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4338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docx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选好人、用好人——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林树标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资深评论员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

《选好人、用好人——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一、在选拔人才、建设队伍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咱们胡主席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而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关键。

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领导干部识人、用人的能力又是其中的关键。

正确的识人用人对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了,我们选拔人才是要在实践中进行选拔,增强识人用人的能力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识人用人原则,形成正确的识人用人的导向。

选人用人其实是一种导向,不同的用人导向会给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工作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干部选举任用必须从事业和工作需要出发,根据干部德才标准和四化方针进行综合的考虑。

从咱们经常讲的德、能、勤、绩、廉,就是廉洁,在这上面来全面的考察干部。

把咱们品德兼优、能力突出、勤政务实、业绩卓著、清正廉洁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标准。

同时,我们要切实地贯彻群众公认的原则,做到赛场选马和伯乐相马有机的结合,真正把那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两个务必是毛主席当年在西柏坡讲过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地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之所以现在提出这两个务必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从综合国力来讲已经是一个初步的繁荣昌盛的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但是,毛主席说的这两个标准我们时刻都我不丢掉。

另外实践“三个代表”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人选咱们把他选拔上来,把那些心胸开阔、群众基础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选拔上来。

把那些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群众用户、实绩突出的人选拔上来。

我刚才给大家讲的这些就是我们在实践当中如何地去选拔和发现人才。

二、中国历史上关于人才选拔重要性的正反两方面例子 

讲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妨从更远的眼光或者说从更高的高度或者说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历史。

看什么历史呢?

就看看我们的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

就是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即使是历代的君王他们在选拔,他们在认识人才或者说他们在选拔千里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另外我们再看一看,在世界上比如说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或者到了近代,在一些国家、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或者说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是如何对待的人才?

如何的识人用人?

和如何地来使用这些人才为社会服务的?

(5:

00)

首先我想先讲讲中国历史上关于选拔人才的一些英语叫sample,咱们就叫例子吧。

这些例子就是非常典型的,就说明了即使在过去在封建的君主这些君王中,他们对待人才、他们在选拔人才上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或者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首先我们可以追溯一下历史。

比如说在春秋时期,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在历史上这个时期国家特别的多,在中国的这个版图上有什么齐国、楚国、燕国、还有奴国、余国、还有蔡国有很多特别小的国家都有,就是分布了很多的国家。

在这个时候咱们就说,春秋的时候它又是各种人才比较活跃,而且就是各个国家就是争夺人才也是比较激烈的这个时期。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的时候最有名的就是春秋的五霸,就是五个诸侯。

因此大家春秋时期特别到了东周列国的时候就是周朝已经比较衰败了。

在那个时候周王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因为都分封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侯。

对吧?

在那个时候因为分封制使得手下的诸侯的权利特别大,其实这些诸侯后来自己上一个个都变成王了,那么实际上周王就自己没有什么权利了。

这里在春秋的时候有所谓的春秋五霸。

我不知道大家就没有听说过,像什么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等等。

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齐桓公的例子。

(一)齐桓公用贤不避仇,齐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他在没有作为霸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齐襄王,齐襄王这个人非常暴虐,那个时候齐国也不强大。

他因为他很暴虐,他对自己家里人都不好,他一共就有两个公子,一个叫做公子纠是老大,还有一个就是公子小白。

这两个人这俩儿子都害怕老爹,都不在齐国住,跑到别的国家去了,你比如说公子纠就跑到鲁国去了。

为什么跑到鲁国呢?

因为他姥姥在鲁国,公子纠就跑到鲁国了。

公子小白就跑到山东有一个小国叫莒国,那个莒就是一个草字头地下一个吕布的吕。

这俩个人都不敢在国内住,刚才讲的这个爹太凶了,惹不起。

但是那个时候的贵族,因为他们都是公子,他们都是贵族,有老师。

就是这个公子纠老大的老师他叫管仲,后来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

那个公子小白的老师是谁呢?

是鲍叔牙。

鲍就是咱吃的鲍鱼的鲍。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所谓“管鲍之交”,就是管仲跟鲍叔牙这两个人就特别好,就是这种莫逆之交,他们俩好到什么程度呢?

就可以说是什么活都一块干,晚上是同榻而眠,真的是特别好。

比如说这个俩人管仲他们家穷没什么钱,我说的是以前,因为他们后来不是都跟了这些公子做了老师以后,他们俩就不再一块了,指他们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家里穷原来,鲍叔牙家里有钱。

他们俩说咱俩合作做生意,咱们现在都知道合伙做生意掏本钱,比如说你掏多少,我掏多少,或者咱俩掏一般多,管仲没钱啊就掏的少,鲍叔牙就掏的多,一块做生意,做成了大家应该分了吧,本钱多分的多,本钱少的分的少,按比例,对不对?

