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272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docx

K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真题1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含答案下载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471

科目名称:

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8×5分/题=40分)

 1.管理  2.霍桑实验   3.虚拟企业4.组织结构扁平化

 5.战略计划6.管理学的两重性7.组织创新8.企业社会责任

二、简答题(5×10分/题=50分)

 l.组织及其环境是什么?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科学决策的特点与程序是什么?

 4.组织为什么需要控制?

 5.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计算题(15分)

某自行车厂的计划人员准备编织新型自行车的月生产计划。

该厂目前生产两种新型产品。

一种是电动助动车,另一种是燃料助动车。

已知每一辆电动助动车售出后可获利250元,每一辆燃料助动车售出后可获利450元。

生产单位车辆的耗时和装配车间.包装车间的月生产能力(单位为h)

 如表一所示。

问:

如何确定该自行车厂的生产计划,并使工厂获利最多?

表一生产单位车辆耗时和车间月生产能力

生产车间名称

单位产品所需工作时数/h

各车间的月生产能力/h

电动助动车

燃料助动车

装配车间

3.5

7.0

10500

包装车间

2.5

3.0

4600

四、论述题(45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5分)

2.试论“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20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分/题=40分)

1.管理

答: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

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管理包括如下基本内涵: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

更具体地说,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

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

人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是由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霍桑实验

答:

霍桑试验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有关职工行为的一系列试验,这个试验的本来目的是要研究企业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促使了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和行为科学的创建。

霍桑试验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车间照明度试验。

这个阶段的试验从1924年11月开始,目的是探讨车间照明度的变化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试验人员发现,无论照明度和其他条件如何变化,这两个组的生产率都持续上升。

(2)工作时间与其他工作条件的试验,又称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因为这个试验在电话继电器装配车间进行)。

这一试验从1924年底开始,主要是检测工作时间长度和工间休息茶点供应对生产率的影响,其结果是,不论是工作条件改变的试验组还是工作条件不变的控制组,其产量都持续上升,这一结果又使研究人员感到不解。

(3)访谈计划试验。

试验从1928年9月开始,到1930年5月结束,共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问交谈,以便了解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方案、升级提拔、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

访谈计划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情绪及实际问题,以消除工人因不满而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4)绕线室试验。

这一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非正式组织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发现:

第一,工人对于什么是合理的日工作量有他们自己明确的理解,而这个产量往往低于管理当局所规定的产量标准;二,研究人员发现,在所试验的三个正式组织中存在着二个非正式组织。

大部分正式组织的成员都属于某个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有他们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梅奥等人对霍桑试验的材料加以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个: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第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来提高其士气。

3.虚拟企业

答:

虚拟企业(VirtualCorporation),指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为了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临时网络组织。

虚拟企业在组织上突破了有形界限,虽然有生产、设计、销售、财务等多种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部门存在。

也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最大优势,只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

必要时,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部资源进行弥补,目的在于以最大效率发挥企业有限资源,并以最快速度响应市场需求。

(1)虚拟企业的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虚拟企业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灵活性;②虚拟企业共享各成员的核心能力;③虚拟企业中的成员必须以相互信任的方式行动。

(2)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经济性表现在:

①虚拟企业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②虚拟企业有利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③虚拟企业有利于多角化经营。

4.组织结构扁平化

答:

组织结构扁平化指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组织形式的现象。

传统组织主要表现为层级结构,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

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

扁平化能够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

扁平化能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

(2)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扁平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

在传统管理幅度理论中,制约管理幅度增加的关键,就是无法处理管理幅度增加后指数化增长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迎刃而解。

5.战略计划

答: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再于看清企业目前是色和弄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

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和实现企业目标。

战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战略计划的首要内容是远景陈述(visionstatement)和使命陈述(missionstatement)。

(2)战略计划的第二项内容应是战略定位,即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研究,确定企业在行业中合适的地位。

(3)战略计划的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

(4)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

6.管理学的两重性

答:

管理学的两重性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另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1)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由此,企业管理就具有了二重性。

(2)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管理的二重性又是互相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3)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指导意义。

管理二重性原理,是我们认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的科学经验与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研究、总结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的理论武器,因而学习和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正确对待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经验,又要充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将它们结合起来。

7.组织创新

答: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的创新职能在企业组织方面的运用,组织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

(1)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

知识经济的到来,挑战着传统的企业制度,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方向变化,企业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这也就要求企业进行制度创新。

(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目前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

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责权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原来企业“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逐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分权化是近年来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的重要趋势。

(3)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知识经济将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企业文化带来以下方面的调整:

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副产品;企业文化将从记忆型转变为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8.企业社会责任

答:

企业社会责任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

这一定义的前提是:

第一,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第二,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它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1)对于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在总体上可归为两大类:

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

纯经济观是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运作,认为公司管理当局的任务就是设法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来组合各项生产资源,使生产成本最低,同时将产品卖给愿意支付最高价格的顾客,使企业的利润最大,而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