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5147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社会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社会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社会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社会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docx

《社会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docx

社会心理学

讲义

 

社会心理学

 

教学内容: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员初步具备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员初步具备社会心理学基本技能;

3、培养学员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社会心理学简史;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学派)

教学方法:

面授讨论自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012年3月11日

教学地点: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照相

在一处旅游胜地,猴子特别多,引来很多观光游览的客人。

有一个摄像师靠着照相发了一笔小小的猴财。

这一天,来了拨西装革履的人,一看就很有身份,他们要留个影。

摄影师给他们一人准备了一把椅子,每人一只猴子。

姿势由他们自己选。

他们先是让猴子站在肩上,但很快否定了;然后又有人把猴子抱在怀里,也遭到一致反对……最终达成共识。

摄影师赶紧按下快门,照片就从相机下端吐出来。

西装革履的人拿过照片欣赏,只见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端坐在椅子上,前面匍匐着几只战战兢兢的猴子。

……“西装”们很满意,昂首阔步地走了。

不多久,又来了一拨人,抽着劣质纸烟,绾着皱巴巴的裤腿,一看就是一群外地民工。

他们围着猴子转了半天,终于决定集资留一张影。

同样,摄影师给他们每人一把椅子和一只猴子,姿势由他们自己定。

他们和“西装”们差不多,或让猴子站在肩上,或把猴子抱在怀里,但都觉得别扭……终于他们也找到了最完美的姿势。

当摄影师把照片递给他们,他们争抢着,笑得前仰后合,只见照片上,几只猴子神气活现地端坐在椅子上,前面蹲着一排怯生生的民工……民工们笑着、看着,老远,还能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两拨人,摆出的姿势为何如此不同的。

是因为这两拨人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心理,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

假如,来的是一群孩子,也要照相,情况会怎样呢?

孩子涉世不深,没有那么多的世俗观念,也没那么多讲究,喜欢怎样就怎样,照相的姿势也许会五花八门吧?

但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也会逐渐社会化,形成社会心理,导致相应的社会行为。

不同的社会心理导致不同社会行为的产生,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的社会心理,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测查他的心理。

这就涉及到今天要讲的学问: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会让我们从中受益,甚至能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

学好社会心理学,它的好处多多,但就人际关系方面来说。

学好了社会心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这样在社会交往中,就更明白怎样与人相处,就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陌生人的关系,与朋友、街坊邻里的关系,工作中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也包括自己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等;把这些关系都理顺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家庭才会和睦,工作才会顺利,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例一:

《心理医生》关心对方最亲近的人,更能打动对方的心。

美国有个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是斯通先生,有一次,他公司里有个销售员,名字叫哈桑,工作非常努力,业务做的非常好。

有一次他的妻子生病住进了医院。

斯通先生听说后,亲自到医院探望。

由于斯通先生做人低调,穿着非常朴素,护士竟然没认出来,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让进。

斯通先生已经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了,在那儿跟护士软磨硬泡,要求进去探望。

后来,哈桑知道了这件事,非常震惊,感激不已。

他决心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辉煌的业绩来报答斯通先生的关心和厚爱。

他每天拼命的工作,甚至长达16个小时。

在哈森的带动下,通用公司的销售业绩在全美一路领先。

成绩的取得不能不说与斯通的情感管理有直接关系。

斯通的做法就是社会交换论中“价值命题”的最好阐释。

即: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假如您一不小心当了领导,也不妨学学斯通先生,善待你的下属,善待下属的亲人。

你也会取得不错的业绩。

其实这一原则适用范围很广。

比如在家庭中,媳妇孝敬公婆,女婿善待岳父岳母,通常夫妻关系也会很好。

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社会心理学。

比如经商。

例二:

有两家茶行挨着,其中一个茶行,每天顾客盈门,生意红火;而另一家却冷冷清清,生意萧条,面临关门歇业。

人们就纳闷,都是一样的茶叶,怎么就差别这么大呢?

有好事者就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那家红火的茶行老板,他在给顾客称茶叶的时候,顾客假如要一斤茶叶,她就先在托盘里放八九两,然后面带微笑,一点点往上添。

她这一“添”,顾客心里觉得舒服,认为她态度好,给的分量足、公平。

而另一家的老板,则是一个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样子。

顾客要一斤茶叶,他就先撮上一斤多,再一点点往下抓。

这一抓,顾客心理就不舒服。

心想,这盘里的都是我的了,干嘛要一把一把往下抓啊?

你抓没了怎么办?

你给我的够不够分量啊?

