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718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docx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

高考地理研究性问题专题模拟测试

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水告急!

世纪之交的多种传媒,整天谈论缺水问题。

的确,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忧的是淡水危机。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淡水缺乏如此急迫,向海洋夺取淡水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某中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见图),请你说明其设计原理。

(2)海水淡化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2.利用模拟土坡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以证明流水的侵蚀和沉积地形的形成及沉积物分布的特征。

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3.材料一:

下图是测量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截面不同点的深度而完成的测绘图。

 

材料二:

下图是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1)绘画BB′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2)根据上述所作的剖面图,指出河流两岸的地表形态,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3)指出该河流①、②、③的补给方式。

(4)指出该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

4.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公里)

地租(元/平方米)

A

B

C

D

0

120

105

84

68

1

90

87

75

62

2

60

70

66

56

3

31

52

56

50

4

O

35

47

45

5

0

18

37

39

6

O

0

28

34

7

O

O

18

28

8

O

O

9

22

9

0

O

O

17

10

O

0

0

11

1l

O

O

0

6

12

0

O

0

O

(1)A、B、C、D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B;C;D。

(2)根据上表数据,分别绘画A、B、C、D地租曲线。

(3)根据上图,请指出该城市的中心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

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

实验用材:

1.5升或更大的空矿泉水瓶(1个)、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盘(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年6月22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为81.5°。

该地该日昼长为14小时20分,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时50分。

材料二:

据该兴趣小组连续几年的监测,发现该地的酸雨比较严重。

材料三:

该兴趣小组在对该地城市农产品价格及农事活动调查中得出如下数据:

项目/作物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kg)

5

3

2

1

生产成本(元/kg)

2.5

2

0.8

0.4

运费率(元/kg·km)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

材料四:

该小组草绘了本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该地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早或晚)小时。

(2)该地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B.渭河平原C.太湖平原D.成都平原

(3)根据所给资料信息,如果在距离城市1km处的土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甘蔗B.花卉、蔬菜C.花卉、甘蔗D.蔬菜、甘蔗

(4)当距离城市超过30千米时,当地种植哪一种作物经济效益最高()

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蔗

(5)近年来热水器的使用在我国方兴未艾,若在该地安装热水器,为使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热水器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间夹角的调节范围是从到。

但是,当地农民安装了热水器后,发现热水器的效果很差。

许多农民纷纷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商家和厂家证明,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那么,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农民能大量种植甘蔗,但调查小组发现:

在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均没有甘蔗种植。

请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该地发展甘蔗种植的优势区位是

(7)分析材料二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和图示,分析回答

材料一: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

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材料二:

(1)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就上述主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思路。

8.材料一:

在2005年热门贴吧中,点击率与跟贴数最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

“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青海人就笑了;青海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

”“台湾人说他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该帖子同时配以形态各异娃娃头图片,给人的非同一般的感觉。

材料二: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

《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贴子中,有两处作了改动,改动后不符合实际情况与整体规律,请把这两处改过来。

(2)材料一中,北京人说他风沙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陕西人和江西人笑的原因。

(4)结合材料二,回答:

当“台湾人说他想独立”时,为什么“全国人民都笑了”?

9.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测量你学校操场上某点的地方时正午12点及该点经度的方案。

材料:

长1米左右的铁杆或木杆、长2米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刻度尺,量角器、电子表。

10.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农民买衣服主要去三个城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地图上,如右图(图中线条连接的是消费者的居住地和买衣服的地点),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B、C三个城镇的服

务范围。

(2)三个城镇中,规模可能

较大,某银行要在三个城镇

中建设一个支行,你认为最

有可能选择。

(3)根据图分析,限制C城镇进

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

么?

