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039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docx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

李兴耕

2011-02-0415:

53:

51   来源: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2期

  

  【摘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

普京第二个任期治国方略的新特点是:

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

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

  【关键词】普京;治国方略;可控民主

  【作者简介】李兴耕,男,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032

  【中图分类号】D85;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2004)02-0028-05

  普京在2004年3月14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以71·2%的得票率蝉联俄联邦总统。

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真正的“普京时代”。

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普京在新的总统任期内将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普京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其在第一任期内的实践

  1·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

在1999年12月30日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提出了振兴俄罗斯的战略任务。

他指出:

“这个战略应依据市场和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好的经验,并且只能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实施;实施时既要保证政治稳定,又不能使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生活水平下降。

”他强调:

“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些话表达了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任务[1](p6)。

他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进一步提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所有决定,所有行动都只服从于这一点”;“俄罗斯应成为,并一定会成为具有发达公民社会制度的和牢固民主的国家。

俄罗斯应成为,并一定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国家。

俄罗斯将是一个有着精良装备的机动的武装力量的强国。

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

  2·第一任期内普京治国方略的实施重点。

普京治国方略的实施经历了不同阶段。

他在第一任期内的施政重点是整顿和调整,首先要消除叶利钦执政时期实行“休克疗法”留下的严重后遗症,维持政局稳定,恢复遭到重创的国民经济,同时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普京担任总统四年来,初步克服了叶利钦时期的混乱局面,保持了基本的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200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7·3%,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车臣问题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朝着恢复秩序跨出了重要一步。

在200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普京全力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决定性胜利,成为新一届杜马的多数党。

在总统选举前夕,普京出人们意料地突然宣布解除四年来一直担任总理的卡西亚诺夫的职务,并任命弗拉德科夫为新总理,接着对政府进行大幅度改组。

普京在当选总统后向全国公民致词时保证,他在新的任期内将保障俄国人民所有的民主成果,巩固多党制,巩固公民社会,保证媒体言论自由,建立一种使任何官员都不能以国家利益为幌子中饱私囊、任何人都不能以民主的漂亮言辞为自己牟利的制度,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他强调,稳定是保证俄国人民福利增长的条件。

普京这一讲话大致勾画了他的治国方略新走向。

二、普京在第二任期内治国方略的新特点

  总的来说,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原则上不会改变,但其侧重点将有所不同,在政策上将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政治经济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1·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增强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普京一再强调,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表现在军事上,而且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

为此,他把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10年内应当至少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2003年12月他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

“假如我们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将在所有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

今天世界上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

如果说过去这种竞争是在军事领域,那么现在是在经济领域。

”[2]普京撤换卡西亚诺夫总理职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卡西亚诺夫在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与普京的立场相左。

普京提出要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7-8个百分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贫困现象。

而卡西亚诺夫认为,每年只能增长2-3个百分点,至多5个百分点,这引起了普京的强烈不满。

  可以肯定,普京在新的任期内将继续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俄国要实现每年7-8%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仍存在许多实际困难。

2003年,俄国虽然由于世界上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有利因素达到了7·3%的经济增长率,但今明两年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甚至超过这一速度,还是一个未知数。

  2·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

普京主张在经济上发展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他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说:

“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让国家政权系统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协调员和利益平衡者”。

他认为,“强大的国家政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也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政权体系”。

看来,普京在经济上将继续实行自由主义,政治上加强国家控制,并力图把二者结合起来。

为此,普京将继续打击在叶利钦时期窃取了大量国家财产的“寡头”势力,不让“寡头”利用手中的巨额财富和传媒工具兴风作浪并试图掌握国家政权。

但是,普京也不会、也不可能回到苏联时期那种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

  3·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俄罗斯各级政府的官员人数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政府机构改革不力,腐败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阻碍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

普京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

被普京提名为新总理的弗拉德科夫在3月5日向国家杜马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时提到,新政府的任务是,加快各项改革步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精简政府机构,提高俄罗斯政权、资本和人力的竞争力,反对腐败,保证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增长。

弗拉德科夫所阐述的施政目标体现了普京的战略思想。

为了克服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等痼习,新政府大刀阔斧地把原先30个部级机构精简为17个,将副总理减少为一个,由“统一俄罗斯”党的茹科夫担任。