心里就起了埋怨了,于是就不愿意去他的店了。

其实,这里体现了我们社会心理学中社会交换论的观点。

社会交换论认为: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社会交换中,每一个人都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没有代价只有收获当然更好,说白了,就是说人都容易犯一种毛病:

喜欢沾光、喜欢占小便宜。

许多不法商贩就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然后加以利用,谋取利益。

案例:

有两个做服装生意的商人,合伙开了个服装店。

他们店里的服装,都是些外观漂亮时尚,其实质量较差,价格在二三十元左右的衣服。

服装店分内外两间,一个充当店员在外间招揽顾客;另一个充当老板,在里间工作。

当顾客走进店门,好戏就开演了。

店员热情迎上去,介绍服装款式,帮助顾客试穿,服务热情周到。

当顾客试穿满意时,就问:

“多少钱一件?

”店员就装作耳聋的样子,说:

“您刚才说什么?

我耳朵有点背,您大声点说。

”顾客就大声的重复一遍:

“你这件衣服多少钱?

”店员这才听清,说:

“哦,您是问这件衣服的价格,这我得问问老板”于是冲着里屋喊:

“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

”老板伸出头看一眼,说:

“72元”店员装作听不清,又问:

“多少钱?

”老板这次没有出头,只是又大声喊一句:

“72元”。

顾客都听得清清楚楚,是72元。

可是店员却对顾客说:

“老板说了,42元”。

一听这话,顾客都觉得非常紧张:

明明是72元,这个耳背的家伙却听成42元!

这样就可以少花30元,谁能不动心呢?

所以,几乎每一位顾客都急不可耐地付钱买下,拿起衣服就走,想追都追不上她。

这个方法够绝,几乎进来一个成交一个,衣服卖得特别快,想不发财都难哦!

而且这样做还特别保险。

即使顾客以后发现了衣服的质量有问题,也不好意思回来找了。

我们学了社会心理学知识,最起码我们不会上这种当了吧?

记住:

占小便宜吃大亏!

讲授新知:

◆概述主要内容(目录)

◆抓重点,以点带面,不能面面俱到。

◆说明教学目的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两大母体:

心理学和社会学。

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古代,在西方的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关注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成为一门现代科学的时间还很短,还是近代的事情。

1908年,罗斯(美)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同时出版,这两本书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距今刚刚100年。

(引导学员圈画重点词句)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在这一定义里,告诉我们,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心理和行为,不是政治、文化、经济……;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不是动物;这人必须是处在社会情境中的,而非处在深山老林的野人或是其他人。

因此,像狼孩、猪孩、人猿泰山等等都被排除在外。

流落荒岛的鲁滨孙的心理和行为算不算呢?

因为他所在的荒岛并非正常的社会情境,他的心理及行为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首先要在社会情境中,受到社会刺激的影响,然后产生社会心理,最终导致社会行为。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比如:

年度考核。

考核是一个社会刺激,面对考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满不在乎,有的人焦虑不安。

有的人无能为力、唉声叹气,一副任人宰割的摸样,有的人积极活动,上蹿下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很显然,他们的心理欲求不同。

有的人有没有优秀都不重要,用不着,就表现的无所谓;有的人需要评职称,就非常渴望得到,因而焦躁不安,忧虑重重。

再比如,大家聚会,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到饭店吃饭。

酒桌上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好地方。

比如,主陪、副主陪,主宾、次主宾……有人开玩笑说:

“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色相”坐的座次不同,说话行事就不一样。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比如主陪,居于酒桌的最中心位置,既要有一定的威望,气场大,压得住阵脚,又要能说会道,谈笑风生,烘托气氛,控制着整个场上的节奏,这种人是属于领导型的;酒场上还有一种人时不时的插两句,弄个笑话,引来一阵阵笑声,这种人是属于积极参与型的;有的人则基本上沉默寡言,偶尔与周围的人小声低语几句,跟着别人笑啊吃啊,属于甘当听众型的。

(我就属于这种,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不用费心去想说什么。

而且,因为我是个很好的听众,大家都愿意跟我说,所以我人缘很好。

而且,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行为表现不同,除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导致不同的社会心理外,还与不同的人性格、气质类型不同有关,即个体心理不同。

在普通心理学上讲过,人的气质通常分为四种: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性格上,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有人凡事都往好处考虑,心态比较积极,有人凡事都往坏处想,心态就比较消极。

相同地位,相同的社会角色,遇到相同的社会情境,会因个人气质与性格的不同,表现不一样。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命运类似,都属于寄人篱下,没有父母呵护,但两个人因为气质不同,一个属于粘液质,一个属于多血质,表现就很不一样。

笑话:

两个人进京赶考,都碰到了发丧的队伍。

其中一个想:

今天真倒霉,晦气。

于是情绪大受影响,影响了考试发挥,结果名落孙山;而另一个却想,好呀好呀,棺——材……棺——材,升官发财!

