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974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docx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中华路小学特色教育工作纪实

前言:

中华路小学坐落在名城镇江之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一所既有八十多年历史又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建校于1928年,始名私立达仁小学,因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优良、办学成绩显著,故被誉为旧镇江“四大名校”之一。

1956年,私立达仁小学改为公办中华路小学。

镇江市委市政府、润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2000年,学校“三址合一”(中华路小学本部、中华路二小、荣庆里分部)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进行我校办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

2002年3月28日校园改扩建工程竣工,生均占地面积及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镇江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区领导参加了新校落成庆典活动,百姓拍手称赞。

八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中华路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多年的厚积薄发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儿童诗教育、艺术教育等品牌特色,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诗歌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镇江市现代化小学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已成为师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诗意,生命的追求!

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

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

中华路小学始终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规范优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努力走“特色立校”之路,提炼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形成学校个性的观念文化,围绕“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这一教育观,从引领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打造诗意课堂、建设诗意社团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诗意教育:

体现人文关怀,追求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本身就是一首隽永的诗,诗意的教育更追求对人的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强调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

追求诗意的教育就是在追求理想的美的教育。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凝练了中华路小学“求真、求美”的校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凝聚、提炼、发展自身的价值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主旋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在“成就师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新、实、谐、趣”的校风、“善导、严谨”的教风和“自主、实践”的学风。

我们以“诗意人生、魅力校园”为文化核心,努力打造和谐校园,造就诗意智慧、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中华园丁,培育诗意言行、学会求知、胸怀理想的中华学子。

师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无不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学校观念文化更是强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以“和谐教育、诗意人生”为办学价值观,竭力构建观念文化。

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土壤,“生长出”自己的文化核心----“诗意人生、魅力校园”,并用它表达与呈现我们办学的主旨,向师生员工及社会昭告我们的希望与理想、目标与行动。

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以“诗意教育”为目标,追求科学育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新境界,关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为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另一方面,学校引导教师努力精心营造诗意教育环境: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诗教社团活动,评选“校园小诗人”,创设诗意的学习生活……在让每位孩子“诗意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引导每位教师“享受工作”,体验育人之乐和教育工作的幸福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诗意环境:

涵养审美情趣,创设优美静雅的育人环境

“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有诗意。

”学校尽管地处正在改造之中的老城区,但是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高起点、强内涵、抓师资、创特色”为治校方针,努力创设未成年人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特色育人环境。

我们的校园庭院小巧精致,处处渗透人文教育底蕴。

学校在提出了建设“以儿童诗为底色,晕染魅力中华,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后,重新规划与布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布置景点,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香、冬有绿”,形成轻松、优雅、宜人的学校氛围。

庭院入口处草坪上卧放形状圆润美观的景观石,石上刻有“达仁”二字作为对学校历史的缅怀、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勉励、对学生成才的导向,时刻提醒师生牢记“求真、求美”的校训,激励他们用行动去创造文明。

庭院中心的“书山石”时刻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自己,奋发拼搏,为将来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思乐池”的诠释为:

“教化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善凝聚而不散,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善包容而不骄,滋润万物,广济天下;善克难而不懈,百折不回,水滴石穿。

”山水则意蕴“仁”、“智”。

花坛中的小景点石上,书写着“真、善、美、勤、和、谐、健、乐”等字,是师长希望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习惯的无声提醒。

庭院西面花圃中央摆放上石凳石桌,供学生学习休憩,见泉而生感,生感而近道,近道而生乐,有乐而幸福,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

师生观景、品石、读文、思水,徜徉六载,一朝顿悟,在他们的心田里就能悄然播下诗意的种子。

校园走道墙壁文化布置突出以“诗歌美丽童年”为主题的特色诗歌文化圈,有经典儿童诗歌、有经典古诗词、有浅显的古文、有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学楼走廊上的学生书画作品,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空间,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利用校园橱窗、班级软包、电子屏、宣传展牌等进行阵地文化建设,让师生接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出优良的品格。

中华儿童诗社活动阵地色调柔和、诗意浓郁,诗社墙面有中华儿童诗社历史荣誉、辅导老师、优秀作品、社团活动等介绍,小诗人们在这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任诗意的情怀放飞驰骋!

