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专业技术测量》习题集.docx
《《互换性与专业技术测量》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专业技术测量》习题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换性与专业技术测量》习题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
————————————————————————————————作者:
————————————————————————————————日期:
六.改错题:
1.改错题
试指出图3.11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2.改错题
试指出图3.12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3.试指出图3.13中形位公差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4.试改正图3.14a和b中形位公差标注的错误(以形位项目符号为准)。
七.标注题:
1.标注题
1.1ф40k6轴颈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遵守包容原则,且对该轴颈的形状公差有进一步要求,圆柱度公差为0.005mm;轴肩端面对轴颈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07mm。
试将上述技术要求标注在题1.1图上。
1.2轴承盖上四个通孔的位置用位置度公差控制。
端面I为第一基准,
ф80f9圆柱面的轴线为第二基准,试在图3.16上标注这四个孔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ф0.5mm,并注上基准代号和采用的公差原则。
1.3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3.17上。
1.3.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0.004mm;
1.3.2圆锥母线的直线度公差0.0025mm;
1.3.3圆锥面对ф800-0.015mm孔的轴线的圆跳动公差0.01mm;
1.3.4ф800-0.015mm孔的圆柱度公差0.008mm;
1.3.5左端面对ф800-0.015mm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0.01mm;
1.3.6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6mm;
1.4试指出图3.18中没有按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4.1圆锥面A的轴线对圆柱面B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ф0.02mm;
1.4.2圆柱面B的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0.01mm;
1.4.3圆柱面C对圆柱面B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3mm。
2.将图3.19a中标注的错误找出,并改正标注在图3.19b上。
3.标注题
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3.20上:
3.1фd圆柱面的尺寸为ф300-0.025mm,采用包容原则。
3.2фD圆柱面的尺寸为ф500-0.039mm,采用独立原则。
3.3фd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1.25µm;фD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2µm。
3.4键槽侧面对фD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2µm。
3.5фD圆柱面对фd轴线的径向圆跳动量不超过0.03mm;轴肩端平面对фd轴线的端面圆跳动量不超过0.05mm。
3.6фd圆柱度公差为0.006mm。
4.图样标注与分析题
4.1试将下列技术要求,用框格代号标注在图3.21上。
4.1.1两个ф150-0.027mm圆柱面按包容原则给出公差。
4.1.2两个ф150-0.027mm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0.003mm。
4.1.3ф20-0.007-0.020mm圆柱面对2-ф150-0.027mm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05mm。
4.1.4圆锥面母线的直线度公差0.006mm。
4.1.5圆锥面的圆度公差0.005mm。
4.1.6端面I对2-ф150-0.027mm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0.02mm。
4.2解释图3.22中标注的各个形位公差项目的公差带(位置公差应指明基准)。
5.标注题
5.1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3.23:
5.1.1大端圆柱面的尺寸要求为ф400-0.02mm,并采用包容原则;
5.1.2小端圆柱面轴线对大端面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
5.1.3大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允许大于0.8µm;其余表面均为Ra值不允许大于1.6µm;
5.1.4小端面圆柱面的尺寸要求为ф25±0.007mm,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1mm,并采用包容原则。
5.2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3.24上;
5.2.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2mm;
5.2.2圆锥轴线对фd1和ф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5mm;
5.2.3端面I对фd1和ф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
5.2.4фd1和фd2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08mm和0.006mm。
5.3图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
(1)法兰盘端面A对Ø18H8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mm;
(2)Ø35mm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Ø8H8孔,要求以Ø18H8孔的轴线和法兰端盘面A为基准能互换装配,位置度公差为Ø0.05mm;(3)4-Ø8H8四孔组中,有一个孔的轴线与Ø4H8孔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它的偏离量不得大于±10μm。
试用形位公差代号标出这些技术要求。
5.4标注题: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上
(1)Ø30K7和Ø50M7采用包容要求;
(2)底平面F的平面度公差0.02mm;Ø30K7孔和Ø50M7孔的内端面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4mm;
(3)Ø30K7孔和Ø50M7孔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
(4)6-Ø11H10对Ø50M7孔的轴线和F面的位置度公差为0.05mm;基准要素的尺寸和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的关系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一.选择填空:
1.
