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979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 5.docx

高中政治专题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5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总目标。

2.解析与论证: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

3.预测与选择: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4.辨析与评价:

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1.政治认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科学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3.法治意识: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4.公共参与:

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做合格的公民.

一、依法治国

1.地位: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含义:

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总目标

(1)含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判一判] 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

提示:

错误。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科学立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形成并不断完善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治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想一想] 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所以不能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权益。

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

这种观点不对。

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将不断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三、严格执法

1.依法治国,关键在政府依法行政。

2.政府必须严格执法的原因:

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严格执法.

3.严格执法的要求:

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坚持规范公正执法;必须坚持文明执法。

四、公正司法

1.必要性: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2.含义: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3.要求

(1)必须始终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2)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3)必须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4)必须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5)必须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6)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7)必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五、全民守法

1.依法办事,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2.依法办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3.依法办事,还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六、法治中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领导立法、党保证执法、党支持司法、党带头守法。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正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司法的公信力.

2.依宪治国

(1)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2)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扎实推进国家宪法日和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活动和制度。

(4)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创设情景]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赢.随后央视也推出了反腐剧《国家行动》,这些文艺作品反映了当前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弘扬了荧屏正气。

当然,这股反腐风暴在广电这个敏感地带也掀起不小的风浪。

安徽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都陆续有高官落马。

广告经营是广电领域贪腐头号重灾区,每当一个电视剧或节目热播,就会有很多广告商主动排队来做广告,这时候那些能决定谁先上广告的人,就会成为行贿的目标。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法治意识)依法治国的主体、领导者、依据、对象、目的各是什么?

提示: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解析与论证·科学精神)材料启示公民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提示:

公民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探究总结] 全面理解依法治国

(1)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为什么—-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坚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

(3)怎么做——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科学立法,形成并不断完善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②严格执法,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③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全民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一字之变,凸显了对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下列属于有法必依的主体的是(  )

①全体人民 ②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③各企业事业组织 ④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有法必依的主体

审材料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析选项

有法必依是对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要求,“全体人民"的说法混淆了“人民”和“公民”的概念,①错误。

定答案

B

1.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B.全国人大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D.国家主席

C [从依法治国的含义中可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以下不属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应坚持的原则的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C [权利义务相统一是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符合题意,当选.]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创设情景]

王某居住在某小区1号楼1单元342室,他自小酷爱音乐,非常喜欢唱歌,他经常晚上下班后,在家里听歌听到零点左右,并且将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影响了周围邻居的休息。

特别是周末的早晨,他早早起来练歌,严重扰民。

邻居提醒他把声音开小一点,王某总是不以为然地说:

“我在我自己家里,这是我的权利。

"他的邻居实在无法忍受,就把他告到了法院。

[探究任务]

1.(辨析与评价·公共参与)试对王某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提示:

每个公民既要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

王某的做法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是错误的。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王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坚持依法办事,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我们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

[探究总结]

全面理解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1)必要性:

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具体要求

①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②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通过合法的劳动和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刑法修正案(九)》将过去人们见怪不怪的9种行为入罪。

如:

网络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虐待老幼病残等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此修正案(  )

①表明公民犯罪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为公民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扩大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权力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对《刑法修正案(九)》条例的认识

审材料

网络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虐待老幼病残等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析选项

《刑法修正案(九)》将网络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虐待老幼病残等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也为公民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定答案

B

1.以下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点的是(  )

A.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B.有权利,就有义务

C.公民应养成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D.公民应履行法定义务,法律应保障公民的一切利益

D [A、B、C三项说法正确;法律应保障公民的合法、正当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应选D项。

]

2.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作贡献。

为此要(  )

①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②养成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③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

④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D [我们作为公民中的一员,都应履行国家主人的职责和享受国家主人翁的权利。

因此,在依法治国实施中,要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

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形成并不断完善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治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治保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依法办事,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还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7.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8.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

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镇政府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

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

违背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该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

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不受侵犯

1.下列不符合上述材料事实的是(  )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

B [本题通过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的事例,考查依法治国及公民权利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故B项观点错误。

2.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这说明(  )

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公正执法

C.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

D.行政诉讼就是公民向上一级政府提起诉讼

B [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符合题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