11.秋季开学后,广东某校一位地理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一项观测作业:

观测中午前后的阳光,在学校水泥操场上绘出一段经线,并计算出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所用物品是一根笔直竿子,一个电子表以及直尺、粉笔等简易物品。

请你列出观测步骤并说明其中原理。

(1)观测步骤:

(2)原理:

12.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

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

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

13.请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能验证热力环流的小实验。

(1)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3)观察到的现象:

(4)结论:

(5)请列举出两个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

14.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

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

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

的交换。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表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的过程

15.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40°N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请据此回答:

(1)冬季,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

方向;角α的值应不大于。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

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

(3)该温室冬季出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夏季,其

原因是。

(4)温室需定期通风,通风的目的是

(5)按投入多少,这种农业属农业。

16.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左图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

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水0.5℃。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右图。

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人,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材料2: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见下图)。

材料1: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见下图)。

17.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在当时其积极意义是:

能够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3:

在河流拐弯处不同位置,流速不同,如图下所示。

(1)读材料1及图,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和图示,“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

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

分析原因。

18.进行空间定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地理素养之一。

假没某人位于中纬度的某地,这里能知道东、南、西、北方向,但不知道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请你运用地理常识和地理技能,帮助判断其位于哪个半球。

(请提出两种判断方案并简要说明)。

1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北部界线。

(2)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列出三条)。

20.读材料:

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干旱在重庆和四川延续了近两个月,在欧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干旱都非常严重,除干旱外台风也频繁地跑到我国大陆地区捣乱,8月10日“桑美”台风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我国四川、重庆这次遭遇的严重干旱,是气压带异常偏西、偏强。

(2)目前,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单项)

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

(3)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桑美”的是()(单项)

(4)我国干旱地区出现频次>30的地区是___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和_______流域。

(5)A地区干旱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季,B地区干旱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季。

(6)现代化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请你设计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浙江农业受台风影响的灾情进行实时监测的研究方案。

①研究方案的题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体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但它对海面具有保温(温室)作用;海水受热蒸发(淡化)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凝结的水滴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水槽内形成淡水

(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生产、生活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淡水危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2.答案:

实验用材:

自来水或河水,水桶、水管或小型水泵,颗粒大小不等的砂土

实验步骤:

(1)将砂土铺在土坡上,在土坡上方用水流浇注

(2)沿某方向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

(3)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

(4)观察并记录坡脚平地上的沉积物分布的特征及沉积地形的形成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沿某一方向不断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地形,且沟谷不断加深;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则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在坡脚平地上沿水流方向可形成冲积扇地形或冲积扇平原;沉积物沿水流方向,颗粒由大到水按顺序分布。

3.

(1)如图所示

(2)B岸:

河岸较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向B岸流,(在河流弯曲处,水流冲向B岸-凹岸)所以水深、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B′岸:

水较浅、水流慢,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沙)滩较发育。

(3)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地下水

(4)华北地区4-6月补给较小,气候春旱;夏季主要为降水;冬季较漫长,河流有季节性融雪(融冰)现象,3月融雪(融冰)现象明显。

4.

(1)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

(2)如图所示

(3)商贸区(0—2.5Km)住宅区(2.5—4.5Km)工业区(4.5Km以外)

5.实验步骤:

(1)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

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

(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

(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置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填入下表中。

某月某日某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

“微型温室”内的温度

“微型温室”外的温度

实验结论:

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6.

(1)晚1小时

(2)D(3)B(4)C(5)8.5°—55.5°(或8°34′—55°26′)该地位于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湿润,云雾量大,盆地地形对流不畅,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少。

所以热水器效果不好。

(6)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盆地地形具有热炉效应,使得本地夏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其它地区高。

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生长期长。

(7)①该地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近年来交通发展较快,尾气排放量大,酸性气体排放多;②盆地地形,对流不畅,酸性气体易积聚;③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与酸性气体易结合。

措施: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消费量;②实施清洁燃烧技术措施,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③加大治理、管理力度。

④回收酸性气体,开展综合利用。

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出三点即可)

7.

