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7196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教育学原理

复习提纲

 

郑武超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定义:

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根本属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简答题)

1)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可以

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3)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间接经验,即科学文化知识。

4)记载和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工具---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4、学校教育的特点:

(简答题)

1)目的性、计划性

2)专门性

3)相对稳定性

4)相对独立性

5、教育的发展阶段

1)原始形态的教育

2)古代教育

3)近代教育

4)现代教育

6、原始形态教育的主要特点:

(简答题)

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表现出与生产和生活原始的统一和结合。

2)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3)教育手段和方式极为简单。

4)教育内容原始简单。

7、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简答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古代社会意识和文化为中心

4)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

8、概括来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9、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

矛盾、问题,等等。

10、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一种客观的

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它和其它规律一样,具有可认知性。

1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12、萌芽阶段

孔子: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选则殆。

墨子:

兼爱,非攻,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孟子:

深造自得,其进锐者其退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中国三乐也。

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朱熹:

为学者须从穷理上做功夫,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

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都是这一阶段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主张。

3)我国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4)《学记》对先秦时期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13、形成阶段

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概括文艺复兴以来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公开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2)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13、发展阶段

出现的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终身教育学、合作教育学

补充:

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最提倡的)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机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权

3、社会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文化水平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4)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传统影响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

5)文化变迁影响教育发展变革

4、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

首先,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

其次,人口增长率也影响教育的结构;

再次,人口德激增使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首先,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

其次,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

再次,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

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直接影响:

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间接影响:

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

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5、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6、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4)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9、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多选)

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有限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发展的特点(多选)

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差异性、历史性与社会性、现实性与潜在性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3、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影响人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影响人的发展(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4、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影响人的发展

2)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5、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论述题)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第一,学校教育的目的明确;

第二,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

第三,学校教育目的是比较稳定的;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第一,计划性;

第二,组织性;

第三,协调性;

第四,全面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第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

第二,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第一,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

第二,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体系

第三,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6、教育目的的概念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简单的说,教育目的是人对其教育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的预先设计或规定。

学校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学校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成员的质量的规定或所要达到的标准的设想,它对个人、群体以及家庭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学校教育目的的制约因素既包括社会发展状况和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等现实因素,也包括通过个人的教育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的理想因素。

7、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

1)制约教育目的的现实因素

社会发展状况

A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约,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政治的性质。

B教育目的受社会经济、文化及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提出其目的时,还必然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

点。

8、制约教育目的的理想因素

主要是通过人的价值取向而表现出来的

9、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对制定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

10、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题)

(1)教育目的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

(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制约

(3)教育目的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

(4)教育目的受学生身心发展和需要的制约

1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基本内容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简答题)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

(1)程度结构

一般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类型结构

一般分为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特殊教育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

18、19世纪的西欧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包括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学制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单轨学制。

最早产于美国。

由于单轨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世界许多国家纷纷采纳。

3)分支型学制

介于单轨学制和双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叫分支型结构。

最早产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

4、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5、当代学制发展趋势

1)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实现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

5)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6、1902年,在“新政”的背景下,改革派人士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主持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这个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施。

(第一个颁布的学制)

7、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调和了改革派和守旧派的关系后,又重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第一个实行的学制)

8、1922年在亲美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下,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壬戌学制”。

9、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简答题)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学校教育制度

2)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3)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4)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5)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6)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及其社会地位

1)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的职业性质

3)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角色

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从广义来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用语,即凡是

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师或

教育者;从狭义来看,教师专指在学校中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

与思想、品德为主要职责的专门人员。

教师的发展

A中国古代社会,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吏师一体。

古代社会,尽管教师已经成为一个

专门的职业,但受到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的限制,专职的教师人数

并不是很多,同时,古代的教师也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B近代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普及教育开始提上日程,促进了教育

的制度化,对教师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大,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也日显重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甚至把教师称颂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C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已经使得教育及教师的作用日益显得不可或缺。

时,对优质教育和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及学生对教

师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

3、教师的职业性质

1)教师职业是普通职业

2)教师属于半专业人员

3)教师是准专门职业

4)教师是专门人员,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

补充: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995年12月我国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认了教师职业的

专门性和专业化。

对教师职业的性质达成了两点共识:

A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B认为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并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而全面发展为职责的职

业。

4、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发展所作出的实际贡献或

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地位的基础。

2)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或专业化水平,它是决定教师职业的

社会地位高低的内在指标。

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包括学历水平、资格证书、专业素养、职业技能、道德水准、

个性要求等。

3)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

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待遇

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1985年确立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4)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职业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及利益在社会各个行业经济收

入中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各项福利待遇,是教师劳动的

价值实现形式之一。

5)教师的职业声望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综合认识和评价。

5、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多样化)

1)知识的传授者

2)品行、个性的培育者

3)言行的示范者

4)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5)学生的朋友

6)不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教育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参与管理权、物质利益权

义务:

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教师有“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

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

教育、法治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

的社会活动”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为,批判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7、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1)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搞好教学工作。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是教师又一项基本工作任务。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长期性

8、论述为什么教师劳动是复杂的?

答、教师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培养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多方面

的指标及要求:

知识、技能、智力、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个性、创造性等。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是活生生的有着巨大差异性和各自个性特点的

能动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劳动目的的

多方面性和劳动对象的差异性、能动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和方法手段的复杂

性。

因此,教师劳动称得上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9、教师的专业素质(论述题)

1)专业理念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对象的理解与认识基础上

的关于教育、教学、课程、学生等的理想与信念。

2)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系统,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

学工作的基础,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

系统而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来那个好的文化素养。

丰富而实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3)专业技能(简答题)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是教师所形成的顺利地完成教育

教学活动任务的专业本领。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技能应包括:

设计教学的技能,即教师有效地整合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教学环境等因素,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能力与技巧;

语言表达技能,即教师通过口语、板书、评语及各种教学手段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的能力与技巧;

沟通与交流技能,即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沟通与交流,达

到相互理解并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

组织管理技能,即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创造生动活泼的学

习气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管理班级,培养良好的班风的能力与技巧;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技能,即教师使用和驾驭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与技巧;

教育教学机智,即教师灵活有效地处理教育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技巧;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积极主动地探讨研究教育教学及学生

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4)专业情感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指教师对待教育与教师工作、学生以及对待自己等的态度与情感体

验。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对教育及教师工作的态度;

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10、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教师的职前教育

2)新教师的职初教育

3)教师的职后教育

11、学生的本质特点

1)学生的概念

2)学生观的历史演变

3)学生的本质特点

12、学生的概念

学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接受教育,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从广义来看,学生是指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人,其中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从狭义来看,学生主要指在学校里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

13、学生观的历史演变(多选题)

1)宗法制学生观

2)客体论学生观

3)自然主义学生观

4)儿童中心论学生观

5)人本主义学生观

6)建构主义学生观

14、学生的本质特点(简答题)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接受教育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学生是正在成长的、有待成熟的人;

4)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5)学生是权责主体。

15、学生的权利

1)生存权

2)受教育权

3)受尊重权

4)安全权

补充:

在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实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共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5、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6、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师生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引导与被引导的主体间的关系。

2)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人际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17、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不可乱顺序)

教师

学生

学校环境(校风)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了解和研究学生

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七章教育内容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顺序不可以乱)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和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