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4675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这两节课的习题设计形式多样且合理,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能够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在认识平面图形课中,让学生说说那些物体表面的图形是你学过的图形,还有借助积木画一画你学过的图形,这系列的设计很好的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又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2、在平面图形的拼组课中,习题设计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力,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议:

可以多组织一下合作学习,这样发挥群体优势,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两节课的教案设计能为大家呈现出两种备课形式,尤其是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讲练结合,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析:

1、教学设计的目标、重难点的定位十分准确,能从三维目标来定位教学内容,能精准的把握教材,教学过程的设计能注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方法的渗透。

 

2、从每个教学环节来看,注重单元课时的种子课的教学。

第1课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直观感受,来体悟到“面在体上”这一认知,这也是教学平面图形的重难点,是学生认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中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如果教学实施的到位的话,学生能较好的辨析平面与立体这两个的概念。

3、在进一步认知平面图形过程中,第2课时的设计能凸显各种平面图形的拼组,利用多个图形的拼组来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都是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4、建议: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环节的设计,再细致具体一些,有一定的层次,效果会更好。

《认识图形》和《图形的拼组》这两节课的设计结构合理,教学层次比较清晰。

1、都能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

课的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搭积木开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物体,并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从“体”描“形”,从三维到二维,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充分利用直观物体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发现中感知,在比较中体会,在实践中运用。

建议:

其实孩子们对上学期的立体图形和这节课的平面图形很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让孩子们区分一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就更好了。

《十几减9》说课

这节课,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课后点评:

十几减9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这不算新的知识,算是他们以往生活当中所见过的所用过的旧知,所以在教授十几-9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用手中已有的道具小棒来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算一算,从而直观地得出算式的结果。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他们努力出来的,结果又同样在过程当中了解了算法算理。

孩子们也会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自己在本节课当中的重要性。

马老师备课的非常到位。

《十几减5、4、3、2》点评 

1.本节课是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如何算,而是算法的多样化以及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姚老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很精确,让学生在找到适合自己算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其他方法,整节课都能围绕重点进行教学。

 

2、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

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表达适合自己的算法,在小结时让学生自言自语地说本节课学习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以及如何算,可以看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重视。

此外,我有一个小小想法,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如果一直让他们去计算,到后面可能会觉得没有兴趣,所以我在想,在设计本课时可以编个小故事来导入或者是贯穿整节课,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更适自己的算法。

  十几减876这两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件设计精美,练习题精炼,可以看出几位老师的用心,教学中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及学生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摆一摆,圈一圈就特别好,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现,破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进行摆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练习三》课件中教师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十几减9、8、7、6相关的算式,从算式中发现规律,得出十几减9,是几加9,十几减8,是几加2,十几减7,是几加3,十几减6,是几加4,最终引入这节课所学内容。

可以从课件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精心设计过的,并没有按照书本的顺序,第1小题和第2小题是针对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会非常的感兴趣,第3小题是针对十几减8、7、6设计的,第4小题是抢答的形式,第7小题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练习,第8小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10小题是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所有的练习的难度都是由浅入深,最后将综合性比较强的练习放在后面,比如第5小题、第6小题、第7小题,包含练习口算、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混合等,也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整节课的设计非常的合理,并与游戏相结合,符合学情,课件中的可爱、形象的图案也深受一年级孩子的喜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十几减5、4、3、2》这节课开始就展示了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法”,并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种计算方法,写出解答过程。

 并通过展示“12-5”的三种计算过程,从而总结出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要选择能使计算简便、快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升、小结。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比较总结出计算十几减9、8、7、6、5、4、3、2的方法是一样的。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迁移、类推的能力。

评“十几减8”“十几减7、6”教学设计

两课教学设计依托教材提供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

两课以问题情境-列出算式-交流探索-呈现算法-巩固练习为线索进行设计。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基于直观材料和生活经验的思考引发计算方法的探究,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中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减法算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8直接列出算式,减7、6体现了从观察的不同视角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注重于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设计中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已的,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

又让学生体会“想加算减”的方法的优越性,突出了常用的计算方法。

练习设计依附于教材,每题都有练习口算计算方法和算理的侧重点。

建议:

练习中加强比较,发现计算规律.

我从《十几减7、6的练习课》和《十几减5、4、3、2》这两节课的练习设计谈谈我的看法,这两节课的习题总体来看紧扣教学内容,题目设计针对性强,设计合理。

在《十几减7、6》这节课中,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这又是节练习课,因此在练习中,不仅仅只有十几减7、6的,还有十几减9、8的习题,题目的内容有单纯的计算、比大小、找规律、看图列式,形式多样,第1题,简单的计算中重视了让学生说算理,第3题让生通过单纯的计算找到计算规律,第4大题告诉生得数,反过来让生写算式,强化了生计算能力的运用,整个习题设计由浅入深,设计合理。

在《十几减5、4、3、2》这节课的习题设计中,这是一节新课,因此习题的题量设计的比较少,这个练习中更注重了生对于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整个习题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既检验了学生对计算的掌握,同时也为生后面学习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建议:

在《十几减5432》这节课的习题中,因为这是计算的最后一个课时,可以在应用题前再多些单纯的计算从而训练生的计算能力。

《十几减8》和《十几减7  6》的练习评课:

1、本节课老师备课全面,思虑周到,注意细节,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2、备课老师每道题都写了考察目的   答案    解析,可以看出备课老师对练习题设计的良苦用心。

并且善于将前面的知识引入练习中,转换思维,找到本题的切入点,真正解决问题,每一道题都是对知识的梳理和整理过程。

3、题型全面,对每道题型都有自己的理解,整体看起来清晰明了。

评课: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的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识,回顾经验。

通过复习旧知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上学期学习过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解答?

按照这样的分析题意的思路训练,学生能够看图或听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重视学生说一说,知道每一道题的哪些信息和问题,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让学生明白一般问题需要两个条件或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解决一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多说达到理解题意的目的,学生会说了,也就会做了。

本课教学设计,还注重了学习过程,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指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表示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小学阶段需要教会学生用画图理解题意是很重要的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培养训练。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画图方法,并互相交流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让学生都能明确各种画图的表示的意义,从而能理解意。

师生共同采用文字和画图分析题意之后,只有明确了题意才能正确的列式计算,才知道所求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多余的。

检查反思环节,怎样知道自己解答的正确吗?

也是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好习惯。

本课设计也注重引导学生互相说一说,怎样检验?

注重方法指导,互相交流,学会各种检验方法。

例题,学习探究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再次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分三步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习惯。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环节,应用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注重基础能力提高。

通过做一做和应用题练习,让学生用学习的分析题意的方法来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

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讲练结合,逐渐让学生掌握本节课要学习的任务。

《十几减5、4、3、2练习课》评课:

1、本节课是一节不同于新授课的练习课,教学目标比较明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重难点的提出和与处理也比较得当,抓住了关键,对所学知识练习准确到位;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衔接自然。

2、习题设计紧扣教材,形式多样化,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首先从口算练习入手,通过最简单的计算,巩固20以内退位减的算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进行基础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再练习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对学生的汇报结果及时做出评价,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建议: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设计中是不是再加上板书设计,因为课堂板书呈现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直观清楚地明白这节课我练习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就会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