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689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docx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

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报告(整理稿)

时间:

2011.08.23报告人:

寿伟达整理:

庞丽华赵晖

引言

1999年建校以来,青浦一中始终把伴随着二期课改的教学改革列为学校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经历了全面开放课堂、以评价为导向的专题式有效教研活动,责任理念下的少教多动的三个阶段之后,于2008年12月开始进行以“预学习”为突破的、以“少教多学”为原则的课堂改革,改革的愿景是:

打造师生同步发展的课堂——身心愉悦、潜能开发、互助互做、教学相长的和谐课堂。

这场课堂改革新的攻坚战已历时两年有余,学校有力地贯彻了“愿景引导,典型领路,任务驱动,合作探索,制度保障,跨越推进”的策略系统,至今已初见成效。

课堂教学上了三个台阶:

以学生的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为中心。

绝大部分课堂面貌得到改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课堂,比比皆是,涌现出一批“革新能手级”的教师和整班的学生。

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进一步增强。

正文

1、改革源于一个朴素的梦想

●生态课堂-生命系统-生命质量-幸福指数

●孔子的《论语》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扉页上写到“我们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2、一发信号弹打响一场攻坚战

●教学改革不差理念,差的是实实在在的践行

●课堂改革的模式无法复制,照搬照抄没有出路

●跨长江,借东风,洋思之行传达改革的决心和策略,拉开课堂改革的序幕。

3、改革的四个特点

(1)限制教师讲授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Ø只有教师少交,学生才能少学

Ø每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8分钟;牵一发而动全身,“釜底抽薪”

Ø8分钟不是精确计时,既是改革的分水岭,又是改革的态度和决心

(2)从预学突破,保证学生多学

Ø没有预学不准上课,预学不好不能上课

Ø预学单导学、助学,强化自学能力的培养

Ø预学佐证了一个观念:

教师为了不需要教

Ø预学创生了一个观念:

学是为了更需要学

(3)领路的典型具有最强的说服力

Ø一选高中

Ø二选高三

Ø三选数学

Ø四选困难老师

(4)课堂成为师生同步发展的平台

Ø师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与众不同

Ø嵌入式研修,教师专业自觉成长之路

Ø课堂造就名师,“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Ø学校管理者在课堂革新中增长了课程领导力

【实例1】

A.学生自定学习目标与学生展示疑难问题B.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战略合作伙伴

 

【实例2】

摘自“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调查”(学生卷)

1.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吗?

()

A.非常喜欢34%B.比较喜欢47%C.一般16%D.不喜欢2%

9.你喜欢“展示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吗?

()

A.非常喜欢24%B.比较喜欢47%C.一般26%D.不喜欢2%

13.你班上开展“展示交流”的机会多吗?

()

A.非常多,几乎每节课都有24%B.经常开展56%C.偶尔开展13%D.来人听课时才开展1%

29.在参加了自学-合作讨论-质疑-展示这些活动之后,你觉得()

A.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58%B.我的成绩没有变化37%C.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4%

D.我不参与这些活动1%

30“预学-讨论-展示-检测”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的活动是_______。

请简单说说原因。

最喜欢展示活动,因为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让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

————初一2班30号

最喜欢讨论,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们(同学们)的建议,不断提高。

希望老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

————初一1班5号

最喜欢展示活动,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大家听,让自己受到肯定,(对)所答的问题影响更深刻。

————高三6班50号

【实例3】老师的话(摘自教师撰写的《听课与反思》)

课改实践之后,我们看到了高中学生同样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有了以下的保障,让他们更为自信:

课前有效的预学奠定了知识基础,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活跃了思维,小组竞争机制激发了组间的交流,教师创设的宽松氛围,让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了。

——金老师

答案都在嘴边,教师只要一张口,就减少了不少麻烦。

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索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越俎代庖的行为不仅适得其反,还抑制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就要表现得“笨”点。

把学生生成的问题当做是皮球,反弹给学生,让学生去分析、评价,这就把单纯的师生对话,变成了生生交流。

不仅给学生充分表现得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习惯和评价能力,同时也给学生营造出宽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王老师

【实例4】顾泠沅做青浦一中的自主学改革报告

【实例5】2010.12.16《解放日报》关于青浦的报告。

青浦学校教改铺开青浦一中老师讲课不超8分钟

[来源]解放日报本报记者彭薇陆一波通讯员蔡双琪

  正是高三复习迎考时节。

一般,数学课总是充斥着试卷和教师讲解,不免沉闷,而在青浦区第一中学却是另一番场面。

  黑板上,老师写上最具代表性的题目。

50名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先讨论解题思路,然后派代表上台讲解。

“思路不够严密”、“还有更好的方法”……台下踊跃发表意见,老师适时点拨。

这情形,很像电视节目里的才艺擂台,老师更像是主持人。

  近日,首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揭晓,“青浦实验:

新世纪教师‘行动教育’”获一等奖。

“青浦实验”是青浦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经验,已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近年来,青浦教育不断深化“青浦实验”,以“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新课堂”实验,涌现了一批像青浦一中这样的“吃螃蟹”者。

  课改小组每人收到一串大闸蟹

  青浦一中创建于1999年,2007年升格为区重点,每年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在区里排名靠前。

从应试角度看,“成绩单”可算漂亮。

  可深深的危机感还是像块大石头,压在学校心头。

老师大量讲授、训练,学生成绩是上去了,换来的却是教学双方叫苦不迭。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下课,学生纷纷趴在课桌上休息,回到办公室的老师则趴在办公桌上休息。

  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这样的课堂感受不到教和学的愉悦,必须改。

校长提出:

老师讲课时间尽量压缩,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潜能。

老师们反弹得厉害:

“少讲,学生怎么会懂?

