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526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docx

锂离子电池技术商业化暨投融资专家论证会记录稿

 

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

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和投融资风险

专家论证咨询会

资料汇编

汇编汇编

(根据录音整理)

 

2004年4月28日

会议名称和内容:

关于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路线论证及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和投融资风险专家咨询会

主持召开单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公司(管委会)

时间:

2004年4月28日14:

30—17:

40

地址:

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楼209会议室

议程

时间:

2004年4月28日(星期三)下午2:

30—5:

40

地点:

管委会209会议室

主持人:

李铭

1、杨冬平作博大电池公司简介及“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路线”的专题报告

2、论证专家

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化学电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方衍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决策管理部研究室主任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技术评估部主任

谭永东北京市科委新材料发展中心投资发展部经理

周正祥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钱良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电动汽车电源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曹高萍全军化学电源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

朱海雄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主任

杜炬北京理工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北京密云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

3、领导讲话

专家名单

序号

单位

职务、职称

姓名

1

中国工程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化学电源研究发展中心

院士

主任

杨裕生

2

北京市科委新材料发展中心投资发展部

经理

谭永东

3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副理事长

周正祥

4

北京机电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钱良国

5

北京密云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中心

副主任

杜炬

6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技术评估部主任

教授

方衍

7

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

主任

朱海雄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化学电源研究发展中心

副主任

博士

曹高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公司领导参会名单:

白文中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投资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宋卫民总会计师

李铭总经理助理

金学忠总经理助理

郭广庆总经理事务部经理

伍海峰事业发展部经理

张长泰法律事务部经理

刘世敏审计事务部经理

博大电池有限公司参会名单:

董事长李铭

董事、总经理戴工犁

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杨冬平

副总经理刘世敏、王经武、王玉鑫

 

杨冬平作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技术路线”的学术报告(略)。

并介绍了公司现状(如下)。

公司简介

一:

概况

博大电池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现金3500万,无形资产1500万)。

现有员工60名。

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无形资产4256万元。

负债3000余万元。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1年从韩国引进国内第一条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年产能力1万只150Ah电池。

公司的电池材料厂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国内唯一的微波合成回转窑可年产电池正极材料200吨。

在电池行业已连续经营四年余。

控股股东为北京博大科技投资开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资国有企业,占70%)。

董事长李铭(开发区官员),总经理戴工犁(开发区官员)。

二:

技术方面

1)在科研领域十分活跃。

拥有三项发明专利及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制造技术。

四年多扎实的研发,完成许多成果,涉及锂离子电池从材料到制造技术的方方面面。

既有现实生产急需的,又有保持领先地位的前瞻性成果。

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在电池安全性方面,在理论上严密地,全面地予以解决,而非部分解决。

实验室对理论进行了验证。

这一发明是创新性的。

在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领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势必极大地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2)动力锂离子电池难点在于安全性未解决。

我公司现在的生产规模已在世界前几名,拥有创新的完整的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电池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比如,俄罗斯RIGEL公司(前苏联第一电池厂)考察了国外多家大公司,在测试了我公司产品,认真调研后,决定购买我公司技术和全套设备,帮其建厂。

在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中标数最多,所获资金支持比例也高于其他公司。

3)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严谨学风,学术氛围良好的忠实于公司的科研团队,研究人员中博士以上研究人员12人。

研究所是保持公司强大竞争力的根本。

三:

市场

北京市承诺2008年奥运会北京要有1000辆电动公交车,我公司是此项目中唯一电池中标厂商,所需电池40余万只。

依现有生产能力须生产40年。

美国GE,BAESYSTEM,法国SAFT,雪铁龙等公司购买了样品,俄罗斯RIGEL公司已小批量采购,另一俄罗斯公司(俄海军背景)与我公司签了四年采购意向合同,合同总额5000多万美元。

四:

前途

解决电池安全性后,仅我公司中标的北京奥运会纯电动公交车即需150Ah电池四十余万只,产值几亿元。

新一代汽车标准42V系统市场已启动,市场规模已达几亿美元。

我公司储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特别适用这一系统。

完全可以参于国际竞争,并可以此作为长线产品。

军队等待电池安全性的解决。

一艘常规潜艇需用电池近10万只。

公司的一个重大研究项目是超长寿命电池。

如获突破,可进入占据市场百亿美圆的铅酸电池应用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宽市场。

技术上的突破可以彻底改变现状。

公司为此已付出几千万元和四年时间的研发储备。

五:

现状

多年来因尚未解决电池安全性,成本较高等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各国均处在研发阶段,没有厂家进入批量生产。

我公司率先解决安全问题将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机遇。

但依据“国退民进”的十六大精神,开发区已不能再增加投资或提供担保。

公司须在短时间内解决融资问题。

公司目前资金极度困难,科研及生产均已停止数月。

绝大部分员工已放假回家。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意转让所持有的70%股权,条件是收回其已投入的6000万元。

而且可以分期支付。

正规的投资过程需要3-6个月。

远水难解近渴。

公司面临员工和技术流失的危险。

面对这种局面,开发区同意对电池公司实行经营管理权的托管。

即托管公司拿出几百万元投入电池公司,维持公司的正常工作,托管公司取得经营管理权及融资的操作权,期限为六个月。

融入1亿元资金电池公司可扩大生产能力5-10倍,成为世界最大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

年产值1-2亿元。

李铭:

各位专家听了杨冬平的介绍之后请各位专家发言

杨冬平:

我回避一下,各位专家可以往狠了说,往不好了说。

杨裕生:

可以提几个问题吗?

