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798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docx

《西方经济学》教材作业答案一18章

第一章导论

1.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经济学根源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所产生的行为选择。

其研究对象是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品和劳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具体化为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

①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

各生产多少?

②如何来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

③为谁生产,以及怎样在社会成员中分配这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去的科学。

其基本问题是①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

各生产多少?

②如何来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

③为谁生产,以及怎样在社会成员中分配这些物品和劳务?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概念与区别?

答:

研究经济分析中实证性质命题的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

研究经济分析中规范性质命题的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其区别在于实证经济学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和预测。

它要说明“是什么”的问题。

它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被切实解决的。

它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

规范经济学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准则,并研究怎样才能使理论和政策相符合的原则和措施。

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问题,即它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应当怎样解决。

4.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实证分析工具?

答: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实证分析工具:

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什么是边际分析法与均衡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一、名词解释

需求价格:

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愿意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供给价格:

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提供一定量商品时愿意接受的价格,它由生产一定量商品所需支付的边际成本决定。

均衡价格:

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保持平衡,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定律: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低,商品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

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的规律称为需求定律。

供给定律:

供给定律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关系。

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也称保护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保持购买者的利益。

弹性:

弹性是这样一个数字,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需求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价格每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的收入弹性: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

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

对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平均支出中购买食品支出的比例越大。

恩格尔系数:

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供给量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二、单项选择

1—5AABBB6—10BCADB

三、计算题

1.

(1)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

10000D=120000-20000P。

市场供给函数:

1000S=20000P

(2)均衡价格:

6/11。

均衡产销量:

120/11

2.

(1)需求量是500,供给量是700。

(2)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400,此时的均衡产量是600。

四、简答题

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1)概念的区别

需求量变动指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需求的变动指除影响需求的价格因素以外,由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变化。

(2)需求表上的区别

需求表现为整个需求表。

需求量则表现为需求表上对应于某一价格的商品的数量。

(3)需求曲线上的区别

需求指的是整个需求曲线。

需求量则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横坐标。

(4)需求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向左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向右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

如图1所示:

在需求曲线D上,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从点a到点b、c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指除影响需求的因素外,由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变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左右平行移动。

如图2所示。

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增加购买量,使需求曲线D0右移至D2,表示需求的增加;反之需求曲线左移至D1,表示需求的减少。

2.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调节形成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如果某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

,均衡数量为Q0,如图3所示。

如果某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P2,此时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1,而生产者的供给量为Q2,市场上出现了超额供给,即Q2>Q1,供大于求,出现市场剩余,生产之间竞争激烈,市场价格必然下降,直至均衡为止;同样,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P1,此时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3,而生产者愿意的供给量为Q4,市场上出现了超额需求,供给短缺,即Q3>Q4,供不应求,使消费者之间展开竞争,致使价格上升,直到均衡。

这样经过市场自身调节,供给量正好等于需求量,市场正好“出清”,达到均衡。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①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

一般可将商品分为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两类。

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所以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小;对奢侈品需求程度小且不稳定,因此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大。

②商品的替代品数量和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如果可替代的商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弹性就大;反之,其需求弹性就小。

因为易被替代的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放弃或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转而购买其他商品。

③商品支出在消费者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某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其需求弹性就越大;所占比例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因为占支出比例大的商品,其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如房屋、汽车、冰箱等。

而占支出比例较小的商品,如食盐、洗涤用品等,其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影响较小。

④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般来讲,用途越广泛的商品,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如能源、材料类商品;相反,用途越小的商品,其弹性就越小。

⑤消费时间的长短。

一种商品在短期内的需求弹性较小,在长期内的需求弹性较大。

因为有的商品在短期内是难以选择的,但在长期中,消费者容易找到替代品。

同时,对不同的商品本身来说,使用寿命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寿命短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小。

4.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生产成本的变化。

商品的供给量大小除受商品价格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高低,如果产量较大的增加,引起单位成本轻微提高,则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

(2)生产的难易程度。

一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容易生产的产品,当价格变动时,其产量的变动速度快,供给弹性大;反之,其供给变动速度慢,供给弹性小。

(3)产品生产规模的大小和变化的难易程度。

生产规模大、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受设计能力和专业设备的制约,其生产规模较难变动,调整周期长,因而产品供给弹性小;而生产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变能力强,调整周期短,所以产品供给弹性大。

