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704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简况1

二、地质情况2

三、顶管设备的选择2

四、工作井平面布置3

五、顶管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周期8

六、土压力值设定、总推力估算及中继间设置9

七、基坑设施9

八、顶管推进14

九、顶进施工测量14

十、顶管到对接点施工21

十一、顶进过程监控测量22

十二、顶管管材、橡胶密封圈、木衬垫27

十三、成品管的接口形式28

十四、顶管机的管、用、养、修28

十五、长距离顶管通风、通讯和照明28

十六、顶管质量要求28

十七、顶管施工时主要安全技术措施30

十八、机头偏转及纠正措施31

十九、地面沉降控制措施31

顶管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一期城市污水管理子项目中UWW1.15B雨、污水管道,长江西路(南杨南路~长江南路)雨、污水管道土建工程,雨水管顶管段管位设计中心线位于长江西路南侧,东西走向。

分两段组成,西段分别位于江杨南路长江西路路口穿过铁路北杨线,东段以及长江西路长江南路路口。

长江西路西段顶管管径为φ1800,管道覆土深度为5.75~7.9m,1座工作井Y1-1#,2座接收井,Y-3-5#、Y1-2#接收井,顶管井围护采用φ600钻孔+φ600旋喷桩结构围护。

工作井Y1-1#~接收井Y1-2#为顶管倒虹管穿越铁路北杨线,顶管长度为115m。

顶管工作井Y1-1#~顶管接收井Y-3-5#,有一定坡度,顶管长度为130m。

管材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钢套环接口,楔形橡胶圈密封。

长江西路东段顶管管径为φ1650,管道覆土深度为6.50~6.89m,1座工作井位于长江西路Y4-3#,2座接收井,Y4-2#及Y5-5#。

顶管井围护采用φ600钻孔+φ600旋喷桩结构围护,工作井Y4-3#~接收井Y5-5#顶管长450m,为曲线顶进,由两个交点组成JD1、JD2,中间设3座骑马井,工作井Y4-3~接收井Y4-2顶管长为186m,管材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钢套环接口,楔形橡胶圈密封。

二、地质情况

根据提供的地质资料反映,本段顶管施工的主要土层为第①1层填土不不均,土质复杂,厚度变化大,第②1层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可塑,中压缩性,部分缺失。

第②2层灰黄色粘土:

软塑,中~高压缩性,部分缺失。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稍密,中压缩性。

第③层土灰色淤泥质粘土,多为粉土和夹粉土,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

呈流塑状,高压缩性,厚度大,第⑤1层灰色粘土:

呈软塑状,高压缩性,含有机质。

第⑥层灰色粉质粘土:

呈可塑状,中压缩性,局部粉性较重。

三、顶管设备的选择

3.1选择顶管掘进机

根据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资料,我公司为确保工程绝对安全及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及本工程的施工特点,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施工。

工作井Y1-1#~接收井Y-3-5#采用小刀盘机头平衡掘进机。

选择好顶管掘进机对顶管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和地质勘察报告情况,本工程顶路线较长,管位在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稍密,中压缩性、第③层土灰色淤泥质粘土,多为粉土和夹粉土,易产生流砂现象。

本段顶管工程主要特点是在长江西路东西两段下穿过,附近有给水和信息管,施工难度较大。

沿线由离高压电杆、铁塔较为近,并要穿越北杨线,为此,我们选择泥水平衡掘进机。

3.2工具管参数泥水顶管施工特点:

1)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它也能适用;

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因此,采用泥水式顶管,特别是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也比较小;

3)与其他类型顶管比较,泥水式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是在粘土层表现得更为突出;

4)工作坑的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比较安全。

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它可以在大气常压下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

5)由于泥水输送弃土的作业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所以作业时的施工进度比较快。

及纠偏结构、主顶进系统、注浆系统

3.3主顶进系统

主顶进系统共有6只2500kN双冲程等推力油缸,行程3500,总推力15000kN,6只双冲程油缸组装在油缸架内,安装后的6只油缸中心位置必须与设计图一致,以使顶进受力点和后座受力都保持良好状态。

安装后的油缸中心误差应小于5mm。

主顶液压动力机组由二台大流量斜轴式轴向柱塞泵供油,采用大通径的电磁阀和系统管路,减小系统阻尼,6只油缸可以单动,亦可联动。

3.4中继环设计

为提高工程的可靠性,每套中继环安装16只800KN双作用油缸,总推力12800KN(实际控制顶力为6000KN),油缸行程为500mm,由于中继环的实际总推力是顶进阻力引起的,所以在正常顶进条件下,中继环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较低,设备故障率小,可靠性高。

