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知识.docx
《设备管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知识.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知识
1.管理概述
1.1如何理解设备的含义?
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外设备工程学把设备定义为“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它把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如土地、建筑物(厂房、仓库等)、构筑物(水池、码头、围墙、道路等)、机器(工作机械、运输机械等)、装置(容器、蒸馏塔、热交换器等),以及车辆、船舶、工具(工夹具、测试仪器等)等都包含在其中了。
在我国,只把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性质的物质资料才看作设备。
1.2什么是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这一定义出发,生产设备必须是直接作用于加工对象,使之改变物质形态或化学成份,而转化为一定的工业产品的设备或辅助完成产品加工的设备。
1.3什么是生产技术装备素质?
生产技术装备是生产设备、试验设备、仪器仪表与工艺装备(包括刀具、夹具、量具、模具、检具和工位器具等)的总称。
生产技术装备的素质是指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技术装备适应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和技术状况的优劣。
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工艺适用性、
(2)质量稳定性、(3)技术先进性、(4)运行可靠性、(5)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1.4完好设备的要求是什么?
完好设备的要求一般说来有以下四条:
①设备性能良好:
机械设备精度、性能能满足相应水平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功能达到原设计或法定运行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和其他超额定负荷现象。
②设备运转正常:
零部件齐全,磨损、蚀耗程度不超过规定技术标准;操纵和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液压、气压、润滑和冷却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③消耗原材料、燃料、油料、动能等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④设备的安全防护、制动、联锁装置齐全,性能可靠。
1.5设备管理及设备工程的概念?
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科学管理。
它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
设备工程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国外,设备工程是指为了最有效地发挥设备效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而对设备进行的设计、选型、维修、改进等各种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也就是说,设备工程是现代设备管理的同义语。
根据设备所处的不同阶段,设备工程可分为设备规划工程和设备维修工程。
前者是指设备诞生之前(即前半生)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后者是指设备诞生之后(即后半生)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
设备规划工程和维修工程,都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侧面的管理。
1.6什么是设备的效能?
设备的效能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功能。
衡量设备效能的指标随设备的种类不同而异。
衡量一般通用设备的效能指标是:
(1)设备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
(2)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3)设备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能力。
提高设备效能的途径有:
(1)选用合理的工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单位合格产品的所需时间,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2)通过修理和技术改造,保持设备的完好性能,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减少或避免故障(事故)停机,缩短修理停歇时间,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3)加强生产计划综合平衡和协调,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
1.7我国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中国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1.8设备管理的方针是什么?
设备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1.9设备管理原则是什么?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3)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4)坚持领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1.10设备管理任务是什么?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以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
1.11什么是设备综合效率?
设备的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可开动率、主要设备大修理实现率、主要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有效利用率、设备维修费用率和库存各种资金周转期等七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综合指标。
只有综合效率才能反映设备的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发展生产和搞好建设,以及为增加社会财富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
(1)应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增强设备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修工期,减少停机损失,降低检修成本。
(3)物尽其用,积极清理并调剂、利用闲置设备。
(4)采用新工艺积极开展旧件修复。
(5)大搞综合利用,节约资金支出。
1.12设备管理的“六个环节”及“五个关系”?
设备管理的“六个环节”是指使用维护、故障分析、科学检修、改造更新、配件供给、基础工作等六个方面。
正确处理设备管理的“五个关系”是指生产与检修、检修与维护、工艺与设备、专管与群管、人与设备的关系。
1.13设备管理对象是什么?
设备管理的对象是:
包括对直接和间接生产机器、工艺设备和管道、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技术基础等。
1.14何为设备全过程管理即设备一生的管理?
把设备的一生,即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从研究、设计、制造、选型、购置、监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直到改造、报废)作为管理对象,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以达到设备的良好投资效益。
1.15设备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 现代企业依靠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生产中各个环节和工序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
(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竞争的支柱。
(3)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适应市场需要,产品物美价廉。
(4)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消除事故、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
(5)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企业的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的革新和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2.前期管理
2.16设备前期管理的定义?
