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779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振兴科技措施

(1)中国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欢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科技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

国防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医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首次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首次

[易混易错]“两弹一星”战略中“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非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

2.提出:

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

(1)是对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关键点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

领域

成 就

核技术

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空间技术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运载火

箭技术

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5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

信息技术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生物工程

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意义:

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易错]“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

主题一 新中国成立后科研的起步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2.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的世界性饥饿问题。

(3)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说: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说明这是我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取得的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你的理解,分析“两弹一星”的作用。

答案 

(1)国防 空间技术 农业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发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之一。

教你解读史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主题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

1.新时期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举措有哪些?

(1)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85年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结合。

(3)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相继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2.怎样全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2)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3)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

(4)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要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材料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5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论断?

这一论断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 论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这一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的丰富和发展。

用图示法归纳新中国科技成就

1.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答案 A

解析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于1964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于1970年;“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于198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3年。

2.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他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

C.“神舟5号”D.“银河Ⅰ号”

答案 B

3.2011年11月16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为将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银河I号”研制成功

C.“神舟1号”升上太空

D.“神舟5号”升上太空

答案 D

4.温家宝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

“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答案 A

解析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科技成就不包含1973年的杂交水稻。

5.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在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200余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863计划”是高科技发展计划,其创造产值、产生经济效益,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个时期的科技成就?

该时期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2)图二是哪个时期的科技成就?

这一成就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

政府组织力量建立科研机构;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和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

(2)改革开放新时期。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加强国防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基础巩固

1.“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邓稼先归国时中国的原子弹并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应排除④项。

而题干中的“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说明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确定答案为D项。

2.右图是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

3.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C

解析 抓住材料中“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一信息,判断这次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空间技术的发展。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A项发生在1964年;B项发生在1984年;D项发生在2003年。

4.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斯瓦米纳森博士给予这样的评价最主要是基于(  )

A.袁隆平是许多致力于研究粮食产量的科学家的代表

B.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D.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答案 C

解析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都作出了贡献。

5.一篇文章指出: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据此可知,“嫦娥二号”探月意义不包括(  )

A.增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

B.有利于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C.表明我国太空探索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可知A项正确;根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知B项正确;根据“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可知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我国太空探索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

6.以新时期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为代表,我国的尖端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科技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周恩来在1956年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来的。

故②错误。

能力提升

7.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正确;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与题干中“进一步提出”要从科学和教育两方面来看,A项更多的是体现科学而未体现教育方面。

“三个面向”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D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可以排除B。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 A

解析 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来排除。

A项说法正确;B项“②时期”说法错误;C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项“⑤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外有人说:

“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

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二 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

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

结果,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8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2)结合材料二,为中国人的探月历程拟定一个标题,并简析“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

答案 

(1)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增产明显,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标题: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言之成理即可)原因:

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

(3)条件:

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努力,经费大量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

关系:

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问,标题的确定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中心言之有理即可,“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及科技人员的努力等角度来展开;第(3)问,第一小问的分析角度同第

(2)问“原因”分析,“关系”的回答注意语言的简练及逻辑的严密。

【学习思考】

1.(P92)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提示 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培养科技人才,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2.(P94)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

提示 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3.(P9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 中国的高科技有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等。

意义:

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长了中国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自我测评】

1.(P96)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提示 在国防科技领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在医学和农学科技领域:

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在空间技术领域: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讯卫星。

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

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在信息技术领域:

中国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达到一个新阶段。

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工程领域:

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2.(P96)访问本地的科研机构,围绕其创办、发展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写一篇访问笔记。

提示 略

【材料阅读与思考】

(P96)阅读材料,探讨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界之间的互动关系。

提示 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

实现人类希望,使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中国科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政治、人才资源等条件发展,这是内因也是主要方面;而对于世界科技,要充分利用,当然,这是外因,是客观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