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8688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8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docx

出运码头施工方案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接岸工程主体工程

出运码头专项施工方案

 

版本编号:

Ⅱ-20160910·B

编制单位:

中交四航局钦州项目部

审批单位:

(盖章)

编制人员:

子公司法人:

项目总工程师:

子公司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批准文件号:

定稿日期:

批准日期:

 

共份

 

第份

一分项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接岸工程主体工程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湾北部的钦州湾内。

工程起点于30万吨油码头辅助平台交接点,终点至规划三墩外港规划岸线区南端部登陆点,总长度2998.25m。

码头为灌注桩基础出运码头,码头前沿水深-3.5米,长度为150米,。

1.2施工环境及条件

1.2.1施工环境

箱梁预制场拟建于大榄坪9号泊位码头后方陆域,该区域为吹填砂场地,地势较平整,面积宽广,场地上覆盖大量的杂草,前沿水深大多为0~-1m左右。

该梁场位置距离栈桥工程现场水上距离约11.8km。

陆上通往钦州港的道路正在施工中,目前通车条件较差。

生活及施工用水电接口已接通至现场。

1.2.2地质条件

据钻探揭示,场地岩土层主要由回填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侏罗系基岩(J)组成。

(1)后方场地地表为回填砂,层厚7.50~8.50m,层底高程-1.70~-2.70m。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

淤泥①:

深灰色,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流~软塑状,土质不均匀,表层含少量碎石、角砾,抽取进尺快。

该层分布场地表层,所有钻孔均有揭示,层厚9.80~12.70m,层底高程-10.75~-14.18m。

(3)侏罗系地层(J)

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强风化层②和中风化层③,其特征描述如下。

1)强风化粉砂岩②:

紫红色,岩质很软,水钻进尺快,岩芯呈碎块状。

该层钻孔有揭示,层厚0.50~0.60m,层底高程-11.35~-13.17m。

2)中风化粉砂岩③1:

紫红色,局部夹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芯呈短~长柱状、少量碎块状。

该层钻孔有揭示,最大揭示厚度5.40m,未钻穿。

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③2:

紫红色,局部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质稍硬,岩芯呈短柱、碎块状。

该层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厚度5.10m,未钻穿。

1.3本分部工程的目标及管理要求

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质量目标:

工程施工符合设计文件的有关要求,工程质量确保按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达到合格标准。

安全目标:

保不发生重大机损和人员伤亡事故,重伤频率为0。

工期目标:

2016年8月25日前完成梁场建设。

1.4适用技术标准、规范及验收标准

(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2)《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3)《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5)《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

(6)《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二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评估

2.1环境因素

本工程施工水域潮差大,5-6月西南涌大,且时常有暴雨、强阵风等天气影响,码头前沿灌注桩受天气和水文影响较大。

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评估

序号

涉及活动/过程

危险源描述

可能导致的事故

1

沉桩

(钢护筒)

无方案,未交底施工、使用三无船舶

物体打击

2

捆桩方法不正确或管桩滚动伤人

起重伤害

3

桩锤、吊钩、钢丝绳断开脱落

 

3

桩架平台上螺丝、配件坠落,桩工无证上岗、酒后上岗、桩架上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高空坠落

物体打击

4

桩架平台上螺丝、配件坠落,桩工无证上岗、酒后上岗、桩架上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高空坠落

物体打击

5

 

施工作业平台未按要求及使用规定型材搭建

坍塌

7

灌注桩

桩锤、吊钩、钢丝绳规格不符合

物体打击

施工

起重伤害

8

 

钢丝绳、卡环老化、磨损、裂缝,钢丝绳断丝(股),钢丝绳、卡环接法不符合要求

起重伤害

9

 

钢筋笼及对接起吊角度不符合规定或构件超重、违章操作

起重伤害

11

 

未执行“三相五线制”要求,未编制临时用电方案

触电事故

12

 

用电设备、手动工具未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触电事故

13

 

电线架设或埋设不规范不符合现场安全生产要求

触电事故

 

火灾事故

14

 

电线老化、氧化、破损未包扎,电线乱搭、乱接、乱拉

触电事故

 

火灾事故

15

 

潮湿作业未使用36伏以下安全电压,手提电动工具没有绝缘手柄

触电事故

16

施工

配电线规格选用不当

触电事故

17

 