刚才你说的除安全问题,还有成本问题,怎么理解?

杨冬平:

不是你的电池不炸就有市场了,下一步成本我是这样考虑的;从每一个元件降低成本,锂锰氧比锂钴氧磷酸铁锂要便宜,我们研制的隔膜不到3人民币一平方米,日本和美国隔膜3美圆一平方米,现在的电解液100多元,我们新的电解液60元人民币。

方方面面的技术降低成本。

制造技术,我们引进的生产设备是韩国的,电池对制造环境要求非常严,露点温度-34度,空气中含水不能超过1%,电解液强烈吸湿会大大降低电池寿命,含水量不能超过20PPM,新的电解液对水不敏感,允许60-80PPM。

电池制造的环境可以降低;现在每个电池制造用于干燥空气的电费是200元。

新工艺可以不要干房。

干房耗电500KW。

不管怎么弄也难和铅酸电池比,铅酸电池的成本是锂离子电池的6分之一、8分之一,我们提出来超长寿命电池,我们10AH的循环已做到700次,这是科研、技术、生产人员创新2年的结果。

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每一个瓦时能量成本的降低。

比如说:

铅酸电池300次,超长寿命电池3000次。

它的寿命是铅酸10倍,价格是它的6倍,性价比还优越1.6倍。

这样就扩大了部分市场,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可以使用了。

随着超长寿命电池、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可以和铅酸、镍氢电池抢市场。

这第二个任务更难实现。

杨裕生:

请问你说到磷酸亚铁锂这个产品,现在是。

杨冬平:

实验室规模的,大约140毫安时/克,0.5C放电

杨裕生:

12AH的是否批量生产了,如果正常生产可以生产多少?

杨冬平:

小批量,现在韩国的小卷绕机生产能力太有限10分钟左右才能卷一个,一个小时六个一天50个,而且前期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才能开始卷,中试规模的生产设备的水平。

台湾的设备一分钟5个,当然设备要更新为专用设备,现在都在大的卷绕设备上绕,设备有限。

10、20、30Ah、为主要产品,能挣钱的。

高度自动化程度的设备增加产量,对成本最重要。

我们已经委托经纬纺织仿造卷绕机,自动化控制水平有所提高。

台湾的不到200万人民币,每分钟5个。

2000年初动力电池也刚启动,天津力神也刚起步,动力电池线还没有。

韩国人要100万美元KNOWHOW。

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迅猛发展。

但是现在的产品通不过国家和世界对安全性的测试,严格的说都是不合格产品。

解决安全性是第一步,解决了才可以适应市场。

杨裕生:

材料生产主要是钴酸锂?

杨冬平:

钴酸锂、锰酸锂。

我们搞了一条微波连续隧道窑,但五环路绿化征地把房子拆了,设备只好封存起来。

效率非常高,转一圈只有40分钟。

不象普通窑炉,一炉要几十小时。

杨裕生:

我主要做技术工作,对企业怎么运作外行。

一方面注入资金一方面公司运作怎么有一些产品投入产出之后有一定的利润来支撑公司的开销运作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这个问题今天主要研究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公司和开发区是不是把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考虑可能更看出公司的前景。

钴酸锂涨价了有一定的难度,锰酸锂还是很看好的,而且锰酸锂咱们这里最早,99年鉴定的。

需要打开销路竞争比较激烈。

李铭:

杨总作了发言,各位专家如果没有新的提问,交流中进一步交流;是不是请各位专家谈一谈,请杨院士您先谈一谈。

杨裕生:

对公司了解时间比较长了,现在也还有些关系,博士后到我们那里去做工作。

从整个了解过程中,博大几年的技术进步、研发能力的提高,给我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深也是与其他电池公司做些比较。

我先谈谈印象。

大家知道深圳有个公司,有名气,爆炸的多,燃烧的多,电池多、事故大。

相比较起来,从大陆太极到博大,在安全问题重视的程度上,认真对待的态度上,不可同日而言,非常的重要。

对于安全问题如此重视,很实事求是。

承认这个问题,来正视这个问题,下了这么大的力气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严谨的态度,印象很深。

在锂离子电池不管是大是小,安全问题始终很重要。

就在前一个星期,香港爆炸了一个手机,还是国际名牌手机,电池爆炸了。

小的电池都有爆炸的可能。

但是这个做到现在这种几率很低很低,但说明有危险,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博大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是非常好的、非常正确。

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决心很大,这是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我觉得从国内坚持还在研究100AH以上的电池的单位不是很多。

包括电子部十八所,100Ah以上的没有敢做。

他们所对100Ah的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安全问题。

目前正在北京开了一个后勤装备展览会。

深圳一家公司现在做的是搀氟铬的锂离子电池,他里边有讲的100、200,看样子不太可行,从他过去的情况看,目前不会神速解决。

这个问题,在展览会上做做宣传,发发广告是可以的。

咱们这个公司在安全上投入经费、人力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这些年的运作之后,我觉得,刚才样杨冬平同志介绍的,除了过去采取的安全措施之外,现在这三条,我觉得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有些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刚才杨冬平同志介绍了,就像温度提高之后,使得内阻提高四个量级,这样的解决措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样就把短路电流,把刺破了、针刺产生的大电流问题就抑制住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其它的两项。

在隔膜上,能维持隔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