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
a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b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c都能新陈代谢;d都能生殖、遗传、变异;e都有应激性;
f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
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
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
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
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
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
天平,量筒加
热器具:
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
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
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
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
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
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
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
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探究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1.相同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2.不同点:
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酸甜苦辣都在这里)、叶
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二、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
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
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
4.细胞分化:
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5.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
6.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分裂细胞,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植物体
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
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
食物:
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食物泡: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伸缩泡:
排泄废物表膜:
呼吸和排泄
2.单细胞生物:
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
3.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
有神经组织,更没有神经系统。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系统:
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
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6.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
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阑尾、
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胃腺、肝脏
8.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9.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
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子主要由胚和种皮(保护)等组成,胚由子叶(贮藏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萌发后消失)、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组成。
2.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
玉米、小麦、水稻等是单子叶植物,有胚乳。
3.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胚在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二、植物根的生长
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
2.植物根尖结构包括四部分: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的作用是保护;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根生长的主要部分;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3.植物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谁对植物体的作用:
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水有
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3.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当土壤溶
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这就是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4.不同植物需水量不用,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5.目前提倡根据植物的需求,通过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给予农作物适量的水,这样既可以满足植物
对水的需求,又能节约用水。
6.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还需要含钙的、含锌的和含硼的无机盐。
7.氮肥: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
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钾肥:
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氮叶磷果钾茎)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枝芽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新亚,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
2.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尽可能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以确保多结果实。
3.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个部分构成。
树皮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筛管;形成层的细胞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
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所以茎很坚硬,木质部内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导管;位于茎中央的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4.筛管在韧皮部中,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5.木本植物长出节瘤是由于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树皮
的缺口上端而形成的。
6.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开花情况受光照、温度的影响。
2.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等结构组成。
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4.雌蕊授粉(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果实。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有关。
3、普利斯特来的实验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4、绿色植物就像适应而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片的结构分为:
表皮、叶肉和叶脉。
3、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不但可以保护叶片不收病菌侵害,而且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
表皮上有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4、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
靠近上表皮的叫栅栏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叶绿体较多。
靠近下表
皮的叫海绵层,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所以叶片上面颜色深,下面颜色浅。
5、叶脉有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功能,也能支持叶片。
6、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
7、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这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叶绿体属于细胞器,其中包含多种色素,叶绿素是一种色素。
8、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生产韭黄、蒜黄等。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以用来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
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
a•暗处理:
禾U用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
B.部分遮
光:
形成对照,变量是光。
c.照光。
d•酒精脱色:
目的:
除去叶绿素,使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更加明显。
水浴加热:
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
酒精作用:
溶解叶绿素。
e•滴加酒精,
显色
3、实验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五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呼吸作用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4、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增加农作物产量:
增加农作物生活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供充足的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2、南方水果不如北方甜(甜表示有机物多),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远远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得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比南方高。
3、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减少水含量,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
根:
萝卜、胡萝卜;茎:
莴苣、茭白、生姜、土豆;叶:
白菜、青菜;花:
花菜、西蓝花;果实:
西瓜、桃子;种子:
芝麻、大豆。
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我们主要食用的是它们的种子(淀粉)。
3、草食动物直接以草为食,如羊、马;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狮子、青蛙;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如鸭。
4、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但所
获得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5、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
6、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燃烧煤、石油等
都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却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的相对平衡。
7、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散失
到大气中。
8、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9、如果大面积砍伐深林或破坏草原,就会引起水土流失。
历史上我国的黄河上游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水灾频发,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0、地球上的水约98%在海洋中,但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森林的作用: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参与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和水循环;它们产生氧气,调节气候,还能阻滞灰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改
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森林也是动物栖息的家园,没有了森林,大批动物会因此灭绝;森
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学校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风时尘土飞扬,可以选用阴生或耐践踏的草本植
物。
4、在学校的走到两旁种植的绿篱和行道树,课选择常绿的灌木或乔木,避免秋季因树木落叶而显
现一片凋零景象。
5、观赏性的草坪常采用高羊茅、酢浆草,运动场地选用狗牙根草。
6、常见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有:
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等。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1、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的主要生殖器官。
男性的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
2、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
3、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女性的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男性没有性周期,女性有性周期。
4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_、女性的卵子呈球形,它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5、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细胞叫做受精卵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输卵管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地方,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约需要(280)天,即约40周左右。
然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胎儿出生后叫做婴儿,
6、胎儿通过胎盘丛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7、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
8、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9、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10、人体的主要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_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11、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_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
骨质分为骨密_质和骨松质,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_,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_质,使骨柔软。
13、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送
氧气和养料、运送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
14、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人体的形成过程:
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t个体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15、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6、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体内供能物质。
17、糖类是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18、缺少的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病;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19、海带、紫菜、带鱼等海产品中含碘较丰富。
20、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2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22、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
程是化学性消化。
23、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4、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
25、肝分泌的胆汗不含消化酶,却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26、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氨基酸,淀粉逐步分成葡萄糖,脂肪逐步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都是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7、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8、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_,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9、在小肠内大部分的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夕卜,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被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血液。
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0、早餐约占一天热能的30%,午餐约点40%,晚餐约占30%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功能:
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
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可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4、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因此血液呈红
色。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5、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人就会出现贪血。
6、白红胞比红细胞大_,有细胞核。
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7、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T性的纤维蛋白有关。
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8、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9、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ABO血型分为A型、旦型、AB型和O型四种。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0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第二节血液循环
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
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2、动脉特点:
管壁较厚_,有弹性,血流速度,戏,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静脉特点:
管壁较薄_,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特点:
很细,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数量多,分布广。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边肺动脉。
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