(4)生产周期的长短。

同种商品长期内的供给弹性大于短期内的供给弹性,因为短期内生产规模难以调整,只能依靠库存来调节,所以供给弹性小;而长期内生产规模和能力都可以有所变动,因此供给弹性大。

此外,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技术因素、管理水平等也会影响供给弹性的变化。

5.什么是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联系实际说明政府管制价格(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也称保护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例如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政策所产生的后果可用图4来表示。

 

从图4可知,市场上某产品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产量为Q0,均衡点为E,政府为支持该行业的生产,实行支持价格P1,与此相应的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由于Q2>Q1,该行业产品供大于求,产品出现了过剩,过剩量为FG。

为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过剩产品用于储备或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靠增加财政支出,才能维持支持价格,扶持这一行业发展,所以,FG又称为政府购买。

一旦政府取消了该行业的支持价格,价格仍会下降到均衡价格P0的水平。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保持购买者的利益。

例如:

在出现短缺经济时代,政府为了防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实行生活必需品的限制价格,采取限制价格政策产生的后果可以用图5表示。

 

如图5,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产量为Q0,均衡点为E,在实行限制价格P1后,该行业的供给量为Q1,而需求量为Q2,Q1<Q2即供给小于需求,产品供不应求,出现短缺,其短缺量为FG。

为维持限制价格,解决商品短缺,政府采取的措施是采取凭票供给等配给制。

但这种配给只适宜于在特定的时期和较短的时间内应用,因为这一政策,一方面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短缺变的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凭证货币化,出现黑市交易。

如果一旦放弃价格控制,价格就会出现暴涨。

以农产品的价格保护为例: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谷物、棉花、大米、乳制品、糖、羊毛、花生等农产品价格,为此设立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程序,成为农场法案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做法遭到来自各农业州的国会议员和他们的政治说客的不满,被迫进行修订,以保证通过实施上述程序,农民最后可以享受的平均价格实际上稍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换言之,政府制定的有关程序相当于建立一定的价格下限,而且正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引起了供给增加和政府农产品储备过剩。

以1988年旱灾发生前的1987年为例,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的谷物、麦子和棉花储备分别相当于当年产量的57%,63%,和3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消费者均衡:

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既定消费者收入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愿意再变动购买量。

消费者实现最大化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精致的状态。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价格-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效应:

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二、选择题

1-5BBADC6-10AACAB11-12CA

三、计算题

1.解:

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以表述为:

MRSxy=PX/PY

所以,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套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60/100=0.6。

2.解:

由于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当消费者所购买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相等,即

所以只有当

时,且满足PxX+PyY=10,消费者才实现了均衡。

因此,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购买组合是购买3个X和4个Y,相应的总效应为18+16+14+10+9+8+7=82.

3.解:

(1)因为MUx=3Y,MUy=3X,由

MUx/MUy=3Y/3X=Px/Py,

PxX+PyY=540

则有Y/X=2/3,2X=3Y,

20X+30Y=540

解得X=13.5,Y=9。

(2)U﹦3XY=3×13.5×9=364.5

四、简答题

1.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

(1)

(2)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产量:

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

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

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

1.解: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

化简得,L=K①;又因50L+25K=8000②;

由①和②得,L=107,K=107。

2.解: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

,化简得,L=K①;

又因Q=L2/3K1/3=L=100,K=100。

3.解: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

,化简得,L=K①;

又因2L+K=3000②;由①和②得,L=1000,K=1000,Q=L2/3K1/3=10002/310001/3=1000。

4.解: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

,化简得,L=K①;

又因Q=L2/3K1/3=800②;由①和②得,L=800,K=800,C=2L+K=2400。

三、简答题

1.答: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Ⅰ阶段停止投入,因为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

边际产量总是大平均产量。

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Ⅲ阶段经营,因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产的第Ⅰ、Ⅲ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域在生产的第Ⅱ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

只有在此区域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2.答:

如下图所示,只有选择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E点进行生产,生产者才可能实现既定成本水平下的最大产量。

其他的任何选择,不是降低了产量,如图中的A、B两点,就是无法生产出所要求的产品产量,如图中Q3所表示的产量水平。

由于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这就要求等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从而得到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是

 

3.答:

一条等产量曲线表示一个既定的产量水平可以由两种可变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

这意味着,生产者可以通过对这两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来维持一个既定的产量水平。

所以有

,即

随着劳动要素的不断增加,由于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使其边际产量不断下降,即分子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资本要素的减少使由分母表示的边际产量却不断增加,所以MPL/MPK的值随劳动的增加而减少,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也随劳动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即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4.如图所示,C1、C2、C3代表三条不同的等成本线,由于产量既定,所以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

在—定产量约束下的等产量曲线,可以和许多等成本线相交,但只能和一条等成本线相切。

图中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C2相切于E点。

显然,E点即为产量的生产者均衡点。

这就要求等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因此,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5.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通过研究厂商生产行为,分析如何使用一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或者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

四、论述题

1.答:

假设生产中,投入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资本投入量固定不变。

开始时,由于不变投入(资本)相对过多,增加劳动投入使得资本和劳动之间的配合比例更加协调,从而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处于递增阶段;一旦,劳动增加到使劳动和资本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佳,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劳动投入量再继续增加,由于固定投入(资本)数量不变,二者之间的配合比例将偏离最佳状态,因此使得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当劳动投入量增加到使其边际产量为零,表明这时增加的劳动已不能进一步使总产量得以增加,总产量达到最大;超过总产量最大值以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投人,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为负值,总产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因此,企业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2.答:

根据短期生产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短期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劳动要素的使用量相对较少,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也就是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因此,在短期内企业对劳动要素的使用量并非越少越好。

3、答:

以确定既定的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为例。

如图所示,C1、C2、C3代表三条不同的等成本线,由于产量既定,所以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

在—定产量约束下的等产量曲线,可以和许多等成本线相交,但只能和一条等成本线相切。

图中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C2相切于E点。

显然,E点即为产量的生产者均衡点。

只有在切点E,才是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

 

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

一、概念题

机会成本:

一种生产要素用于一种生产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生产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

隐成本是指厂商投入生产的自有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随企业生产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不随生产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即使厂商不再进行生产也不能收回的成本。

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单个厂商为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支付的一切费用,相当于企业会计成本。

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包括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

固定成本:

指厂商在短期内花费在所有固定投入上的费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可变成本:

指厂商在短期内花费在所有可变投入上的费用。

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边际成本:

是厂商在短期内产量变动一单位带来的总成本变化量。

平均成本:

是厂商在短期内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等于平均不变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总收益:

是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产品的销售量。

平均收益:

是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边际收益:

是厂商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销售量时,总收益的变化量。

二、选择题

1—5BBDAB6—10CDCAD

三、计算题

1.答:

(1)

Q

TC

TVC

AVC

MC

0

50

0

-

-

1

70

20

20

20

2

85

35

17.5

15

3

95

45

15

10

4

100

50

12.5

5

5

110

60

12

10

6

125

75

12.5

15

7

145

95

15

20

(2)略

2.答:

(1)该厂商的固定成本:

12。

该厂商的可变成本

(2)TVC(Q)=Q3-10Q2+12Q;AC(Q)=Q2-10Q+12+12/Q;AVC(Q)=Q2-10Q+12;

AFC(Q)=12/Q;MC(Q)=3Q2-20Q+12

3.答:

(1)边际成本:

10Q+2;边际收益:

15-10Q

(2)均衡产量:

13/20;均衡价格:

47/4

四、简答题

1.答:

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这条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这条关于产量变动情况的规律如果用成本变动情况来说明的话,在开始的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增,反过来说,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成本递减;在以后的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反过来说,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成本递增。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描述为,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正因为如此,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特征。

2.答:

LAC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扩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叫做规模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做规模不经济。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经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阶段。

当企业处于规模经济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当企业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

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U型特征。

3.答:

在任何情况下,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当边际量大于平均量时,边际量就会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小于平均量时,边际量就会把平均量拉下;当二者相等时,边际量等于平均量。

(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同样的道理,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是下降的;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是上升的。

表现在图1中,在E、F两点左侧,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以及平均总成本,因而后两者都是下降的;在E、F两点右侧,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以及平均总成本,因而后两者都是上升的;在E、F两点上,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以及平均总成本,即边际成本曲线先后通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正是由于MC曲线有边际报酬递减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AVC曲线以及ATC曲线也必然呈U型,同时与AVC曲线以及ATC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