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6943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历史四学生版.docx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历史四学生版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12月份内部特供卷

高三历史(四)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2.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

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

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B.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3.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据此推断

A.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

B.民族交流有利于文化发展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D.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

4.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这说明

A.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B.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D.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5.黄仁宇说:

“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B.君主制度C.内忧外患D.优柔寡断

6.下面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直接投资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千米)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的比重

46.3%

30.5%

11.5%

11.5%

A.辛亥革命推动了铁路大力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列强控制了近代铁路的修筑权

D.清政府将路权收归国有

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理论学派纷繁复杂

B.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

C.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

D.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

8.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

A.国民革命失败后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

“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该计划旨在

A.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

D.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

10.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被从独占的统治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

这主要是因为

A.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

C.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D.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

11.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

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

这体现了罗马法

A.重视公民的道德素养B.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C.保护弱势群体权益D.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

这一规定

A.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B.导致国会议员数量减少

C.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

D.增强参议院在两院中的地位

13.1895年,恩格斯指出: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恩格斯这一观点

A.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

C.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

14.1351年英国贵族影响国会通过“劳动法规”,把工资冻结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

然而于事无补,因为劳动力价格仍然在上涨。

领主又企图把剩下的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但在高工资的吸引下,农奴纷纷逃跑。

这反映出英国农村

A.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黑死病导致劳动力不足

C.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普遍化

15.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

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

A.“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C.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

D.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

1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一变化反映出,宗教改革

A.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B.打破了天主救的绝对权威

C.丰富了基督教教义教规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17.18世纪中期,伏尔泰曾为因亵渎路旁十字架的罪名而被处决的青年拉巴尔鸣冤,还竭力为被判处死刑、留有恶名的新教徒让•卡拉(被控告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将其杀害)昭雪……这些活动说明伏尔泰意在

A.反对天主教会B.宣扬信仰自由

C.抵制宗教狂热D.倡导天赋人权

18.1921年8月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新经济政策原则的指令中说:

“应当采取拍施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而且不应当只限于地方流转范围,在可能和有利的地方应当转为货币交换形式。

”这表明苏俄

A.开始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观念的转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暂缓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935年初,美国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罗斯福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

这有可能是基于当时美国

A.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B.财富高度集中

C.劳工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D.总统权力扩大

20.“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

”这反映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实行国有化,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

B.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C.完善福利制度,推动分配领域社会化

D.股票分散化,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21.考茨基认为,俄国革命只有在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要把十月革命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一个注定要夭折的“早产儿”。

考茨基意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必然以失败告终B.违背马克思主义

C.不具备客观前提D.具有革命首创性

22.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23.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10%以上。

这一局面

A.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

C.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

2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第II卷

本卷共有三道大题,共计52分。

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

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在工业化初期(18世纪)的英国,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甚至比以前规模更小,也更以孩子为中心。

父母一直为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尽力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抚育和教导孩子,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

此时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

——据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英家庭的不同特征。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上述不同特征的原因,并对英国家庭模式进行评价。

(1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

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

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

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该教科书原稿中对“日清战争”表述的两处信息,提出修改意见并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

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

“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

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论》

(1)根据材料,概括从三国时期到20世纪初关羽的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7分)

 

请把选择题填在下列表格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12月份内部特供卷

高三历史(四)答案

第Ⅰ卷

1.【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公有演变成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有利于提高土地自由流转率,所以C符合题意;A、B材料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瓦解。

【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了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故D正确。

材料反映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属于衣着方面,A范围太大,排除。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壮大,故B也是D推动的结果,排除B。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是材料反映的表象,与材料强调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社会风尚的变化不符,排除C。

【答案】D

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洗冤录集》和金元时期的医学注重“全体性、系统性综合”、“统一的、整体的说明”,这些都是哲理化思想的体现,故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之间的交流,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术的作用,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C。

仅凭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D。

【答案】A

4.【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心,是为迎合统治者的自大心理,实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坚持认为中国应居于世界中心,B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排除A。

西方传教士是因为顺应了中国人的愿望和要求才受到欢迎,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而是强调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排除D。

【答案】B

5.【解析】材料说明光绪帝是忠臣孝子的表率,因此没有“清算”慈禧太后,这是由君主制度的内涵决定的,B正确。

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且材料没有涉及宗法观念的影响,而是强调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君主制度,排除A。

