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686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典故大全集76.docx

中华典故大全集76

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后以“野狐禅”泛指各种歪门邪道。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亦作“野狐外道”。

宋严羽《沧浪诗话》:

“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跃马岁年】战国时,燕国(都蓟,在现在的北京市)人蔡泽曾游说了大小许多诸侯,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一次,他找当时有名的相术家唐举相面,唐举仔细看过他的相貌之后告诉他还可以活四十三年。

他说:

“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后以“跃马岁年”指来得及做官的岁月。

宋陈人杰《沁园春·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词:

“话到辛酸,居然慷慨,跃马岁年心自知。

”亦作“跃马年”、“跃马”。

唐陈子昂《赠严仓曹乞推命录》诗:

“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

”唐李白《送蔡山人》诗: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鄂君绣被】相传战国时楚国令尹鄂君子皙,貌形俱美。

他有一次渡河,一划船的越女暗生倾羡,用越语歌吟: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听到后即刻回应道:

“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即愿与之同床共寝之意。

见汉刘向《说苑·善说》。

后以“鄂君绣被”为男女欢爱之典故。

宋钱惟演《无题》诗: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

”亦作“鄂君香被”、“鄂君船”、“鄂舟”。

唐王初《自和书秋》诗:

“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梦难穷。

”唐陆龟蒙《伤越》:

“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妒》:

“记初窥薄怒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鄂舟。

【蛇吞象】传说古代有一种巴蛇,一口能吞掉整头大象,三年后才吐出骨头。

见《山海经·海内南经》。

后以“蛇吞象”比喻贪得无厌。

战国楚屈原《天问》: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唱筹量沙】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将军檀道济北伐北魏,一路孤军深入,粮草难继。

北魏援军接到士兵的报告说宋兵无粮,就派人深夜潜入宋兵营探听虚实。

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北魏间谍。

魏军为假象所迷,停止追赶。

檀道济大军终于平安撤回。

见《南史·檀道济传》。

后以“唱筹量沙”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二回:

“且疏了他的防备,那时同你高飞远走,他怎生奈何?

这叫做唱筹量沙的计。

”亦作“唱沙作米”。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

“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唾面自干】唐朝监察御史娄师德率军抗击吐蕃进攻,八战八捷,深得武则天的器重,提拔为宰相。

他为人处世宽宏大量,他问即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对待别人挑衅。

弟弟答道若被别人“唾面”(往脸上吐唾沫),自己擦干净就是了。

师德说:

“擦干净也是违逆,容易触怒别人,要让唾沫自己干掉才可以。

”见《新唐书·娄师德传》。

后以“唾面自干”形容能忍让,亦指逆来顺受,恬然受辱。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

“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

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

”亦作“唾面娄”、“唾面”。

唐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之四:

“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明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论》:

“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

【唾壶击缺】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边吟咏一边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都给敲破了。

见《晋书·王敦传》。

后以“唾壶击缺”为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的典故。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回:

“前路苍茫愁日暮,唾壶击缺任悲歌。

何须更忆繁华梦,搔首沉吟唤奈何。

【铜驼荆棘】西晋末年,索靖有先识的远量,其知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骆驼叹息说:

“将会看到你淹没在荆棘之中!

”见《晋书·索靖传》。

后以“铜驼荆棘”形容亡国后山河破碎的凄凉景象。

《清史稿·庄元辰传》:

“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袖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铜琶铁板】北宋时期,苏轼带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

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

随从说:

“柳郎中的词适合十七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见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后以“铜琶铁板”指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

“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衰。

【梨园弟子】唐玄宗通晓音律乐曲,曾选歌舞艺人三百余名住于梨园(禁院)之中,教习技艺,玄宗常亲自指导,号“皇帝梨园弟子”。

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后以“梨园弟子”泛指戏剧演员。

元商徽《月照庭·问花》套曲:

“铅华满树添妆次,远胜梨园弟子。

”亦作“梨园子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

“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假途灭虢】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

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

“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

”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取胜回国之时,又灭掉了虞国。

见《左传·僖公五年》。

后借指以求助对方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的计策。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玄德又问如何?

孔明曰:

‘此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亦作“假虞灭虢”。

《隋唐演义》第五十六回:

“世充知有南患,恐首尾不能相顾,必不敢动兵西向。

此假虞灭虢之计,殿下以为如何?

【偃月堂】唐朝奸相李林甫在后院另筑一堂,弯曲如半月,名曰“偃月堂”。

他每想陷害或排挤朝中大臣,便先入此堂费尽心思。

见《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后以“偃月堂”喻指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二卷:

“格天阁在人何在?