表示_________值应不大于6.3µm。
①Ra②Re③Ry
2.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
3.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选择和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时为了限制和减弱__________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用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可以测量的参数为________。
二.是非题:
1.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既可测得参数RZ值,又可测得参数Ra值。
(F)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Ra为在取样长度的范围内,被测轮廓线上各点至基准线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
3.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愈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愈小。
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F)
第五章 光滑极限量规
一.选择填空:
1.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Ø35-0.050-0.112mm轴,若安全裕度A=0.006mm,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___________mm。
Ø34.950mm,
Ø34.888mm,
Ø34.944mm,
Ø34.894mm。
2.测量Ø60+0.0740mm孔用的工作量规通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_________mm。
公差为6μm,通规公差带中心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的距离为9μm。
Ø60mm,
Ø60.074mm,
Ø60.086mm,
Ø60.012mm。
3.检验孔和轴用的工作量规通规定形尺寸根据工件的__________尺寸设计,其形状为_________;止规定形尺寸根据工件的______尺寸设计,其形状为__________。
4.检验Ø55±0.023
轴用的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定形尺寸为_______mm,止规的定形尺寸为________mm。
5.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用于检验孔的__________极限尺寸,检验轴的__________极限尺寸,按泰勒原则通规的形状应是_______。
而止规用于检验孔的_______极限尺寸,检验轴的__________极限尺寸,按泰勒原则,止规的形状应是__________。
6.图样上标注尺寸为Ø50+0.005-0.034mm,使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时的安全裕度为0.003mm,因此,上验收极限为_________mm,下验收极限为__________mm。
7.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是控制被测工件的___________不超出最大实体尺寸的量规。
8.光滑极限量规的止规是控制被检验零件的不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作用尺寸局部实际尺寸
9.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规定等于被检验零件的。
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二.是非题:
1.选用普通计量器具,首先要考虑安全裕度A值,以便减少误收率。
( F )
2.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
(F)
3.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孔和轴,通规是控制孔或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止规是控制孔或轴的最小实体尺寸。
( F)
4.光滑工件检验所确定的上、下验收极限和光滑极限量规的制造公差均采用了对工件公差“内缩”布置的原则。
它保证了产品质量,然而导致了误废率增加。
(T)
三.计算题:
1.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Ø32D11塞规的直径,所得数据(经运算后)如下:
通规为Ø32.1mm,止规为Ø32.242mm。
试画公差带图判明该塞规是否合格?
用该塞规检验工件时会产生何种结果?
已知:
Ø32D11孔的基本偏差EI=+0.080mm,标准公差IT11=0.160mm,塞规的尺寸公差T=0.008mm,通规尺寸公差带的中心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Z=0.016mm。
四.问答题:
1.轴用工作量规的三种校对量规分别起什么作用?
它们各自控制工作量规的什么尺寸?
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一.填空题:
1.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与轴颈的配合只标注_________公差带代号。
若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旋转,则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按______。
由于内圈的公差带采用了________布置,所以,若轴颈选用h6公差带,其实是________配合性质。
2.按GB307.3-79的规定,向心轴承公差等级分为___________等5个级,其中_____级最高,_________级最低,一般采用_________级。
3.若滚动轴承内圈平均直径的尺寸公差为0.02mm,则其上偏差为_______mm,下偏差为_______mm。
二.计算题:
1.滚动轴承外圈旋转,内圈不旋转,且径向负荷与外圈同步旋转,因此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紧些(),而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应松些()。
2.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而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它们配合的松紧程度,主要应考虑套圈与负荷方向间的关系、负荷的大小及工作温度等来确定。
()
3.E级滚动轴承广泛用于一般机构。
()
4.滚动轴承为标准部件,故外壳孔与轴承外圈的配合按基轴制,轴颈与轴承内圈的配合按基孔制。
()
5.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分别规定采用基轴制和基孔制配合。
轴承外圈和内圈的公差带对其基本尺寸的位置与GB1800-79规定的基准件公差带的布置方式是一样的。
()
第七章尺寸链
.计算题:
1.
若要求某轴电镀后的直径为d=Ø300-0.04mm,设电镀层厚度t=0.02±0.005mm,试计算电镀前应按什么尺寸加工?