设备前期管理又称设备规划工程,是指从制定设备规划方案起到设备投产止这一阶段全部活动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外购设备的选型采购和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设备使用的初期管理四个环节。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设备规划方案的调研、制定、论证和决策;设备货源调查及市场情报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设备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程序的确定;自制设备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制造;外购设备的选型、订货及合同管理;设备的开箱检查、安装、调试运转、验收与投产使用,设备初期使用的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为进行设备投产后的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17设备前期管理与设备一生管理的关系?
从设备一生的全过程来看,设备的规划对设备一生的综合效益影响较大。
维修固然重要,但就维修的本质来说是事后的补救,而设计制造中的问题,在单纯的维修中往往无法解决。
一般来说,降低设备成本的关键在于设备的规划、设计与制造阶段。
因为在这个阶段设备的成本(包括使用的器材、施工的工程量和附属装置等的费用)已基本上决定了。
显然,精湛优良的设计会使设备的造价和寿命周期费用大为降低,并且性能完全达到要求。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规划阶段,经研究表明;在设备规划到50%时,费用的实际支出20%的费用,但已决定了85%的设备寿命周期。
在规划后期花的费用多,但对寿命周费用的影响不大。
设备前期管理若不涉及外购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一般无法直接控制。
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握设备的规划决策和外购设备的选型购置两个关键环节,做好了这一部分工作,就抓住了前期工作的关键,也就基本上做好了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
2.18设备前期管理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设备的前期管理按照工作时间先后可分为规划、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①规划阶段主要是进行规划构思、初步选择、编制规划、评价和决策。
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进行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定设备的规划方案。
②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设备的设计制造,或者是进行选型(招标)、订货和购置等工作,并对这些工作加以管理。
如设备正式使用前的人员培训、检查验收和试运行等的管理。
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尽可能的缩短设备的投资周期,及时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
③总结阶段主要进行设备在规划、设计制造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等阶段的数据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以后企业设备的规划、设计或选型提供依据。
2.19通常所说的企业设备前期管理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新购置(或自制)的设备在投入正式运行前的管理工作,一般应包括设备规划方案的调研、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设备货源的调查、情报的搜集整理分析;设备投资计划编制、费用预算、实施程序;设备采购、订货、合同及运输管理;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鉴定;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设备的初期使用效果分析、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2.20设备设备选型应遵循什么原则?
选型的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
①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
②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
③经济上合理―一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
2.21设备选型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备选型要统筹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防腐性、成套性、生产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等性能。
且要掌握国内外新设备的信息。
对引进国外设备要多方技术交流、询价、对比,认真谈判,选择先进、适用的设备。
1)设备的可靠性:
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表示一个系统,一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机能的程度。
2)设备的的安全性:
是指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3)设备的经济性:
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支出总费用的大小。
4)设备的技术性:
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特性。
5)设备的防腐性:
是指设备本身具有防止介质腐蚀的性能。
6)设备的成套性:
是指各类设备之间及主辅机之间配套的程度。
7)设备的生产性:
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
选择设备时,力求选择以最小地输入获得最大地输出的设备。
8)设备的节能性:
是设备对能源利用的性能,一般以设备单位开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
如小时耗电量、耗汽(气)量;也有以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表示的,如每吨合成氨耗电量等。
9)设备的维修性:
又称为可修性、易修性。
它直接影响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维修性能好的设备,一般是指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维修时零部件可迅速拆装,易于检查、易于操作,通用化和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强,配件供应充足。
10)设备的环保性:
是指设备的噪声、泄漏或排放有害物质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选择设备时要把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杜绝泄漏点,对排放的废气、废渣、污水要配备治理设施。
2.22选择设备应如何考虑设备的设备的维修性?
人们希望投资购置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后能方便地进行维修,即设备的维修性要好。
选择设备时,对设备的维修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
①设备的技术图纸、资料齐全。
便于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结构,易于拆装、检查。
②结构设计合理。
设备结构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可达性原则,各零部件和结构应易于接近,便于检查与维修。
③结构的简单性。
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设备的结构应力求简单,需维修的零部件数量越小越好,拆卸较容易,并能迅速更换易损件。
④标准化、组合化原则。
设备尽可能采用标准零部件和元器件,容易被拆成几个独立的部件、装置和组件,并且不需要特殊手段即可装配成整机。
⑤结构先进。
设备尽量采用参数自动调整、磨损自动补偿和预防措施自动化原理来设计。
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力。
可以利用设备上的仪器、仪表、传感器和配套仪器来检测设备有关部位的温度、压力、电压、电流、振动频率、消耗功率、效率、自动检测成品及设备输出参数动态等,以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故障部位。
今后,高效、精密、复杂设备中具有诊断能力的将会越来越多,故障诊断能力将成为设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检测和诊断软件也成为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⑦提供特殊工具和仪器、适量的备件或有方便的供应渠道。
此外,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维修技术要求尽量符合设备所在区域情况。
2.23选择设备应如何考虑设备的设备的操作性?