这一行动拉开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也将相应地精简和优化配置。

在总统选举后,原先为总统直接服务的机构(包括总统办公厅等重要部门)也将进行改革,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有俄罗斯报刊把普京的这一改革称为“百年来最重大的改革”。

普京在当选总统后向全国公民的致词中说,政府将继续推进行政机构、税收体制和退休金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提高在医疗和教育体制等领域的服务水平。

但是,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必然会同现有的各级官僚机构和掌握实权的既得利益集团发生冲突。

而普京所依靠的“统一俄罗斯”党的骨干主要由各级官僚组成。

普京是否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是对他第二任期的严峻考验。

  4·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

普京执政以来,改变了叶利钦最初实行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以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根据俄国实际力量实行多边务实政策。

普京强调,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是全球性的,“这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军事和经济潜力,也是由于我们的地理环境。

我们既存在于北方和南方,也存在于欧洲和亚洲”[1](pp732-733)。

普京在2004年3月发表讲话表示,将努力捍卫国家利益,但不会以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和以进攻性手段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是将表现出灵活性和伙伴精神,努力寻求与伙伴国家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为本国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他强调,将坚持多边外交政策,同美国、欧盟合作,同亚洲的伙伴中国、印度合作,同亚太地区的国家合作。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研究主任德·特列宁在分析普京的对外政策时指出:

“毫无疑问,普京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管,他改变了俄外交政策的方向。

普京抛弃了叶利钦的政策,采取了‘不招惹美国’的策略并向欧洲伸出手臂,它试图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一对一地与前苏联国家打交道。

对普京来说,经济问题不仅优先于国家的地缘政治计划,它还是决定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最关键因素。

”特列宁说:

“总而言之,普京认为俄罗斯是全球体系中的独立元素,从政治角度看它处在美国和欧盟之间,从战略角度看它处在美国、中国和欧洲中间。

他希望俄罗斯在欧亚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成功国家。

”[3]可见,普京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是:

俄罗斯国家利益第一;经济问题优先于地缘政治计划;实用主义(прагматизм);多边主义。

三、“普京主义”和“可控民主”问题

  1·关于“普京主义”问题。

近年来,俄罗斯报刊上开始出现“普京主义”一词。

这一用语起初是由反对普京立场的人提出来的,带有贬义色彩,后来其他一些学者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普京的治国方略及其具体政策。

但是,普京本人和俄罗斯官方迄今没有正式承认“普京主义”这一提法。

这次总统选举前,俄国各种媒体上关于“普京主义”的评论明显增多。

2004年1月15日,以世界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为首的一些自由主义政治活动家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宣布成立“2008:

自由选择”委员会,把反对普京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

他们意识到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无人能够与普京相匹敌,于是把希望寄托于2008年的总统选举。

该委员会创建人之一、原“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鲍里斯·涅姆佐夫和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2004年1月22日在《独立报》上发表的《论普京主义的危险》一文中写道:

”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形态——普京主义在俄国出现并得到加强。

普京主义的原则是:

一党制,新闻检查,傀儡议会,剥夺司法的独立性,在政权和财政方面实行严格中央集权,强力部门和官僚机构为所欲为。

”[4]他们认为,在俄罗斯出现了新的专制制度。

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阿·皮昂特科夫斯基在《2004年将是“普京主义”的极盛时期》一文中也认为,“普京主义是俄罗斯强盗官僚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最终阶段,是从前叶利钦模式的自然的、合乎逻辑的变种”[5]。

但是这些论断只代表了俄罗斯右翼势力的观点。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研究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也使用了“普京主义”一词,但不具有贬义,只是用来表述普京的对外政策。

俄共迄今没有使用“普京主义”的说法,但是俄共主席久加诺夫2003年12月28日在俄共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国家屈从于寡头,现在国家机关则利用强力手段,将寡头资本和犯罪资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这将导致波拿巴主义,即个人专断制度[6]。

  总的说来,目前在俄罗斯还没有形成所谓“普京主义”。

他在执政初期曾经提出过“新俄罗斯思想”,试图把它作为团结俄罗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

