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656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docx

论述中欧发展的关系

JIANGXIUNIVERSITYOFTECHNOLOGY

讨论报告

班级:

2011级本国贸3班

2013年4月25日

 

组员:

陈长清邓桂贺

花微微苏玲梅

施佳炜黄莺歌

桂诗宇蔡常飞

 

 

目录

第一模块中欧经济贸易的发展

1.中欧关系的发展

2.中国对欧盟的贸易

3.欧盟对中国的贸易

第二模块中欧贸易之间的手段

1.中欧之间的关税问题

2.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政策

3.欧盟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4.中欧之间的倾销与反倾销

第三模块中欧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双方在第十二次中欧峰会上共同确认:

“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离开中欧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

在中国-欧盟关系中,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本文就仅仅从中欧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分析这个话题,中欧关系从开始建立到深度发展再到慢慢出现一个接一个的贸易问题,从几年前的冷淡时期又到现在中国开始与欧盟建立重要的贸易关系。

这几在这几十年中,中欧不断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产品质量,所以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反倾销问题。

关键字:

中欧关系经贸关系关税倾销事件

第一模块中欧经济贸易的发展

1.中欧经济关系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与第一个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相近的历史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欧共体直到1975年才建立正式关系。

如果略去这之前的非正式交往与民间接触,从1975年起到1989年的15年或许可称之为中欧关系的第一阶段。

对于这一阶段的中欧关系,比较认同的一种评价是:

良好的政治关系,迅速发展的经济往来。

1978年,中国与欧共体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欧中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

1985年,欧共体和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了《贸易与经济合作协议》

1988年,欧洲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团

1989年,欧共体冻结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实施了一系列制裁行动

1992年,中国欧盟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武器禁运依然有效

1995年,欧洲委员会发表《中欧关系长期政策》战略性文件

1998年,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政策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欧美、欧俄、欧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

2001年,《欧盟对华战略》提出70多条加强对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3年,欧盟发布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决定同中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双方正式签署了《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议》

2004年2月1日,欧盟和中国启动新的WTO项目,其目标是支持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帮助中国政府履行和实现WTO的职责、义务和权益,促进中国在更广泛的经济、调控、法律和行政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能力,并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

2005年1月后,WTO规定的纺织品配额问题解决后,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畅通无阻。

2006年10月,欧盟提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指出进一步挖掘与中国伙伴关系的潜力提出未来发展对华关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地给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10年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连绵不断。

2.中国对欧盟的贸易

随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政策的发展,中国成为了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随着双方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指导,政经结合,开展对欧经济外交,巩固、扩大和深化与欧盟各个层面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欧盟在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落实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有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鞋、箱包、玩具、塑料制品、音像、医药品、船舶、照明装置、五金工具、家具、灯具、钢铁制品等等。

1996年—2009年中国对欧盟贸易统计情况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对欧出口额

1996

396.9

198.3

1997

430.0

238.1

1998

488.6

281.5

1999

556.8

302.1

2000

690.4

381.9

2001

766.3

409.0

2002

867.6

482.1

2003

1252.2

721.5

2004

1772.9

1071.6

2005

2173.1

1437.1

2006

2723

1819.8

2007

3561.5

2451.9

2008

4255.8

2928.8

2009

3640.9

2362.8

1996年—2009年中国GDP单位:

亿美元

年份

GDP总值

对外依存度%

1996

856

46

1997

952,

45

1998

1019

47

1999

1083

51

2000

1198

57

2001

1324

50

2002

1453

59

2003

1640

76

2004

1931

91

2005

2257

96

2006

2713

100

2007

3495

101

2008

4521

94

2009

4990

72

 

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分布情况:

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和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同这5家的贸易额占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近80%。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中国与欧盟作为东西方的两大世界经济主体,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发展无论对于双边经贸关系的提升,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欧双边的贸易和双向投资发展更加的迅速。

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尽管目前总量仍相对小,但已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同时根据《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为29.66亿美元同比增长535.1%占流量总额的5.3%较上年增长5.35倍直接投资存量62.77亿美元占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的72.3%。

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欧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制造业投资存量占同期对欧盟投资存量总额的75.3%。

其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存量为26.67亿美元,对金融业投资存量为10.59亿美元,对制造业投资存量为10.23亿美元,分别占对欧盟投资存量总额的42.5%、16.9%和15.9%。

2009年,中国对该三个行业的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倍,对金融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比前一年增长1.5倍和35%。

 

3.欧盟对中国的贸易

欧盟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

2002年年底时,中国从欧盟引进的技术累计金额已达746亿美元,高居榜首之位。

这充分表明:

中欧之间的技术合作成果喜人,欧盟已经成为中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主要来源。

欧盟输往中国主要有机电产品、汽车、飞机及零配件、光学照相器材、船舶、谷物、有机化学品、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制品等。

 

2002年,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增长到14084个,实际投资339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欧盟对华投资项目879个,实际投资22亿美元。

由此可见,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所有的外来直接投资中,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占第四位,名列香港、台湾和美国之后。

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从欧盟引进技术24108项,合同金额986.6亿美元;欧盟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25418个,合同金额979.5亿美元,实际投入531.8亿美元。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

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1)双边贸易呈不断上升之势

(2)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3)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

(4)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5)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第二模块中欧贸易之间的手段

1.中欧之间的关税问题

1975年5月共同体同中国建立正式关系。

1978年双方签订为期5年的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1980年起,共同体给予中国普遍优惠制待遇,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纺织品除外)减免关税。

目前,新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普遍较高。

对中国企业而言,因入盟关税调降而特别受惠的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运动品和人造首饰,因为欧盟对这些产品实施的关税均在5%一下。

非关税壁垒问题,在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标准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

运用于国际贸易中,体现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

它通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了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畜产品中,由于欧盟增加了检验项目,加强了检验,影响了这些产品对欧盟的出口。

如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验增加到目前的62种,这就增加了中国茶叶向欧盟出口的难度。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门槛提高,影响诸多中国对欧出口产品,总之,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待解难题”了。

2008年,欧盟国家外交官员表示,欧盟3日投票通过了对中国产螺钉和螺栓施以惩罚性关税,这是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表决之一。

据了解,该决定在正式出台后,欧盟将在5年内向中国产螺丝钉征收关税。

2.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政策

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并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

在与欧盟日益密切的贸易关系中,中国对欧盟与贸易有关的法规、技术检验标准等多种信息的及时采集与分析发布的网络化、共享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法律、信息咨询服务等领域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

欧盟不断出台的各项对华经贸文件,中国应该有及时的应对战略或策略;针对中国与欧盟在具体贸易部门的政策与法制体系建设还应进一步完善,既要符合中国入世承诺,又要善于保护自身利益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顺差过大的矛盾依然存在,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了优化进出口结构,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主要措施有:

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

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3.欧盟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欧盟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歧视性贸易政策:

配额制、普惠制、市场准入问题、欧盟共同贸易政策。

配额制,即欧盟对中国这一类所谓“国营贸易国家”的出口产品实行单边数量限制。

早在1978年,欧共体就颁布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共同制度》,从而建立起对中国产品的配额制度。

该制度把中国对欧出口产品分为三类:

自由进口产品、非自由进口产品、配额进口产品。

对于第三类产品的进口,欧共体对各成员国规定了最大允许进口额度。

这是一种以成员国为主体,多边界执行为特征的国别配额制度。

普惠制,即一种低于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但高于最惠国待遇的贸易优惠制度。

从1980年起,欧共体给予中国有差别的普惠制待遇,这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的对欧出口,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1995年,欧盟实施新普惠制方案,大幅度削减给惠产品的数量和产品的给惠幅度,中国产品首当其冲地受到负面影响。

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是欧盟手中持有的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以正在逐渐扩大的欧盟市场的开放为条件,来换取对方国家开放市场。

欧盟的贸易壁垒法规是采取市场准入措施的基本法规,据此欧盟可以单方面地暂时停止其所承诺履行的义务,单方面采取提高进口关税、实施数量限制的措施,作为向对方开放市场的要价。

欧盟共同贸易政策是规范欧盟成员国统一执行的、针对第三国的贸易政策、共同海关税则和法律体系。

最初其内容仅涉及关税税率的改变、关税和贸易协定的缔结。

1999年5月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将其覆盖范围扩展到大部分服务贸易,2003年2月的《尼斯条约》又将其扩及所有服务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

2009年12月的《里斯本条约》重点在FDI领域进一步扩大了欧盟在贸易政策领域的权限。

4.中欧之间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

反倾销。

中国是欧盟认定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之一,因而欧盟不断对中国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和诉讼,一旦认定,即罚以高额关税。

中国加入WTO后,欧盟在对华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并不会因为中国的入世而变得宽松或至少“一视同仁”,相反,由于过去针对中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因为中国的入世而日渐消失或减弱,欧盟将会更加强化对这些为WTO规则所允许的合法贸易政策工具的运用,以保护欧盟的产业。