设备的操作性属人机工程学范畴内容,总的要求是方便、可靠、安全,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通常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如下
①操作机构及其所设位置应符合劳动保护法规要求,适合一般体型的操作者的要求。
②充分考虑操作者生理限度,不能使其在法定的操作时间内承受超过体能限度的操作力、活动节奏、动作速度、耐久力等。
例如操作手柄和操作轮的位置及操作力必须合理,脚踏板控制部位和节拍及其操作力必须符合劳动法规规定。
③设备及其操作室的设计必须符合有利于减轻劳动者精神疲劳的要求。
例如,设备及其控制室内的噪声必须小于规定值;设备控制信号、油漆色调、危险警示等都必须尽可能地符合绝大多数操作者的生理与心理要求。
2.24选择设备应如何考虑设备的可靠性?
一般地说,设备的的可靠性指的是机器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机器零件的耐用性,执行功能的可靠程度,操作是否安全等。
在衡量、比较、选择设备时,要根据所用设备的使用条件、环境及一些特殊要求,依照被选设备加工的产品质量指标,设备本身性能结构和零部件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设备物质寿命年限、安全自控装置的可靠程度等技术参数,来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要用辩证的分析方法,权衡利弊。
如选用高速化设备可提高生产率,但不安全因素可能性增大。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结构越复杂,出故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于在高速、高压、易爆等条件下运转的设备,尤其要考虑到被选用设备的安全自动控制装置、连锁装置等的稳定可靠。
2.25设备的维修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设备的维修性是指设备保养与维修的难易程度。
维修性好的设备可减少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维修性好的设备应具备下例条件:
设备系统设计合理,结构比较简单;零部件组合装配合理、维修时易拆、易装、易检查;零部件、配件的通用性、标准性、互换性好,易于选购;润滑性、密封性好,润滑油品易于替代,密封元件易于置换。
2.26选择设备为什么必须考虑环保性?
工业设备的环保性对保护环境、防止职业病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备选型中,要注意所选设备开动后的噪声监测数据是否被控制在环保要求标准之风;设备使用中排放的废气(粉尘)、废渣、污水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应配有相应的治理装置。
要把工业装备改进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
2.27什么是设备的可靠性与可靠度?
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也就是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用概率的量表示,叫做可靠度。
可靠度是系统、机器、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预期使用期限内完成其功能的概率。
一般用符号R(t)表示,其含义是在时间t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2.28设备投资决策采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或费用有效度最高来进行设备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费用的效度分析法;按复利计算周期内总费用的终价法和现值法;按复利计算寿命周期内年费用的等价同额年费用比较法和年费法。
2.29什么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它主要由哪些费用构成?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和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消耗费用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购置费用和维持费用两部分。
购置费用是一次性投资,所以又叫非再现费用;维持费用是使用过程中与使用维修设备有关的人员、动力、物资等所消耗的费用,又叫再现费用。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购置费+维持费+拆除费-残值
(1)、购置费。
其直接费用包括:
开发规划费、市场调查费;设计费、专利使用费;制造贯;运输费、保管费;操作、维护图纸资料费;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费,培训设施费。
间接费用包括:
图书资料费、计算机处理费、有关人员管理费用及合同有关的费用。
(2)、维持费。
其直接费用有运行费、维修费、后勤费、报废处理费。
运行费包括:
操作人员费、辅助人员费;电、气、油、汽等动力费;消耗材料费、空调费。
维修费包括:
维修材料及备件费、人工劳务费、工具器具费、设备改造费。
后勤费包括:
备件、维修材料保管费,试验设备租赁费等。
间接费用包括搬运费、调查费、办公费等。
2.30设备开箱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1)、检查外观包装情况;
(2)、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品、说明书和其他技术文件齐全;
(3)、检查设备各部位、各零部件、附件等有无锈蚀和破损;
(4)、核对设备基础图和电气线路图与齐备的地脚螺钉孔、电源接线口的位置及有关参数是否相符;
(5)、对不需安装的备品、附件、工具等应妥善装箱保管,注意集中移交,防止丢失;
(6)、保护好搬运及吊装装置,凡属未清洗过的滑动面严禁移动,以防损伤设备;
(7)、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对破损、锈蚀情况要拍照或作图示说明。
2.31设备安装工程应如何实施?
