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86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docx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

2012-11-2716:

02:

53|  分类:

 牛麻地理 |  标签:

巴西  |举报|字号 订阅

 美国帮助巴西塞拉多180万平方公里荒原的76%变成良田,约合20亿亩,超过中国全部可耕地。

(经济学人)塞拉多奇迹巴西农业模式,能被复制吗?

 

在巴西东北部Bahia州偏远的一角,干枯的灌木正在退去,取而代之的是蓦然出现的大片农田。

昔日,大片的桉树和松树被种植在这片塞拉多大草原上,后来灌木丛也悄然在这里占有了一席之地。

三十年后的今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沧海桑田的故事:

先是大片的树丛灌木被砍伐成低矮的树桩,继而烧炭人又将砍伐后的残留制成炭,最后人们对土地进行平整,并用石灰和化肥改良土壤,其中部分土地现已成为棉田,远远看去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当下一个播种季节来临时,Jatobá农场的可耕面积将达到24000公顷,是美国衣阿华州平均农田面积的200倍,大片的农作物棉花、黄豆及玉米将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收割。

巴西腹地的贫穷面貌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在Piauí州以北300英里处,垦荒工作已经完成。

三年前Cremaq农场在这里进行腰果种植试验,结果以失败告终,剩下的只是破败废弃的谷仓和灌木丛生的荒地。

同Jatobá一样,BrasilAgro公司买断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并利用一系列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经营它:

利用无线电发射器跟踪天气;使用SAP软件管理企业;为来自巴西南部的高卓人配备了300员工;新建200公里公路网遍布整个地区;在收割季节,隆隆作响的卡车日夜兼程,将玉米和大豆运往远方的港口。

这就是Piauí——巴西的Timbuktu,一个偏远的,没有法纪的地区,在那里,去最近的诊所也要花半天的时间,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到社会福利金——但它却是一个永远不缺少奇迹的地方。

这两个农场代表着巴西农业的前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变革的缩影,具有着全球性的启示意义。

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巴西已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大粮仓之一。

它是首个粮食产量赶上世界传统的五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欧盟)的国家。

此外它也是第一个位于热带的产量大国,而其他五个国家均处于温带。

巴西粮食产量的提高幅度令人震惊。

从1996到2006年间,巴西全国的粮食产值从230亿雷亚尔(230亿美元)上升到了108亿雷亚尔,增幅为365%。

在十年间,巴西的牛肉出口翻了十番,超过了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大牛肉出口国。

此外它拥有除印度外世界最大的牛群。

而且还是世界最大的奶制品、甘蔗及乙醇出口国。

大豆产量从1990年的15吨上升到了现在的60吨。

目前巴西大豆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1/3,仅排在美国之后。

1994年巴西的大豆出口只占到美国的1/7,现在却是6/7。

此外,支持全球大豆贸易量1/4的巴西大豆生产仅占用了全国6%的耕地。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巴西所有的这一切是在获得很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的。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在2005至2007年期间,巴西获得的政府补贴只占整个农业收入的5.7%,美国占到1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比例是26%,而欧盟则占到了29%。

此外,巴西的造田并没有以牺牲亚马逊森林为代价(尽管亚马逊雨林因其他原因已遭到砍伐),而是通过开垦1000公里的灌木地带实现的。

巴西究竟怎样创造了这一令人称奇的造田奇迹?

答案意义深远,不只对巴西,而是整个世界。

 

诱人的巴西模式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加到90亿。

全球收入的提高幅度很可能要高于人口的增幅,城市人口将翻番,并且饮食结构以及整体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城市居民吃肉会越来越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到2050年粮食产量必须再增加一半,而肉类的产量则不得不翻番。

但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农业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水资源的匮乏也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据估计,全球粮食增加的40%来自于农田产出率的提高,60%则是靠扩大耕作面积来实现的。

而在60年代,只有1/4靠扩大耕地,3/4靠提高产量。

如果让你总结一下,在未来40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食物生产商,你的答案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它必须是一个能够大幅提高产量并能持久保持增长势头的生产商;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储备;能够有能力饲养大量牛群(可能没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但一定具备不断改进的潜力);生产活动不依靠大量的政府补贴;或许应该拥有一个大草原,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最大的一次单一农业生产模式的失败,要算是处于热带的非洲,那么这个食物生产商还必须要具备一些有助于非洲大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优秀素质。

总之一句话,答案就是巴西模式。

与其他国家相比,巴西拥有较多的闲置耕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巴西潜在可用耕地多达4亿公顷,目前投入农业生产的只有5000万公顷。

而巴西公布的数字略低,为3亿公顷。

但无论实际是多少,数量都是巨大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字表明,巴西闲置耕地的数量相当于名次排在其后的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的数量的总和。

有人经常指责巴西毁林造田,但实际上新造农田没有一处位于亚马逊雨林,而全部在塞拉多大草原上。

巴西的水资源充沛。

根据联合国世界水资源评估2009年报告,巴西每年拥有8000多亿立方千米的再生水可利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巴西(人口:

1.9亿)所拥有的再生水相当于整个亚洲(人口:

40亿)的总和。

当然这和亚马逊雨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Piauí算是整个巴西最干旱的地区,但拥有的水资源仍比美国的玉米带多出了1/3。

当然,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充沛的水资源和富余的土地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么它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大多数非洲国家面临这样的问题)。

根据BrasilAgro的统计,每年降雨量在975毫米以上的耕地的拥有量,巴西是整个非洲的总和,占全球的1/4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商的可耕土地面积要么维持不变(就像欧洲),要么就是在减少。

在这一点上,巴西的表现可谓是截然不同,从1996年至今,巴西投入耕种的土地增加了1/3,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塞拉多地区。