走进中华校园,花香、果香、书香,香气氤氲;童趣、诗趣、理趣,趣趣生辉。

学校于2010年度被评为区首批绿化管理先进学校。

为了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人生的共同驿站,在学校环境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倾力打造精神家园,更加注重人文化建设,力求在人际道德关系上体现“自尊、尊人”,在人际心理关系上体现“和谐、真诚”,在人际行为关系上体现“合作、竞争”,营造人文化环境。

如评比“星级年级组”、“杨瑞年中队”,强化集体荣誉和合作精神;实施“爱心工程”,以求建立幸福的师生关系、互信的家校关系,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局面;创建“党员示范岗”,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引领教师本职岗位创先争优。

健康、人文又富有诗意的整体学校文化形态和氛围,让师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师生都能用诗意的眼光自主审视周围世界,以诗意情怀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享受充实、美丽的人生。

三、诗意管理:

做最好的自己,构建刚柔相济管理文化

教育是一种民主的对话,一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沟通,一种洋溢诗意的心灵与智慧的交汇。

诗意管理、自主管理、精致管理都是我们追求的管理理念。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原则,落实“管理无大事,细节定成败”,即从大处着眼,勾绘共同愿景;小处着手,在细节中成就事业。

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将建设一流工作团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构设学校发展规划,向教职工和社会清楚地表述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领域目标和工作举措,激励教师做学校需要他们做的事情。

同时,我们注重合理配置团队资源,让人各就其位、各尽其才、物尽其用,以评价、评优为杠杆,进行价值导向和水平区分,建立协作竞争机制,促进教职工不断改进行为方式。

第一,重目标,凝聚人。

学校规划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纲要。

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注重自下而上,坚持“民主生成”,在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重生成与实施规划,形成共同的愿景。

学校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都由教代会全体教师表决通过;教师发展规划和个人工作目标均由校长室与教师协商确定;期末举行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述评会,年末开展星级年级组、教研组的评选。

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把学校“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善学善做、雷厉风行、自动自发、追求完美”的二十四字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了,让厚积笃行,创新超越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第二,重制度,规范人。

制度建设是组织发展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诗意文化的基础。

为此,我们按“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编印成册,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增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同时将重要的制度和规范,如“八大承诺”等,张贴于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重执行,塑造人。

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好的计划都是零。

为强化执行,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践行“四好”。

一是计划好。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作精密安排,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二是布置好。

我们要求行政布置工作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指令明确,如果任务复杂,可以把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及何时检查等做成PPT,到时放映简述即可。

三是督查好。

校长督查行政,将每周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周末进行完成情况星级评定;行政督查教师,教学和德育两条线值班行政,巡视查看条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月末组织教师百分考核。

四是总结好。

为了让大家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适时进行客观性评价。

月末各行政人员都要整体反思条线工作,形成工作总结电子文稿,在校务会议上进行本月工作反馈,并组织行政人员考核,接受教师监督。

第四,重氛围,发展人。

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果分享,智慧碰撞,引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

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读:

主题阅读+集体共读+自由选读;行:

集体研讨+课堂实践+多维交流;写:

教育博客+案例反思+专业论文;研:

省市课题+微型课题+校本研发”为途径,不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浸润教师。

学校于2008、2009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区第一、第二届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2009年,学校被授予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镇江市第三、第四届“三服务”特色网站学校、区五一文明号称号,学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管理先进学校。

2010年,学校通过了镇江市文明单位的复评。

四、诗意教师:

焕发职业光彩,打造具归属感的教师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优质教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诗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我们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打造优秀教师群体”等主题活动为中心,开展了以“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校先进教师”、“十佳青年教师”评选为抓手,坚持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干部、党员和教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下的奋斗目标与任务,也为继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育人意识,规范教育行为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学校努力为教师打造“五个平台”:

一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平台。

结合形势和教师实际,抓好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抓好教师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抓好典型引路,营造“社会尊师重教,教育回报社会”的氛围。

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和爱校爱生教育,开展“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师中实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的“四教承诺”制,坚决纠正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正之风,大力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弘扬精业奉献精神,以“友善、合作、进取”为目标,培育教师团队精神”。

2007年至今,已有多位老师赴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支教。

李晓燕老师获省支教先进教师称号。

2011年9月,我们正在筹备与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猴嘴小学的支教事宜。

2011年,市师德标兵、区道德模范余剑菁老师的爱岗敬业的事迹在区内进行了巡回演讲。

二是搭建“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平台。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计划”,使每位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思考成长的有效途经。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特别邀请了专家每周参与学校的语文、数学、少先队等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教学。

注意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采用学科组集体备课→骨干教师执教→全体教师听课、评议的形式,骨干教师所上的展示课经过反复推敲,充分凸现了课改理念,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得到成长。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发扬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群体合作与研讨,通过互助共同提高,促进专业化发展。

每天下午,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学科的教师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组内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了教师间的业务研讨,同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010年学校被评为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

三是搭建“国内外参访、访问学者、各级各类培训”等形式的教师外出学习平台。

学校以“三大”活动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全员培训的工作方案,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出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考核规定,开展结对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系列考核活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平台,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完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进一步加大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挖掘各级骨干教师后备资源,服务其专业发展发展。

2009、2010年,钱芳、田静两位教师分别被派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培训进修。

四是通过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师论坛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的展示平台。

本着教师自主参与的原则,每学期各学科都会在期初制定大组教研课和组内研究课计划。

学校教导处针对各年级的学科特点,开展组内评优课、课题组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

英语学科的严海燕在省英语评课中获一等奖,语文学科的韦莉萍在省级写字教学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数学学科的曹阳、童辉、吴香,语文学科的张珺、陈静,美术学科的陈红、体育学科的张翔,音乐学科的严凤云、智慧,科学学科的田家飞、凌荷仙,思品学科的苏丹等教师都曾在市、区的赛课、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群体。

五是建设教师终身学习平台。

随着新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肩负推动历史重责,要把握时代的脉博,顺应历史的要求,就要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老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库、课件、多媒体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

学校不仅利用每周集中学习开设了班主任论坛和教学论坛,而且利用丰厚的网络资源,给教师提供了终生学习的平台。

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两万多册,整合市区信息网的资源,电子图书存储量达20余万册。

教师们可以在其中能自主选取、继续学习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各种理论,尽情领略着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着名师的实践经验,品尝着各种教育的智慧,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才能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上达到新型教师的要求。

近几年来,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上的有30余篇,发表于市级以上刊物上的有50篇,在市级以上交流的文章有10余篇,有近四百篇论文在参加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2、积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教师做到“五个学会”:

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本领;学会交流,自觉提高合作能力,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其他同事分享;学会共处,保持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活力与动力;学会构建自我,把工作和事业内化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使自身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学会实践,将学习获得的理念、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

2009年,学校被评为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区慈善爱心单位。

五、诗意课堂:

优化教学模式,生成有效合作的灵动课堂

今天的课堂应当是诗化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生命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在知识储备增长的情境中以及在彼此欣赏中体验课堂的欢乐,经历生命互动的积极过程。

1、确立自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以镇江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主课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学定教,发挥其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对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比较和研究。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我校自主学习诗意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反馈释疑——迁移实践”。

①导入激趣。

上课伊始是学生精力分散期。

而创设情境,则可以使学生尽快地将精神集中到课堂学习上,从而为此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