偃月堂深恨亦深。

”亦作“偃月”。

宋林景熙《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

“权臣坐偃月,弃官如飘蓬。

【徙木之信】战国时,商鞅在秦国变法,在新法公布以前,恐民不信,于是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规定能把它搬置到北门去者,赏予十金。

大家都感到奇怪,谁也不上前去。

商鞅又下令道: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去照着做了,果然拿到五十金的赏金。

商鞅在取信于民以后,才将新法公布。

见《史记·商君列传》。

后以“徙木”为取信于民的典故。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徙牛屋】晋代人褚裒,字季野,虽然很有名声,但因贫困很少有人认识他。

有一次,他投宿于钱塘亭,恰好吴兴县令沈充送客过浙江,亭吏要褚裒让出住处,移宿到牛屋之下去。

沈充吃醉酒后,问牛屋下为何人,褚裒回答说:

“河南褚季野。

”沈充立刻大窘,又不敢请他移出,只好到牛屋里去拜访宴请。

见《世说新语·雅量》。

后用为形容名士固穷的典故。

宋陆游《书意》诗:

“老子那辞徙牛屋,痴人自喜拜车尘。

【得马折足】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老翁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果然,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

见《淮南子·人间训》。

后用“得马折足”喻指因福得祸。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

”亦作“得马生灾”。

唐元稹《哭子十首》诗:

“维鹈受刺因吾过,得马生灾念尔冤。

【得过且过】传说从前五台山有一种叫寒号虫的鸟,盛暑时毛色绚烂,乃高声叫曰:

“凤凰不如我!

凤凰不如我!

”秋天来临,别的鸟要么飞到南方过冬,要么自己筑窝,寒号鸟无动于衷地叫道:

“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

”见明陶宗仪《辍耕录·寒号虫》。

后以“得过且过”形容胸无大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

“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得陇望蜀】东汉初期,西部巴蜀蜀王公孙述及陇西的隗嚣对东汉的威胁很大,光武帝刘秀亲率大军讨伐隗嚣,隗嚣大败逃西域。

刘秀命令大将岑彭实施他的“得陇望蜀”的计划,继而进攻巴蜀,势如破竹,消灭了蜀王,使巴蜀归汉。

见《后汉书·岑彭传》。

后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歧路灯》第五十四回:

“输了想捞个够本,赢了又得陇望蜀,割舍不断。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衔冰吐雹】传说嵩山之上有大蜥蜴数百只,吸了水后吐出冰球,随雷声化为雨雹下降。

见宋洪迈《夷坚志·嵩山三异》。

后以“衔冰吐雹”为雨雹大作的典故。

宋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为了让晋惠公即位,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

晋惠公即位后要杀里克,派人对里克说:

“没有你我当不上一国之君,但是你弑二君与一大夫,我这个国君岂不是很为难吗?

”里克回答:

“不有废,君何以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你要加我的罪,哪能说不出理由呢)?

”于是伏剑而死。

见《左传·僖公十年》。

后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毛遂是平原君的一个门客。

一次他自我推荐与平原君一起去楚国求援,平原君轻视他,说:

“有才干的人就像锥子装在布袋里一样,会露出尖子来。

你在我处已有三年,我却从未听说过你。

”毛遂说:

“我若处在布袋之中,早就脱颖(锥尖)而出了。

”平原君应允毛遂一同去楚。

在与楚君的交涉中,毛遂显示出才能,立了大功。

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以“脱颖而出”比喻显露才华。

老舍《四世同堂》:

“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

”亦作“脱囊”、“脱颖”。

明何景明《送韩大之赴新都》诗:

“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脱颖自北伐,初胜湘江曲。

”参见“毛遂自荐”。

【猪肝累人】东汉名士闵仲叔,太原人,客居安邑县。

仲叔年老多病且家境贫寒,买不起猪肉,只能每天买一片猪肝,有时屠户还不肯卖给他。

安邑县令听说此事,起怜悯之心,让手下人送给仲叔每天一片猪肝。

仲叔得后,感叹道:

“闵仲叔怎能因口腹拖累安邑人呢?

