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重要知识公选必背.docx
《领导科学重要知识公选必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科学重要知识公选必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科学重要知识公选必背
领导科学重要知识
第一章绪论
无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相互信任的关系;
2.相互促进的关系;
3.相互支持的关系;
4.相互转化的关系;
5.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2.指挥;3.组织;4.协调;5.监督6.教育。
2.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2.用人;3.思想政治工作
3.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群众路线原则
4.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民主公开原则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7.“相结合”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1.现代领导的新观念
1.依法治国观念
2.战略观念
3.现代化大经济观念
4.改革创新观念
5.新的价值观念
第五章领导与决策
1.决策活动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
2.目标性
3.实施性
4.选择性;
5.优化性。
2.决策的分类
1.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5.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3.决策的模式
1.理性决策的模式;
2.渐进决策的模式;
3.综合决策模式。
4.科学决策的原则的基本标准‘
其一,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其二,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其三,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
其四,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5.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1.客观原则;
2.信息原则;
3.预测原则
4.程序原则;
5.可行原则;
6.选优原则;
7“外脑“原则。
6.科学决策的整个过程阶段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4.实施方案,完善决策
7.追踪决策应注意:
1.回溯分析
2.非零起点
3.双重优化
4.心理效应。
8.在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
1.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
2.组织决策方案的制定;
3.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
4.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9.对决策者抉择的基本要求:
1.时效性;
2.系统性;
3.民主性;
4.合法性;
5.灵活性。
10.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
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
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对其详细地分析论证;
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
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
第六章领导与选才用人
1.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
2.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3.人才选拔制度
1.选举制;2.考选制;3.荐选制
4.人才使用原则
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
5.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
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
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
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领导与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理论教育;
2.政治教育;
3.公民素质教育。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5.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
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4.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情感交流法;
3.个别引导法;
4.榜样示范法;
5.自我教育法。
第八章领导体制
1.领导组织结构的四种模式
1.直线型领导结构;
2.智能型领导结构;
3.混合型领导结构;
2.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1.决策中心;
2.咨询系统;
3.执行系统;
4.监督系统;
5.信息反馈系统
3.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2.一体制与分离制
3.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4.层次制和职能制
4.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民主管理原则;
3.法制原则
4.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5.活力与效率原则
5.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进行机构改革与机构精简,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加速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组织人事制度;
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实现领导机关和公职人员廉政、勤政。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1.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②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2.法律素质
①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②具有法治意识
③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知识素质
①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
②合理的知识结构
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能力素质
①预测和决断能力
②组织指挥能力
③交际协调能力
④应变创新能力
5.品德素质
①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
②勤政为民,公正廉洁
③坚持真理,弘扬正气
6.身心素质
2.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
1.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施系统的集体领导;
2.领导集体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实施创造性的领导
3.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实施高效能的领导
4.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
3.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
1.梯形的年龄结构;
2.协调的气质结构;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互补的智能结构
4.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途;
2.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3.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后备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重要源泉
第十章领导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1.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4.重点调查;
第十二章领导作风
1.领导作风的作用
1.良好的领导作风可以保证领导活动的性质和事业方向;
2.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职能的发挥;
3.良好的领导作风可以增强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
4.良好的领导作风能够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2.社会主义领导者作风的基本要求
1.领导者的作风,首先应当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体体现;
2.领导者的作风,应是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领导者的作风,应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反映;
4.领导者的作风,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表现。
3.领导的思想作风
1.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4.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4.领导的工作作风
1.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作风
2.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
3.勇于负责、机敏果断的作风
4.严于律己,为人表率的作风。
5.领导的生活作风
1.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
2.清正廉洁、为官从俭的作风
3.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作风
4.仪表整洁、行为端庄的作风。
6.改进领导作风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投身实践,接受监督;
3.从严要求,从我做起;
4.健全制度,严肃纪律
第十三章领导效能考评
1.领导效能的基本内容
1.时间效能
2.用人效能
3.决策办事效能
4.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
2.领导效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领导效能是评价领导活动优劣的综合尺度;
3.提高领导效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迫切需要
3.领导效能考评的意义
1.它有助于增强各级领导者的责任心,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2.它有助于整个领导水平的提高;
3.它有助于对各级领导者的选拔、培养与使用;
4.它有助于增强领导活动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的监督。
4.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1.讲政治的原则;
2.统一规范的原则;
3.贡献为主的原则;
4.客观公正的原则;
5.民主公开的原则
5.领导效能考评的方法
1目标考评法
2.群众评议法
3.定量分析法
4.比较考评法
5.模拟考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