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534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docx

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答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纲

考情

素养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14·全国Ⅱ卷T21

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6·全国Ⅱ卷T22

疑点排查

1.“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  )

(2016·北京卷,27③)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  )

(2017·全国Ⅰ卷,22②)

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

(2015·江苏卷,24③)

4.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  )

(2016·全国Ⅱ卷,22④)

5.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  )

(2015·北京卷,24③)

提示 1.×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2.×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4.× 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

5.× 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核心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科学精神: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考向一 世界是物质的

1.(2014·全国Ⅱ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②错误;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表现形成具有明显差异性,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向二 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2.(2017·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

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

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体现“普遍性”,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流派体现“特殊性”,故①入选;风筝从用于军事、娱乐到成为一门艺术并流传至今,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入选;②的“规律”与③的“发展道路曲折”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1.理解一个概念:

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进行一种比较: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醒 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进行;新事物产生后,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巩固阶段,否则就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2)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

(4)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5)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1.(科学精神)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答案 D

2.(科学精神)(2015·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体现了绝对运动(变动不居)与相对静止(万物存在)的统一,故①正确。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策略和行动,故②正确。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

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

答案 A

 

易错点 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提醒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矫正训练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解析 A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故入选;C与题意不符,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客观实在性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D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

答案 B

核心考点二 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向 按客观规律办事

(2016·全国Ⅱ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利用规律用兵的体现,答案为B;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重要但非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

答案 B

核心素养渗透:

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

提醒 

(1)规律≠联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

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提醒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4.通过图表法准确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

人的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1.(科学精神)(2015·北京卷,24)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认识到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说明我国古人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在此期间进行相应的生产、生活活动,融入了节气智慧,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征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是无止境的,④错误。

答案 A

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4·重庆卷,10)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

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解析 A“就能”说法错误,应该是“才能”;B“从根本上变革”一词太绝对;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项中“消除”“斗争性”说法错误;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 D

易错点1 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有误

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矫正训练1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

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和应用,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易错点2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割裂开来

提醒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矫正训练2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审题时抓住“地质地貌”“气候”“科学防灾减灾”等“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质地貌等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①入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地质气候变化反映了自然规律,②正确。

意识具有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防灾减灾根本上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时效热点32 尊重保护自然 参与生态建设

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美丽”二字首次被写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

对此,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政府要积极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②党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

③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议案

④人大要认真行使审议权和质询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党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作用,需要政府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故①②符合题意;政协提案不具有指导意义,③说法错误;“审议权和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2.“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今年环境日主题,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展示出来。

其哲学依据是(  )

①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和前提,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与题意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3.原来讲“绿水青山”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是GDP。

现在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就是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放进了发展本身的内涵。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转变(  )

①把握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②蕴含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强调客观实在性是自然环境的根本属性

A.②③B.①②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属辩证法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④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②③正确切题,答案为A。

答案 A

(2014·山东高考·节选)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方向

第二步:

细审材料调知识

第三步:

对接教材组答案(教材语言、时政术语、结合材料)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课时作业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④要改造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漫画《今日姜太公》反映了当前污染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①②是其应有的启示。

③④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

答案 A

2.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这表明(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①②

解析 材料表明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②③符合题意;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能够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说法错误;人类只能改造自然而不能征服自然,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3.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取得了研究成果:

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

这一研究结果从哲学上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取得了研究成果:

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①②入选。

意识只能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自身不能改造世界,③错误;物质与暗物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说明(  )

A.人脑是思维运动的物质载体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了规律的客观性

解析 大脑越用越灵,强调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B项正确表达了这一重要性。

A强调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C项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长和鼻指数。

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

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①本身正确但不为材料所体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破规律制约”的说法是错误的,③不选;②④正确切题。

故选D。

答案 D

考点四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6.“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

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

这表明(  )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解析 “树上结西瓜”表明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选D项。

A、B、C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7.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  )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A项符合题意。

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和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B项不选;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不可捉摸”说法错误。

答案 A

8.出现漫画中的结局,可能是(  )

A.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以为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D.以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 漫画中“已经很努力了”,说明已经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A不选;努力的结果一无所有,很大可能是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故B项正确;矛盾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漫画未体现,故C、D不选;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 B

B组 提能强化练

9.(2018·吉林长春质量监测二)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基于改造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新型基因疗法,也许能长期提供抗艾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