但是,近年来,普京一再表示要淡化意识形态,超越“左”和“右”的传统分野,采取中派立场,支持并依靠中派政党“统一俄罗斯”党。

普京的治国方略正是这一立场的具体体现。

  2·关于“可控民主”问题。

一些俄罗斯学者把普京的治国方略和具体实践称作“可控民主”(управляемаядемократия),但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右翼自由主义派指责这种“可控民主”是极权主义的变种,是“皮诺切特主义”。

谢尔盖·舍林在俄国《新时代》杂志2003年第50期上发表的《可控的宪法》一文中认为,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与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同时诞生的。

在他看来,“可控民主”并不是简单地由政府所控制的民主。

在这种制度下,存在多元主义以及相当广泛的新闻自由和政治公开性,人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虽然还不存在完全的自由。

许多学者认为“可控民主”具有过渡性质,只是对“过渡”的解释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从共产主义向公民社会”的过渡。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是“从自由主义向新极权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

俄《独立报》主编特列季亚科夫斯基认为,“可控民主”是“一种权威主义的、原始民主主义的政权类型”,它可能转变为专制制度、无政府状态,也可能转变为真正的民主制[7]。

  早在2001年4月,一些俄国政治学家在莫斯科就“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可控民主’是否比叶利钦时期更加有效?

”问题举行了圆桌会议。

A·齐普科认为,普京时期的“可控民主”比叶利钦时期更有效,在自由派掌权的叶利钦时期不可能达成全国和解,而在普京时期广大居民团结在总统周围成为现实[8]。

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出现了“专制”倾向。

普京3月初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反驳说:

“我不同意有人针对俄罗斯使用‘专制的民主’这一说法。

况且迄今为止,对民主没有一个全面的、普遍承认的定义。

没有一定的基础,民主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经济发展达不到某种水平,这种基础也就很难建立起来。

比如在俄罗斯,我们就面临着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人人守法的法制环境问题。

”[9]许多观察家认为,目前在俄国确实出现了总统集权制,但还不能说已形成专制。

  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控民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这种“可控民主”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根据1993年通过的俄联邦宪法,总统和立法机构国家杜马经过普选产生,总统拥有极大权力,其权力范围甚至超过美国和法国总统。

俄国形式上继续实行“三权分立”,实际上变成“总统集权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都听命于总统。

它表面上实行“多党制”,在新一届国家杜马中有“统一俄罗斯”、俄共、“祖国”、自由民主党等政党和竞选联盟的代表参加,但在杜马450个席位中“统一俄罗斯”党占了300多个席位。

“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占据了国家杜马主席、两位副主席职位,而且掌握了所有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

“统一俄罗斯”党在行政和司法机关中也居重要地位,该党领导人之一茹科夫是政府惟一的第一副总理。

“统一俄罗斯”党在各级地方行政和立法机构中也占关键性位置。

这使普京的治国思想能够得到实施,而不必顾忌反对派的抵制。

另一方面,这种局面也产生了“统一俄罗斯”党及官僚阶层在政治上垄断一切、压制民主的危险。

普京和“统一俄罗斯”党必须为国家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承担责任。

  普京在这次总统选举中的得票率达到71·2%,即超过选民总数的2/3。

这一事实表明,普京的治国方略目前得到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拥护。

俄罗斯不能照搬西方式民主,而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寻找治国之道。

但是,一个国家毕竟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归根到底,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民主,必须把民主与国家的合理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俄罗斯既不应实行西方式“民主”,也不能蜕化为个人专制。

俄罗斯将往何处去,人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引自“俄罗斯国家”网站(www·strana·ru),2003年12月18日。

  [3][俄]德米特里·特列宁:

《原地打转和优先次序——提炼普京主义》,原载于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3/2004年冬季号。

  [4][俄]《独立报》2004年1月22日。

  [5]引自“俄罗斯公开论坛”网站(www·open-forum·ru),2004年2月3日。

  [6]引自“俄共”网站(www·kprf·ru),2004年1月9日。

  [7]引自俄国“独立出版集团”网站(http:

//www·nigru·ru/docs/literaturka/357·html)。

  [8]引自“俄罗斯报”网站(www·rgz·ru),2001年4月24日。

  [9][俄]《共青团真理报》,2004年3月13日。

  (责任编辑:

马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