(1)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城市楼房多而且密集,使热量很难散失,从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千个温暖的岛屿,称之为“热岛效应”。

(2)研究思路:

①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②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③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④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8.

(1)“新疆人说他民族多,青海人就笑了;青海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将其中的“青海”改为“云南”

(2)最近几年,北京的风水沙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其原因是我国过多的人口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环境承载不了如此过过多的人口,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

(3)陕西省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区、市),全省地上地下各类文物点有3万多处,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文物大省;江西1927年8月1日发生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红军长征之后,1936年到达陕北,才形成了革命中心。

(4)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关系到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性问题;②文中的“台湾人”仅指“台独分子”,他们“想独立”是属于分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分裂中华民族的行为,但并不代表全体台湾人民的利益;③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遏制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④“台独分子”的这种想法,违犯了最近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不符合全国人民的意志。

9.

(1)选择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杆子垂直插入地上O点处;

(2)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

并画OA线;

(3)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于B点时,画OB线;

(4)作∠AOB的角平分线OC;

(5)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的正

午12点。

并同时读出此时北京时间(t)(电子表上的时间);

(6)计算经度差△t=t-12(换算为分钟);

(7)计算经度差△&=(△t/4)0;

(8)最后计算地理经度:

1200±△&

10.⑴略⑵CC⑶河流制约了该城镇向西的发展和辐射

11.

(1)步骤:

①观察时间选在北京时间11时——13时之间;

②在操场上直立竿子,观察竿影并用粉笔将竿影末端划记在水泥地板上,并记录下即时时间;

③每隔1或2分钟重复

(2)所做工作;至结束时,地板上将出现一段由竿影末端组成的点;

④将各点连接起来组成一段弧线;

⑤选取弧线中最近竿子直立点的一点,用直尺将此点与竹竿直立点连接起来,得到的直线就是一段经线。

⑥根据记录到的竿影最短时的北京时间与12时的差值,从而推算出学校所在地的大致经度。

(2)原理:

①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时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日影最短,阳光将从正北或正南或从头顶照射下来(秋季,对惠州地区来说,正午阳光从正南照来)。

直立竿子只要有影子,必是南北方向投影,其影子可视为一段经线。

②地球不停自转,各经度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记录下日影出现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可知此地正午地方时12时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的差值,从而推算出与东经120度经度差值。

再根据地方时正午是早于还是晚于北京时间12时出现,就可在东经120度基础上加或减去经度差值数推算出具体经度。

12.

(1)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

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

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

13.以下只提供两个参考方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但每一小题的得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方案一:

(1)实验器材:

水,水槽(或金属面盆,或类似的能加热的容器),红墨水(或类似的染料等),铁架,酒精灯(或小电炉等热源)

(2)实验步骤:

①先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水深20—30cm),将其置于铁架上。

②轻轻地在水槽中间滴入数滴红墨水(注意不要使水扰动)。

③将酒精灯置于水槽中央加热(火不要太大,因水温太高,对流太强烈,效果反而不好)。

(3)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从水槽中央缓缓各升起,到水槽边缓慢下沉。

(4)结论:

中间水受热,密度变小而上升,并向四周运动;周围水温较低,密度相对较大而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

(5)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城市热力环流等。

方案二:

(1)实验器材:

稻草或木材等;火种

(2)实验过程:

选择一晴朗无风的天气(白天夜晚即可),在安全开阔的场地点燃一堆火。

(3)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火苗从中间向上升起,草木灰也跟随火苗上升,在四周有草木灰纷纷落下。

(4)结论:

火堆中间温度最高,密度最小,气流上升,火苗和草木灰随之而上升,四周气温较低,密度大,空气下沉,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影响下,草木灰也跟着降下来。

14.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

(5)

(6)统一演化

15.

(1)南63°26′

(2)温度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3)光照不足

(4)调节大气成分,补充CO2

(5)密集

16.

(1)A:

22°CB:

28°C

(2)1000米1000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

(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多晴朗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中国:

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若举例合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