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docx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摘要:
会计目标是将会计核算对象进行量化,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会计信息反映给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与经营成果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能如实体现领导层责任履行状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与帮助。
会计计量是会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计量也就成了财务会计的核发问题而会计计量的重点又在于会计属性的选择,所以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以及会计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在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本研究运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从有效资本市场的角度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分析,同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结合我国会计核算中计量属性选择现状,进而提出做出适应我国现阶段价值判断的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
会计,计量属性,财务信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所处在的外部环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旧的会计准则中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会计计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了与当前会计目标民展的要求了。
2012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旧会计准则以单一的历史成本为主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则采用了多属性的综合计量模式,在原有的历史计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和重置成本等四种新的计量属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历史成本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课题属性,新增的四种计量属性发挥着辅助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新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在旧的会计准则里是单一属性计量模式,新的会计准则里是多属性的计量模式。
计量模式不同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不一样的。
各种计量属性有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多属性计量模式在我国特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但在此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基础上,强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相关。
(二)研究意义
会计的主要工作可以具体概括为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而会计计量又工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量属性的选择决定了会计要素将会以何种形式的金额登记入帐,并列于财务报表以供管理运营人员使用。
有一样的会计计量属性会导致不一样的报表结果,因而选择正确的会计计量属性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各学者都对会计计量的属性选择问题有过激烈的讨论。
如何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如何合理运用会计计量属性,怎样获得与会计计量属性相关的指标都存在着部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而会计计量的属性选择又在会计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效果及其精度。
因此,研究会计计量属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会计工作者正确地选择会计计量属性,规范会计计量,有利于杜绝由于会计属性选择不当而导至的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现象,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分析,可以客观反映会计计量具体要求,以及各种计量属性的优势与劣势。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水平出发,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相应调整,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最大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地披露真实会计信息,提高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方便财务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与把握企业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会计办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
会计是一个计量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说过,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始于资产计价程序的变革。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在第五号概念公告中列举了五种的会计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简APB)在1970年的第四号报告中提出,数量信息是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
1976年,FASB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财务报表要素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它们是转移资源的义务以及这此资源的投入、产出以及变动的数量表现。
日本会计学家进尻雄士在其出版的《会计计量理论》中对会计计量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实证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者开始认真研究现值会计问题,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先生认为:
会计计量是指财务会计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进行衡量、计算并加以确认,使其转换为可以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信息。
我国的会计学界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都在倡导要顺应国际会计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的会计计量中积极稳妥地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经过修改后的准则在内容上有了很多的变化,特别是增加了会计计量属性方面的内容。
新的会计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一与四十二条规定:
企业在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且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这一新增的内容,改变了过去对会计要素始终以单一历史成本作为计价依据的书面,会计要素将由之前的单一计量属性模式过渡到多种计量属性模式。
三、会计计量属性概念及其分类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可用财务形式进行量化的方面,即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
FASB认为,“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先确定会计计量的属性。
”会计要素同样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货币计量,从而有了不同的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和重置成本等五种会计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
1、历史成本定义
历史成本(HistoricalCost)也称原始成本,指的是原始的交易价格或金额,是由真实交易取得资产而实际支付的代价,代表了取得资产当时的公允价格。
财产、厂房和设备及大部分的存货都是按其历史成本来报告的,历史成本就是取得一项资产时支出的现金数额,取得之后通常要进行摊销或以其他分配方式进行调整。
向顾客提供物资和服务的责任在内的负债一般也是按其历史收入报告的,也就是在该项责任发生时受到的现金数额,随后可能采用摊销或其他分配方式进行调整。
长期以来,管理当局由于投资人、债权人和其它利益相关人都热衷于使用历史成本信息为依据进行决策,而且历史成本作为一个被人们广泛接受计量模式,交易双方认可较其它计量属性而言其可靠性更高。
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为重要和最基本属性。
然而,在价格发生明显变动时,除货币性项目外,对非货币性项目的计量都可能因此被高估或低估,甚至可能会失去它作为决策依据的意义。
2、历史成本应用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负债是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金额、因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都是在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计量,但有时却不符合市场的公允价值,存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有失公允的情况。
(二)公允价值
1、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内容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所颁布的第32号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熟悉相关情况并出自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在其他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也分别作出了定义。
例如,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准则中指出: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第7号准则中明确指出:
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指的是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当前交易中,即并非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一项资产(负债)或售出(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
在我国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使用,并对其作了定义。
各国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明显基于一种假定,即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并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者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交易,交易的金额对双方来说是公平的。
2、公允价值的应用
估计公允价值首先要确定是单一的资产或负债项目,还是它们的集合(如一组资产或一组贷款),公允价值的估计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市场法。
市场法主要指市场的价格信息,是指在市场真实交易中可观察到的,相同、相似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
如果在活跃市场上能够观察到此类信息,应尽可能地使用它来估计。
第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未来投资通过一定的折现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
第三成本法。
成本法一般是指以一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为基础,作出必要的调整(如使用中的资产已发生了物理上的自然损耗和精神损耗,即应予以调整)。