接地与重复接地设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事故

18

用电

专用保护零线设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事故

19

 

开关箱(未级)无漏电保护或保护器失灵

触电事故

20

 

漏电保护装置参数不匹配

触电事故

21

 

配电箱内无隔离开关设置

触电事故

22

 

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记,导致操作失误

触电事故

23

 

输出线混乱,操作失误

触电事故

24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无警示标示及责任人电话

触电事故

25

 

用电设备外壳未作接零保护

触电事故

26

 

非电工人员作业或电工人员配置不足

触电事故

27

 

电箱内漏电保护、器材参数与用电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合格

触电事故

 

火灾事故

28

 

安全保护装置不灵敏及失效

触电事故

29

临水

作业人员不穿救生衣

淹溺事故

30

临边

作业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不穿水鞋、防滑鞋

淹溺事故

31

作业

临水作业人员穿长统水鞋易滑鞋

淹溺事故

32

 

作业人员酒后上岗

淹溺事故

 

高处坠落

33

 

单人水上作业或夜间灯光作业照明不足

淹溺事故

34

电焊

焊机输入、输出端无保护罩

触电事故

35

作业

焊接未经处理的空油桶装及罐

其他爆炸

36

 

作业人员穿着尼龙化纤之类工作衣等操作

其他爆炸

37

 

操作人员无证作业或冒雨作业

触电事故

38

风、电

作业前没清理现场可燃物,作业后没熄灭火种

火灾事故

39

焊作业

气瓶压力表坏、乙块没防回火装置、胶管老化

其他爆炸

40

 

乙炔、氧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够

其他爆炸

41

 

危险范围内动火未按规定报批

其他爆炸

 

火灾事故

42

 

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其他爆炸

43

 

搬运时气瓶猛烈碰撞

其他爆炸

44

 

气瓶嘴、表管枪等工具及操作人员手沾有油脂进行作业

其他爆炸

45

 

气瓶放在高压线下、靠近火源或日光底下爆晒及高温的地方无遮盖

其他爆炸

 

火灾事故

46

 

气瓶没有减压阀而直接使用氧气

其他爆炸

47

 

不采取任何措施就直接进行氧割罐锅炉等容器

其他爆炸

48

挖掘机

起重作业垂直面下同时施工

物体打击

49

装载机

特种作业起重机械设备未经专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起重伤害

50

履带吊

起重设备就位基础不牢固

提升伤害

51

汽车吊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酒后驾驶、违章操作

起重伤害

52

巻扬机

机械设备带故障作业、检验证过期失效

机械伤害

53

等起重

超负荷作业或钢丝绳等部件受力磨损、断丝超标

提升伤害

54

机械设

力矩限制器、行走限位装置失效、门吊无夹轨器等

机械伤害

备作业

物体打击

55

 

吊物捆扎不牢固坠落

物体打击

56

 

雷雨、雾天、强风、夜间作业照明没有足够视线差

高处坠落

57

 

作业范围靠近高压线

触电事故

58

 

操作人员不了解吊物尺寸、超重冒险作业

提升伤害

 

作业人员站在重物上随重物升降或坐不准上人的升降机上下

高处坠落

59

潜水泵

不设漏电保护开关,输送电缆漏电

触电事故

抽水机

63

船舶

无线电设备,工作不正常或损坏、过期失效

倾覆事故

共性

淹溺事故

64

 

“三防演习”不熟练

火灾事故

65

 

船舶性能差,途中发生故障

淹溺事故

66

 

救生、消防设备设施不齐全、过期或失效

淹溺事故

 

火灾事故

67

 

消防、救生通道受阻

淹溺事故

 

火灾事故

68

 

各种警报系统信号失效

淹溺事故

 

火灾事故

69

 

水密门(窗、孔)密封性能不好,进水超载

倾覆事故

 

淹溺事故

70

 

压载系统、排水系统工作不正常

倾覆事故

 

淹溺事故

71

 

船舶周边无栏杆或栏杆不适合要求

淹溺事故

72

 

船舶系泊设备设施、拖带设备设施损坏或断裂

碰撞事故

 

淹溺事故

73

 

船员疲劳身体不适或酒后上岗

淹溺事故

74

 