”言后搬到别地去住了。

见《后汉书·闵仲叔传》。

后以“猪肝累人”用为在生活上麻烦地方官的典故。

明钱子正《自笑》诗:

“不知仲叔辞安邑,可是猪肝解累人。

”亦作“猪肝累尹”、“猪肝累贤守”、“猪肝累安邑”。

清张问陶《忆家园四首》:

“猪肝累尹身难避,雀舌留宾手自煎。

”清吴雯《广陵逢李阆仙刺史》诗:

“难将菜把乞园官,敢望猪肝累贤守。

”清李渔《谢蟹歌为归安令君何紫雯作》:

“德惭闵仲叔,猪肝累安邑。

【脱骖】春秋时期,齐相晏婴有一次出行,遇见了为人奴的越石父,便解开左骖(驾车的边马)将他赎出,带回家中。

可是越石父不但不谢,还提出要离去。

晏婴感到奇怪,越石父说:

“那个缚我的人是不知道我,你是知道我而赎我,算得上是知己吧,知己而无礼,还不如被人缚着。

”晏婴感悟,从此待之为上客。

见《史记·晏子列传》。

后以“脱骖”用为解人急难或既解人急难又礼贤爱士的典故。

明屠隆《彩毫记·远谪夜郎》:

“脱骖永念千秋义,岂止淮阴一饭恩。

【脱靴】唐代华州刺史崔戎在任时为政清廉,爱护百姓。

离任时,华州百姓恋惜他,纷纷上前脱去他的靴子,解下他的马镫,不让他走。

见《旧唐书·崔戎传》。

后以“脱靴”指挽留清廉的地方官。

明徐渭《歌代啸》第三折:

“只我为官不要钱,但将老白入腰间。

脱靴儿点黎民泪,没法持归赡老年。

【象齿焚身】“象有齿以焚其身。

”谓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

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后以“象齿焚身”比喻因财多而招祸。

清袁枚《春雨楼题词为张冠伯作》诗:

“雄鸡断尾何人悟,象齿焚身自古同。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一回:

“山木自寇,象齿焚身。

恫哉李督!

死不分明。

【烹蛇】南朝宋元嘉年间,广州有三人上山伐木,见石窠有大如升的两个蛋卵,便取来煮食。

汤刚刚热,忽听林中如风雨声,霎那间,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直奔汤锅来衔卵离去。

事后不久三人便奇异死去。

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

后以“烹蛇”指会招来灾祸的事。

唐韧城《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饲雀曾传庆,烹蛇讵有殃。

韬弓挥劲镞,匣剑淬神。

【烹鲤得书】秦末天下大乱,有“鸿鹄之志”的陈胜及吴广,经相士的指点,假借鬼魅神术之道来怂恿兵变,先暗中用朱砂笔在布帛上写“陈胜王”三字,并将帛书偷偷塞进鱼网中的鲤鱼肚子里,当部队中有人去买鱼来煮食的时候,便发现了鱼肚里的字条。

见《史记·陈涉世家》。

后以“鱼书”、“鲤书”等称书信。

宋黄庭坚《次韵外舅谢师厚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相南兵回至襄阳舍驿马就舟见过三首》之二:

“烹鲤得书增目力,呼儿扶立候门前。

”亦作“烹鲤”、“烹鲤鱼”。

清尤侗《寄龚总宪五十韵》:

“尺素时烹鲤,初筵胜饮醉。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商山四皓】秦末有四皓(四个老人):

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见秦政苛虐,乃退隐于商雒。

秦灭亡后,汉高祖刘邦聘之不至。

后刘邦欲废太子,张良请出四皓来侍太子宴。

刘邦见了,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遂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四皓》及《史记·留侯世家》。

后多以“商山四皓”泛指隐士。

元冯子振《鹦鹉曲·四皓屏》曲:

“待商山四皓还山,再不恋人间险处。

”亦称“商山四公”、“商山四翁”。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

“高祖虽能申威于秦项,而屈于商山四公。

”明冯维敏《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

“竹溪六逸,商山四翁,至今千载仰高风。

【商丘之木】南伯子綦一次到宋国国都商丘游玩,见到一株大得出奇的树,其树荫大得竟能庇覆千乘。

然而它的细枝卷曲,不能作栋梁;树干下部木质疏松,不能作棺椁。

舐舐这树的叶子,谁知嘴也因此而受伤溃烂,嗅嗅这树的气味,竟然使他狂醉三日而不醒。

南伯子綦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

“这是一棵不材之木,才能长得这么高大。

唉!

神人也是这样显示自己的不材呀!