不,鲍叔牙这人就特别好,每次都平均分。

平均分实际上咱们做生意都知道,就意味着其实给管仲多了,鲍叔牙没有意见,鲍叔牙底下的人就有意见了,他出的钱不多怎么他还跟您分的一样,那有这事啊,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怎么给他这么多?

就有点不服。

鲍叔牙就出来给他圆场,说你们可别这么说。

鲍叔牙说管仲的钱不是他要,知道吗?

因为他们家没有钱,他回去把这些钱孝敬他妈妈了,懂吗?

你们别在这三一群,五个一伙的在这理论人家,听众没有?

人家是把这钱都交给妈妈了?

至于这钱有没有交给妈妈,咱们谁也不知道,但是鲍叔牙就老给他说好话,就是这样的事情。

(11:

00)

年轻的时候两个人还从军打仗,军队向前进冲锋的时候管仲老在后头呆着,鲍叔牙老在前头冲,等最后撤退的时候,管仲老在前面跑,鲍叔牙在后头断後,这大家就奇怪,说鲍叔牙找的什么朋友啊?

怎么这么贪生怕死啊?

向鲍叔牙这一说,鲍叔牙又替他辩护,说你们不知道,管仲家有80岁老母,如果他死了,你说他妈谁负责?

他这是孝顺啊,他不能死,他死了他妈妈谁来赡养啊?

他这是为了照顾他的妈妈,他想到的是他的母亲,他是个孝子啊?

这些话就无形当中就传到了管仲的耳朵里。

管仲其实有很多私心,但是在这个时候管仲也不禁泪下,说哎呀,知我者叔牙也。

真的,所以鲍叔牙真的这个人的胸坏非常的宽广。

我讲这这个例子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请大家知道就是在封建王朝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有一些所谓的君子他们有非常宽广的胸怀。

好了,现在我来接着给大家讲,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各为其主了呀,你比如说我刚才讲了公子纠的老师就是管仲,鲍叔牙就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了。

有一天,这齐襄王死了,他老这么脾气暴躁,估计不是高血压反正就是心脏病或者脑血管崩裂就死了,他一死他不就这两个公子,就要回齐国来继承皇位啊,一个从鲁国,一个从我刚才说的山东莒国,两个人都玩命地往齐国都城跑。

为什么呢?

谁先到那谁就能当王啊。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说长子就一定得继承皇位,谁先到谁先得啊。

好,当两队车马跑到齐国的这个边界的时候正好在岔路两队人相遇了。

我刚才讲了管鲍之交,这两个人最好了,可是现在各为其主,那个私人的交情可就没了,可就变公事了,这管仲一看,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都过来了,他心里就想你公子小白本来岁数就小,你还来争王,公子纠是大哥应该当,再有了他一直教公子纠,公子纠应该即位。

管仲这会可有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份了,管仲把马一肋,那边的车,正好相遇,岔道口同时一块可以去齐国,在这个地方相遇了,速度一样,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巧,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巧,史书上就这么说的。

管仲就冲鲍叔牙一作揖,“鲍叔牙自觉点吧”,我这是用现代语言,“公子纠都来了,他是哥哥,他是弟弟,你们快点知难而退,不要在这里无理胡闹了,行吗?

公子纠就是即位的王君”。

鲍叔牙说,“这话不能这么说啊,咱们各为其主,对不对?

现在也很难说谁能王,谁不能当王,那么你既然这样的话,咱们要不然就一块去,咱们到那以后让人们选,谁功德无量谁好就选谁!

”管仲说,“哪有这事啊,这明明就是应该哥哥当,弟弟怎么能篡权啊?

”鲍叔牙说,“我不跟你说”。

这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吵的特别的激烈。

这时候公子小白在车上就看见了,就跟鲍叔牙招呼说,“鲍叔牙你回来吧,得了,咱不去了咱们回去了,咱不跟他争王位了”。

鲍叔牙一想,好不容易跑到这儿了,怎么突然公子小白没有争取的心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回来吧。

回来之后坐到车上因为十几辆车,公子小白装的特像,行了,走把,咱回去了,灰溜溜走了。

可是这管仲就多了一个心眼,管仲就想,有那么简单吗?