(1)、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安装工程计划及安装作业进度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生产部门作为正式计划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
(2)、设计、技术、工艺部门提供安装平面位置图、基础图及施工技术要求。
动力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动力配线、水、气、汽等管图及施工技术要求;
(3)、设备安装单位按安装作业进度表及有关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设计、使用部门进行施工质量的现场监察、摄影师验收和设备的调试。
(4)、设备的安装计划实施情况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评价考核。
2.32新设备的考核、考验应如何进行?
新设备经过安装、试车、移交,已有了初步的鉴定,但设计、制造和安装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还未完全暴露出来,因此仍需进一步对新设备进行考核和考验。
考核的重点是对设备的性能、效率、产品质量、能量消耗、安全环保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达到标准才能正式验收。
考核阶段一般为1~3个月。
考验阶段主要是对设备的可靠性及薄弱环节进行考验,时间一般为9~11个月。
两个阶段加起来一般为一年,也基本与进口设备索赔期一致。
2.33设备试运转记录包括哪些内容?
设备经空运转和带负荷运转试验后,应作如下列记录:
(1)、设备几何精度、加工精度的检查记录,其他机械性能的试验记录;
(2)、设备试运转达的情况,包括发生的异常情况、故障情况及故障排除情况;
(3)、无法调整和消除的问题,并归纳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4)、对整个设备试运转的人员,所用的工具、仪器,日期及评价意见进行记录。
2.34设备制造部门的产品售后服务应包括哪些内容?
产品售后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出厂产品使用保证期内的“三包”服务;
(2)、负责出厂产品使用保证期内的“三保”、“三赔”服务;
(3)、负责“三包”“三保”“三赔”以外的用户技术服务;
(4)、负责向用户提供产品备件;
(5)、负责向用户提供设备安装、调试、使用、保养和维修技术及其技术培训工作;
(6)、负责向购置大型、精密、技术复杂和成套产品的用户,提供安装调试的技术指导服务;
(7)、根据产品用户档案和信息处理档案,及时做好产品售后的跟踪服务;
(8)、负责“三保”“三赔”产品的技术鉴定和办理赔偿手续。
2.35设备制造部门实行售后“三包”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设备制造部门的售后“三包”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包修。
下列情况给予包修:
①、整机精度性能达不到产品出厂标准;
②、零部件精度不符合产品图纸技术要求;
③、产品有三漏现象(漏油、漏水、漏气);
④、产品质量低劣,造成设备事故或故障。
⑵、包换。
下列情况给予包换:
①、因设备设计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可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
②、产品零部件达不到图纸要求,影响使用,用户提出有效证据可以更换;
③、因大型铸件裂纹或主要零件超差,影响使用,可酌情更换主要零件或整机;
④、因馐漏水造成随机附件、工具锈蚀和技术资料损坏,应给予修复和更换。
⑶、包退。
下列情况给予包退:
①、产品质量低劣,经调整修复后仍不能达到出厂精度性能要求,用户要求退货,应给予办理退货手续。
②、因产品质量低劣,无法修复,又无现货,用户要求退货,应给予办理退货手续。
2.36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含义?
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是指设备正式投产运行后到稳定生产这一初期使用阶段(一般约6个月)的管理。
也就是对这一观察期内的设备调整试车、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操作人员的培训、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全部工作的管理。
加强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设备运转初期的生产效率、精度、加工质量、性能和故障的跟踪排除,总结和提高初期运转的质量,从而使设备尽早达到正常稳定的良好状态。
同时将设备前期设计、制造、安装中所带来的问题作为信息反馈,以便采取改善措施,为今后设备的设计、选型或自制提供可能依据。
2.37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设备初期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