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的发展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870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E的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IE的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IE的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IE的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IE的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E的发展史.docx

《IE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的发展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E的发展史.docx

IE的发展史

1 10年成就回顾

  1989年夏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工业工程座谈会”,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的40几位代表,交流了国际上IE发展与应用情况,探讨了我国发展IE的有关问题,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IE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IE研究会筹备组,次年5月正式成立工业工程学会并举办了全国首次IE学术会议。

从此,IE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0年过去了,回顾这段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IE学科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IE学术组织发展壮大,推动了我国IE学科建设

  继IE分会之后,一些行业部门及省市地方IE学术组织成立,聚集了一大批IE学者和科技人员,成为推动我国IE应用和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IE分会作为全国性跨部门的IE学术组织,团结全国广大IE工作者,致力于发展我国IE事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IE学术活动,广泛宣传IE知识,培训IE人才,推广应用和研究IE技术,促进了我国IE发展。

1.2 开展IE宣传,普及IE知识

  IE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许多部门、地区和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报告会、讲座、研讨班;报纸、杂志和电台也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大力普及IE知识,使之在较大范围里迅速传播。

例如,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机电部共同委托有关单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工业工程电视培训班”,编写了“IE基本知识培训”教材,组织全国数千人参加了学习,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IE技术宣传推广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3 发展IE教育,培养IE专业人才

  在学术活动的推动下,IE专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得到发展。

为满足广大企业对IE人才的迫切需要,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在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在继续教育中创办IE专业培训,1990年初组织专门班子,经过2年多研究和筹备,编制了IE专业高教自考方案和教材,1992年9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原机械部联合发出开考IE专业(本科段)的通知,面向全国招生。

至今全国有20几个省市近万名学员参加学习,1998年底已有千余人通过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成为首批以这种方式培养的IE专业人才。

实践证明,采取继续教育方式培养IE人才是适合国情的一大创举,为大量培养适用型的IE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育部门也将IE列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1992年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等校试办IE专业以来,已有许多大学设置IE专业,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我国发展正规的IE学历教育,培养高级IE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1.4 推广应用IE技术,取得良好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国外现代管理方法,其中大都属IE范畴。

特别是机电行业一些企业开展了IE(如工作研究)应用试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随着IE学术活动的开展,从机械、电子、汽车、冶金、航空、兵器到工程建设、石油化工、以及一些服务行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达到了改善生产,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效果,前几次学术会议和杂志报道过许多这类应用实例,这里就不重复了。

1.5 进行IE研究开发,提高技术水平

  一些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开展IE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实用的方法,提高应用水平和效果。

有的企业(如沈阳飞机公司)和外国公司合作,引进、消化IE技术,结合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达到系统改善和整体优化的效果。

1.6 出版IE图书,提供各种学习材料

  10年来,已有一大批IE著作和出版物包括教材、杂志及各种普通读物出版,为宣传、教育、培训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工具。

例如,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组织编写的IE专业高教自考教材,是符合国家自考委制定的大纲要求的第一套教材,不仅满足了自考学习需要,也为我国IE专业教材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经验。

一些高校也陆续出版了教科书。

同时,各种IE专著和《工业工程手册》的出版为广大技术人员学习和应用IE提供了实用的参考资料。

此外,广东工业大学主办的《工业工程》,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等杂志的出版,为各类人员交流、学习IE研究应用经验提供了园地,这都是极有利于我国IE发展的举措。

1.7 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扩大IE应用领域

  IE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生产率,1993年在国家科委、机械部的支持下,“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行业和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这是一种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生产率的机构。

其中主要是推行IE,开展企业诊断、人员培训、生产改进等活动,扩大了IE应用领域。

1.8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有关部门已多次组团出国进行IE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并且于1995年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计算机与工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一些学校和部门还与国外有关机构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并联合举办研讨会,如国际IE与制造工程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为我们了解国际上IE发展和经验提供了机会,对我国IE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 持续推进我国IE发展的几个问题

  10年成就表明,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IE发展和应用的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IE知识还不够普及,IE研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

  目前,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方针,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建设领域普遍面临实现两个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的课题。

因此,对IE的应用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面对这一现实,总结以往经验,展望未来,作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持续地推进我国IE发展。

2.1 进一步宣传普及IE知识

  推行IE已经10年了,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话题呢?