”“学生成绩下降怎么办?

  2008年底,26名教师组成课改“攻坚”小组,第一项任务:

考察学习以“先学后教”著称的全国名校江苏洋思中学。

考察回来,校长送给车上每位老师一串大闸蟹,寓意“我们要做吃螃蟹的人”。

  回校后,开始选择课改实验点。

课改小组决定,一选高中、二选高三、三选高三数学。

  黄深洵老师教的是高三试点班。

当时,这个班数学成绩年级倒数。

在课改小组指导帮助下,黄老师转变了教学方法;仅一学期,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便“异军突起”:

由原来低于年级平均分11.15分,缩小到4.9分。

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新课堂”实验,由此在全校推开。

  【记者点评】教学的生命在课堂。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看学生的接受率高不高。

智慧的课堂并不是单一的“你讲我听”,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高中生在课堂上也可如此活跃

  究竟怎样的课堂改革,能让师生愉悦?

  上课前设计“预学单”,老师平均每堂课讲课时间控制在8分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青浦一中的课堂实验由许多新鲜元素组成。

  没有预学,老师不能上课,这是一条硬规定。

课前,老师会设计好一张“预学单”,发到学生手中。

例如,数学老师上“函数的性质”前,预学单上要求学生自学函数概念、定理,做小练习,提出问题,老师上课前要批改预学单。

“预学”与传统的“预习”,一字之差,更凸现“学”字,包含基础预学、拓展预学、探究预学、自主预学、合作预学、文本预学、活动预学等。

  “新课堂”令人耳目一新

  教师可以如此“悠闲”。

在初二“反比例函数”数学课上,学生通过课前预学,基本学会了画反比例函数图像,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到黑板上演示。

  刚画好,就有学生质疑:

列表要不要加省略号?

与正比例函数图像有何区别……老师微笑着站在一旁,处“乱”不惊,学生的提问正是老师想要强调的,接下来便循循善诱。

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8分钟。

  学生可以如此投入。

高二生命科学课上“激素调节”章节,各个学生小组遇到问题热烈讨论,遇到上台展示的机会则争先恐后“秀”一把。

  老师透露,给学生分组很有讲究,4―6人一组,包含学习能力强、中、弱学生,还要男女搭配,活跃的与内向的搭配。

以前,老师总认为高中生比较“闷”,没想到在新课堂里,这些大孩子也可以活跃起来。

  【记者点评】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课堂有趣、有效、活起来,成为师生愉悦、教学相长、潜能开发的场所。

因为,分数固然重要,但比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

  数学老师王晓洁在一篇“听课感悟”中写道:

最近,我听了赵丽萍老师的地理课《沪宁杭地区》,受到不少启发。

例如,“填图定位”,通过填图让学生对地理名称有初步了解;又如,“以问导学”,引导每个学生小组收集整理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嫁接”到数学课上。

  数学老师听地理课?

这是青浦一中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而推行的举措。

学校实行“课堂全开放”:

每位老师上每堂课都要做好开“公开课”的准备。

新教师主要听本学科、本年段课,资深教师要跨年段、跨学科听课。

因为,教师间的差异本身就是学习资源。

如今,一个整齐高位的教学团队已初见雏形:

过去,高中各班数学平均分落差大,现今最高、最低班级平均分相差仅3.9分。

  青浦一中是青浦区诸多教改“试验田”中的一块――

  白鹤中学对教研组长等“学科干部”实行任期聘任制,由他们负责抓课堂、抓教学,“学科干部”带动所有教师潜心研究教学,从备课、上课,到布置作业、批改等方面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全校共享,几年时间内将原本薄弱的学校办成区级规范学校。

  青浦实验中学校本研修集中“兵团作战”,采用学科项目工作室的形式,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注重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新问题,如语文的阅读存在广度、深度有限的瓶颈,语文项目工作室教师集中攻关,确定了朗读教学、教材处理等10个主题,提升教学质量。

  来自基层学校的教改经验,被写入最新出台的《青浦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建设“师生共同期待、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愉悦、高效课堂。

【记者点评】公开课不仅是展示课,更是检验教师真才实学的开放课,比拼的是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教师们通过这种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如果教师能把每堂课当成公开课去上,那么他的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实例6】《上海教育》2011.07青浦一中“基于预习”的课堂改革

青浦一中:

基于预学习的自主课堂

以学为中心,基于预学单课前、课中、课后做学教合一

作者:

吴敏 官芹芳来源:

《上海教育》

周日晚上,青浦一中高中部的学生陆续返校。

晚自习时,高一(6)班物理老师孙秀丽给每个学生下发了一张预学单。

根据明天要上的新课“功”的内容,孙秀丽在预学单中设计了6道题目,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解答这6道题,并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预学单上。

晚自习结束时,孙秀丽把预学单收上来。

一一翻阅之后,她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在“正功”“负功”的概念上。

让她惊喜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