好兆头!

于是,心情愉悦,情绪高涨,自信满满,结果考场上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所以说,人的行为还受到个人的气质、性格的影响。

所以,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给出了这样的公式:

勒温: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社会环境和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表现出什么样的社会行为。

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又有个人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评价人的行为时,既要看社会背景,还要了解行为人个人内在的原因。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就如一座冰山的上下两部分。

冰山看上去很大,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没于水面以下,然而,冰山要飘向哪里,是由下部更大的部分决定的。

社会行为就好比冰山海面以上的部分,是我们大家能看到的,是很小的一小部分;社会心理则如同冰山没于水下的部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能量巨大他是我们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表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第二、三、四、五节)、人际层面(第六节)、群体层面(第七节)、社会层面(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等)

三、社会心理学简史

艾宾浩斯: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也是同样。

(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为什么叫哲学思变阶段呢?

此称呼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早期的城邦国家中,统治者分为两派:

民主派和贵族派。

两派之间经常进行哲学辩论:

万物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是怎么样的?

等等哲学问题。

在争论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在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包含有“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哲学争论被现在人认为是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学员自己看书)

性善论:

人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的邪恶。

但教育和环境能改变人性。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

性恶论:

人性由生物或本能决定,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性。

人生来就是自私和邪恶的,因此须受法律的强制。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

东方人性论: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没有说性善性恶,这也许是其高明之处。

只是说人性差不多,但教育可以改变人。

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因而都成为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被中华民族尊为万世师表,万世文官祖,历代帝王师。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论,提出性善论:

人生来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四个善端。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翻译: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举个例子说,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比孟子晚一些,他却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完全相反的性恶论。

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何谓性?

何谓伪呢?

“不可学,不可事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若夫目好色(美好事物、漂亮脸蛋)、耳好声(优美悦耳的靡靡之音)、口好味(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嘴越吃越刁)、心好利(获利,尤其占小便宜、沾光,不劳而获)、骨体肤理好愉佚(同“逸”)(穿丝绸、坐沙发、睡席梦思,泡温泉、洗桑拿,人生性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

荀子认为,这里的性恶,不是道德评判,它是人的本性,人人都是这样。

夏桀商纣是这样,尧舜禹也是这样。

但是如果任凭这种恶不加限制的发展下去,就会危及他人及社会。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无节制,顺其自然),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争权夺利,尤其皇家,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比比皆是);生而有疾恶(嫉妒 憎恨)焉,顺是,故残贼(伤害别人的行为)生而忠信亡焉(极端例子:

人彘);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所以说,与亚里士多德等西方性恶论不同,荀子认为这种恶是可以遏制的,就是要“伪”,即进行教化,所以荀子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我非常认同荀子的观点,荀子在这里讲的“性”,类似于弗洛伊德讲的“本我”。

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了,难能可贵!

“人性”辩论

西方

东方

性善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

康德卢梭

孟子

性恶论

亚里士多德

马基雅维利霍布斯

荀子

特点:

根据哲学思变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思想混杂在哲学思想中,不纯,没有独立出来。

因此,这一时期,还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包容在哲学家的思想中。

在古代,东西方关于人性等社会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各有千秋,中国毫不逊色,而且,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

但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中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就裹足不前,少有突破了。

而西方,虽然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由于受到宗教统治,社会心理学思想的研究进展缓慢,但依然还在夹缝中求生存。

如16世纪的马基雅维里、17世纪的霍布斯、18世纪的康德、卢梭等都发表了自己对人性的理论认识。

(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欧洲)

特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重要学术思想,“催生”社会心理学

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1908年,罗斯和麦独孤社会心理学专注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

特点:

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

特里普利特莫德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F.H.奥尔波特,其《社会心理学》(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专栏)

该时期的著名学者:

(1)瑟斯顿、李科特;(态度测量)

(2)谢里夫(以“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社会规范);(3)莫里诺(社会测量学);(4)勒温(群体动力学、社会心理学之父)(专栏)

二战后的发展特点:

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出现新的“小理论”;开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美国的贡献:

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略讲)

(一)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客观公正,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摘下“有色眼镜”。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人看人,往往会带上自己主观的看法,有一些固有的概念。

这个看法和概念未必是正确的。

例网购的一次经历(河南人)

该原则在心理咨询中也很重要。

例:

女咨询师刚刚遭受丈夫背叛,对来访者(小三)加以训斥,两人扭打在一起。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千差万别,观念五花八门,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

