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162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docx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进才

在座的有许多校长、处长和评建办负责人都是评估专家,对指标体系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今天,教育部高教司和评估中心安排我作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想讲这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二是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现在我们评估使用的方案是2004年8月经修订颁布实施的,之后颁布了[2005]1号文件,在执行2004年评估方案的同时,还要执行教高[2005]1号、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对一些操作上容易把握不准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作些说明。

第三是关于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对学校开展评建工作提些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简要回顾

我国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进行的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估工作。

还召开了中美教学评估研讨会等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4号令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揭开了序幕。

到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先后主要经历了五种形式:

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即将开始的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

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本科教育历史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

这一评估分6个科类进行,从1994-2001年共评估了179所学校;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长、基础好、工作水平高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这个评估分4个科类进行,自1996年-2000年共评估了16所高校;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

由于高教体制改革,大批高校合并,单科性院校减少,因此,这类评估不分科类设一个评估方案,但对师范、财经、医药、外语等不同类高校指标作了调整说明,用这一方案共评了25所院校。

2002年,由于高教综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但对财经政法、师范、医药、外语类院校以及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作了补充说明(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说明后来未予公布)。

在2004年对这个方案又进行了修订,即现行方案。

2002年以来,用这一方案已评高校191所。

截至2005年底,用以上四种方案评估了412所院校,其中少数高校接受过两次的评估。

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关于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已制订方案初稿,今年元月对3所学校进行试测,今年试评若干所学校后于2007年全面开展评估。

其评估为认证评估,评估等级分合格、不合格,结果处理为通过、暂缓通过。

此外,2003年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截至2005年底,共评估高职高专院校201所。

此外,还在酝酿开展学科、专业评估。

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

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评估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究竟如何看,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认为,从多年的实践和广大高校的反映来看,开展教学评估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的要求,是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接受过评估的高校,都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认为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

但同时大家也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使高校更好地办出个性和特色,在评估的方式方法上如何简化,既方便学校又节约成本,以及在结果处理上如何引导学校更加注重评建过程、淡化评估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二)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评估的目的是不可分的,评估的目的亦即评估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

同时这一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评估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上。

根据教育评估的定义,就是对既定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教育活动的功效及工作状态进行评定和判断。

因此,根据这一定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的内容即是如此。

第二,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

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特别是11个重要项目,它反映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适合于各类学校,同时又加了一个特色项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

第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就是要发挥指标体系指挥棒的作用。

第四,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了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二、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

要把本科教学工作做好,就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学习,准确理解指标内涵。

下面我就按指标体系顺序对各个指标进行一些解读。

(一)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一个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办学指导思想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好坏,又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因此,各级指标都与办学指导思想有关。

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下面的两个二级指标,而且还要看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置、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

1.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学校依据什么来定位,主要依据有三方面:

第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第二是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第三是学校发展的潜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定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不要盲目攀比。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定位中有一种比较严重攀比的不良倾向,再就是要体现自己的特点,要有个性,不能是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

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

这些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目标应该体现学校的定位,所采取的措施应该都是为了实现这些定位。

1.2办学思路

(1)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导。

特别强调现代高等学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竞争加剧。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校在科学的质量观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付之实施。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有时代特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变。

在教育思想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

所以考察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

考察内容:

有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会议记录、领导讲话等;教育改革信息;近三年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及研讨会等有关资料;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职称评定一票(教学质量)否决制材料;教学第一责任人有关材料等。

(2)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三是对教学的经济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五是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中心,教师学生的感受等。

考察内容:

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校级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纪录汇编;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科研支持教学工作的有关材料;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校内体制改革的材料(如人事、分配等);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党委会、行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服务育人”先进个人材料等。

(二)师资队伍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师资队伍应该说也属于教学条件,因为它尤为重要,所以单独作一个一级指标。

下面设了两个二级指标。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生师比

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一个就是必须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两个数字应该不是一样的。

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50%的外聘教师数。

专任教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

过去统计时要求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有些放宽,只要高校教师资格证,从事了教学工作就可以统计在内,也包括了行政岗位的教师、临床教师、实验教师。

(2)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考察师资队伍结构时,用的是师资。

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不管这些教师现在属于什么岗位,教学岗位还是科研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是统计的基数。

也就是学校在编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如工程师、医师、实验师等即使从事了教学工作也不算。

结构合理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考察时,一是看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分布情况;二是要看学科发展的情况,教师的科研状况、新专业新学科师资队伍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师资队伍状况;三是看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第四要看学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主要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良好,一是要有学科带头人,已经形成了梯队,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二是要队伍稳定,看近三年队伍的变动情况,三是要各种结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考察内容:

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量、学科专业、学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以及各院系的分布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师队伍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师队伍的状况;教师流动情况(补充、调离、退休、进修等)。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考核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是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不包括在读的,也不包括研究生班和双学士学位。

2.2主讲教师

(1)主讲教师资格

统计主讲教师资格时,基数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实习的这些教师。

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指要么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要么是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二者必居其一。

新教师还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经考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按学年统计,一般各学年主讲课程的教师人数是不同的。

考察内容:

主讲教师资格的有关制度、近三学年讲授课程教师名册(注明主讲课程、哪些具有主讲教师资格)、课表等。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不再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

如何把握,2005年以前,仍然执行评估方案,2005年及以后,A级标准按照教育部2005年第1号文件执行。

注意,在这个指标里,C级标准似乎要高于A级标准。

在考察学校是否达到A级标准的时候,首先要考察是否先达到了C级标准,即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度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是否达到了95%。

在计算教授、副教授讲课的时候,是要把学校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要统计在里面。

就是说即使你是校长、处长没有上课,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你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都作为统计的一个基数。

有这样几种人可以不统计,即出国、进修、病休这一学年都不在岗的。

返聘的教授、副教授可以不统计,但是延聘的教授、副教授要算在里面。

这里的上课要求是主讲一门课程,不包括讲座和实践教学。

考察内容:

近三学年在编教授、副教授名单(不在岗的注明原因)、近三学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情况、相关制度、激励措施和实施情况等。

(3)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怎么来衡量,一是看学校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不能达到预定培养目标。

很多学校提出来,专家评价一个普通高校的教学水平是不是用重点高校的标准来衡量?