因为人们仍然普遍地不了解究竟什么是IE,工业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IE虽然是一门工程学科,但它不同于机械工程那样的纯工程学科,而是融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管理及社会科学等许多相关学科[1]。

特别是我国一直未设立IE学科技术体系和职业,使得人们不容易清晰地认识IE,不了解其实质和作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宣传介绍IE知识。

这并不奇怪,就是在IE发源地美国,虽然IE已有百年历史,现在仍然经常介绍一些IE的基本概念,去年我从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上翻译的一篇题为“什么是工业工程师?

”的短文就是一例,时至今日,美国还在向人们解释工业工程师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用简短的文字给人以清楚的概念。

应该说,美国是IE最普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仍然不断宣传IE,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我国的IE宣传普及工作还很不够,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IE知识介绍。

  进行IE宣传要注意科学性,尤其是对基本概念的解释要准确和规范化,否则,使人们概念模糊。

更不能对IE作形而上学的解释,让人搞不清到底什么是IE。

例如,我读到某报刊转载一篇“让工业工程师尽快走进企业”的文章讲工业工程师与工程师的区别,称“工程师是指在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某一领域中从事设计、工业、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工作的技术人员,而工业工程师……”。

殊不知工业工程师本来就是工程师,而且从事设计、工艺、质量工作正是工业工程师的典型职能,这种解释反而使人疑惑,工业工程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所以,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IE,科学、准确地介绍IE知识。

在这方面,学术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科技、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为宣传普及IE知识创造条件。

2.2 IE学科建设与推广应用

  任何工程技术学科都产生于生产实践,实际应用的需要促进了学科发展,理论指导实践又将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IE的发展和应用也不例外。

  在我国由于IE学科正在建设之中,尤其应用还不普遍,主要在制造业,而且多数是局部的和小范围的。

除了IE知识不够普及和缺乏IE人才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技术体制仍然是仿照前苏联建立并延续下来的,没有大的改革,IE没有成为一种职业。

作者认为,IE学科建设主要是在国家的学科分类、技术体制和教育体系中确立其地位,包括相应的技术职业的设置。

虽然现在IE已列入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但仍作为“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专业。

我认为这不利于IE的发展.IE固然具有管理特征,而且应用于管理上,但它是为管理提供方法和工具的技术,而不是管理。

历史经验表明,把IE列入管理范畴而忽视其工程的属性,影响了这个学科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和应用。

我国学者早些年就讨论过这一问题,老一辈IE专家,大连理工大学钮友侠教授曾送给我一本书《论高等管理工程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80年代末国家教委组织全国几十所高校研究管理工程教育改革问题的论文集,其中就有介绍国外管理和IE教育情况,提出我国管理工程教育问题和改革建议的论文。

例如,有人认为应将管理工程分解,分别向“经营管理”和“IE”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侧重管理,后者侧重工程[2],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方案。

据了解,现在有的学校按此思路在改革,但要使IE学科真正按其客观的科学规律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还应组织高校、科研学术机构及企业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学科设置。

  在应用方面,除了各类生产组织依其生产性质(提供产品或服务)采用IE技术外,在企业的机构组织和岗位设置上,要逐步向建立IE技术体制的方向发展,例如象一些外资和合资企业一样,设立IE部门,将现在分散在各部门(如工艺、技术、企管、QC、技改等)的IE工作纳入这个系统,有利于使IE的应用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应用IE的动力来自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愿望,一旦见到应用的效果,便会更加积极地追求这一技术。