”见《庄子·人间世》。

后以“商丘之木”指长寿的无用之大木。

隋江总《让尚书令表》:

“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

【庾亮南楼】晋时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

有一次秋夜,僚吏殷浩、王胡之等登南楼赏月谈咏,见庾亮踏木屐漫步登上南楼,欲起避之,庾亮笑着阻止了大家,并和部属一起闲聊起来,不知不觉聊到了天亮。

见《世说新语·容止》。

后以“庾亮南楼”用为登楼赏月的典故。

元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秋》曲:

“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庾亮南楼。

”亦作“庾亮楼”。

唐白居易《初到江州》诗:

“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口东。

【康成书带】汉时人郑玄(字康成)在东莱郡三标山讲学论经。

山下长出一种带状的草,叶长一尺多,坚韧异常,四季长青。

郑玄及其门生经常采摘草叶编竹简,所以当地人称这种草为“康成书带”。

见《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

后以“康成书带”为学有成就的典故。

清尤侗《寄家信四首》之四:

“康成书带成,好与小同论。

【鹿门采药】后汉襄阳高士庞德,隐居岘山之南,夫妻相敬如宾。

时人曾称亮为“卧龙”,徽为“水镜”,德为“凤雏”,被誉为知人。

他拒绝荆州刺史刘表礼请,携妻子隐居鹿门,采药为生。

见《后汉书·庞公传》。

后以“鹿门采药”为隐居避世的典故。

宋陆游《初秋书感》诗:

“马革裹尸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

”亦作“鹿门携”、“鹿门栖宿”。

唐杜甫《遣兴》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宋曾巩《简景山侍卸》诗:

“饥肠漫窃公厨膳,病发难堪客舍尘。

还有鹿门栖宿兴,想君他日肯为邻。

【鹿车荷锸】晋时人刘伶,字伯伦,嗜酒如命。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下人荷锸(扛着锹)跟在后面,对他说:

“死便埋我!

”见《晋书·刘伶传》。

后以“鹿车荷锸”比喻傲世。

清敦诚《挽曹雪芹》诗: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鹿皮翁】相传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鹿布翁与木工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梯道上其巅。

鹿布翁留止神泉,食芝草,饮神泉。

有一次淄水漫到山下,他引宗族到山腰,得免于难。

水退后,他穿着鹿皮衣,又回到山顶上去。

一百年后,他又下山来,在市上卖药。

见汉刘向《列仙传·鹿皮公》。

唐杜甫《耳聋》诗:

“生年冠子,叹世鹿皮翁。

【盗嫂受金】汉丞相陈平自幼胸怀大志,足智多谋。

他初投汉王时,有人在刘邦面前进谗言,说陈平在家时私通其嫂,后又贪财受人贿金。

刘邦听后责怪引荐人魏无知。

魏无知力保陈平是“奇谋之士”,不必因其盗嫂受金这些小过失而怀疑不用。

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后以“盗嫂受金”为因小过失而遭谗被疑的典故。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章台坠鞭】李娃,唐代长安名妓。

荥阳公子在长安妓女居住的鸣珂里见到她时,停住马车不前行,还故意使马鞭坠地,等待随从的人来拾取。

见唐白行简《李娃传》。

后以“章台坠鞭”为钟情于所爱之女的典故。

宋晁补之《离亭宴·次韵吊豫章黄鲁直》词:

“丹府黄香堪笑,章台坠鞭年少。

细雨春风花落处,醉里中人传诏。

【章甫缝掖】孔子少时在鲁穿缝掖之衣,长大后在宋戴章甫之冠。

见《礼记·儒行》。

后以“章甫缝掖”指儒者。

明高启《送吕山人入道序》:

“干戈之际,武夫得志,章甫缝掖之流,不为时之所喜。

【望门投止】东汉时人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人。

因弹劾宦官侯览残害百姓而受通缉,被迫四处逃亡,“望门投止”(看见人家便求投宿)。

很多人敬重他的为人,冒着破家的危险予以收容,终于使他免祸。

见《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后以“望门投止”用为遭迫害而逃亡避祸的典故。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望门投止。

”亦作“望门张俭”。

张光厚《接寂僧书道近况益触吾痛作此寄之》诗:

“望门张俭谁留客,疾世灵均莫问天。

【望尘而拜】西晋文学家潘岳是荥阳中牟人,少年时聪颖,成年后以才名冠世,但其趋炎附势,一见当时权贵贾谧的车尘,老远就叩拜。

见《晋书·潘岳传》。

后以“望尘而拜”形容谄事权贵或敬畏权威。

宋张孝祥《刘西府》:

“士于兹时蕲一望尘而拜,犹恐无因而至前。

”亦作“望尘迎”、“望尘拜”。

唐韦应物《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诗:

“同是趋府客,此日望尘迎。

”宋刘克庄《贺新郎·生日再用实之来韵》词:

“不会车边望尘拜,免他年青史羞潘母。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末,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勤政为民,为蜀治水有功,颇受蜀人爱戴。