2.图7.1所示尺寸链中,已知尺寸A1=160-0.043mm,尺寸A2=6+0.0430mm,试用极值法求封闭环N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
3.参看图7.2所示某机床液压缸部件结构图。
图示为A1=3500-0.14mm,A2=100-0.03mm,A3=600-0.07mm,A4=15+0.040mm,A5=50-0.03mm。
试绘出决定活塞杆移动大小(即封闭环)的尺寸链图。
按极值法计算出封闭环的尺寸和极限偏差。
4.图示部件,端盖螺母2应保证转盘1与轴套3之间的间隙为0.1~0.3。
设知A2=42+0.070,A3=60+0.080,试按极值法计算A1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
5.图示为T形滑块与导槽的配合。
若已知A1=24+0.280mm,A2=30+0.140mm,A3=230-0.28,A4=30-0.04-0.08,t1=0.14,t2=0.10,试计算当滑块与导槽在一侧接触时,同侧小端滑块与导槽间的间隙X。
(答案:
封闭环X=0.5+0.38-0.23)
5.题图
6.图为一零件的标注示意图,试校验该图的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要求能否使B、C两点处壁厚尺寸在9.7~10.05mm范围内。
(答案:
ESO=+0.020mm:
EIO=-0.296mm)
6.题图
二.是非题:
1.在一个尺寸链中,如果只有一个环的公差是未知的,则该环一定是封闭环。
(F)
第十一章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检测
一.解释术语:
1.周节累计误差。
二.填空题:
1.选用齿轮第
公差组的单项指标时,采用检测组中___和___的组合,来控制齿轮的_________。
2.按GB1095—79的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等级分为______等12个级,其中______级最高,______级最低,一般采用_________级。
3.齿轮副的齿侧间隙用来__________________。
4.用调节仪测量齿轮的周节累计误差的方法为________测量法。
5.为了查找齿轮运动误差产生的原因,齿轮运动精度的评定指标选取______合适。
(切向综合误差
,周节累计误差
,齿圈径向跳动
,径向综合误差
,公法线长度变动
)。
6.若滚齿时齿坯在机床上有安装偏心,采用精度指标________就可以揭露此偏心对此轮运动精度的影响。
若滚齿机工作台分度蜗轮的轴线与工作台与工作台旋转轴线偏心,则采用精度指标__________就可以揭露该偏心对齿轮运动精度的影响。
7.齿轮图样上标注的代号为766(-0.330-0.495)JB179—83,则所表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齿轮加工时,产生切向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偏心,用_________来评定。
9.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和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是第______公差组的检验组之一,前者控制齿轮的_____偏心,后者控制齿轮的____偏心。
三.是非题:
1.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
)时,不一定要调整仪器读数的零位。
(T)
2.齿轮的精度愈高,则齿侧间隙应愈小。
(F)
3.设圆柱齿轮图样上规定:
第
公差组的检验组为径向综合公差
和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
齿轮经测量,如果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该齿轮肯定不合格。
(F)
4.若要求齿轮副的接触精度高,则必须使齿轮副非工作齿面的法向侧隙减少。
(F)
5.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对三个公差组可以选用不同的几个精度等级,在同一公差组中,各项公差或极限偏差都可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
(F)
6.取切向综合误差
、径向综合误差
中的某一项,就能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F)
四.问答题:
1.对齿轮传动提出哪些使用要求?
有一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4mm,齿数z=24。
基准齿形角α=20°,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为877FHGB179—83。
此齿轮为大批量生产。
若计量器具齐全,试确定该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的检验组和侧隙评定指标。
2.试说明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的含义及作用。
3.在齿轮的第
公差组中哪几个指标是综合指标?
哪几个指标时单项指标?
但采用单项指标评定齿轮运动精度时,如何进行组合?
但采用组合的指标评定时,若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应如何处理?
4.表11.1是某直齿圆柱齿轮图样上的有关数据,试说明下列三个问题。
表11.1
齿数z
32
模数m
3
基准齿形角α
20°
精度等级
877GJJB179—83
0.063
0.040
±0.014
±0.013
0.011
32.34-0.12-0.20
公法线长度跨齿数k
3
5.有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模数m=3mm,齿数z=25,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为877GMJB179—83,小批量生产,试结合本校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检验组组合(应检测的项目),并说明各检测项目对齿轮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填入表11.2。
表11.2
检测
项目
对齿轮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
名称
符号
6.大量生产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为7HLJB179—83的直齿圆柱齿轮(模数m=3mm,齿数z=30,基准齿形角α=20°),选择的评定指标为径向综合误差
、齿形误差
、周节偏差
、齿厚偏差
,问这些指标选的是否合适?
若不合适,应如何改正?
7.齿轮传动中的齿侧间隙的作用类似于间隙配合中的最小间隙。
试从单个齿轮的齿厚上偏差
与齿厚公差
的计算公式:
其中
找出与齿侧间隙有关的公差项目,并写出这些公差所控制的误差(评定指标)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原因。
填入表11.3。
表11.3
公差项目
误差产生原因
公差项目
误差产生原因
试在不改变形位公差项目的条件下,改正题图中所标各项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和数值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