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23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Word版含答案

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白居易《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反映出我国古代基本经济形态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庄园经济            D.精耕细作

2.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3.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

A.耦犁的推广           B.耧车的发明C.耕耙耱技术的形成        D.曲辕犁的出现

4.祈盼“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D.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5.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井渠”              D.灵渠

6.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山现

7.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中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8.“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重农抑商            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            D.井田制瓦解

9.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晋商曾自豪地说: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2.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

这个时期的“草市”是(  )

A.民间集市            B.城市商业区         C.商业都会            D.草料专营市场

13.某电视剧中出现四川商人使用“交子”做生意的情节。

“交子”最早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某课题小组在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出下列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秦代推行“重商主义”                        B.汉代出现最早商帮

C.唐代出现资本主义                                D.宋代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15.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充资本、增强竞争力,形成了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

该现象开始出现在(  )

A.汉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16.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7..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耕经济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

18..下列对我国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B.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和专制统治

C.在封建社会初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有利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

19.汉高祖禁止商人穿丝绸衣服,明清商人赚钱后喜欢买田置地。

这反映了我国封建政府长期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奖励实业政策

20.中国历代王朝大都执行“重本弃末”、“强本弱末”的经济政策。

这里的“末”是指(  )

A.农业和手工业       B.商业和手工业C.农业和商业             D.手工业和畜牧业

21.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各自组建了军事集团,其中华沙条约组织的领导者是(  )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22.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西欧国家纳入冷战战略轨道,提出该计划的是(  )

A.丘吉尔                B.罗斯福                 C.马歇尔                D.尼克松

23为了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美国等西方国家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  )

A.欧洲联盟            B.华沙条约组织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4.“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有(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D.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指的是(  )

A.美国和苏联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英国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经互会的成立

27.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8.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29.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立了(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30.1967年欧共体成立。

其前身包括(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货币共同体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其直接原因是(  )

A.苏联解体            B.欧洲复兴             C.日本崛起            D.美国衰落

3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剧变的实质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C.政权性质的根本变化                            D.最高领导人的频繁更换

3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

34.看到“1961年”、“南斯拉夫”、“非集团”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苏联解体                                                B.联合国建立

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36.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

“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意图是(  )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7.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38..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39.20世纪50年代中期,阿登纳说: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为此欧洲在当时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欧共体        B.组建东盟             C.统一货币            D.参加华约

40.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