内忧外患是客观原因,它不是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排除C。

优柔寡断是光绪帝的性格特点,不是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排除D。

【答案】B

6.【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和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的铁路比例大,故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西方列强控制,C正确。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反映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的部分时间段不符,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权,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不符,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而是强调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权,排除D。

【答案】C

7.【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十月革命尚未发生,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实践成果,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C正确。

学派复杂是《新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客观陈述,与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不符,排除A。

材料反映《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没有涉及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排除B。

材料主要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没有体现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排除D。

【答案】C

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结果失败了,后来探索出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A正确。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与材料“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不符,排除B。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与材料信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不符,排除C。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推翻国民党统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答案】A

9.【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12月”以及“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正面临日本的侵华危机,因此将基本工业设置在国防后方的安全地带与日本侵华危机有关,D正确。

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与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无关,排除A。

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与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有关,无法体现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B。

材料的计划并不能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排除C。

【答案】D

10.【解析】根据材料“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信息可知,雅典的不同政治派别能够彼此妥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正确。

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经济基础,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不符,排除A。

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没有涉及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排除C。

D是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的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

11.【解析】根据材料“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等信息可知,古罗马实行监护人和亲权人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某一方一家独大而侵害到未成年子女的权益,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道德素养,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B。

材料主旨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观念,排除D。

【答案】C

12.【解析】宪法规定对于参议院年龄和公民年限的规定明显高于众议院,主要是突出参议院在于两院中的地位重要性,故D正确;选区的居民是按照州分布,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故A错误;国会议员是一定的,不会减少,故B错误;材料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比较,不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故C错误。

【答案】D

13.【解析】法国巴黎公社成立不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属于偶然事件,材料说明的是巴黎公社失败根本原因的分析,故B正确;其他分析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答案】B

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英国贵族企图通过政令来改变现状,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故C正确。

材料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黑死病的影响,而是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普遍化,而是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排除D。

【答案】C

15.【解析】据材料“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最大,说明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故C正确。

“电气时代”,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故B排除。

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过于绝对,且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

【答案】C

16.【解析】中世纪教皇的权力大于国王,材料中教皇和皇帝地位的变化说明经过宗教改革教皇的绝对统治权遭到打击,故B正确;宗教改革是打击封建统治,故A错误;C属于宗教改革思想影响,D属于经济影响,均不符合材料政治影响的信息。

【答案】B

17.【解析】材料中伏尔泰为亵渎十字架和留有恶名的新教徒昭雪,说明他主张信仰的自由,故B正确;启蒙运动是反对宗教特权,不是宗教,故A错误;材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不是抵制宗教,故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B

18.【解析】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是用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材料中“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货币交换形式”说明苏俄准备利用市场、货币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正确;材料中只是设想,还没有实施,故A错误;C不是苏俄经济模式,是中国市场经济模式;D不符合苏俄新经济政策内涵。

【答案】B

19.【解析】罗斯福新政采用的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举措来应对经济大危机,有点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措施,故A正确;材料中是平衡财富,故B错误;罗斯福采取提高劳工待遇,故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中“敲诈富人计划”的信息。

【答案】A

20.【解析】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C正确。

其他选项的措施均与材料中分配社会财富信息不符。

【答案】C

21.【解析】材料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必须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才具有胜利的可能性,显然说明俄国十月革命不具备客观前提,故C正确;材料中前提是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于马克思主义违背,故B错误;首创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

【答案】C

22.【解析】新经济政策对于本国不能经营的企业组让给外国资本家,数轴显示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从1924年以后逐渐减少,说明对于外来资本的使用比重逐渐收缩,故B正确;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是1928年,故A错误;西方经济危机爆发是1929年之后,故C错误;此时仍然是新经济政策,故D错误。

【答案】B

23.【解析】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主要是二战以后法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经济过热,这一局面出现,促使国家对于经济干预的减少,故A正确;B中人民资本主义失败说法错误;C中经济危机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痼疾;材料属于国内经济,不涉及外交信息,故D错误。

【答案】A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A。

《和平法令》主要内容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排除B;C是政权建设,和题意无关,排除;《土地法令》是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排除D。

【答案】A

第II卷

25.(25分)【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

根据材料找出中英家庭各自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

关于中国,根据材料“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可归纳为家庭规模大、家庭教育保守;“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可归纳为浪费人力资源。

根据材料“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可归纳为家庭规模小;“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可归纳为重视孩子教育;“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可归纳为夫妻分工明确。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原因:

关于中英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都可从政治、经济、传统观念等方面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