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4361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docx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单纯的经济发展是否能解决一切问题?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党中央审时度势,由一开始的从强调GDP,到构建和谐社会,到强调幸福感,再到2011年3月“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之后的同年,从4月21日开始,《人民日报》已连续刊发5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文章,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该所主编的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第一本年度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心态纳入了公众视野。

一、社会心态及当前中国健康社会心态的概述

1、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喜怒哀乐所体验到的自身所处的社会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态度汇聚而成的共识,共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称为共享的现实性的社会存在。

通俗地说,就是人心民气或精神状态。

2、“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健康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是我国当前所要努力建设的健康的社会心态。

奋发进取,即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小康,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但必须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目前所实现的小康水平还比较低、不够全面。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较之以往更为复杂。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不能小富即安、小成辄止,而应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理性平和,即保持清醒头脑、平和心态,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不盲目冲动,不走极端。

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和社会突发事件呈现易发高发的态势。

有效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我们沉着冷静,科学分析问题和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不能被感情冲动所支配而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原则,更不能为国内外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而做出有损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事。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克服浮躁偏激的心理倾向,既不盲目冒进、急功近利,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不懈努力和奋斗,急不得也慢不得,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开放宽容,即保持宽广视野、博大胸怀,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开放宽容的社会心态适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只有虚心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理念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国际支持,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开放宽容的社会心态也适用于处理国内的各种利益关系。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也出现了多样化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我们在坚持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营造“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射器和晴雨表,折射着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释放着各种民生诉求和民情民意信号,可以说它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也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

这么说来,健康的社会心态什么时候都需要,对于正处在社会深刻转型、蓬勃发展的今天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意义

1、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

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高,就更容易干出成绩、实现发展。

反之则异。

2、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刚我们提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象的晴雨表,但社会心态的好与球又能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强大的反作用。

健康的社会心态使人们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投身到事业和生活中,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反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3、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今时代,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日趋增多的交往、交流、合作,每一位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国家形象大使的角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整体国人的形象;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常常会被放大和上升到国家层面,在经意不经意间影响国家形象。

国人的言行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态是否健康。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使我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汶川地震中,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救助措施及时得力,也因为我们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都能秉承善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良好心态,中国力量才能在国际上赢得高度评价与认可。

三、当前存在的不良社会心态及行为表现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

良好的社会心态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如汶川地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

当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不良社会心态。

1、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

是指做事不踏实,急于求成,并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切地想取得成功、取得成绩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就不会从长远去看待问题、考虑问题以及处理问题,为追求短期效应,不会潜下心来打牢基础。

但我们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而当前这种心态在我们的各种人群都有所表现,如有些人幻想一夜暴富,企求少劳而获、不劳而获,前几年沉迷于六合彩,而这一两年更多的人便是投身于老虎机,为什么呢?

其根源就在于百姓受过于急切追求财富的心理影响。

在文化领域,更多地追求“票房标准”和“收视率标准”,只要赢得眼球,只要有钱赚,全然不顾社会效益。

如现在翻开今日女报整版整版的碧螺春类的广告,还例如某征婚类节目女嘉宾曾在节目中宣称“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电视台也赫然插出,这些行为折射出媒体或文化人急于求成的心态。

在医疗行业,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屡禁不止,抗生素滥用问题说了多少仍不见有效改变,就是因为抗生素见效快,且价格高,开方医生可以从中获利。

这也显现出我们的医者急功近利的心态。

在食品行业,为了更快地赚到更多的钱,非法添加花样翻新,以次充好,甚至是投毒。

只要吃了不会立即躺下,什么东西都敢摆上餐桌.种种问题食品五花八门、触目惊心。

从中无疑表露出商人贪图眼前利益的心态。

在建筑领域,为政绩,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短命建筑”之类屡见不鲜。

如楼脆脆、桥脆脆事件。

当一件件的桥脆脆事件后,专家们更多地是把原因推向超载。

事实上,超载只是不少路桥塌陷的帮手,却显然不是罪魁祸首。

譬如2011年7月15日,杭州钱江三桥的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

但是与它同江一望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网友发帖问:

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什么道理?