我就随便跟鲍叔牙一吵就回去了?

管仲把自己藏到车后头,一个隐蔽的地方拉开弓箭,这个时候刚刚走出去有30多步远公子小白他们,他瞄的准准的的照着公子小白就一箭,但见公子小白惨叫一声倒在车中,口吐鲜血。

这管仲都看见了,管仲一想,行了这回放心了。

于是这个时候就看见公子小白的车队顺着大路就下去了,跑回去了,因为公子小白一下被人射死了。

就听见鲍叔牙在车上放声痛哭啊。

管仲一想行了,万事俱备了。

就跟公子纠说,“大王咱们就顺着这条路走吧,咱们慢慢地到齐国都城,心腹之患已经除去了”。

他就跟着公子纠一路慢慢地游山玩水了,心腹大患都除了。

行了,大事已成了。

谁知道等他们刚一接近都城大概也是走了这么一段路,因为那时候也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了,走的也慢,慢慢悠悠地,一看,都城上已经竖起了新君的旗帜,谁啊?

就是公子小白,这个就是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所谓五霸之首就是在春秋的五个霸王里头做的最棒的。

说你刚才讲的不是说公子小白已经死了,没死啊?

还有一个公子小白?

不是。

公子小白非常的机智。

因为他料定管仲不会善罢甘休,他就看到他已经看到了管仲搭弓射箭冲他来,这个箭在与此同时射到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舌头咬破了,而且大叫一声,真的吐了鲜血,实际上是舌头上的鲜血。

就诈死啊,说明封建君王想当王反正是阴谋诡计反正也挺多的。

然后他顺着小路昼夜地赶到了齐国的都城抢先做了国君。

(20:

00)

这时候管仲大怒,带着鲁国的兵想攻城,人家是有备而来的,人家把他打的是大败啊,丢盔弃甲。

跑回去了,跑回哪儿了?

跑回鲁国了。

这回人家齐国还不善罢甘休,因为鲍叔牙讲公子纠活着肯定是心腹大患。

齐国就顺着,追兵就追下来,追到鲁国到鲁国的边界。

鲁国小国啊,要求鲁国的国君说你把公子纠和管仲交出来,否则的话踏平鲁国,鲁国小国,鲁国开始还挺凶的,跟人家打仗,打了几个败仗以后不行,最后把公子纠杀了,把管仲也给献出来了,管仲就成奴隶了。

在这时候各位,鲍叔牙就给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上书说:

“大王,要论治家可能我比管仲要强一下,要论治国管仲在我之上,我绝对在他之下”。

公子说,“你可别这么说,你可是我的爱卿,你是有功之臣”。

他说“的确,他说管仲有经世之才而且有安邦定国的这种才能,你如果你要让他来,您一定能做中原的霸主,你要让我,反正我也能给你管国家,但我就只能给你管的凑合,管个中不溜,这还行,就这意思”。

齐桓公开始很生气,说“鲍叔牙要我的命啊,我怎么能让他来做大臣,我让他来做丞相,你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鲍叔牙说,“主公,此一时彼一时也。

当时是各为其主,他保着公子纠啊,这你能赖他吗?

他现不一样,他已经当了齐王,他一定会倾心倾力地来协助你,来辅助你,而且您对之他这么好,他一定会感恩怀德”。

“那好吧,听你的,把他叫来”,把他从奴隶堆里叫出来。

大家知道后来的结果,我就不用说了,管仲做了左丞相,鲍叔牙做了右丞相,两个人辅助齐国,使得齐国很快就成了中原的一大霸主,成为了春秋列国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五霸之首。

我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应该说这个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和管仲可有是杀身之仇,但是他能够摒弃前嫌能够礼贤下士让他做这个丞相,就说明他作为一个封建君主能够有这种胸怀,这也就是他能够成就霸主的原因。

这是讲的春秋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孟尝君善用人才、胸怀宽广,最后成功避开祸患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战国时期的例子。

而这个例子出在哪儿呢?

因为一讲战国时期,如果讲的时间长了,大家也不知道,我讲的是哪一段。

大家知道在公元前221年是秦王朝建立,他皇帝是秦始皇就是嬴政,这里我讲的就是他爷爷,就是秦朝襄王。

这个秦朝襄王这人挺厉害的,就那个时候秦国就已经很强大了,我们知道那个时候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一个搞的是合纵一个搞的是联横,就合纵就是说这个张仪就想让所有的这些国家都听命于秦国,他搞合纵。

连横就是所谓六国丞相,苏秦搞联合,说咱们六国联合起来一定能打败秦国,他们俩整天在这折腾这个,最后要说最后还是人张仪赢了。

(24:

45)

但是在这来讲,爷爷叫秦朝襄王他当时就是听说是齐国,齐国丞相叫做孟尝君他是齐国的丞相,这孟尝君跟人一样。

这个秦朝襄王就特别见不得孟尝君,见不得什么呢?

