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16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溪市旅游“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本溪旅游业取得了良好成绩。

五年来,本溪旅游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中心,集中精力,务实奋进,初步建设成为景观和谐诱人、文化丰富深厚、环境清洁优美、服务优质高效,具有浓郁东北山水、满乡人文特色和较强辐射能力的旅游城市。

结合本溪旅游业发展趋势,现制定本溪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本溪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国温泉旅游大省的发展机遇,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三都五城”的总体目标,塑造本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枫叶之都”等品牌优势的整体形象;推进资源整合,着力优化结构,加强产业组织,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推动旅游业由资源开发型向产业发展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把本溪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本溪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把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1.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要,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鼓励企业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3.改革创新原则。

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破除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进一步放开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突出特色原则。

高起点规划,充分发挥本溪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策划和创意,科学定位和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开发精品景区,开拓旅游市场。

  5.以人为本原则。

在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接待服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力求人文关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策划设计、线路经营理念,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自然本质色彩,营造和谐发展的旅游环境。

  6.产业化组织原则。

以旅游产(商)品的生产加工为中心,使营销服务、质量监控、安全预案、市场秩序、设施建设组织化;以旅游区(点)企业为中心,使相关的旅行社、旅游饭店、导游公司及旅游管理机构组织化。

培育和壮大旅游核心产业,拉长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要素的聚集,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发展战略

  1、产业集聚战略。

引导旅游要素产业、相关产业向本溪优势区域和精品旅游景区聚集,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构建配套完善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信息互通、功能互补,放大聚集效应,推动大旅游、大产业的协调互动发展。

  2、精品名牌战略。

树立品牌意识,突出资源优势,强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热线。

在自然山水景观开发设计中,坚持“精、新、特”的旅游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升景区品位,彰显组合效应,打造一批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的品牌景区和高端消费的旅游度假区,形成独具东北亚特色的旅游产业园。

 

  3、外向带动战略。

大力开发具有本溪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塑造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突出精品旅游线的外向带动作用和龙头地位。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宣传促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精品旅游线路和国际客源组织渠道,构建国际化的营销网络。

  (四)发展目标

  将本溪纳入东北亚旅游经济圈,参与沈阳经济区、辽宁省“五点一线”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旅游发展集聚区之中,着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素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中国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全力把本溪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东北亚山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具体目标是:

  “十二五”期间,本溪接待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将分别以平均17.7%和18.7%的速度稳步增长。

到2015年全市计划接待国内旅游者4695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15%,与“十一五”末期同比增长121%;接待入境旅游者139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0%,与“十一五”末期同比增长189%;旅游总收入实现405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长16%,与“十一五”末期同比增长130%。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

每年新增旅游就业1万人;以旅游景区为载体的旅游度假区、农业旅游示范区以及餐饮业、住宿业、旅游商品生产零售业将成为本溪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水平。

  二、“十二五”期间本溪旅游业发展布局

  

(一)本溪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根据本溪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本溪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为“一都一园一城一路一基地二带”:

  一都:

以本溪森林植被有色树种为主题的“中国枫叶之都”。

  一园:

以本溪地质地貌为主题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一城:

以城市经济与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路:

以沈本一体化为核心的沈本旅游大道。

连接沈阳棋盘山,经沈溪新城、中国药都,沿太子河上溯,经工业遗址园、太子河新城、温泉健康养生小镇、发家峪山地休闲公园、皇子山旅游度假城、水上乐园、拓展训练营、滑翔基地、绿野度假营、地质科普展示园、满城,过本溪县小市镇,至关门山的沈本旅游大道。

道路两侧规划设计生态景观带。

  一基地:

以本溪水洞、温泉寺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桓龙湖、五女山为核心的山水文化旅游度假区,关门山、汤沟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沈溪新城为核心的健康城旅游度假区,太子河新城为核心的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为主体的辽宁省山水旅游休闲基地。

  二带:

  以本溪水洞-铁刹山-五女山为主线的旅游产业带。

自本溪市区,沿本桓公路,经新城区、小堡至小市城乡化一体旅游产业带,东营坊至八里甸浪漫枫情路(中华枫情路)、八里甸至普乐堡到桓仁县城山水生态路,直至五女山城,构建本溪黄金旅游产业带。