无证上岗或违章操作

淹溺事故

 

机械伤害

75

 

作业时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及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76

 

船舶接拖、解拖,系缆、解缆失误

淹溺事故

 

机械伤害

77

 

在受力缆绳旁(缆绳崩断)站立或作业

物体打击

78

 

船舶现场维修或厂修,未停机、停电或缺乏防护罩就进行维修

触电伤害

 

机械伤害

79

 

油舱、隔舱电、风焊、气割等维修作业不按操作规程和规定

火灾事故

 

执行

其他爆炸

80

 

船舶压载过重或纵、横龙骨强度不够

倾覆事故

81

 

船舶电器无防护罩或电缆破裂外露漏电

触电事故

 

火灾事故

82

 

船上乱拉乱接电线或线路参数与电器容量不符

触电事故

 

火灾事故

83

 

船舶拖航出海未按规定封舱加固

淹溺事故

84

 

船舶超性能作业,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人员伤亡

85

 

船舶不适航作业,通讯设备设施不足或不畅

船舶交通事故

86

 

船舶防台时未进入防台锚地及时避风,措施不落实

倾覆事故

 

淹溺事故

87

施工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就使用

机械伤害

88

机械

机械设备维修未关电源或停机就进行维修

触电伤害

 

机械伤害

2.3对风险控制和保证技术措施

⑴对重大危险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①前期控制:

工程开工前在编制专项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②施工过程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并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⑵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

①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②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③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⑶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①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没有交底前不得施工。

②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4)安排专人了解施工水域气象动态,及时通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按照应急预案尽早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防范措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5)嵌岩桩施工方案所有吊装作业施工前均应仔细核算吊具、吊点、卡环等受力分析,并经监理及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6)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技术培训交底后方可上岗,所有施工人员应按照要求佩戴劳动防护设施,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7)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人员给予处罚、违反安全规定的设备及时清场或维修。

三主要施工工艺方案

3.1施工组织及施工安排

梁场建设根据施工场地,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等因素统一规划,由专门的设计院进行结构设计。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

出运码头先进行围堰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方砂石回填。

然后再做块石棱体护坡施工,块石棱体施工完成后再开挖护岸前端港池。

最后在回填的出运码头上做冲孔灌注桩施工。

3.2场地平面布置图规划

箱梁预制场拟建于大榄坪9号泊位码头后方陆域,距离栈桥工程地现场水上距离约11.8km。

根据箱梁出运相关参数的要求,设计出运码头及港池开挖。

详见平面图和断面图。

图3.2-1出运码头断面图

图3.2-2港池开挖平面布置图

 

图3.2-3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图

3.3工艺技术方案

3.3-1出运码头工艺流程图

3.3.1港池挖泥

3.3.1.1概述

前沿停泊地及调头地挖泥共约15万m3,由于工期紧且靠近业主已投产的3-8#泊位,泥驳需要和3-8#泊位公用进出航道。

依据1200t起重船满载时的吃水4m,钦州港的水文条件及施工成本等综合考虑,前沿水深按照-3.5m控制。

3.3.1.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3-1及挖泥船施工工艺示意图3.3-2。

 

图3.3-1施工工艺图

图3.3-2挖泥船施工工艺示意图

3.3.1.3施工方法

(1)施工开始前应进行原泥面测量,分析各区土层的分布情况,以指导分区、分层开挖施工。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船舶保养检修,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泥砂流失污染环境,泥驳的航行线路按指定航线航行。

(2)按预定分区顺序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船组间的相互干扰,施工前可依据地质资料及实测原地形地貌,对分区做适当调整。

(3)挖泥时采用分层分条开挖法,分层厚度控制为2m,为确保边坡开挖过程中不发生塌坡,挖泥时依据土质及土层厚度按设计要求放坡,放坡采用阶梯法。

(4)挖泥采用实时动态GPS自动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在施工过程中勤打水(挖至断面标高时,大面积时用测深仪测量),控制挖泥厚度,特别是边坡及斗位联接处。

(5)施工中必须填写详细施工记录,包括施工位置及泥土类型,挖泥标高,挖泥船装驳时间,泥驳航行,抛泥返回到达挖泥船的时间等。

3.3.1.4开挖所需船机

13m3抓斗挖泥船2艘,1470kw拖轮2艘,1000m3自航泥驳2艘。

3.3.1.5质量保证措施

(1)在挖泥施工过程中根据土层厚度及土质情况合理控制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2m,施工中严格控制欠挖。

