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语文必修三月考1文档格式.docx
《湖南师大附中语文必修三月考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语文必修三月考1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一心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形同泥塑。
政,谐音“正”,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着重一个“正”字。
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B.《祝福》表现了鲁迅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他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作者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于是选择了逃离。
C.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对战争的厌恶、恐惧,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心绪。
D.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秦中吟》《新乐府》是其讽喻诗的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形象鲜明突出,前后脉络联系,达到叙事诗的空前的熟练程度,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
4.B/《祝福》中的“我”是作者虚构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作者本人。
5.填入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①鸿雁不堪愁里听②御苑砧声向晚多③云山况是客中过④关城树色催寒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①②
5.C/根据律诗押韵的原则,排除A;
根据诗歌的句意,排除B;
根据律诗对仗粘对的原则排除D。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10分)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
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奏: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
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
常平仓。
②亭户:
古代的盐户。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获盐寇改秩秩:
秩序,顺序
B.俾里正谕民俾:
通知,告知
C.时盐课大亏课:
赋税,税款
D.讫事赴阙讫:
着急,急切
6.C(秩:
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俾:
使,让。
讫:
完结,终了。
)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B.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C.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D.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7.B(根据语意判断)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8.C(苫,草席;
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阙:
指服丧期满。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
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
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命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并赐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一些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9.B(“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5分)
译文:
(2)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5分)
10.
(1)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发”,打开;
“糜”,粥;
“缓急”,偏义复词,危急之事;
“可……耶”,怎么……呢?
以上四处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为之制”,对其管制;
“司”,管理;
“稽”核查;
“以时”,按时;
【参考译文】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
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
“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
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
“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
”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
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
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
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
“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
”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
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
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皇上意志坚决、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
“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
”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
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
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8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1.简要分析颔联中景与情的关系。
(4分)
答:
11.
(1)波浪汹涌,仿佛与天相连;
巫山风云,似乎与地面相接。
(1分)(前一句由下而上,后一句由上而下。
)写出了夔州秋天惊涛骇浪、动荡不安、萧条晦暗的特点,(1分)暗示了诗人内心翻腾起伏的忧思与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1分)两句诗把峡谷景色、个人身世与国家丧乱之感融合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哀感深沉。
。
(1分)
12.第三联中的“开”“系”向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12.“开”“系”二字均一语双关;
(1分)“开”既写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
(1分)“系”表面指系舟江岸,实际指心系故园;
(1分)两字绾结(融合)情景,形象而深沉地写出了诗人滞留夔州、孤单漂泊、思念故园的凝重悲凄的情感。
(三)默写(8分)
13.根据教材默写。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用“,”写出昭君生前容貌倾城,死后魂魄无依的凄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3)杜甫《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自己不仅要登顶泰山,也要攀登人生高峰的句子是,。
(4)《琵琶行》中,白居易由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而联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因此心生同病相怜之意,发出了“,”的感叹。
1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课内小说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
(8分)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而形状!
贾母因笑道:
“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
“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
“无字。
“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探春笑道: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又问黛玉:
“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
“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4.简要谈谈对《西江月》二词的理解。
答:
14.《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2分)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2分)
15.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并说“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请说说“两妙”的含义。
15.
(1)与黛玉的名有联系。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颦,皱眉。
(2分)
(2)和黛玉的神态(眉尖若蹙)有联系。
16.请谈谈对贾宝玉“摔玉”的理解。
16.动作描写,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反叛精神。
(2分)体现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和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25分)
老逃同志
韩少功
雾峰村在普同村的上方,山林覆盖更为广阔,道路更为崎岖险峻。
那里有一个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逃兵”——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只能这样叫。
稍微客气一点,就叫他“老逃”或者“逃夫子”。
在乡干部在场的一类正规场合,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
听那人的口音,他是四川或云南人,只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
他很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失去记忆了。
这样的人没法遣返。
暂时留下来先混一口饭吃,是当年县人武部的安排。
老逃一留下来就是好几十年,成了雾峰村的合法村民。
他虽然有些呆笨,但为人忠厚本分,干活也卖力,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还学会了说本地话。
只是年老力衰以后,在这里无亲无故,晚景有些凄凉。
几年前的一天,他大雪天去砍柴,摔了一跤,落了个中风,全身瘫痪,连自己找口水喝也犯难了。
当时赶上人民公社散伙,分田又分山,只差没有把几间公屋拆了分砖瓦,各家自扫门前雪。
一个瘫子,而且是个无名无姓的瘫子,哪一家愿意接纳收留?
村长老杨为此急得一宵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家里说:
“你牛皮哄哄,说你什么东西都做得出?