(三)可变现净值
1、可变现净的定义
可变现净值又称预期脱手价值,指的是资产按照正常对外进行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除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与现行市价一样,都是立足于销售立场确定的某项资产的变现价值。
不同的地方在于,可变现净值是预期未来的未贴现的变现价值,因此还需要扣除继续加工所需要的现金支出。
另外,可变现净值假设企业处在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符合持续经营假设。
2、可变现净值的应用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得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预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在取得可靠证据为的基础上,并且考虑持存在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企业因持有存货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处理方法也就不相同。
(四)现值
1、现值的定义
现值是企业持有的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或者持有的负债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下有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在所有可能的会计计量属性当中,只有现值同时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真正体现了资产与负债作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得或者牺牲”的本质属性特征。
因此,现值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是最相关的
2、现值的应用
在现值会计计量下,资产按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理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现值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现值计量。
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值技术,主要目的在于得到一系列现金流量中不同时间范围的经济差异。
运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后,另外还要在后续时期重新开始计量。
(五)重置成本
1、重置成本定义及内容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
它通常指的是在本期重置或重建持有资产的一种会计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有不同的涵义:
(1)重新购置同类新资产的市场价格;
(2)重新购置同类新资产的市场价格扣减持有资产已使用年限的累计折旧;(3)重新购置具有相同生产能力的资产的市价;(4)重新购置或制造同类资产的成本;(5)重新生产或制造同类资产的成本扣减持有资产的累计折旧
只有在原始交易时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代表相等的数量。
其他情况下两者代表着不同的数量。
即使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资产的重置成本也不完全等于他的历史成本。
其原因有二:
一是对资产的预期及其供求关系可能会有发生变动:
二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变动,都可能造成重置成本和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数量。
这首先将给期间经营利润的确定带来问题。
经营利润来自收入与费用之差。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费用,会低于为补偿或重置已消耗资产的成本,由此所确定的经营利润难免会出现高估,甚至造成虚盈实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2、重置成本应用
在重置成本计量之下,资产按照目前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
同样,负债按照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
重置成本就是按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多数都是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重置成本法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这最为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
另外,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能避免因价格变动的而造成的虚计收益,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客观评价企业的管理运营业绩。
四、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存在问题
历史成本是传统会计模式的最主要计量属性。
长时间以来,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历史成本建立在双方确定交易的基础上,资料比较容易获得,并有比较好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但历史成本建立在特价稳定的前提基础上,在物价变化明显时,历史成的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有下降。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历史计量的费用、成本都是过去的资料信息,重视的是过去的交易,难以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存在问题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主要的特点是它来自公平交易市场,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相关性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
但在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验证比较大,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可靠性无法保证。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却降低了其可靠性。
如何取得公允价值以及如何保证其可靠性是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难点。
(三)现值、重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选择存在问题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预期的经济收益为依据,以适当的贴现率进行计算的资产价值。
但预期的现金流量以及贴现率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人为预测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影响的会计计量的可靠性。
重置成本是以当前的市场条件,取得同一样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的等价物。
当存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时,无法取得相同资产的价格,因而影响了其可靠性。
另外,部分非销售品以及无形次产,均不适宜使用重置成本进行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条件下,扣除预期加工所需要的加工费、销售成本以及税金后的净值。
需要扣除的预计完工时所需的加工费以及销售成本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不确定性又进而影响到了会计计量的可靠性。
五、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建议和展望
(一)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建议
1、注重除历史成本的同时,注重其他计量属性的运用
在注重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其他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对其他计量属性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其本质特征、应用环境和具体的适用对象。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注重各种计量属性和会计对象本质的研究
更加注重对各种计量属性和会计对象本质的研究,使得它们彼此能更协调一致,在它们有效计量会计核算对象层面达到融合。
目前我国会计的相关性是在逐步增强的,但也存在部分年度相关性不够理想的情况,这之间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本质上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得其更加成熟。
另外必须不断建全与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3、改善计量属性实施的外部环境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的应用采取了很多的限制条件,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还需要许多外部环境的大力配合。
应当加快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等,此外,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展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对会计计量属性与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会计计量也由之前的单一的历史属性扩展到多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共同发展与运用。
相信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不断发展,各属性之间的协调也将会更加融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结论
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以及运用的因素多种多样,因而在实际的计量属性选择中就不能只考虑单一的计量属性,必须全面综合地加以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时刻影响着企业内部管理层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每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有着其特有的优点与缺陷,只有合理地选择运用会计计量属性,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海.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的探讨[J].辽东学院学报.2005(06)
[2]郝志文.浅议会计计量属性[J].会计之友.2006(11)
[3]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7(08)
[4]杨方文.试论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4)
[5]钱结芬,陆勇.会计计量属性演变与价值链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08(05)
[6]陈晓敏.可靠性和相关性博弈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8(03)
[7]冯东元.会计计量属性的分析与应用[J].山西财税.2008(07)
[8]罗琼霞.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探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7)
[9]王永莉.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及选择[J].世纪桥.2009(07)
[10]耿学斌.浅议新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属性的突破[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致谢
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xxx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xxx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
xxx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xxx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
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XXX四年来为我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