2.3 关于现代IE和传统IE的关系

  我在1990年首次IE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现代IE的学科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文中,专门讨论了现代IE的特征和与传统IE的关系,这里不想再重复那些论述,而是探讨一下实际中的某些问题。

  现在有一种忽视传统IE的倾向,最热门的话题是现代IE,而且主要是现代制造技术。

诚然,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现代IE是IE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条件下发展的结果和提高生产率的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现代IE的主要趋势。

但是,从应用角度看,我们既不应该将现代IE与传统IE割裂开来,也不应该用制造技术(MT)代替IE,因为IE的内容远不止于此。

尤其是IE不仅用于制造业,也用于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后者应用比重更大,因为现代经济发达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最大(70%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将不断扩大,成为应用IE的主要领域。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IE与传统IE的关系,特别是现阶段,传统IE仍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我们在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发展现代IE及其应用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推广应用传统IE的基本技法,尤其是IE的原则、精神和意识,这也是发展现代IE的基础。

总之,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适用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先进。

不要忘记IE的根本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也许是一种巧合,在美国也有人写文章讨论这一问题,并有类似的见解。

美国IE出版的IndustrialEngineeringSolutions杂志在1995年第2期的一篇题为“工业工程师的两种看法:

现代派和传统派”的文章上,谈到“现在对所有工业工程师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我们不仅具有传统的技术和IE教育与经验提供的培训,而且有机会把IE方法与一些极好的新技术结合起来。

”“现在是证明工业工程师对工业的价值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工业提供真正的提高生产率的办法[3]。

”我很赞同这种见解,我们应从提高生产率的目标出发,把传统IE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去推动IE的应用和自身的发展。

2.4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持续发展机制

  过去,我国发展新技术,主要靠政府尤其是行业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包括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

面临国际国内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能采取行动,积极开展研究与开发(R&D),寻求高新技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所以,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来说,是否真正先进、适用、有效,以及企业家们是否真正认识这种先进性,就成为能否对企业产生吸引力的关键,IE也不例外。

所以,对于发展IE来说,问题仍然回到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应用上。

为此,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持续发展机制十分必要。

作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要解决经济发展对IE实际(或潜在)需求越来越大与IE尚未确立为独立学科和职业的矛盾。

从实施科教兴国方针,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大局出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科技、教育、劳动、人事、技术监督等)应将IE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组织协调科研、学术机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学科设置职业分类问题,为发展和应用创造条件。

  第二,科教、学术部门要继续发挥技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促进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技学术组织和行业协会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发起、创造和传播者。

美国IE讲座和培训班,包括IE概论(IntroductiontoIndustrialEngineering)这类最基本的知识介绍。

这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IE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三,IE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科技教育部门要和企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IE研究开发和应用。

这是在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应用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

  此外,很多国家的经验证明,生产力促进机构作为一种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生产率的良好组织形式,也是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IE的推广机构。

我国一些部门举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应该成为推动IE应用的重要生力军。

  总之,我们必须在学科建设,宣传教育,人才培养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继续努力,才能使IE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JIT在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

准时化生产(JIT,Just-in-Time)是一组活动的集合,其目的是实现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保持最小库存的情况下进行大批量生产。

目前许多JIT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服务行业。

跟制造业一样,每种技术及相应的工作步骤的适应性取决于行业市场特点、产品设备的技术水平、工艺技能和企业文化。

在这一方面服务行业也不例外。

下面列举10个成功应用JIT的服务企业的例子。

(1)建立问题协调小组霍尼维尔(Honeywell)公司正在促使其质量圈从生产部门向服务部门扩展。

其他组织如同达拉斯第一银行(FirstBank/Dallas)、标准肉联公司(StandardMeat)及米勒酿酒公司(MillerBrewingCompany)也正用同样的方法来提高各自的服务质量。

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Airways)把质量圈作为其实施新服务战略基础的一部分。

(2)改进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绝不仅仅意味着赢得清洁卫生奖。

它的真谛是:

工作区除必需的物品之外别无他物,但同时必需备有工作所需的所有物品,并且每件物品都干干净净,保持在随时可以使用的状态。

每个员工清理自己的工作环境。

(3)提高质量唯一有成本效益的提高质量的方法就是建立可靠的生产处理能力。

生产处理质量是源头质量——它在第一时间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麦当劳由于将质量融入服务传送工艺而著称于世。

该公司正确的实现了服务传送系统的“工业化”,从而使世界上任和地方的麦当劳的员工(即使是临时工人或兼职工人)都能提供同样的饮食服务。

质量好并不是说要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他意味着要不断的向顾客提供与他们付出的价钱相符的产品或服务。

(4)清晰的流程在JIT理论下,清晰的物流可以显著的提高工作绩效。

以下是这方面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联邦快递公司将原来始点——终点的空运方式改为始点——汇总分发站的方式,在汇总分发站里将不同的邮件转移到飞往相应的目的地的飞机上。

这种方式导致了空运方式的革命。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一家制造企业的,这家企业的订单处理部门一改以往按照职能划分部门的方式,变为成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工作小组。

由此,将订单处理功过的提前期由8天降为2天。

第三个例子是某县政府通过使用JIT方法将签订契约的时间减少50%。

最后要说的例子是超级仆人公司(Supermaids)。

他们派出的房屋清理人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每人负责一项特定的工作,他们并行的进行清扫,从而能迅速的完成清理房屋的工作。

流程的改变可以确确实实的变革服务行业。

(5)完善设备和处理技术完善技术是指对设备和处理能力的不断修正以促使其能够负荷工艺的需要,能够不断的生产出在公差范围内的产品,并能够与工作小组的生产规模和能力相适应。

速度润滑油公司将其标准服务站转变为专业化润滑和检修中心。

其方法是将服务区的工作方式由“开入”式变为“开过”式,同时取消了升降装置,代之以在汽车下面建立坑道,让员工可以完全接触到车辆的每一个需要润滑的区域。

(6)均衡工作负荷服务行业中生产与需求具有同步性。

服务企业已经建立其独特的方法来均衡需求,以避免让顾客就等。

计算机服务(Compu-Serve)公司在傍晚时段提供的服务收费更低;麦当劳在早上提供特殊的食谱;零售商店使用记账系统;邮局对于要求第二天寄送的邮件收费较高。

以上都是服务行业建立均衡工作负荷的例子。

(7)消除不必要的活动一个不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步骤是一个可消除的步骤。

就算是能带来价值增值活动也有可能成为重新设计的对象,以提高工作的连续性或减少完成任务的时间。

一家医院发现,在手术开始时如果有尚未准备好的仪器,那么会花费很长的等待时间。

因此,该医院为每类手术所需设备建立一个清单,以减少手术的等待时间。

速度润滑油公司取消了服务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但也增加了一些虽然不能改善润滑工艺,但能让顾客对所作的工作感到更有保证的步骤。

(8)物理结构的重组工作区域的布局在实施JIT期间通常都要重新布置。

一般来讲,制造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小型加工单元以实现小批量生产,保持与需求同步。

这些单元可看作是企业内部的“微型工场”。

但大多数服务企业在该领域都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

然而,在服务领域也确实有几个很有趣的例子。

某些医院——不是指那种整个医院全是等着进行化验、检查、X-光透视和注射的普通病人的医院——对其服务机构进行了重组,根据问题类型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

最常见的是专门处理外伤的小组;不过也建立了一些治疗慢性疾病的工作小组。

每个小组都相当于医院内部的“微型治疗部门”。

(9)引入需求拉动计划根据服务行业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建立需求拉动(顾客驱动)计划,对于经营一家服务企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甚至许多服务企业将其经营业务分为“后台业务”和“前台(与顾客接触)业务”两部分,这种方法又产生了协调各部门的服务计划问题。