中继环的结构形式是经过立车切削加工的,尺寸精度高。

在每套中继环处设一台动力机组,中继环和主顶装置右PLC可编程序计算器实现预定的联动。

只需一名操作人员就可控制。

在每套中继环处还安置了行程传感器,在操作台上显示出行程读数,以便操作人员控制。

由于中继间启动伸缩次数很多。

密封圈极易磨损失效而发生漏水、漏泥砂、漏浆等现象,给工程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为此本工程中继间结构采用径向可调密封形式,并设二道密封圈。

在二道密封圈之间设置4只可以压注润滑油脂的油嘴,以减轻顶进时密封圈的磨损。

还设置有4只注浆孔,顶进时可进行同步注浆,以减少顶进阻力。

中继间主要技术参数:

中继间外形尺寸:

D×d×L=φ3240×φ1800×1950mm。

中继间外形尺寸:

D×d×L=φ3240×φ1650×1950mm。

油缸数量:

16只

油缸尺寸:

D×d×L=φ236×φ180×1000mm。

油缸行程:

S=500mm。

限定油压:

P额=17Mpa

限定推力:

F额=800KN

最高油压:

Pmax=31.5MPa

最大推力:

Fmax=12800KN

顶进速度:

V=0~50mm/min

油泵型号:

ZB520-高压油泵Pmax=31.5MpaQ=18L/min

电机型号:

Y160M-4N=15KWn=1450r/min

3.5注浆系统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运用是减少顶进阻力的主要措施,顶进时通过管节上的压浆孔,向管道外壁注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在管道外围形成一个泥浆环套,减小管节外壁和土层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顶进时的顶力,泥浆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减阻的效果。

为了做好压浆工作,顶进施工时采用我公司特制配方的优质膨润土进行减摩注浆施工。

该优质膨润土在其它类似工程和类似土质条件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工具管尾部环向均匀地布置了四只压浆孔,用于顶进时跟踪注浆。

混凝土管节上布置有四只压浆孔,其后每三节管节里有一节管节上有压浆孔,压浆总管用2寸耐压橡胶管,除工具管及随后的三节混凝土管节外,压浆总管上每隔6M装一只三通,再用压浆软管接至压浆孔处,顶进时,工具管尾部的压浆孔要及时有效地跟踪压浆,确保能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浆环套,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是供补压浆用的,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减阻泥浆的性能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减阻泥浆的拌浆制度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催化剂,化学添加剂等要搅拌均匀,使之均匀化开,膨润土加入后要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水化。

泥浆拌好后,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使用,压浆是通过储蓄池处的压浆泵将泥浆压至管道内的压浆总管,然后经由压浆孔压至管壁外,施工中,在压浆泵,工具管尾部等处装有压力表,便于观察,控制和调整压浆压力。

在压浆支管处的浆液压力一般应控制略高于土体静止土压力,约为1.1MPa。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征,一般按管壁空隙的5CM计算理论压浆量,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得多,一般可达理论值的4-5倍,但在施工中还要根据土质情况、顶进情况而定。

顶管注浆系统分为机头同步注浆和管道补浆。

机头同步注浆由地面液压注浆泵通过Φ50管路压送到机头处储箱内,再由螺杆泵定量压入机头壳体外,在机头处应安装隔膜式压力表,以检验液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在所有注浆孔内要设置单向阀和球阀,软管和接头的耐压力5MPa,支管通径为Φ25。

在工作井洞口止水装置前的建筑空隙处设置4个注浆孔,当管道外壁进入洞内,未与土体磨擦之前就先浸满浆液。

触变泥浆随管外壁向土体渗入。

在整个管道中每间隔2个管子设1个补浆断面共4个注浆孔,补浆由第2根总管(Φ50)分别压送至各补浆断面上的注浆孔。

补浆应按顺序依次进行,每班不少于2次循环,定量压注。

同步注浆和补浆为两个独立的管路系统,都采用液压注浆泵,分别选用A浆和B浆二种不同配方的浆液。

浆液配置技术指标参数表

配方

膨润土

纯碱

掺加剂

漏斗粘度

(秒)

视粘度

CP

失水量

ml

终切力

(达因/mm3)

比重

稳定性

A浆

12%

6

CMC适量

塞流

30.5

9

130

1.073

0

B浆

8%

4

CMC适量

36”

21

12.6

80

1.048

0~0.001

注浆压力:

大于地下水压力,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4~5倍。

四、工作井平面布置

在工作井实行全封闭隔离,并建筑必要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文明、安全和卫生整洁。