茅老先生修桥的时候,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

70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以今天的标准观之,钱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

那么,超限超载何以“超”不垮钱江大桥?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科学抢工。

官员在为早日取得政绩的心态下,明明要两年才能干完非要压缩到一年完工,在桥梁建设中经常是边勘测边设计,大家都在用吃奶的力气拼命赶干了,还顾得上施工质量吗?

最终,使得忙了半天却是个“豆腐渣工程”。

……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这种社会心态的驱使下,于是我们十年磨一剑的人少了,一年磨十剑的人多了;耐住清贫、守住寂寞的人少了,浅薄无知、心浮气躁的人多了,片面追求速度和眼前效益的人多了。

2、失信失安、麻木冷漠的心态。

由于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

种种的行为表现,进而演变成人们不敢随意想信他人,缺失安全感,凡事都会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即失信失安、麻木冷漠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发现小愉时不敢捉,当心被误解为帮凶,在看见老人摔倒时不敢上前去扶,当心被连累,为此,一个“骗”字,使多少人提心吊胆;一个“假”字,使整个社会为之顾虚重重。

然而这种失信失安的心态进一步导致了麻木冷漠的心态,对需要关心的人熟视无睹。

怕被别人不信任。

于是时下,爱管“闲事”的少了,热衷于“看热闹”、“看白戏”的人却多了。

看别人不慎失足落水的惨烈、看歹徒光天化日之下的行窃、看轻生跳楼的男女、看老人孕妇不慎跌倒……此类社会现象反映了一些人的“麻木冷漠”。

3、沉溺享乐、肆意炫富的心态。

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剧,极端享乐主义渐渐显现。

然而,沉溺享乐是一种满足于自我享乐的心态,但还有一些富有者的心态却不仅仅只满足于此,他们还存在一种炫耀的心态,财大气粗,盛气凌人,不思如何回报社会,而是花钱如流水,大肆炫耀,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有的人用25辆豪车迎娶新娘,还有的人花千万葬父25辆豪车构成送葬队,甚至有的人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这无疑都是极端享乐和炫富心态的行为表现,然而,最近不仅是被国内关注的也是被国际关注的中国奢侈品消费更能体现中国当前极端享乐和炫富的社会心态,之前在2010年的调查中统计,中国奢侈品消费达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当时,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于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几乎提前近4年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中新网12月20日电 近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对各国消费者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购买奢侈品的心理倾向差异化很大,而中国消费者被指为“炫耀性消费心理”。

大多中国消费者买奢侈品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价值,相互以奢侈品来攀比和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以及社会地位是一个主要因素。

4、紧张焦虑、怨恨不满的心态。

其一是工作中的紧张焦虑,如今社会在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求职就业难,职场压力大,适度的压力我们叫良性压力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和提高绩效的作用,能促进人的进步,但压力过大就成为恶性压力,在恶性压力下人会产生紧张、担心、恐惧,绝望,甚至出现极端消极行为。

除工作的紧张焦虑外,人们还有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当然人们现在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并不是说焦虑没有饭吃,我们现在生活中焦虑买房、上学、就医、养老等问题。

例如城镇化进程加快,房价的节节高升,人们为买房担忧,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还指出,在遇到“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问题的被访者中,感到“很大压力”的比例在各项问题里是最高的。

无独有偶,今年2月,《瞭望》新闻周刊对居民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41.5%的受访者表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住房,住房问题已成为民众的主要“压力源”。

于是“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在焦虑等待观望中无奈地成为了房奴,无奈地走向祼婚。

除此之外,生活中我们还要面对物价上涨、看病难、上学难等压力,人们担心未来,顾虑现在,上为老人担心,下为孩子纠结。

而当这些人在担心焦虑中时,却还在忍受一些为富不仁者沉溺享乐、炫富心态下的肆意张扬的奢侈品消费,以及一些贪官庸官急功近利心态下的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虽然并不是说每个富者都是为富不仁,每个官员都是贪官或庸官,但只要有一些这样的现状出现,就会刺激到时常处于紧张焦虑中的这部分人群,当他们在受到挫折时,相比较下就会产生怨恨不满的心态,怨恨不满的心态主要表现为:

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抱恨机会对自己不均,对社会不满,从而滋长非理性情绪,滋生怨恨报复心理,滋发恶性极端行为。