孟尝君在齐国就比齐王的声望还高。

因为他为人非常豪爽,非常好客,手下有3000门客,咱们古代有一个成语叫“鸡鸣狗盗”就是说他呢。

他底下的人干什么的都有,有会翻跟头的、会武术的、会口技的,会什么的都有。

他的门客就是谁上他那去,都给人家吃的,这个秦朝襄王就特别羡慕他说,问他底下的大臣说孟尝君为什么会在江湖上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讲,说这孟尝君把他手下的3000门客分成三等,头等的有车坐,也有酒有肉吃,特棒;二等的有酒有肉,可是没马车坐;这三等就给点饭吃就行了。

因为投奔他都给,所以里面有好多没有本事的,那你个中等跟上等都有点本事啊,对不对。

那这时候有一天有一个齐国人叫冯谖,穿的破衣罗索的,什么本事都没有。

就来了,到这孟尝君这,就有人说,你干吗?

他说我这,不是说孟尝君这招门客吗,我就来了。

那您有什么本事吗?

没本事,什么本事没有。

我这不是听说他找他来,他就管吃吗?

说那行。

回去跟孟尝君一说,孟尝君说,他既然什么本事就没有,人家大家天下都知道我这广纳贤士,虽然说他没有什么本事,得,就搁三等吧。

搁三等了反正能吃饱了,跟几个人一块住一块,比如说两三个人一间房。

孟尝君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的,对不对?

你什么都不会。

我还让你来。

过了几天,他就问管事的说。

他说,新来的那个叫冯谖的那个表现怎么样?

管事的说,丞相,按是说,他应该是挺好的,他什么吃的都没有,咱们给他供吃的供喝的,可是他不。

他老弹琴。

说弹琴?

弹什么琴啊?

说你别看他穷成那样,他身上老挂着一把箭,他老拿指头弹那琴,一边弹琴还一边做歌。

孟尝君说,做什么歌?

他说,弹琴啊,说,宝剑啊,回家吧,没肉吃,不呆了,老唱这个。

说孟尝君说,他唱这个,那咱也不在乎这一个人、半个人,说不定他还有本事呢。

行了就给他做二等的门客啊,哎,就给他升二等了,有肉吃了有酒肉多好。

孟尝君觉得自己一定做了一件好事。

过了几天,就又问管事的,说那个前几天老弹琴做歌的那个现在好了吧?

管事的说,回丞相,不好,他还弹箭做歌,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他唱什么呀?

他就唱,那你也别生气,他就唱,说,宝剑,回家吧没车坐不呆了,孟尝君有点生气了,就跟金鱼似的有点生气。

会不会这个人真的有什么本事啊,深藏不露啊?

好,既然他愿意说,他觉得不满现状,他一定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就让他当头等的门客,唉就让他升了。

这事孟尝君想,自己真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过了几天,有又问这管事的,管事的还跟他说,丞相,您对他这么好,可是结果都差不多,他还抱怨,他还抱怨什么啊?

他又弹箭做歌,他这回改词了,说宝剑,回家吧

家中老母无人管啊。

哎呦,这孟尝君一听,孟尝君心里头挺感动的,觉得这是一个孝子啊,说那好吧,把他老妈也接来,连他老妈的饭食也管了带照顾。

你看见没有就这么一呆呆了三年,冯谖什么事也没干。

(30:

00)

我们知道其实那会他得管3000门客的吃喝,管这些开销这可不是小钱,虽然他是丞相,他要不贪污什么的能有这么多钱吗?

但他不贪污啊,这孟尝君这人挺好的,他就靠他有块封地,诸侯都有封地,封地就在薛城,在山东的薛城,那是他的封地,他都靠去封地去家征加税,从老百姓那炸了那些钱来养这些门客。

门客都有用的,我刚才讲了有武艺好的,有会翻跟头的的,有会跳舞的什么都有,对不对?

可是他到时候最难的事是谁去收这租子,那就收这租,好老百姓,好,你这么干,而且越来越加税,那当地的地皮都让他刮下三尺去,你想想,老加,这苛捐杂税受不了啊。

没人去。

这天又该收租子了他就问,你们这些人,这整天养着你们,你们谁去帮我收租子去啊?