乱伦者、同性恋者,偏执狂等等。

所以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个垃圾桶,来访者的负面情绪不断的投进去。

所以,心理咨询师也要定期去做督导,定期清理自己。

对来访者的思想观念、做法,咨询师一般不做道德评判。

你可以不认同他,但要站在他的立场上,表示理解,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感觉不能容忍,最好转介:

转给相匹配的咨询师)

系统性原则

(概念、内涵)

伦理原则:

如:

为被试保密,保护被试者:

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的使用欺骗、恫吓等方法,有可能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

例:

滴血实验。

实验者对死囚犯宣布要将他处以极刑,方法是割开他的手腕,让鲜血滴尽而死。

接着实验者把囚犯的眼睛蒙住,双手反绑到背后,用手术刀划了他的手腕一下,实际并未割破,然后用一盆水滴到桶里的声音来模仿血滴下来的声音。

死囚犯以为是自己的血不断的滴出,没过多久,他就在这巨大的恐惧中死亡了,而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流出。

他的身体是吓死的还是流血过多死的?

事后对他身体的检查发现,身体的所有反映居然与大量失血的症状一样!

也就是说,他的意识相信自己正在流血,进而使身体产生了失血过多的反映。

可见,心理暗示的力量,也可以看出心理实验是有危险的。

这些死囚犯死了也就死了,但被试绝大多数不是罪犯,所以,要将试验中对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要遵循伦理原则。

(二)方法

1、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3、档案法

(注意每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五、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古典性条件反射,著名实验:

铃声——唾液分泌实验。

S—R,狗的行为是被动习得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R—S—R,主动)

华生(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霍尔(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

2、学习机制:

联想、强化、模仿

(1)联想:

联想即经典条件反射。

S—R,在铃声——唾液分泌实验中,铃声和食物建立了联想。

人类也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例:

儿童一进医院、防疫站就哭,防疫站与疼痛建立了联想;学生特别喜欢或讨厌某个老师的课,就是这位老师的课与快乐、开心或者与烦恼、不舒服建立了联想。

原理运用:

例1、犹太人在书本上抹蜂蜜。

例2、中国人是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把学生说成“苦学生”,比如,经常告诫学生:

两耳不为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于是,“学习”与“受苦”牢牢的联系在一起,咱们的孩子怎么会爱上学习呢?

(2)强化:

强化即操作性条件反射。

当人或动物做出某种行为后,会受到肯定或否定,奖赏或惩罚,由此导致某种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这个过程就是强化。

课本中的错误矫正:

惩罚不是负强化,而是负强化物。

强化是一个过程。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正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这个过程就叫正强化,或阳性强化。

例:

驯兽员口袋中的食物,就是一种正强化物。

表演成功就给吃一口。

教师也会经常运用这种方法:

如奖给表现好的学生小红花、小星星,或者给以鼓励的眼神、表扬等等,这些正强化物一般都会形成正强化。

负强化:

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这个过程就是负强化。

如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受到规劝、批评教育、惩罚及打击,这种行为出现的几率就会变小。

相反,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没有公安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不法行为就会增加。

这种惩罚打击就会形成负强化。

教师在工作中也会经常运用负强化。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惩罚(罚站、罚做值日)

心理学认为,对学生或孩子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心理学上称为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咨询的疗法之一。

阳性强化法:

通俗地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这样,好行为会越来越多,坏行为会越来越少。

例:

张大嘴、挤眼的毛病。

当他刚刚有这一毛病时,最好别理他,装作没看见,不久就会自然消失。

中国人喜欢批评人,好为人师。

尤其老师、家长。

拇指文化与食指文化,自信与自卑

跳蚤实验。

有人把跳蚤放在小瓶里。

跳蚤是跳高冠军,它不停的跳,每次都会重重地碰在瓶盖上,慢慢地,跳蚤就会越跳越低,再也不会碰到瓶盖。

即使把瓶盖去掉,它也跳不出来了。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整个过程也是一个负强化的过程。

就像教育孩子一样。

对孩子,如果总是批评、指责,打击,摧残,孩子最终也会失去自信,变得畏手畏脚,失去进取心。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

就像那只跳蚤,要想让它跳出来,就得拿掉盖子,在瓶子底下加加温,或许,它就会跳出来。

(3)模仿

个体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

学语言、态度、行为等

老百姓经常说:

谁的孩子像谁,不仅模样像,就是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兴趣爱好,做事的风格,都像自己的父母。

除了遗传的因素外,长期不断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还会有夫妻相呢。

儿童善于模仿。

家长、老师要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

例:

乱扔袜子的爷俩;不修边幅的老师与爱整洁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不一样。

(掏手绢掏出袜子“懈”的老师)。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镜子,都是模仿的结果。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