混凝土地坪能满足重型车辆通行要求,地面设排水沟,进出现场的土方车辆要用清洗车清洗,避免影响道路环境整洁。

 

五、顶管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周期

5.1顶管的施工工艺

流程如下:

 

YES

 

 

5.2顶管施工周期

注浆、辅助系统安装

┌───────────⑤

│3天│

测量及导主顶、后座机头拼装│联机调试推进施工(及处理)

轨安装│系统安装及调试│出洞施工

①────②─────③─────④─────⑥───---⑦

1天2天1天1天正常推进8M/1天

1天进

设备转场洞

⑨⑧3天

六、泥水力值设定、总推力估算及中继间设置

6.1泥水压力设定

Y1-1#工作井~Y-3-5#接收井段管径为φ1800,“F”型钢筋砼管,顶程为130m。

Y1-1#工作井~Y1-2#接收井段管径为φ1800,“F”型钢筋砼管,顶程为115m。

工作井Y4-3#~Y4-2#接收井段管径为φ1650,“F”型钢筋砼管,顶程为186m。

Y4-3#工作井~Y5-5#接收井段管径为φ1650,“F”型钢筋砼管,顶程为450m。

本工程地下水位为浅部土层潜水水位,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50m。

平均水位标高为2.4m。

泥水舱内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泥水舱泥水向地层空隙渗透,在泥水舱、泥水于土层之间形成泥膜,且泥水舱压力托住土层,使切削面稳定不塌陷。

P≥PW+ΔP

式中:

P-----表示泥水舱管道基准面泥浆压力;

PW----表示相对于管道基准面地下水压力;

ΔP---表示泥水舱建立高于地下水压力,一般设为20Kpa;

管底基准面标高:

-2.22;

地下水位标高水位:

2.4m;

地下水位相对管底基准面水头:

HW=4.62;

地下水位相对管底压力:

PW=HW/γ水≈0.371MPa≈371Kpa;

泥水舱压力:

P≥PW+ΔP=371Kpa+20Kpa=391Kpa

泥水舱压设定暂按P≥391Kpa,施工时要随时测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提高时,要按上式公式及时调整泥水舱泥水压力。

对泥水舱压力控制在顶管机泥舱设有压力传感器。

6.2顶管总推力值估算

掘进机迎面阻力F0

F0=

D2Pmax

DN1650=

×1.852×391=1051.01KN

DN1800=

×2.132×391=1393.23KN

管道的综合阻力F1

F1=μπDL

DN1650=4×π×1.85×450=10461.5KN

DN1650=4×π×1.85×186=4324.08KN

DN1800=4×π×2.13×130=3479.63KN

DN1800=4×π×2.13×115=3078.13KN

总推力F

Y4-3#~Y5-5#F=F0+F1=1051.01+10461.5=11512.51KN

Y4-3#~Y4-2#F=F0+F1=1051.01+4324.08=5375.09KN

Y1-1#~Y-3-5#F=F0+F1=1393.23+3479.63=4872.86KN

Y1-1#~Y1-2#F=F0+F1=1393.23+3078.13=4471.36KN

6.3顶力控制与中继环设置

在综合分析了主顶液压装置,中继间的最大推力,管子允许的轴向力以及工作井后座最大土抗力以后,我们先确定Φ1800-130m、Φ1800-115m、1650-450m、1650-186m顶程控制顶力F控=600t。

设2套中继间。

顶进阻力由二部分组成F=F1+F2

工具管迎面阻力为:

Φ1800:

F1=rHA=1.8×5.67×2.132×3.14/4=36.4t

Φ1650:

F1=rHA=1.8×5.8×1.852×3.14/4=28.06t

管道周边摩阻力F2=π×D×L×f

D---管外径L---顶进长度f---单位面积周边阻力。

在1号中继环以前,取f=1.2t/m2,在1号中继环以后,取f=0.6t/m2

这样可得:

Φ1800:

L1=[(F控-F1)]/πDf=(600-36.4)/(π×2.13×1.2)=70.18m

对1号中继环以后的长度L2

Φ1800:

L2=F控/πDf=600/(π×2.13×0.6)=149m

Φ1650:

L1=[(F控-F1)]/πDf=(600-28.06)/(π×1.85×1.2)=82m

对1号中继环以后的长度L2

Φ1650:

L2=F控/πDf=600/(π×1.85×0.6)=172.1m

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方法是注浆。

我们设想在管外壁与土层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环状的泥浆润滑套,变原来的干摩擦状态为液体摩擦状态。

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顶进阻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严格执行顶管注浆操作规程,由专人操作,质量员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

施工中应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实际布置中继间的数量和里程要在试验段根据注浆效果和顶程阻力计算确定。

