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2013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docx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

体验数学生活

———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奇偶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奇偶数”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具准备:

杯子

骰子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

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

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

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

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

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

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

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

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

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

哪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

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3、深化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

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

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

翻动100次。

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

小组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

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

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

由此可知:

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

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

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哪一格的奖品就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

谁不想参加呢。

为什么。

生。

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大家可不要上当了。

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作者:

单位:

邮编:

222123

联系电话:

6791026

李莲香塔山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偶数》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大班教案《奇偶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宝宝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奇偶数》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帮助宝宝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准备:

数字卡片1~10(自制)、围棋棋子55个。

方法:

1、让宝宝把数字卡片1~10从左到右摆成一排。

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将相同数量的围棋棋子分别摆在卡片下方。

摆棋子时要求宝宝“左摆1个,右摆1个”,尽量让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朋友。

2、摆好后让宝宝观察是不是所有的棋子都有朋友,指出那些没有朋友的棋子都是哪些数字下的棋子。

3、家长讲解。

数字1、3、5、7、9都有一个棋子没有朋友,叫奇数;数字2、4、6、8、10所有棋子都有朋友,叫偶数。

指导:

1、根据宝宝的兴趣来教,不一定一次全部教完,重在启发、培养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

2、随着宝宝能力的提高,可随意说出一个宝宝能够数出的数字,让宝宝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多次练习,对奇、偶数的规律给予总结。

蒙氏箴言。

如果不通过书写语言和数字对所有这些帮助孩子理清了意识的初期收获加以巩固的话,它们就有可能被荒废,一旦它们借助语言和数字这两个工具被确定和巩固下来,这些经验就能为未来教育展开一个无限广阔的前景。

计数练习。

计数练习旨在帮助宝宝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通过练习,宝宝可以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理解数的结果并能用数词来表示,等等。

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本文扩展阅读。

偶数是能够被2所整除的整数。

正偶数也称双数。

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若非,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n为整数),即奇数除以二的余数是一。

第三篇:

达芬奇的童年生活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在童婴儿时期就已经与母亲发生乱伦关系,凭证仅是达·芬奇的一个关于秃鹫的梦。

这个梦是这样的:

似乎命定了我与秃鹫永远有这样深的关系,我想起我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一只秃鹫向我飞来,它用嘴巴拨开了我的嘴,而且多次用嘴巴拍打我的嘴唇。

这是我幼时最初的记忆之一。

我想,这样的论断是可怕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弗洛伊德的这套理论呢。

因为他是弗洛伊德。

因为他是权威。

就如我们中国人对xx的崇拜一样,我们从高中就接受的世界观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我不能也没有机会去探讨去思索这是why,how,这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把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笼络在马某人的光环之下。

如果我提出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那我可能会被认为是故意的,或者是因为不理解马的观点才会产生的一种思想的误差。

在这种权威的光环笼罩之下,弗洛伊德,xx等的观点在强奸着每个有思想的人,自己的想法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尤其是那种教科式的传授,把我们的思想直接固定在书本上的文字上,而这样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做对某个考试题目,这是相当可怕的。

我承认弗洛伊德在对待达·芬奇的态度上是严谨的。

他对于达·芬奇的研究不是一种亵渎,而是通过把神人化为现实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最基本的欲。

也许这是两位大师间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旁人无法参透,但是最起码的尊敬会有的。

“世界喜欢使辉煌黯然失色,将崇高拖入泥潭”。

这句出自席勒的名诗《奥尔良少女》的话很好的诠释了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情感,同样,米兰·昆德拉的那句也是有大肠的,也很好的说明了后来者对那些在高位的人的追求,尊敬。

话多无益。

就此打住。

而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来说,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知道当走狗,当跑腿的,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跟在别人的脚步后边,还特别是不允许其他人对其的观点持反对态度,这种人只能是生活在午夜的魔鬼,上不了台面的人。

当一个运动失去了他所存在的群众基础时,他变得只存在于大学精英之中。

这是一段令人震惊的话语,从未有接受过的新奇的理论。

从孩提时期对自身的研究,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与众不同的困惑。

你有的我没有,为什么,那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指着那里的那种困惑和迷茫的眼神,多么可以理解的一指。

我应该也会有,但可惜的是我忘记了。

这种性意识的萌发对于自身的性发展是重要的这是一种吸引,一种诱惑,这也是无法抗拒的。

世界本来就创造了两性,就存在这种差异。

放在具体的感觉上,弗洛伊德认为的是,男孩以为女孩本也有阴茎,只是还很小,没有长出来,这有他的道理。

而我所想的是他在想为什么,这是十分扰人的。

无论男孩女孩,都会有这种想法。

为什么人类在原始时期要崇拜性器官,人类将阴茎作为膜拜的对象,而不是心,手之类的东西,两性之间差异的显露,将男性的进取,积极的东西展示出来,对性器官的崇拜是不经常放在面前讨论的,他会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外表与内心的差异是相当大,而更多的是将其谈论成低俗化的性欲,与原始的崇拜大相径庭。

男性在早期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对父母一方的依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是存在的。

对于男同性恋者而言,他们认为,他们是被器官因素决定了的,先天被强迫从男性身上获得快乐,而无法从女性身上得到快感的人。

而在同性恋的精神起源来看,同性恋者一般在童年时期都有对自己很温柔的母亲,而母亲的性格有具有相当大的男性化的特点,能够取代父亲的位置。

另外,对其他女人的爱慕可能会导致对母亲的不忠诚。

xx/5/7午

第四篇: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五年级数学《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从讲小商贩摆糖摊的事例导入。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什么数叫奇数。

什么数叫偶数。

2、列举生活中的奇、偶数。

3、猜测、发现规律:

师。

请在你们的左、右手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并用左手×2,右手×3,然后算出它们的和并告诉我得数,我就能知道你们哪只手写的是奇数,哪只手写的是偶数。

①学生自由算

②学生回答,教师猜测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发现其中的秘密④分析、结论

左手×2

右手×3

得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a、教师说,学生猜

b、学生说,学生猜

4、学生自由举例得出结论: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考考你。

(a、b是自然数)①4a是什么数。

②5+2a是什么数。

③6a+b是什么数。

2、比比看:

⑴数学小考场:

①2---101是奇数多,还是偶数多。

2+3+4﹢…+100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②4a+5b=105,b是奇数还是偶数。

③两个不同质数的和是21,这两个质数各是多少。

⑵生活大舞台:

①49箱梨,由5只船运过河,要求每只船都装偶数箱梨,能实现吗。

②有一只渡船,在一条河的东西两岸来回运送乘客,若规定这只船从东岸到西岸或从西岸到东岸叫渡河一次,则当渡船最初在东岸,来回渡河79次后,船在(

)岸。

③4张同样的卡片,分别写着

5、7,任意摸两张,和为奇数算你们赢,和为偶数算老师赢,同意吗。

为什么。

四、揭秘

师:

转糖摊的玩法是:

一元钱转一次,指针指向几,你就从指针所在的格子向前再走几格,终点上的物品就归玩家所有。

可三年级的小朋友始终拿不到学习用品,怎么转得到的都是糖。

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你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吗。

谁来说说。

五、课堂小结

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六、作业

学校举行五年级“奥能杯”数学竞赛,竞赛共有30题。

评分标准是:

基本分15分,答对一题加5分,不答给1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

我们六年级共有41名参赛选手,请问所有参赛同学得分的总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为什么。

板书: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左手×2

右手×3

得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第五篇:

浅谈学习生活中的实践与认识浅谈学习生活中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

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不断地以知识充实着自己的大脑。

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获得更好的专业技能,大概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和任务了。

而怎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提高和飞跃,是有方法论的。

本文试从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出发,探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并且试图找到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听讲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里,我们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如果说通过上课,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说是一种实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体现在四个方面。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而且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有前人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并且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漫长的学术的研究才得以慢慢积累的。

所以说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把前人的实践加以总结,取其精华而得来的。

之前其他人的亲身经历和实验使得各个学科的成立成为可能,接下来的不断试验和持续的实践则让这个学科发展得更好。

也正是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检验所得到的认识的科学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获得认识的捷径。

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知识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来得到的结晶,而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下,我们可能就有能力自己进行后续的实践了。

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自己去验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科学,并且为我们专攻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为,只有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认识的发展,使学科的知识继续更新和完善。

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即人们对实践的能动反映和加工。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们知道,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人们可以从实践出发,通过思考和归纳来总结出一些规律或特点。

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能动反映得到的。

另外,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这意味着当我们对一个客观对象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灵活地调用这样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和整理等等,并且把不同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自己的认识以及一种知识体系。

对于实践得到的直接结果,我们通过复杂的处理过程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

由于认识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和以单一的方式处理,而应该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归纳分析得到一个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可能最先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实践的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形成了对事物的感官上的直观感受,而之后从直观的感受上升到了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所以说,理论和实践没有孰优孰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而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实践与认识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

作为学生,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亲身经历学科发展过程中,最初从实践能动飞跃到认识的过程。

我们获得认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本上的很多已经被证明经得起推敲的知识。

尽管如此,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的规则对我们而言仍然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我们仍然可以遵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由实践再次回到认识中来。

首先,我们能够以正确的认识作为指导,来帮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实践。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享受到了国内顶级的学术资源,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前沿的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帮助我们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

当我们形成了一种科学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以在这种知识的引导下,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地开展实际工作的思想方法。

而就算我们在学术上有了再好的成就,对知识理解得再透彻,如果我们没有进行过实践,知识永远是纸上的几行字和脑子里的理论化的思想而已,永远不可能自己来推敲知识本身的奥妙,也不能真正地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知识是科学的,是正确的。

所以说,我们要创造机会亲自去体验,去实践,通过这样的亲自体验和实践活动来验证知识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由于我自己的专业背景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我们在学习时会学到很多前人总结的规律和企业管理的方法,也会分析很多案例来帮助我们提高实际情境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学习并没有让我们接触到实际的公司和现实的情境,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凭想象的。

而在寒暑假的时候,我曾经通过游学实践,走访了很多现实中的企业,在此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企业,而且通过和他们的管理层进行交流得到了很多业界的信息和资料。

和实际进行企业操作的人们进行交流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平时不知道的事情,原来很多理论上行得通的实践方式有可能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办法执行,这是我从前在学习书本知识时所没有想到的。

后来,又通过在金融机构实习,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实务操作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得知一些课本知识是怎样在现实中得以应用的。

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不能够体验到知识本身源于的实践活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来的实践来验证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真正准确、实用。

实践让我们不断地去验证或是修正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通过了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地证明理论的正确和科学。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验证或者修改已有的知识,更好地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这是xx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作为学生的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组织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努力将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先努力学习学科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让这种认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再通过实践活动去努力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因此,我想不论我们在学习什么专业的知识,在广泛阅览各类著作的同时,我们都应该去参加实践的活动。

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到相关的实务工作岗位上去感受、去观察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的问题中得到应用的。

此外,即使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我们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的同时,也应该多多迈向社会,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作为大学生,尤其作为大的学生,我们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的实践活动。

在我看来,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所给我们的启发和教育并不亚于我们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

xx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

而在xx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带给我们的学识,也来自我们通过实践来获得的经验和视野。

当我们了解到并利用认识和实践本身相互促进的特点,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自己不断地成长和提高。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