(2)开挖的边坡不陡于设计边坡。

(3)作好施工记录,开挖前原地泥面测量记录。

(4)开挖时,测量工勤打水勤对标,避免漏挖超挖。

(5)水文尺常校核。

(6)开挖分层厚度每层按2.0m控制,避免因开挖厚度过大造成坍塌现象。

(7)夜间施工时,水文灯、定位标挂设标示明确,避免错挖。

(8)开挖范围、底标高及边坡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3.3.2护岸施工

3.3.2.1概述

护岸是由砂袋填筑围堰而成,围堰后方回填砂。

填筑抛石棱体施工。

砂袋围堰的横断面设计,考虑按照平均水深4.5米、入淤泥厚度1.0米;护岸总高度为5.7米;砂袋底宽采用10米,砂袋顶宽3米。

砂袋分层填筑,底层高度1.2米(预计沉入淤泥内),地面以上第二层高度1.0米,砂袋长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为确保护岸的后方漏砂,围堰迎水面须满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用小砂袋压紧,每二层设一处小砂袋压紧,间距为每1.5m一处,小砂袋尺寸为50*30*20cm。

前方抛石棱体为50cm级配碎石护坡+4.5m顶宽的块石护坡。

后方回填砂在灌注桩左右7m范围内振冲。

图3.3-3围堰断面图

3.3.2.2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打设定位竹竿→砂袋定位下沉→砂泵均匀充灌砂料→检查砂袋形状→绑扎砂袋袖口→上一层砂袋施工→逐层砂袋施工→铺设止水薄膜→完成围堰→块石护坡

3.3.2.3工艺方法:

(1)对海岸线进行测量,定出围堰位置范围,同时测量出设计围堰位置的海床面标高;

(2)利用低潮时安放底层砂袋,采用直径50mm、长6米的钢管沿着砂袋四周每隔3米1根插进河床里以定位砂袋,防止砂袋漂动;

(3)由运砂船直接对砂袋进行充灌砂,充至砂袋容积的75%—85%,充完每一层后都要进行测量观测,看其是否有沉降,如果沉降较大需等其沉降稳定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沉降稳定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砂袋的施工,如此逐层充灌填筑直到设计标高;

(5)利用退潮时,在围堰外侧铺设倒滤土工布,并采用小砂袋压住固定。

(6)围堰工程完成后,然后用运输车后方回填砂。

(7)围堰形成后,利用挖机和人工配合回填级配碎石倒滤层,铺设后填筑块石护坡,坡面用挖机挑选大块石护坡。

3.3.2.4质量保证措施

(1)砂袋要选用比重轻、耐酸碱、耐腐蚀、渗透性好、整体连续性好、强度高的土工织物,以保证使用寿命;

(2)砂料以含泥量小于5%的中细砂为宜;

(3)施工过程注意均匀充灌砂料,施工员需手持硬套管按照由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顺序进行均匀充灌,避免砂袋移位或起堆,注意不要使砂料充填至袖口;

(4)控制充填量,实践证明,砂袋充填量在85%左右效果最好;

(5)砂袋袖口间距以5米左右为宜;

(6)每个砂枕施工完毕要用测量仪器检查砂枕形状,若发现较明显的凹槽难以处理则要以窄小的砂袋填补;

(7)面层砂袋充填至60%袋容时,施工人员穿雨鞋在砂袋上适当踩踏,让砂料均匀分布于砂袋内;

(8)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测量注意砂袋沉降变化。

(9)注意倒滤层的厚度。

对破坏的土工布及时修补。

3.3.2.5技术保证措施

1)砂袋定位控制

(1)施工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放围堰轴线和內、外侧边线导标,其中內、外侧边线导标须根据已施工的砂袋标高结合围堰坡比经常调整位置。

