“在冬季来临之前,主要的目标是必须要达到。

这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在南面,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涅兹工业和产煤地区,并切断高加索产油地区的联系;在北面则为包围列宁格勒,并与芬兰军会合在一起。

  依照第三十三号训令,主要的作战是停止南面集团军向罗斯托夫-哈尔科夫(RostovKharkov)之线的前进,而改用中央集团军的内翼,和南面集团军一同进行一个两面包围的运动,来歼灭在基辅以东的俄国第五军团。

在希特勒的训令中是这样的说:

“必须要等待我们紧密包围了列宁格勒,与芬兰军发生了连系并击毁了俄国第五军团之后,我们才算是完成了部署,可以自由抽出我们的兵力,以来击毁敌方提莫申科的集团军。

”它又说:

莫斯科只是一个次要的目标。

  在布劳希契派古德里安去企图说服希特勒,使其放弃这个疯狂的念头,因为这是必然的会导致一个冬季的战役。

但是当古德里安在八月二十三日与希特勒谈话时,后者所告诉他的却是说德国的将军们简直完全不了解战争的经济方面。

古德里安并且奉令于八月二十五日向基辅以东出发。

   凯赛林对于这一点的意见,也是值得加以引述的,因为它足以说明希特勒所犯错误是如何的巨大。

他在其回忆录中说:

  “假使当斯摩梭斯克会战结束之后,只停留一个合理的喘息时间,而即继续向莫斯科前进,那么照我的意见看来,在冬季来临之前和在苏俄西伯利亚部队赶到之前,莫斯科可能已经落入我们的手中。

莫斯科的被占领是具有决定性的,整个的欧俄部分都已经与其亚洲的基础切断了联系,于是在一九四二年再攻占列宁格勒等重要经济中心、顿涅兹盆地以及梅柯普(Maik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