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858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濮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濮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九月

目录

前言I

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

1.1 市域概况1

1.2 土地利用现状2

1.3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

1.4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4

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7

2.1 调整原则7

2.2 规划目标8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0

3.1 农用地结构调整10

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1

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12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3

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13

4.2 建设用地布局15

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21

5土地整治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23

5.1 土地整治安排23

5.2 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24

6对县级规划的调控26

6.1 指标控制26

6.2 区域管制27

7与相关规划的协调28

7.1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协调28

7.2 与市域总体规划的协调28

7.3 与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的协调29

7.4 与林地保护规划的协调29

7.5 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29

7.6 与重点建设项目需求的协调30

8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1

8.1 对下级规划的引导和调控31

8.2 强化规划管控力度31

8.3 健全规划实施制度32

8.4 完善利益调节机制32

8.5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33

附表35

附表1 2014年濮阳市土地利用现状表35

附表2濮阳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表36

附表3濮阳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37

附表4濮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8

附表5濮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39

附表6濮阳市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40

附表7濮阳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表41

附表8濮阳市各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表42

附表9濮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表-143

附表9濮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表-250

附表10濮阳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56

附表11濮阳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7

附表12濮阳市各县(区)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补充耕地情况表58

前言

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要求,更好保障濮阳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布局更优化,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体系规划等“多规合一”,结合本地实际,濮阳市人民政府对《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规划调整范围:

濮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共4271.16平方公里,辖五县(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南乐县、清丰县)一区(华龙区)。

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

1.1 市域概况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冀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20′00″—36°12′23″,东经114°52′00″—116°05′40″之间,东西长约125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

周边与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山东省的聊城市、荷泽市相邻。

全市辖华龙区、濮阳、清丰、南乐、范县、台前五县一区,土地总面积4271.16平方公里。

濮阳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上略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略倾,地面海拔在48—57米。

地貌按成因分为:

北部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中部黄河泛滥平原区、南部和东部现代黄河河床及河漫滩区,分别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40%、10%。

濮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条件优越,适宜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

濮阳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

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地下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

依托资源比较优势,初步打造形成了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中部家具之都、国家级羽绒及服饰加工基地。

濮阳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2014年全市总人口389.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0.12万人,城镇化水平38.50%,人口密度913人/平方公里。

全年生产总值1253.61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58.0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40.81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54.73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结构为12.6:

67.1:

20.3,人均生产总值32150元。

财政总收入10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40亿元,增长16.4%;全市工业增加值77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9.79亿元,增长12.8%。

全年粮食产量265.24万吨,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7元,增长10.2%。

农民人均纯收入8828元,增长11.7%。

1.2 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濮阳市土地总面积427116.28公顷,其中:

1.2.1 农用地

2014年,农用地321581.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29%。

其中,耕地282387.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11%;园地1653.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9%;林地1815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5%;其他农用地面积19387.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

1.2.2 建设用地

2014年,濮阳市建设用地85942.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12%。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76985.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2%;交通水利用地8525.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他建设用地431.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0%。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22775.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3%;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421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9%。

1.2.3 其他土地

2014年,濮阳市其他土地19592.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9%。

其中,水域15062.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3%;自然保留地4529.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

详见附表1。

1.3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现行规划》的实施,推进了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按照濮阳市“一体两翼”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及“两组团、七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基础设施、新农村、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等,基本形成功能合理、有机结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1.3.1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逐渐加强

1.3.1.1 落实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规划实施期间,濮阳市认真执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多策并举,强化力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规划目标。

2014年,濮阳市耕地面积为282387.69公顷,比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268880.46公顷多13507.23公顷;全市基本农田落实面积228562.24公顷,比2020年规划目标227500公顷多保护1062.24公顷。

1.3.1.2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

2010-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5857.50公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8310.12公顷,全市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圆满完成了补充耕地整治任务。

1.3.1.3 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2010-2014年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0个,项目区主要分布在台前县马楼乡、清水河乡,濮阳县郎中乡、鲁河乡,清丰县纸房乡、黄河故道区域,南乐县城关镇、近德固乡,范县白衣阁乡等,总规模36286.10公顷;共实施耕地储备项目58个批次,建设总规模11299.92公顷,通过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善农村的交通,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并完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一方面摸清了濮阳市各县区耕地质量情况,另一方面为建设占用耕地补充提供了依据。

1.3.2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高

2010-2014年间保障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期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加5624.02公顷,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76985.35公顷,比2020年规模小1226.98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增加1141.24公顷,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8957.06公顷,比2020年规模小664.24公顷。

从新增建设用地空间位置分析,土地利用向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倾斜;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协调,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不断提高,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由2009年的83.56万元/公顷提升至2014年的145.87万元/公顷。

1.3.3 生态效益明显改善

1.3.3.1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规划实施期间,濮阳市政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市政道路和农村道路、城乡环卫、农村饮水等多方面民生建设,通过项目实施,濮阳市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城市秩序明显改善。

1.3.3.2 林业生态成效明显

规划实施期间,濮阳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依托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区风景名胜区,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本区域的生态保障功能。

1.3.3.3 环境污染有效控制

规划期间,濮阳市从企业违法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燃煤锅炉治理、道路扬尘、建筑物料露天堆放水质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问题入手,加强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1.4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1.4.1 经济战略定位

“十三五”时期濮阳市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以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坚持率先转型,实现三量齐升,进入全省省辖市第一方阵”为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着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引领,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

按照“中原经济区与京津冀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接的桥头堡、豫鲁冀三省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依托中原油田、中原石化、丰利石化等龙头企业、依托天然气管网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千万吨石油化工基地,推动石油、煤、盐、天然气等产业融合链接发展;以创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天然气输配中心。

1.4.2 城市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主要向北、向东发展,有条件的向南发展,呈现“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濮阳市濮东产业集聚区为两侧翼。

总体布局为“两组团、七片区”。

“两组团”为中心城区和老城组团。

老城组团发展空间限定在金堤河以北、濮上路以东,以向东发展为主,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