而近些年来,在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冲突”大量群体借机泄愤的案例。

其中也透视出当前存在一些社会性的怨恨和不满的心态。

四、产生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

应当看到,不良社会心态的产生和发展也是有其根源的。

1、来源于经济上的失衡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存在“向前看”和“向后看”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行为。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虽然穷但基本上没有差别,在这种“超稳定”社会状态中,习惯了“向后看”,比如曾经广泛开展的“忆苦思甜”运动,就是典型。

所以老百姓的心态总体上是“平和”的,有时甚至过于保守。

而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明显的贫富差距,有些地区富豪成群,有些地区江山依旧;有些行业一夜暴富,有些行业杯水车薪;有些人挥金如土,有些人惜金如命。

在这种状态下,老百姓开始懂得“向前看”和“向上比”了,比来比去,由于巨大的收入落差下,你还要求社会心态一清二白、一马平川、一派昌明不太可能。

于是有些人的心理失衡,在经济上产生强烈的剥夺感、挫败感,从而滋生不良社会心态。

2、来源于社会上的不公感。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直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不同地区及行业间的差别等造成资源与机会的不均等,从而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

这是我们以往说得最多的社会不公平,但如今社会上的不公平感却有加剧的趋势,为什么呢?

其根源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熟人”社会,中国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托人情、找关系。

而且这股风愈演愈烈,网络热词“萝卜招聘”也是拜“熟人社会”所赐而成,“萝卜招聘”来源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是指在招聘用人时,通过托人情、找关系后,打人情分的现象。

所以,“萝卜招聘”多用来表示职位已经内定人选,这样的“熟人”社会,让社会成员就感受到了社会不公,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心态。

而“熟人”社会中有一层更亲密的关系更加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影响了资源与机会的集中化,这层更亲密的关系就是当前网络中很流行的一个词是“X二代”,即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穷二代、农二代等等,“X二代”与“X一代”存在着父子或母子关系,在“X二代”中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凭借着从父辈继承来的社会资源理所当然地还占据了很多的其他二代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得到,甚至是即使努力奋斗也得不到的资源。

这种现象有学者这样比喻,好比在跑步比赛起跑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比赛,或者让他们后跑。

这也是致使我们的社会阶层因化,造成人们产生“向上走”的渠道被堵塞、不流畅的感觉。

这也进一步激化了大众的社会不公感,我们追求开放包容的心态,但如果“拼爹”现象屡屡发生,“起跑线”不公时时存在,“仇富”、“恨官”情绪何以消解?

开放包容又谈何容易呀!

3,来源于文化上的迷茫感。

在我国建国以来到计划经济时代,倡导人们遵循“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德、信仰及价值观,但这种道德、信仰是建立在抑制、甚至是牺牲正当的私人利益基础上的。

这在建国之初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全国上上下下都积极响应。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各方面的诱惑的增多,以及因改革开放良莠杂陈的西方文化的流入等因素,此时,这种道德、这种信仰用来要求我们的共产党员无可厚非,但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成了圣人道德、圣人信仰,便渐渐崩溃了,而适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公民道德及信仰和主流价值观又没有及时地建立起来,此时,有的人便不知信仰什么,不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钱便沉溺享乐,没钱便怨恨不满。

信仰淡薄,又直接导致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功利主义价值观开始泛起,人们为他人利益而损失自己利益的事做得越来越少,但为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通过自己以及自己的“熟人圈”从中谋利而损失他人利益的事却做得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损人利己。

于是,在政治生活领域拉关系、走后门、贪污腐败,还有“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和类似“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屡见不鲜。

经济生活领域中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拜金主义。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人们不得不调侃地说:

不吃就是快点死,吃了就是慢点死。

的确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生姜事件层出不穷,“淡定”谈何容易?