数年后,他禅位给宰相鳖灵,退隐西山。

他时时系念故国,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其声哀切,能激起人思乡之情。

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又见《太平御览》卷五六引汉应劭《风俗通》。

后以“望帝啼鹃”描写哀怨、思归的情绪。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亦作“望帝”、“望帝魂”。

唐李商隐《锦瑟》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望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岂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望断白云】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

一次因公事滞留太行山,父母远在河阳,非常想念。

他远望天空,见白云孤飞,便对左右人说:

“我的双亲就住在那一片白云下面。

”他怅望很久,直到白云移走望不见了才离开。

见《新唐书·狄仁杰传》。

后以“望断白云”为思念父母的典故。

唐骆宾王《叙寄员半千》诗: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亦作“望白云”。

明高启《送张俯之云间》诗:

“绝怜退食兼荣养,不向山头望白云。

【望洋兴叹】相传古代黄河河伯以为天下黄河之水最大最美,因而沾沾自喜,后来看到漫无边际的大海,才知道原来的见识是短浅的,他向海神感叹说: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

那样,岂不永远被见多识广的‘大方之家’所讥笑。

”见《庄子·秋水》。

后以“望洋兴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感到自己渺小,或比喻做某事因力量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

《糊涂世界》卷六: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亦作“望洋而叹”、“望洋惊叹”。

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

“余视杨用修、顾亭林、阎百诗、毛西河、朱竹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清杭世骏《李太白全集序》:

“书来质余,方望洋惊叹,五体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说道:

“前方有大梅林,结满梅子,甘酸可以解渴。

”传令下去,兵士们顿时口皆生津,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后以“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以空想安慰自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亦作“望梅消渴”。

宋赵长卿《好事近》词:

“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庶女告天】春秋时,齐国有一寡妇,对婆婆很孝敬。

婆婆有一女,眼红母亲的财产,想让寡妇再嫁,没有达到目的,竟杀母以诬寡妇。

东海太守将孝妇斩了。

寡妇冤结叫天,天为之作雷电下击,把齐景公之台震坏,海水都涌了出来。

见《唯南子·览冥训》。

后以“庶女告天”为清白被冤枉的典故。

亦喻冤情较大。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贼臣叩收,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

”亦作“庶女含冤”、“庶女振风”。

明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

“遥想那微臣遭逅,庶女含冤,上感皇天怒。

”五代李瀚《蒙求》: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断机丝】东汉时乐羊子远出求学,一年就回来了。

其妻拿着剪刀指着布机说:

“织布是一丝一寸而成的,如果把它剪断了,就前功尽弃。

夫子既出外求学,应该学成才回;若中道辍业,就与这断机无异了!

”羊子慌忙拦阻,情愿再出求学,妻这才将剪刀放下。

见《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后以“断机丝”为亲人促学的典故。

清顾炎武《悼亡》诗:

“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

【断肠猿】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兵进入蜀地,至长江三峡,部队中有人在江岸上逮到一小猿,那只母猿则沿着江岸追逐,一路哀号,“行百余里不去”,最终跳入船上,气绝身亡。

人们剖开母猿的腹部,只见其肠已因过度悲痛而断成一寸一寸的。

桓公知此事后大怒,当即下令将那个逮到小猿的手下黜免了。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后以“断肠猿”表示哀伤或思念之极。

唐张说《岳州别子均》诗: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

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亦作“断猿肠”、“断肠”。

唐李商隐《即日》诗:

“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

”唐白居易《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断织】相传孟轲年少时,中途辍学回家,孟母用刀剪断了其正在织的布。

孟轲惧而问其故,孟母说:

“你读书半途而废,就如我割断这机上织的布一样。

”孟轲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怠,终于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儒。

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后以“断织”为母亲督子勤学的典故。

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

“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

”亦作“断机”。

元柯丹丘《荆钗记·议亲》:

“翦发常思侃母,断机每念轲亲。

【断送老头皮】宋时隐士杨朴,字契玄(一作先),郑州东里(今河南新郑)人。

真宗知其名而召其入京。

他不愿为官,在回答宋真宗问话时,诡称临行时其妻赠给他诗说:

“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云,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听后大笑,即刻放他归隐。

见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六。

后以“断送老头皮”谓当官受苦或因当官而遭难。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断袖之好】汉时人董贤貌美,深得哀帝宠爱,常与其一同起居。

一次昼寝,董贤压住哀帝的衣袖睡着了,哀帝不愿把他弄醒,就用刀把衣袖剪断后才起来。

见汉荀悦《汉纪·哀帝纪》。

后以“断袖之好”指男子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