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歧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接受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最近数年来,即便在1998年欧盟将中国排除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以外之后,中国仍然成为欧盟实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

如下事件:

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手动叉车、铸铁井盖、碳酸钡、聚酯长纤维面料、三氯异氰尿酸、镁砖、不锈钢紧固件、颗粒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酒石酸等这些产品均属中国出口欧盟的重要产品;2006年3月我国出口的皮鞋在欧洲遭遇反倾销,在西班牙和罗马等地还被烧毁;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4月4日正式立案,并向我国公司发送通函,对我国生产的节能灯展开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的示范效应显著,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或产业也会效仿。

近年来,欧盟对以前年度作出的反倾销终裁产品又重新启动了反规避、反吸收等新的调查方式。

欧盟近年对反补贴条例的修订也大大降低了反补贴实施标准,未来很可能成为阻碍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又一道门槛。

在对中国产品调查的案件中,欧盟官员的核查比以往更为严厉,在给予中国企业个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欧盟方面更是大幅度倒退。

问题的实质是,欧盟在公平贸易的旗帜下,阻碍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大规模快速地进入欧盟市场

第三模块中欧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也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与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中国是较早走出危机阴影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重要力量。

同样,欧盟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也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也是推动欧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欧贸易对中国经济展的主要影响如下一些:

1能够为国内生产者扩大市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可以为经济增长积累必要的资金弥补一国的外汇短缺。

3可以通过技术、知识的溢出效益促进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积累。

4能使我国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益处。

5面临原有出口贸易动力的减弱

6面临大国模型下的出口扩张难度增加的压力

7中国出口发展面临产品升级的压力

8面临行业协会组织薄弱的压力。

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关税羁绊、配额羁绊、反倾销羁绊和保障羁绊的制障。

9它有利于提高国内产业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并优化资源配置

10它有利于促进“技术外溢”和制度引进

11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弥补供给缺口

12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有利于缓和贸易摩擦。

自中国和欧盟建交以来,中欧贸易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双方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中国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

同欧盟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影响。

积极有利影响:

1.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

根据传统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在一个国家国际贸易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只有集中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产品,才能与别国进行产品交换获得更多劣势产品。

国际贸易会促使我国资本想本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集中,尤其推动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专业化的生产加工发展。

加速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不平衡增长向平衡增长转变。

2.有利于增强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企业,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随着欧盟的优势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一些不重视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竞争意识淡薄的小企业逐渐被挤出,尽管从表面上看我国企业遭受严重损失,但实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那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的小企业的同时,也会促使那些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淘汰自身的落后技术,积极提高企业品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在世界经济中有一席之地。

3.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根据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分工尤其是国际分工不仅可以更加有效、更加充分的利用各国资源,为我国引进欧盟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创造机会。

4.有利于吸引来自欧盟的资本流入我国国内市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没有形成规范的资本市场,欧盟资本向我国国内市场流动增强。

如直接投资,

5.欧盟在服务贸易上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欧盟在服务贸易上优势明显,目前欧盟是中国大陆服务贸易的主力军。

不利影响:

1,欧盟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使一些民族企业遭受严重冲击。

2.欧盟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给我国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冲击我国国内市场,使外资外流,产生蝴蝶效应等。

3.欧盟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和绿色壁垒,使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受到巨大挑战,尤其是农产品.

4.加剧我国国内的恶性竞争

5.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领域的争端日益增多,欧盟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力度欠缺,其公司技术屡次侵权。

鉴于我国外贸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建议对外贸易政策应保持基本稳定在总结各地方和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而不要频繁变动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

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的一些对外贸易政策建议如下:

1、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并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2、抓住机遇,适当增加进口,以平衡发展进出口贸易有条件、有选择地加大从贸易顺差国的进口力度同时本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选择地合理增加进口如重点支持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积极鼓励节能降耗、减排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进口,并且在机械设备进口方面提高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加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压缩使用国内木材和矿产适当扩大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高耗水农产品的进口等。

3、树立新的外贸发展方针实施贸易开放政策加速与世界接轨。

4、按确定规模、差别对待的原则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5、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本来意义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6、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继续实施海外市场多元化战略。

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需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第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第二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可持续发展是体现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最终需求这在当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纲.新世纪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前景[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2]薛荣久.欧盟与中国大经贸发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周弘.共性与差异——中欧伙伴关系评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张业遂.继往开来,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J].《求是》,2005,(9).

[5]宋新宁.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欧洲[J].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6]戴冰然.中国欧盟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前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7]张小劲.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与对策[J].管理者杂志,2004年6月.

[8]刘丽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