这条黄金旅游带串连市区、新城区、天坑群、兴隆湖、本溪水洞、温泉寺、铁刹山、观音阁湖、大地森林公园、太子河源、佛顶山、望天洞、大雅河漂流、太极八卦城、五女山、桓龙湖、满乡民俗文化等全市最主要的旅游资源;

  以本溪水洞-关门山-汤沟-大冰沟-财神庙-平顶山-本钢工业旅游-溪湖宗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产业带。

自市区向西幅射南芬各旅游景区,中段向南辐射关门山、汤沟,构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条黄金主轴线。

由本溪水洞、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天龙洞、庙后山遗址、关门山和汤沟等景区构成的生态旅游线;由本钢和北钢构成的工业旅游线;由市区牛毛岭、大峡谷、钓鱼台、财神庙、思山岭等构成的地质文化、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线;由本溪湖老城区构成的宗教文化、特色餐饮、民俗文化旅游线。

  

(二)本溪旅游发展的区域生产力布局

  1、本溪市“十二五”期间旅游经济发展布局(详见表1)

  2、本溪县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2)

  3、桓仁县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3)

  4、平山区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4)

  5、溪湖区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5)

  6、南芬区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6)

  7、明山区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7)

  8、水洞温泉区域生产力布局(详见表8)

  三、“十二五”期间本溪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设施,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构建旅游产业集群,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本溪水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强化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

深入挖掘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东北道教发祥地等宗教和历史文化内涵,以旅游产业板块的形式突出规模效应,形成多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

  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

重点加快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20平方公里)的道路、桥梁、河岸改造(河堤整治)、给排水、供热供暖、电力电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全市A级景区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环境保护等基础建设工作。

  五年内全市A级景区旅游道路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旅游厕所达标、景区停车场满足要求。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不断发展和规范“农家乐”和“休闲农庄”等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项目和产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投入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农家乐”及特色旅游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户)。

  本溪满族自治县要整合旅游资源,尽快开通关门山森林公园、汤沟、关门山水库水陆环游线路,并将庙后山、汤沟森林公园、天龙洞等旅游景区列入环线之中,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铁刹山、仙姑庙、观音阁湖、大石湖、浪漫枫情路、观音阁寺等列入延伸线路,发掘庙后山历史、道教文化、抗联史实、满族民俗等文化,形成集枫叶景观、温泉疗养、山水观光、宗教探源、红色旅游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度假区。

  桓仁满族自治县要整合五女山及周边旅游景区资源,深度挖掘高句丽、满族、冰葡萄酒和八卦城文化,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神奇景观、森林温泉和冰雪等旅游项目,形成集世界遗产、名山秀水、古城奇地、冬季滑雪和夏季避暑游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二)协调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全方位地发展我市生态游、森林游、宗教游、工业游、地质科普游、冰雪温泉游、奇异景观游、民俗风情游、度假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历史遗产游、红色之旅游等综合型、复合型的多元化旅游活动。

  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努力扩大数量、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改善包装,增加科技含量,增强观赏性、收藏性、实用性、便携性。

积极发展辽砚、核木葫芦、人参、冰酒、山野菜、小杂粮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

建设与城市功能配套,与旅游景区协调的销售网点,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销售网络,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开发区管委会和药发委要结合建设“中国药都”及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优势,开发“健康之旅”产品。

城建部门要把城市总体规划与旅游产业规划结合起来,规划开发市、县(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购物中心等大型旅游服务场所。

交通、铁路、公交等部门要围绕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做好配套项目的规划和落实。

文化部门要规划设计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演出场所,结合本溪地域文化组织编排剧目定时演出。

体育部门要把国家和省级赛事活动引入本溪,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体育旅游。

农业部门要利用绿色种植园、特种养殖园等项目开发农业观光和体验旅游产品。

本钢集团公司要重点抓好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尽快建成一铁厂工业博物馆项目。

林业、地质、文物、水务等部门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旅游产品。

发改委要把我市旅游车辆、游艇(船)、景区索道、游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