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416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docx

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

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为加快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总体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18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把安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体目标是: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镇人口5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达60%。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25%和3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8%。

计算机进入多数居民家庭,家庭轿车拥有率大幅度提高。

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

城乡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实现脱贫,逐步过上富裕生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

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人口控制在582万以内。

———政治民主建设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依法治市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二、实施步骤

实现以上目标,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2亿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速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00元,年均增速保持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0元。

第二阶段,2006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4亿元,年均增长11%,比2000年翻1.43番,较翻一番的目标高出35.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0元,年均增速10.3%,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5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经济结构优化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三产业出现较快增长。

第三阶段,2011年到2018年,确保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1.06番,达到1446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834元,年均增长8.9%,全市提前两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697元,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三、城市定位

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提高安阳在周边地区竞争实力的战略选择,是安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要着力构建“一个基地、四个中心”,立足豫北地区,逐步在晋、冀、鲁、豫周边城市群乃至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中显现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提高安阳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在郑州、石家庄两市之间形成崛起之势。

一个基地:

———以冶金、电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

要坚持工业强市、工业兴市,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金属冶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

大力支持安钢、永兴钢铁等钢铁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并注意扶持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积极支持安玻集团等现代企业发展电子信息产品;重点支持机械行业开发新产品,增加效益,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整合医药、纺织、化工行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传统支柱行业的重新崛起。

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冶金、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使安阳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四个中心:

———交通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公路、铁路交通事业,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安阳机场,逐步形成以安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纵横交通网络,打造安阳大交通格局。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加强物流信息化和设备现代化建设,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将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有力地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益,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教育科研中心。

努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具有省级乃至国家水平的实验室。

加快高校建设力度。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速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使安阳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

———文化旅游中心。

充分发挥安阳全国七大古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以“一申四创”为契机,积极培育以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岳飞和红旗渠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游和以太行大峡谷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三大精品名牌。

充分挖掘安阳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和发展以殷墟景区为主的殷商文化旅游,以里城为主的中华周易文化旅游,以太行大峡谷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以二帝陵为主的寻根问祖旅游,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生态园林旅游,以现代化企业为主的工业旅游和以林州国际滑翔伞基地、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为主的航空旅游,使安阳成为豫北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中心。

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城市的合作,努力开辟跨地市、跨省份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与众多旅游城市相联结的大旅游圈。

大力开拓境外旅游客源市场。

加大进一步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

———商务信息中心。

积极建设中心商务区,促进商务活动开展。

加强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开发构建特色贸易园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产地优势和地方特色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广以通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商品流通技术,发展仓储式商场、大中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网络。

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和效益,充分发挥海关作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积极发展会展业,建设会展中心,组织举办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商贸洽谈会,扩大与各地的贸易往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安阳的影响力。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安阳公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

完善政府上网和企业上网工程,推进安阳教育网、远程医疗网和社会保障网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使安阳成为豫北地区的信息流聚散中心。

努力实现安阳商务和信息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布局

坚持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强力推进,协调发展,发挥优势,创造特色,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和经济优势,着力构筑组团式结构大市区;积极发展林(州)水(冶)经济隆起区;大力支持东部平原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组团式结构大市区,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并围绕中心城区,以汤阴县城、安阳县城(新建)和柏庄镇、白璧镇为卫星城的组团式结构城区。

到2018年,市区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9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50%以上,提前5年以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把安阳市区建成以钢铁、电子、医药、纺织、化工、机械等工业为主,商贸旅游业繁荣,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区,在城市人口、经济效益、建成区面积等方面力争处于全省上游,走在同类城市全省前列,成为全市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增长极,努力建成高标准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拉大中心城区框架,做大中心城区底盘,逐步形成中心市区、卫星城、近郊区等多层次构成的现代城市格局。

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总体布局。

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形成6个功能区:

中部形成以传统商业街区为依托的商贸娱乐区;西部形成以安钢、安玻、安烟、安电、安化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区;北部形成以殷墟遗址、袁林为重点、以洹河为纽带的历史文化风光休闲旅游区;东部形成以行政、文化、体育、信息、商务、居住为主的新的城市核心区;东南部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以高教、科研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南部形成以果木、森林、水库为主的生态园林旅游度假区。

汤阴县城和安阳县城要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

建设大市区要优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先进水平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产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统筹规划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科学规划市区轻轨,加快建设快速环城通道,以及连接各卫星城区的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建设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市区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统筹规划建设城区供水系统,逐步实现城市自来水直接饮用。

统筹规划建设城区污水、垃圾处理系统。

建设环市区生态防护林及大型生态森林公园。

(二)林(州)水(冶)经济隆起区,主要包括林州市、水冶城区和安阳县部分乡镇。

要进一步加大城市、乡镇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力度,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快速隆起,提前3年以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林州市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以发展低污染、低耗水工业及旅游服务业为主,做大做强冶金、机械铸造、建材、轻纺、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商业贸易等产业,尽快步入中等城市行列。

水冶镇要做强做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城镇快速发展。

要加大科技含量,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实现由中间产品向终极产品的转移。

要继续加强冶金、建材、煤炭等产业,利用产业规模扩展,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力度,改善生产和居住环境。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城区规模,实现迅速崛起,逐步建成中等城市。