”木匠说那是不假。
村长说:
“那好,你给我做一样东西。
”木匠问你要做什么。
“这样东西要有几用:
抬起来是个担架,放下来是张椅子,打开来是张床。
”木匠不明白对方要这个有何用。
“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
”
木匠费了一番心思,三天之后果然把一个多功能担架发明出来了。
老杨便召集全村人来看新式装备:
“逃夫子瘫了,这你们是知道的。
他没有后人,你们也是知道的。
老班子说过,孤寡残疾都有所养,这是天道。
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呢。
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
逃兵要在村里吃轮饭,今天从我家轮起。
我说清楚了,规矩要立三条:
一是主家吃什么,他就要吃什么。
二是每天要抬进屋,不能让他睡台阶。
三是每一家管送不管接,但送人时要保证他身上干净,没气味,不然下方家可以不接。
你们听清楚了吗?
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但嘀咕了一阵,见规矩一视同仁,也不好说什么。
从此以后,老逃瘫了两年多,也就吃了两年多的百家饭,算是没饿着也没冻着,身上也没怎么臭,被村民们一直服侍到最后一刻。
临终前,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看着担架边的人,咬住最后一口气,硬挺着脖子,就是不死。
旁人说:
“你的寿衣早准备好了,放心吧。
他眼里没什么反应。
旁人又说:
“你的料(棺木)也有了。
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他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脸上憋得通红。
这可难住了大家。
有人说:
“他兴怕是要找杨老倌?
”这一说,大家都觉得像,于是赶快差人去找村长。
当时老杨在县城里做木材生意,听到消息后深夜赶回来,一进门没顾上擦汗,就抓住了逃兵的手。
果然,逃兵一见到他,目光微微一颤,转而变得柔和与安详。
他没有说话,只是随着两脚使劲一蹬,眼皮慢慢地合上了,但留下一条缝,得由老杨去抹一把。
他最后的神情不像个老人,倒像个孩子,似乎对即将开始的远行有点害怕,得抓住父母的手,才有几分心安。
村里给他缝了一套衣服,打了一副棺木,放了一挂鞭炮,让他善终入土。
只是墓碑没法立,因为谁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他到底是来自红军,抑或来自国军,抑或来自土匪流寇,更无人知晓。
总不能只在墓碑上刻下“逃兵”二字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9期)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发生在雾峰村的故事耐人寻味,老逃是一个战争年代的逃兵,无亲无故的他客居此地,而村民却给他养老送终,蕴含了作者对乡村生活中人性道义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B.雾峰村民风淳朴,虽然集体供养老逃的规矩涉及吃、住、送等各个方面,但是当村长老杨向村民提出时,全村村民都能自觉主动地响应。
C.这篇小说地方特色鲜明,“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等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内心秘密,老逃生命最后“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眼皮慢慢地合上了,但留下一条缝”,传神表现出他对雾峰村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的眷念。
E.这篇小说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多功能担架”的设计,从村长的设想、示范、交代当中,可以看出老杨深思熟虑、遇事带头、考虑周全、安排缜密等形象特点。
17.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答C、D不给分。
(A、E两项分析准确,B项“全村村民都能自觉主动地响应”以偏概全,C项的举例、分析不当,D项理解有误,表现的是老逃对村长老杨的依赖,不仅生前依赖老杨延续生命,而且死后还要依赖老杨方得安心。
18.小说中的“老逃”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8.①呆笨失忆。
很可能在战场上被炸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
②忠厚本分,勤恳卖力。
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好手;
砍柴摔跤,中风瘫痪。
③知恩感恩。
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要见村长老杨一面。
(每点2分)
19.老逃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村民对此先后有三次揣测。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9.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老逃死不瞑目原因的遐想。
②补叙情节,交代村民对老逃临终事宜的悉心安排。
③逐层蓄势,凸显观点,突出老逃对村长老杨的感恩之情。
20.小说结尾处的交代有有何用意?
读了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用意:
①小说结尾处交代村民对老逃的姓名、年岁和来历等情况均不知晓,首尾呼应,暗合标题。
②虽然老逃无名无姓、无亲无故,但村民却为他养老送终,体现了乡村人民友善的传统美德。
③揭示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昭示雾峰村村民所恪守的人情道义具有更为广泛的普世价值。
启示:
当今社会人情淡薄,我们应当守住心中的友善美好,要与人为善,坚守美德。
(用意每点2分,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修”在词典里有丰富的内涵:
①修饰、装饰。
现代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修饰边幅,而是整修容貌使形象趋向完美。
②修理、整治。
道路、河流、树木经过不断的修理、整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③修正、修养。
有错就改谓之修正,法律、规章、规则经过逐步修正走向完善;
在学习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品行方面的磨炼、培养谓之修养,儒家经典则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请根据你对“修”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