(2)定位桩采用竹竿,定位桩根据导标粗定位后,由全站仪指挥精细定位。

(3)定位桩应稳固,如水流流速影响较大,需用锚固在上游的铁锚以缆绳拉接,防止倾斜倒塌。

(4)砂袋施工采用平铺方式,从最低处往上逐层铺设,层与层之间应错缝。

(5)每层新铺的砂袋与已完工的砂袋需搭接0.2-0.3米,防止砂料收缩后砂袋间留下较大孔隙。

2)边坡控制

施工前根据海底地形及砂枕设计标高、设计边坡绘制砂袋断面图,根据不同断面合理配置各种规格的砂袋。

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已充灌砂袋进行测量,掌握砂袋实际位置、标高和边坡形成情况并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3)砂袋充填度控制

砂袋充灌的饱满度控制在75%-85%之间。

砂袋充填过于饱满,土工布受到较大张力,容易使砂袋在不均匀沉降时折断。

施工过程注意均匀充灌砂料,施工员需手持硬套管按照由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进行均匀充灌,避免砂袋移位或起堆。

注意不要使砂料充填至袖口。

面层砂袋充填至60%袋容时,施工人员穿雨鞋在砂袋上适当踩踏,让砂料均匀分布于砂袋内。

4)倒滤层控制

保证倒滤层的厚度及铺设均匀。

防止在抛填块石时将砂袋砸破。

土工布铺设时要保证搭接长度。

3.3.3灌注桩施工

3.3.3.1概述

出运码头前端综合桩基的受力和边坡的稳定性。

滑道梁前端18米范围内的桩基采用直径1.1米的灌注桩,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桩基桩长21-24米,嵌岩深度为8米,桩顶标高为3.05米。

灌注桩配筋图如下:

图3.3-4嵌岩灌注桩配筋图

桩基钢筋配筋计算说明:

表3.3-1配筋计算说明书

一、桩基配筋计算

 

 

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桩径1.1m

 

Mmax

KN·m

1800

Nu

KN

4400

配筋计算

 

 

《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151-2011P30页的计算公式:

 

计算值

Nu=αα1fcA[1-sin(2πα)/(2πα)]+(α-αt)fyAs

KN

4401.261

ηNuei=ηMmax=2/3α1fcArsin3(πα)/π+fyAsrs[sin(πα)+sin(παt)]/π

公式右边

2311.027

αt=1.25-2α

 

0.409489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35,考虑施工工艺系数0.8,取16.7*0.8

 

13360

A—构件截面面积,π/4d2

m2

0.950332

fy—钢筋强度设计值,Ⅲ级钢筋,取360MPa

kPa

360000

As—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0.009327

r—圆形截面的半径

m

0.55

rs—纵向钢筋所在圆周的半径

m

0.4675

e0=Mu/Nu—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

m

0.409091

eα附加偏心距

m

0.036667

ei=e0+eα

m

0.445758

h—截面的高度,对圆形截面,h=d

m

1.1

h0—截面的有效高度,对圆形截面,h0=r+rs

m

1.0175

经试算,求解得:

 

 

α

 

0.420256

AS

m2

0.009327

配筋率

 

0.009815

0.6%A

m2

0.005702

圆桩配筋选19φ25,AS

 

0.009327

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

 

 

ei---偏心距(mm)

 

445.7576

η---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1400ei/h)*(l0/h)^2*ξ1ξ2

 

1.662981

ξ1---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ξ1=0.5*fc*A/N

 

1.442776

ξ2---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ξ2=1.15-0.01*(l0/h)

 

0.942265

N---轴向压力设计值(N)

 

4400000

l0---构件的计算长度(mm)

 

22850.88

h---截面高度(圆取直径d)(mm)

 

1100

h0---截面有效高度圆h0=r+rs(mm)

 

1017.5

A---构件的截面面积(mm)

 

950331.8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N²/mm)

 

13.36

3.3.3.2施工工艺流程

图3.3-5灌注桩工艺流程图

3.3.3.3施工方法

(1)沉钢护筒及成孔

钢护筒就位后采用吊机悬挂分节施打。

钢护筒采用1.2米厚度为10mm钢板卷制成型,接口必须焊接牢固、密封。

钢护筒的长度为9m。

钢护筒施打采用42型振动锤。

钢护筒沉放时,经测量定位后报验后开始振沉。

时刻观察在振沉过程中的变化,及时校正冲孔桩桩位。

钢护筒沉放误差必需在允许范围之内。

纵向≤50mm,横向≤100mm,桩身垂直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