(三)东部平原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指京珠高速公路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安阳县、汤阴县东部乡镇和内黄、滑县区域。

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食品、纺织、造纸等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将东部平原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优质畜产品、优质棉花、优质林果花卉、优质瓜果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务培训输出基地,力争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五、建设途径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推动数以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布局。

———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尽快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发挥安阳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用,催生和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鼓励企业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替代进口和工艺创新,并在关键领域及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

全面整合机械、纺织、医药三大传统行业。

机械行业,以研制开发数控机床为核心,掌握关键技术,提高主要部件的生产与组装能力,促进零部件加工与社会资源的重组。

纺织行业以轻纺工业园区为龙头,以民营企业为骨干,发展区域性针织内衣加工群体,逐步实现产业集聚。

医药行业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以技术、设备为纽带,以普药为重点,广泛吸收外来技术和资金,打造安阳医药航母。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产品优势,不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积极利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培育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依托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股权转让、兼并收购、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影响大、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2010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其中,超200亿元的1家;2018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200至300亿元的2家,超300亿元的1家。

注重发展企业集团。

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集聚,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集团,形成以特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中小型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工业企业体系。

———优化工业布局。

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对一些地处城市繁华地带的企业实施“退城进郊”、“退二进三”。

结合小城镇发展战略,引导市区纺织、食品、机械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企业向县城或小城镇扩散,促进城乡人才、技术、资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集中力量办好纺织、钢铁、汽配、电缆等工业园区,使其成为承载安阳经济的重要平台、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

企业发展要注重特色,明晰功能,合理布局,防止无序竞争,特别要注重发挥整合优势,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和生产基地。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强化重点,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201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形成产业带动力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

坚持大中小并举,多样化协调发展。

按照“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提高档次,加快城市建设。

到2018年,安阳市全市总人口达到5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

安阳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50万,成为特大城市;林州市达到35万人,滑县县城、水冶镇人口分别达到30万,成为中等城市;汤阴县城、内黄县城、安阳县城(新建)分别建成人口20万左右的城市;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镇要积极发展成为小城市,建制镇总数达到60个,建制镇非农业人口达到60万以上。

坚持产业兴市,搞好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

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注重发展二、三产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进一步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

建立完善小城镇多元化投资体制。

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坚持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走统一规划、招商引资、综合开发、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路子。

完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推行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盘活城镇土地等存量资产。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个人和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经营。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区别。

打破地区保护和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向城市转移。

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非农劳动力比重。

今后几年,每年增加10万劳务输出人员,力争到2010年达到100万人。

通过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人口。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

在现有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52万的基础上,确保每年有2.5万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力争到2018年有100万农村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就业。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抓好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机制创新、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政策支持和科技推广等“六大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网络,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对农业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增强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订单规模,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积极发展标准化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意识,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和其他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重点建设优质强筋小麦、优质畜产品、优质棉花、优质林果花卉和优质瓜果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五大基地。

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食品、医药等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大规模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加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优良品种、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力度。

推广组织培养、胚胎移植、配方施肥、节水节能、转基因育种等先进技术,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培育工厂化、数字化农业,发展精准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适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在资金、税收、用地、收购自用粮、注册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产业。

逐步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搞种养的新型经营体系。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增值,叫响安阳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完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组建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集团,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保障农民获得稳定收益。

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坚定不移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扩大规模经营。

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按照国务院扶贫纲要要求,加大扶贫力度,2010年完成市扶贫纲要确定的扶贫开发任务,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扶贫工作重点县、乡、村,逐步减少贫困地区与人口,使全市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六、战略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一)坚持扩大内需、实施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债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外资和民间资金,扩大投资规模,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加强能源建设,改善能源结构。

重点抓好安阳电厂2×30万千瓦热电机组、50万千伏输变电站、林州2×20万千瓦机组、水冶2×30万千瓦机组等电力项目建设。

建成“西气东输”豫北支线工程,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城乡居民燃气普及率。

到2018年,全市电力装机达到280万千瓦,建成供应充足、结构合理、清洁能源占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全市用水供应。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工程。

加快我市用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城市水源不足和城乡地下水超采问题。

加快建设一批防洪除涝和具有综合效益的骨干水利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岳城水库水资源。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高速公路和县乡道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筑安阳大交通网络。

建成安阳至林州、安阳至南乐高速公路和阿深高速公路滑县段,开工建设林州至山西境内的高速公路。

积极筹建长台铁路安阳段和改造安林铁路。

通过东西向高速公路连接京珠、阿深高速公路;通过长台铁路连接京广与京九、津浦铁路,形成纵横贯通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双十字交通架。

加快一批省道安阳段改建工程和县乡公路建设,到2007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县镇(乡)通二级公路、镇(乡)村通等级公路。

在条件成熟时筹建安阳机场,发展立体交通。

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信息网络。

加快基础电信传输网建设和改造速度,加大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推动传输网向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信息化提供高速便捷的基础传输平台。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及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配套的城市供水系统、供气系统、供热系统、公共交通系统。

加快旧城及街景改造,积极发展住宅建设,不断改善城市人居条件。

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