冯谖这时候说,丞相,我就来这三年了,没有寸尽之功,今天我给您收租子去。

孟尝君想,好,说不定这小子有什么本事,三年都没动过啊。

他说,好,冯先生,麻烦您去收租子啊。

冯谖说,您对我有什么要求吗?

说,你看着办着,反正咱这缺什么你就把它带回来吧就行。

缺什么就带什么。

冯谖说,是。

他就去了,冯谖难道不知道在薛城有这个苛捐杂税吗?

什么都知道。

冯谖说,到了薛城以后他把所有的这些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串,他都问好了,哪些人是有能力交税,肯定是有钱的。

哪些人拖一段时间才能交的,还有一些人是打死他都交不上来的,他没有。

冯谖打听好了,那天把所有的人都召集到一起,能交税的人都交了大概有10万钱,搁这,剩下的拖欠,比如说你6月份能交他7月份,都交不了的,把所有的都交不了把都搁这边,都堆在桌上。

然后就跟大家说,各位,孟尝君丞相来让我收这个税,实际上他知道大家的疾苦,你们能交就交,你们不能交我们也不勉强,并且丞相觉得大家这些年都很辛苦,辛苦的劳作,为了交这些租子,让我好好的请请大家,就拿这些10万钱把所有的老百姓都请客了,另外他当着所有的穷苦户的面前把这些债券都烧了。

哎呦人家都欢呼啊,都说孟尝君这个人好,说孟尝君这个人是他们的恩人啊。

完了之后,这冯谖回来了,什么都没有。

这冯谖回来以后,孟尝君说都收回来了?

他说丞相您不是说缺什么收什么吗?

我把人心都收回来了。

一分钱都没收,可是我把这事来龙去脉一讲。

你说这孟尝君怎么办?

骂他一顿,打他一顿,没用,事已至此了。

后来孟尝君苦水往肚子里咽说,冯先生,真有你的。

他没法骂他一阵苦笑。

(34:

30)

谁知道过了几年,因为孟尝君他在齐国管理国家管理的特别好,齐国就很强大,就引起了秦国刚才讲的秦朝襄王愤怒,他底下有一个大臣就跟秦朝襄王说,告诉你,这么下来齐国是咱们的一个劲敌,咱们怎么想办法把孟尝君除了才好。

秦朝襄王说,对啊,说爱卿有什么办法啊?

代王咱们这样,咱就传出话去,说孟尝君他自个想当王,你看见没有他手下3000门客,你看他那么强盛,他就为了将来想当王,想谋权篡位,咱们把这话传出去,他就完了。

把这话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真传到齐敏王的嘴里了,他当时就想,有道理,现在人家齐国都知道孟尝君不知道我,这家伙日后下去可不好。

没多想,就把他的丞相的头衔剥夺了。

行了,你走吧。

孟尝君说,我怎么了?

没事,你回你的薛城吧,你不是还有你的封地呢吗?

他就回去了,谁知道这一回去各位我刚才讲了,薛城的老百姓当时全城的人都在这欢迎他,孟尝君一看,说冯先生这就是你给我买来了人心啊?

他特别感动,冯谖说这算什么老爷俗话说,狡兔都有三窟,您这才一窟,不行,说您听我的,我有一计。

孟尝君说你有什么计啊?

我跟你说这样这样这样。

孟尝君说对啊,就赶紧去办吧。

他怎么办的?

他立刻备了一份厚礼就跑到秦朝襄王那去了。

跟他说,我告诉你当今世界上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齐国,齐国为什么能抗衡?

是因为有孟尝君做这个首相。

说现在我告诉你一好消息,说齐敏王现在听信谗言把孟尝君宰相剥夺了,这是大好时候,你赶紧弄上十车黄金,再弄上一百头牛,赶紧给他请来,因那个时候,请丞相要用十车黄金,一百头牛,可真够多地。

黄金的车有多大了,咱也不知道。

这秦朝襄王想有道里,就赶紧跟底下说,有道理,当年的时候齐国多强,赶紧去请他吧,你们赶紧快点,那谁我可不保险,说不定那天齐敏王一转注意,就把他恢复了,你们赶紧快点,带着礼物就奔着边界去了。

冯谖看他们一出发,快马加鞭往回赶,奔到齐国的国君那,说代王我告诉你你可做了一件错事,秦国说什么错事?