同时产量也提高了十倍。

实际上,新增大量农田只是巴西农业飞速发展的次要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字:

Embrapa、Embrapa、Embrapa。

粮食,森林双赢

“Embrapa”是EmpresaBrasileiradePesquisaAgropecuária,即巴西农业研究公司的缩写。

该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于1973年创建,是当时执政将军的一个极富远见的决策。

一度,石油价格涨到了四倍,使高水平的政府补贴不堪重负。

当时负责监督执行补贴制度的官员MauroLopes称,他已要求政府做出承诺:

Embrapa每削减50美元政府补贴,将获得政府的20美元奖励。

Embrapa并没有这麽做,相反却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热带研究机构。

从改良培育粮食饲牛新品种到生产一种拿掉食品后可变颜色的超薄型食用包装纸,再到建立纳米实验室研制可生物降解得超强纤维及医用辅料,可以说Embrapa公司的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就,当然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让塞拉多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在Embrapa启动之初,塞拉多被认为不适合农作物耕种。

被称作“绿色革命之父”的美国植物学家NormanBorlaug对纽约时报表示,“当时没人认为这片土地上能长出东西。

”因为土壤的酸性太大,也太贫瘠。

然而,Embrapa通过四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首先,向土壤中倾倒大量的工业石灰(石灰石粉或白垩)以降低酸度。

在九十年代后期,每年撒入土壤的石灰多达1400-1600万吨,而到了2003、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00万吨。

相当于每公顷土地撒入大约5吨石灰,有时甚至更多。

在过去的三年里,5000辆30吨载重卡车将成车成车的石灰倾卸在Cremaq农场20000公顷的土地上。

Embrapa公司的科研人员还培育了变种根瘤菌,即一种可提高豆科植物固氮效果的细菌。

根瘤菌在塞拉多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尽管巴西拥有大量的闲置耕地,但并没将这些土地闲置在那里,直接等待播种。

Embrapa首先要做的是创造耕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土地变得更适合耕种。

如今巴西70%的粮食产量来自塞拉多,塞拉多已成为另一个美国的中西部。

前Embrapa总裁SilvioCrestana曾自豪的说“我们改变了耕作理念。

其次,Embrapa从非洲移入一种草科植物,叫臂形草。

然后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并最终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巴西人称之为braquiarinha,braquiarinha每公顷可出产20-25吨草料,是巴西塞拉多原生草产量的9倍,是非洲产量的3倍。

这意味着部分塞拉多农场可被改造成牧场,使Embrapa大力扩展肉牛生产的计划成为可能。

30年前,巴西肉牛出栏时间是4年。

而现在是18-20个月。

然而,巴西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最近Embrapa开始一项实验,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使braquiarinha的叶子变大,这种新品种名字叫braquiar?

o,可大大地提高饲料的产量。

但仅这一项还不足以使目前仍旧低效运作的畜牧业得到彻底的改变。

要想改进畜牧业的生产,1/3靠繁殖优良品种,1/3靠提高牲畜的免疫力,最后1/3才是喂养优等饲料。

但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Embrapa公司将大豆改良成了热带作物。

大豆通常产自亚州东北部(日本、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部),是一种温带作物,对气温较敏感并且实和生长在四季分明的地区。

全球所有的大豆生产商(特别是美国和阿根廷)均分布在温带。

巴西除了在南部温带地区种植大豆外,Embrapa还用较早的杂交方法,成功地培育出适合在马托格罗索州延绵草原和戈亚斯州炙热的塞拉多热带气候地区种植的大豆。

就在最近,巴西一直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种子,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使用转基因产品的国家。

Embrapa公司还培育出了一种较普通大豆更耐酸的新品种(虽经过石灰粉处理,塞拉多农田仍呈弱酸性)。

新改良的大豆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较之前缩短了8-12周。

这种“速成”作物可以在一年内种植两次,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

过去,农民通常在九月份播种大豆,在五六月份收割,现在他们在二月份就可以收割,这样到九月份下次播种之前,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种植。

这样第二次的产量(曾经很小)就可以完全和第一次持平,在整个粮食产量中占有不小的份额。

农业改良仍在继续。

就在前不久,Cremaq农场还几乎不存在,因为在整个巴西腹地当中,Cremaq农场气候最炎热,土地酸度最大,改良前的大豆根本无法在这里生长。

目前种植在Cremaq农场的大豆是改良新品种,试验成功还不到5年。

克雷斯塔纳博士将其称为“大豆的转基因工程”。

最后一点,Embrapa公司鼓励提倡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并且在该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位置。

在“免耕法”的实践中,巴西人处于世界的前缘,所谓“免耕法”就是在播种前,不对农田进行犁地处理;收割时,农作物的切割位置不在贴近地表的根部,而是在农作物茎杆的高端,这样收割后作物的大部分被留在农田里,进而腐化形成有机物质层。

再次播种时,直接将种子种在这种富含多种营养成份的土层中。

Embrapa公司近期的一次聪明之举被称作“森林、农业和畜牧三位一体”:

农田在使用上实行农业和畜牧交替进行,农田与农田之间则种上成行的树木,牛群可在这里进行牧场。

最终的实践证明,在解决牧场退化问题上,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及扩大耕种面积的Embrapa公司,现已将目光转向了增加土地的使用密度以及耕种与放牧循环进行方面,目的就是在不减少森林的前提下,解决更多人的食物需求。

世界各地的农民总在不停地抱怨,自然,巴西也不例外。

对巴西农民来说,最大不满就是交通运输问题。

马托格罗索农场与位于Paranaguá的主要大豆转运港之间的距离是2000公里,然而Paranaguá港无法泊靠现代化的大型货轮,于是乎,巴西不得不采用最昂贵的运输工具——卡车,运输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