根据计算和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多年来在顶管施工领域积累的经验优势,我单位拟在本工程中继间数量统计如下:

顶管工作井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为6000KN,施工中应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实际布置中继间的数量和里程要在试验段根据注浆效果和顶程阻力计算确定。

Φ1800-130m、Φ1800-115m、Φ1650-186m、Φ1650-450m各段顶程分别各设2套中继环,为提高工程的可靠性,每套中继环安装16只800kN双作用油缸,总推力为12800kN,油缸行程为500mm,由于中继环的实际总推力是顶进阻力引起的,所以在正常顶进条件下,中继环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设备故障率小,可靠性高,即使遇到恶劣的施工条件,也能够使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保持在额定压力以内。

中继环的结构形式是采用特殊管的形式,其主要优点是:

(1)采用径向可调止水装置,如果橡胶止水圈磨损,仍可以通过调节径内向六角螺栓,重新满足密封性能。

即使橡胶止水圈被严重磨损,无法继续使用,也能够先对应急止水圈充气,再更换被磨损的橡胶止水圈,恢复良好的密封性能。

(2)由于密封装置的钢法兰是经大型立车床加工而成,又与成品管制成一体,尺寸精度高,刚性好,密封性能容易保证。

(3)顶管施工后,拆除中继间油缸,割除抱箍并磨平后,中继环可以合拢,无需在此空档内浇筑混凝土,质量可靠,操作简便。

在每套中继环处设置一台液压动力机组。

并安置行程仪传感器,在操纵台上显示出行程读数,以便操作人员控制。

七、基坑设施

基坑导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本工程基坑导轨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

导轨安放后,还应在二侧用型钢支撑好,必要时再浇筑混凝土,确保导轨在受撞击的条件下,不走动,不变形。

主顶油缸架是拼装式结构,主顶油缸架的安装也要定位准确。

保证油缸受力点的正确位置。

其高程和平面安装误差小于5mm。

承压壁是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的后座墙,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有足够安全度。

本工程的承压壁设计先用混凝土浇平,后靠采用250mm箱形结构形式,在钢板和工作井混凝土平面之间灌注100mm左右厚度的砂浆,承压壁的面积H×B=3.5×4m。

工作井基坑设施图

八、顶管推进

8.1顶进主要参数

在顶管机顶进中,泥浆的压力、浓度对保持挖掘面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泥浆浓度根据土质变化及时调整。

泥水舱泥浆压力取决与地下水、土压力,施工过程及时测得数据,确定泥水压力,使泥水舱压力始终大于水压力。

泥水初定参数:

顶进速度100mm/min

泥水比重1.15t/m3

泥水舱压力p=391Kpa

泥水流量Q1≤0.65m3/min

排泥流量Q2≤1.07m3/min

1)顶进速度

为保证管外触变泥浆套的形成和有3cm厚触变泥浆(3cm厚触变泥浆主要为纠偏考虑)。

机头顶进速度设定100mm/min。

如要加大顶进速度,在保证泥水舱泥压的条件下,要先加大泥浆流量,再计算顶进速度,否则排泥管会堵塞。

2)泥水压力

(1)泥水压力值P的选定:

P值应能与地层土压力和静水压力相抗衡,设刀盘中心地层静水压力、土压力之和为P0.,则P一般控制在P=P0+20(Kpa),并在地层顶进过程中根据地质和埋深情况以及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进行反馈和调整优化。

(2)地表沉降与开挖面保持平衡稳定关系以及相应措施对策。

地表沉降信息表

工作面状态

P与P0关系

措施与对策

备注

下沉超过基准值

工作面塌陷与失水

Pmax

增大P值

Pmax,Pmin分别表示P的最大最小峰值

 

隆起超过基准值

支撑土压力过大,土舱内水进入地层

Pmin>P0

减少P值

(3)泥水压力P的保持主要通过维持开挖土量与排泥量的平衡来实现。

可通过设定顶进速度、调整排泥量或设定排泥量、调整顶进速度两条途径来达到。

8.2泥浆管理

泥浆管理就是对泥浆质量的控制,即对泥浆四大要素的调整。

四大要素为:

最大颗粒粒径、粒径分布、泥浆水密度和泥浆水压力。

泥浆控制除保持开挖面稳定外,对泥浆稳定、泥浆中土粒保持也很重要。

随着粘土矿物质组成和氯离子浓度的不同,泥浆物理特性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使用前先进行泥浆试验,了解其主要特性,根据管理标准值进行控制以保持适当泥浆压力。

8.3顶进工序

1)顶管顶进

启动刀盘系统:

启动输泥管和排泥管泵,Z1、Z2电动阀关闭,Z3电动阀打开(平常Z4、Z5开启,Z6关闭),泥路循环,自控系统调整管路压力,时Z2阀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并稳定。

机头顶进:

当没加中继间时,工作井顶进千斤顶设定顶进速度100mm/min,在计算机控制下,千斤顶以100mm/min速度顶进。

如加中继间,中继间J设定顶进速度50mm/min,在计算机控制下,中继间千斤顶以50mm/min速度顶进。

同时,流量计测量流量,调整工作井变频泵,使排泥管流量保持在1.07m3/min,压力计Z1测量压力,控制在Z1电动阀的开启度,保持泥水舱压力。

2)下管时的操作程序

关闭Z1、Z2电动阀,保持泥水舱压力,Z3打开冲洗排泥管路;

全部中继间停止顶进,停止油泵;

机头刀盘停转;

待排泥管路冲洗干净后,停止输泥泵、排泥泵;

关闭触变泥浆、输泥管、油管、排泥管阀门。

拆除工作井管接口各种管线、电缆、管内应急灯工作。

8.4触变泥浆系统

只要管开始出洞,触变泥浆只有在下管时不补浆,其他时间全部补浆。

触变泥浆以顶管机头的同步加浆非常重要,机内人员在机头顶进时要观察注浆压力和流量,并作记录。

每次下管后顶进前,机头操作人员要开启触变泥浆与排泥管联通阀门5~15秒,以使管内触变泥浆有凝胶变成胶体,减少压力损失。

8.5测量

详见测量章节。

每次下管后对工作井中心线校测,同时人工测量机头后第一管口、第二管口、高程,与计算机中记录数据对照,同时绘制机头、第一节管、第二节管中心、高程测绘曲线,作为纠偏方案的依据。

8.6纠偏

本工程使用的顶管机带自动纠偏功能,纠偏原理时:

全站仪(GTS-800A型)发出不可见光,到机头中心光靶,光靶把偏移反应到计算机,计算机控制纠偏千斤顶工作。

全站仪测量高程、中心误差百万分之二。

顶管机纠偏误差2cm之间。

就顶管机本身而言,高程、中心控制在±30mm时没有问题的,但我们以往的经验是,机头走机头线路,管子走管子路线,即机头与前进方向倾斜前进。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是机头外径比管径大20mm,即管外与土体有10mm的触变泥浆膜;二是顶管机设纺形刀,在纠偏时纺形刀在纠偏的反方向出刀,加大一侧的切削土量,切削断面位椭圆形。

当机头纠偏时,机头前进产生的侧向压力N的分力要克服土体对管子的约束力,如土体是原状土,约束力会很大,土体被触变泥浆置换,触变泥浆是胶体,约束力很小,管子比较容易纠偏。

8.7泥水分离和泥浆再生

在顶进过程中,泥水系统是一直不停的,泥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并有专人负责。

沉淀池设两座轮流使用,沉淀池上清水排放,中层泥由配浆技术人员测定比重,用泵把中层泥浆抽到搅拌机内搅配比重新制泥水,下层泥外运。

九、顶进施工测量

9.1测量方法

测量是使顶管机沿设计轴线顶进,保证顶管机顶进方向精确度的前提和基础。

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施工前首先完成对业主所给测区导线网与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

在顶管机上配备激光导向系统指导顶管机顶进,以降低人工测量的误差和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采用全站仪对顶管轴线进行测量控制。

施工时严格贯彻三级测量复核制度,即总公司精测队精测、公司精测队复核并交桩于工程项目部测量队,工程项目部测量队进行复核,然后反馈给监事和业主确认,监理监测队确认后,再由项目测量队进行施工放样测量,从而确保顶管按设计方向顶进。

9.2主要测量技术措施

地面控制测量

进场后,将立即组织公司精测队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和测量标志资料,对所给导线点、水准点及其它控制点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加密控制点,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查、批准。

(1)引测工作井地面导线点

根据业主及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控制点为基点,引测三个导线点至每个出发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2)引测工作井地面水准点

根据业主及工程师批准的水准点由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出发井及接收井附近,按国家2级水准要求建立本工程的首级高程控制。

每个出发井附近至少布设二个测点,以便相互校核。

9.3顶管机顶进测量

1)控制测量方法

顶管内接收激光束的光靶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了顶进姿态测量控制系统,用来测量以激光导向点为参照的顶管机切削舱的测量板的垂直和水平位移、激光入射水平角及顶管机切削舱仰角及滚动角。

2)控制系统

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摄像监控及微机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将处理结果反应出来的顶管机位置偏差显示在操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