您怎么把孟尝君给他把剥夺他的丞相?

你知道我现在打听出来秦国马上就要派人说请他去做丞相,到了让秦国把这个孟尝君要给弄走了他可是如虎添翼。

对啊,还有这事。

他他半信半疑,有人打听了一下,看是不是秦国有人真的派兵来给他什么了迎接孟尝君了,结果一打听,好家伙,秦国的派的那些兵都已经快到了齐国的边界了,这齐敏王赶紧就把孟尝君又官复原职了。

从此孟尝君做了这个宰相做了十几年,安安稳稳。

这个就是冯谖的“狡兔三窟“之计。

那我刚才给大家讲的例子说明了有的人他才能的深藏不露,或者说他到关键的时候才为他自己服务的对象才会去出一些很机智而且非常好的主意。

就是他也说明了他的确是有一定的天才而且他对当时的时局各方面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了解同时也说明了孟尝君这个人的确还是很能容忍还是很有的胸怀的。

(39;50)

(三)赵王误用赵括招致大败

那么我现在举这两个例子都是春秋和战国时候的例子,当然了后面我还可以给大家举很多,比如说像赵括,因为他也是春秋时代,我就不给大家多举了,都是春秋时代的在赵国有一个将军叫做赵括他是一个大将赵奢的儿子。

他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那个时候本来那个秦国老想吞并赵国,但是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那个蔺相如去世以后,廉颇一直在守着边界一直守的很好,这个秦国没有办法侵略,于是秦国用了一个反间计,就是廉颇老已,说吃的特多,拉的也特多,所以说廉颇不行了。

赵王就想用赵括这个人,赵括真的是兵书读的很好,要说他纸上谈兵来讲他滔滔不绝、倒背如流。

可是秦王想用他来取代廉颇的时候,赵括他妈跑到宫殿上找大王,说大王,我可跟你说,他爸临死的时候说他什么干不了,他只能纸上谈兵,这样老身今天来找你,不是因为别的,如果你一定用他,请你写份字据。

什么字据?

就是您要用他与我无关,我说不能用,您说一定要用,行吗?

到时候别连老身的命都保不住。

赵王就说,哪有这事,说你儿子很很能干啊,他一定是个帅才,就让他去了,结果他把什么东西都看成儿戏。

毛主席跟咱们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对的,但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啊。

他倒好,战略藐视,战术上也藐视。

结果被秦朝的大将白齐活活的坑杀了40万赵军。

噩耗传来赵国全国一片哭生,赵王没的说,人老太太说了,你这真不行。

这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坑杀士兵最多的一个最悲惨的历史事件。

那个时候咱知道有一个项羽也坑杀那是20万人,这40万赵兵是最惨的一个案子。

(四)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

我给大家讲什么啊?

所谓识人用人的确也要看清楚,也有假人才,像类似他这样的,孔明挥泪斩马谡。

因为这样的故事才有名了我就不用给大家讲了,对不对?

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也是兵书特别好,聊天跟诸葛亮聊到深夜,他比诸葛亮还棒,兵书倒背如流。

但是他们这些人都是本本主义,真得打仗,在街亭,人家都知道人家王平让他说在跟丞相说的是在过道,他非得上山,他还有话,第一,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给咱们包围以后,就能冲下。

还有一个说再有一个叫做什么?

居高临下势如破除,他说这些话是理论都对,但是人家把你的水一掐,然后你人往下冲的时候,拿箭把你一射,你还有什么办法?

这个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两个例子一个马谡一个赵括就是假人才。

所以识人用人真的要在实践当中去选材,而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要在实践中加以考察,这个呢真的是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教训。

刚才我讲了两个正面的也讲了两个反面的。

有些例子大家知道比较多地我就不太想说了。

我刚才讲的咱们中国古代这些封建君王他们识人用人的一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4:

37)

三、外国历史上关于人才选拔重要性的正反两方面例子

(一)古希腊——“东方自由民主的曙光”

下面我们讲一讲外国的一些历史。

我们经常讲古希腊它有一个叫做“东方人类文明的曙光”或者叫做“东方自由民主的曙光”。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我们知道在古希腊它在公元前490年的时候,特别是我这里指出公元前490年的时候在希腊和当时的不叫伊朗叫做波斯,当时的波斯是一个很强大的在中东的帝国,就打了一个大仗而且这个战争就延续了很多年,那么在在动员前49年的时候,这也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战争就是在马拉松平原的战争。

这个战争我跟大家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