温迪(Wendy)餐厅的布置能够让厨师看到进入停车场的汽车。

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每辆车在烤炉上放上与现已确定了数目的汉堡肉饼。

该拉动系统的设计甚至能在顾客下定单之前就将新鲜的汉堡肉饼放在烤炉上。

(10)建立供应商网络在JIT环境下,供应商网络指的是供应商和企业为了长期互利而建立的协作关系。

服务企业一般不重视原料的供应网络,因为在这类企业中,服务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劳动成本。

当然也有明显例外的服务组织,如麦当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购买商之一。

一个小生产者认识到,无论是对临时雇员还是对企业的正式员工,都需要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

因此,该企业正在酝酿发动一场运动,是的企业与一家提供临时工人的服务机构以及一所贸易学校之间建立JIT型的伙伴关系,使他们成为提供受过正规训练的装配工人的可靠来源。

关于工业工程

--------------------------------------------------------------------------------

关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都在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做为一个IE专业学生,应学习掌握哪些知识?

具备哪些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

一句话,学习期间,要进行哪些工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所以,关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问题,实质上是要回答:

工业工程师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1 关于“工业工程师”的5种说法

  “工业工程师是什么样的人”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IE学科产生、应用和发展已有近百年实践历史,由于侧重面和时代的不同,国内外有关工业工程师的说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5种,即:

“工业工程师是这样的人,他们是最佳工作系统的设计者;是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的助手;是管理与技术、经理与工程师们、部门与部门、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口、沟通者和协调人;同时,他们也是区别于管理和其他技术人员而有自己独立和具体业务的专业工程师;而且他们还是敢于和善于提出新见解、新思路,并能够及时接受、倡导、推进暂时一般人尚难接受或还未意识到的、没有一定部门或岗位负责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想、新策略的高参、革新者或“不管部长”。

  上述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工业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内容和作用,其核心或最基本的是第1种说法,即工业工程师是最佳工作系统的设计者。

换言之,工业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种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优化设计/再设计工作,从而使输入系统的人力与其他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杜绝/减少各种浪费,实现系统的最大/佳的输出。

第2种说法是从工业工程师所处地位、作用的角度,说明他们是各级领导的助手、参谋和智囊,协助管理者发现问题,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见IE专业并不直接培养决策层——厂长、经理等管理者,而是培养工程师,一种特殊的工程师。

但反过来说,管理者却必须具备IE知识,特别是IE意识。

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按照工业工程的要求,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搞好。

同时另一方面,正如美国IE学会所说:

工业工程师却常常发展为高级经理,因为他们比其他专业工程师具有更多的经营技巧和训练,其结果是,今日许多大公司的高层领导人都具有工业工程的背景。

第3种说法说出了工业工程师有别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接口工程师”的特点,是领导层和其他部门或专业工程师所不能替代的。

他们始终从全局和整体出发,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方便,为各部门参谋和咨询,并对各部门(如设计、制造和供应)之间的业务进行协调与综合。

第4种说法则着重说明不能把工业工程师的工作都理解为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或仅仅充当助手和接口的角色,他们也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能,很具体,很实在,即他们可以是专业从事或侧重某一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如质量控制/管理工程师、方法研究工程师、时间研究工程师、工业安全工程师等等。

第5种说法则更加体现了IE的创新特征。

没人想到要干的,或别人干不了的,正是工业工程师的用武之地。

如灵捷制造(AgileMfg)就是美国的工业工程专家们,为重振美国的制造业而提出的新战略;而我国较快接受并积极传播这一新思想的也正是中国的工业工程专家。

  工业发展史,特别是制造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企业需要工业工程师,而且,随着IE应用的扩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要工业工程师。

正如美国IE学会所说:

“工业工程不是只限于某种特定工业的技能,所有希望其资本消耗能够获得最佳生产和质量的组织,都要聘用工业工程师。

”1998年8月中国机电日报也载文说:

“工业工程师是致力于为各类企业、各级政府部门甚至商场、银行、医院等服务行业设计出高效的最优运作系统的技术人才。

”显然,除了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