不是的。

主要是按你根据学校定位设计的培养方案能不能达到你制定的培养目标。

这里有一个科研促进教学的问题。

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就是科研的设施、经费能不能改善本科教学的条件;第二,科研的成果能不能转化成本科教学的内容;第三,科研课题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否有部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

教学水平是综合评价的结果,主要参考因素:

教师教学档案资料中平时课堂教学质量和其他教学评估的结果;专家组现场听课评估结果;实验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的试卷质量及分析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水平。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这个指标,既讲条件又讲利用。

一个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当然不行,但是一个学校条件有了但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条件的效率,那也是不行的这个指标,特别是第一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在现方案中贯彻了去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发2号关于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这些都是合格标准,只在C级标准要求了,A级没有,所以考察学校要首先达到C级标准。

达到C级标准以后才能考虑这个学校能到A还是能到B。

如果C级都达不到,这一观测点就是D。

3.1教学基本设施

(1)校舍状况

一个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所谓的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再加上行政的办公用房,要求是学校产权的。

教室包括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室等。

辅助用房是指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准备室、教具陈列室、实验室的仪器库、体育设备室等的建筑面积。

行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各院、系、部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二个是每百名学生所拥有的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这里专指教学用计算机,行政办公、科研、后勤管理用的都不能算。

第三个是每一百名学生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座位数。

这都是一些硬指标,其他的都是一些关于效果的软性的指标,就看这些条件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稳定的实习场所(有协议)或没有协议但已经连续三年在同一个地方实习。

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实习的项目,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还有一个指标是生均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每年要增长10%。

原医学院校评估指标内涵说明中提到的附属医院仪器设备值的8%计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量,现仅作为学校办学资源量的参考,不再计入。

考察内容: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名称、地址、建立时间、实习专业、可容纳实习人数等内容)、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议、学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有关材料、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一览表及台卡、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材料等。

(3)图书馆状况

C级标准以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来统计;A级指标还要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和管理图书,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4)校园网建设状况

主要是考察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水平、硬件的情况以及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校园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网建设的条件,建设的条件先进不先进;第二是考察校园网的运行,校园网的运行好不好;第三是看校园网能不能促进本科教学,现有很多学校校园网硬件不错,但在本科教学中没有或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比方是高速公路修得很好,但没有车很快跑起来。

考察内容:

校园网基本数据、校园网信息化程度分析、校园网服务本科教学材料(网上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辅导答疑)、校园网流量统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学校主页及各单位主页建设情况等。

(5)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该项指标考核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是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操室、器械室、训练室等;二是运动场地情况,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器械区、综合投掷区、障碍物区、健身区。

生均面积为≥3平方米;三是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

如冰场及设施、乒乓球及设施、艺术体操场地及设施等;四是各种配套设施情况。

注意:

建筑面积是指已经使用的建筑面积,在建项目不算,按去年评估中心的意见,对西部地区特殊政策,在建面积只要资金到位可以看作是已经使用面积处理。

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7号文件和2005年评估通知里面有一句话,就是生均行政教学用房面积和生均图书,专家要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进行考察,其含义就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学校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专家组会考虑到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具体的来讲图书不仅要考察生均图书册数,还要考察每年的生均进书量,看学校所拥有的电子图书的数量及使用的情况,能不能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足,但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利用率,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基本满足教学工作,这样也可作为合格。

3.2教学经费

(1)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统计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教学经费和学生数要用同一时间段的,另外算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经费用的是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计算时,使用的学生数是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学生数也要用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字。

今年评估的学校,要考察2003、2004、2005三年的决算数据,2006年的预算数据提供作参考。

2003、2004年度执行方案的标准,即C级标准是20~23%,A级是25%,2005年以后执行1号和7号文件的标准,即C级标准是25%,A级是30%。

教学经费的统计比较复杂,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本专科业务费,必须是直接用于本专科生教学运行的费用,教育部在报基本状态数据时有个说明。

要说明的是水电费、工资及福利性开支、学生助奖学金、学生工作经费、教师进修费等都不能计入本专科业务费。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教学经费投入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学经费投入不达标,学校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

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2)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计算时用的学生数是普通本、专科生在校生学生数。

该项应考虑三个增长情况:

一是近三年每年四项经费总值增长情况;二是生均近三年四项经费每项分别增长情况;三是近三年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率的增长情况。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

(1)专业结构与布局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合理,如何做才可以称之为合理?

从三个符合来考察,一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另外也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

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办学基础,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最终形成与重点学科和专业相匹配的,在地区或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

要重点考察新办专业,考察其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和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依据是否明确和充分,是否有相应的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教学条件(如实验室、设备、实习见习、教学资料、师资队伍等)如何,教学质量能不能有保证,学生满意不满意等几个方面。

(2)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几年中课内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

考察一个学校的培养方案,主要是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还有培养方案本身的内容及执行的情况。

指导思想和原则具备三个体现,一是要体现学校的定位,特别是培养目标的定位;第二是要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要先进;三是要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主流。

考察内容:

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情况;培养方案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创新、创造、创业教育情况;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

4.2课程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着重体现。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要考察学校改革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实现的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

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目标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要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的有特色的本校优质课程。

考察内容:

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原则,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情况;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整合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