4,来源于政治上的无助感。

其一,相关政策出台落后。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摆脱经济落后的状态,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将经济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经济发展优先于社会发展,这在当时的国情下是非常正确的。

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公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是绝对需要肯定的。

人们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当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后,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迫切的需求都是属于社会建设的领域。

然而,随着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的过程中,我国并没有及时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适时加大社会发展比重。

出现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局面。

当前的中国,从经济建设诸项指标来看,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从社会发展指标来看,我们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这样必然导致加强社会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不及时。

例如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不及时,没有有效地抑制贫富差距的扩大。

民生政策调整不到位,导致公众面临生活压力,但是这种政策性因素引发的问题,并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能完全解决的,我们一些底层的公众只能忍受压力,负重前行,而影响社会心态。

其二,民意表达不畅。

美国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但社会的容忍度却出人意料的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民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不满和怨气有一个宣泄口是原因之一。

而在我们中国,截访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部分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帮助,又找不到有效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因此有失望感、不信任感、无助感。

助推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更加剧了人们心态的失常。

五、不断探索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滋生了一些不良心态虽然难以避免。

但必须予以及时妥善修复,从而,才能建设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所要

求的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1、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为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辛鸣教授曾说社会心态建设的功夫在诗外。

引导也好,建设也好,不要就心态做心态,心态背后是社会存在。

因此,如果我们把社会存在的问题给解决好了,心态问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所以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加大对社会的管理力度,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首先,减轻百姓生活压力。

怎样来减轻百姓生活压力呢?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见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有来自财富、工作、生活、前程等方面的因此,为此,在经济层面下功夫是减轻百姓生活压力必不可少的,也是首要的,经济层面我们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社会分配关系。

加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这肯定有利于淡化仇富的心态,有利于老百姓心态平衡。

除此之外上,减轻百姓生活压力还要在民生领域下功夫。

虽然,自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后,党中央一直都十分关注民生保障,但是,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依然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句话,让人们不再为生存发展惶惶不安时,从而才能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

其次,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今年2月11日~14日,《瞭望》新闻周刊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的民意调查数据也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而诚信状况的差是一些诸如急功近利、失信失安、麻木冷漠、怨恨不满等不良社会心态的温泉。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势必得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1)建立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并加大处罚力度。

真正实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使失信者得不偿失。

强化公民和组织的诚信行为,逐渐建立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

增强人们的社会信任感与安全感。

(2)加强公共权力监督。

美国不是没有腐败和滥权,但被揭露的官员大都是因为一件事而下台,这是时刻监督和批评的结果。

越大的官越要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话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同样,我们中国的政府、中国的公共权力机构也需要有这个笼子来约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制衡措施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包括宪政法治、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等等。

来严惩贪污腐败,提高公共权力机关的公信力,建立起诚信政府,进而不再出现所谓的“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不再出现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等现象,也不再出现“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农二代”、“穷二代”类的划分阶层热词,破解中国特有特有“熟人”社会。

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均等地分享发展成果、平等地获取发展机会,使社会公众感受到公平,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和谐,由此社会心态才可能良性发展。

再次,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时事报告》的《科学分析和看待当前社会心态》的采访时,专家曾谈到:

目前中国社会心态中体现最充分的是中产阶层的社会心态。

为什么?

因为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往往得注重自身形象,基心态不愿意轻易暴露,都藏在心里面。

当然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在行为中。

而广大社会普通群体的心态在现代社会这种信息传播的状态下,是不容易表现出来的。

第一,这个群体里面有很多人不具有新闻话语权;但从现行人民代表的选举和组成来看,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与知识精英占据绝大比例。

改革开放30年中十届人大代表的职业结构分布为:

领导干部33.17%,企业家13.85%,教授、科研人员11.35%,农民和工人分别是2.22%、3.22%。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缺少参政议政机会,第二,他们也不具有上网的闲暇条件。

所以,最底层社会群众的社会心态是什么?

同样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

比如说,实在不愿意忍受了就铤而走险自残或残他。

尽管如此,但并不是他们不是没有表达,更不是不愿表达。

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市民带上铺盖卷、排队3天,就是为了能跟领导“说上话”;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公开自己手机号,却因每天上千个电话、上千条短信被迫关机。

那些被网络关注、被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海面之下这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让冰尖浮出水面的庞大基石,也才是决定社会心态的“潜意识”、“核心层”。

然而,这些不良社会情绪需要“出气口”和“减压阀”。

因此,必须全方位拓展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是纾解社会焦虑、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起点。

2、强化思想教育引导,为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追逐利益是人的本能,人不可能否认本能,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本能,但市场经济不能放纵人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