用一到两分钟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形成思维的迁移;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形成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活动。

②自主探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

学生主动、独立完成自学问题,发现疑难和困惑,品尝自主探究的乐趣。

自主学习是构建诗意课堂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特别规定不能少于十分钟。

③反馈释疑。

“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张扬个性的对话”。

自学效果的验证,自学困惑的解决,肯定是独立自学后学生十分期待的问题。

十至十五分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不仅能够对自学情况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困惑,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和自信。

④迁移实践。

学生的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疑难仅靠他们可能难以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特别强调要有针对性。

要么利用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把问题简约化、具体化,再次抛给学生解决;要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维中的不足和障碍,以期“顿悟”。

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更是师生共同进步的生长点,师生在多样化的交流中,享受思维碰撞的愉悦。

同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设计分层达标练习,是诗意课堂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错误问题的展示、印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最终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各环节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是环环相扣的。

运用四个环节进行长期的训练,还会生成一种反思的品质。

于是,孜孜以求的诗意课堂,就在这些环节的层层推进中自然生成了。

我校各学科还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了自主诗意课堂模式。

数学新授课确立的课堂模式: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点拨归纳——灵活应用、拓展创新;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确定为: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感悟——展示交流、点拨升华——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预习,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强化表达——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2009年,学校被评为区现代教育先进学校,同时学校也被定为润州区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基地。

201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课改先进单位、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试验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的多个“十一五”小课题获区一、二、三等奖。

六、诗教活动:

塑造诗意少年,孕育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

”我校独具个性的童诗特色文化,是学校诗意文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石。

学校儿童诗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算来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九十年代以后,学校儿童诗教育更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学校的童诗教育以课程、行为、活动为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丰富着童诗特色的内涵。

1.独特的儿童诗教育课。

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进行了儿童诗的开发与研究,将儿童诗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诗教课,定计划、定内容。

全校每周推出一位诗教老师上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粗略地估计一下,每个在中华路接受六年小学教育的孩子每周至少有1-2小时的读诗时间,能参加2-3次诗歌活动。

六年下来,平均阅读到近千首经典诗作,大多数孩子创作量每学期在十五首以上。

几年下来,好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诗集。

2004年,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少先队活动儿童诗化的研究》,顺利结题,此项成果获得省级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

2009年,为了使执教老师能顺利开展童诗教学活动,尽快地加入到诗教研究工作中来,学校组织骨干老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童诗如花》,邀请了著名儿童诗作家圣野、黄亦波指导并题词,并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2011年进行了修订出版第二套教材《童诗如画》。

全套教材共按年级分为六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

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

学校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真正走上了自觉成长的道路。

2.丰富的养成教育行为。

“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读诗,当我们感动的时候,我们就写诗,诗中有善,诗中有真,诗中有美……”我们结合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诗。

镇江电视台、《镇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以诗促文、以诗育人的经验。

在习惯养成的路上,我校坚持以“用诗意的语言说话,用诗意的心灵生活”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分层推进、活动规训、评价激励、研究深化”为主线,形成多元的童诗行为文化。

3.活跃的诗歌社团活动。

1997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儿童诗社“中华儿童诗社”,其间汇聚了百来个爱诗的孩童,播撒了儿童诗的种子。

儿童诗社的小诗人们可是学校诗歌教育下的佼佼者,也是同学们学习诗歌的领头雁。

他们每周定时参加诗社活动,系统地学习诗歌和创作诗歌的方法。

每年暑假,小诗人们得以“走出去”,赴宁波、到上海参加全国小诗人夏令营,与国内享有盛名的大诗人手拉手去采风,聆听大诗人圣野、黄亦波、金波的诗歌讲座,获得各种丰富的体验。

我读读你的诗,你改改我的诗,社员之间切磋交流,开展“诗歌沙龙”。

“中华儿童诗社”还只是一个刚背起书包的孩子,幼小却朝气蓬勃。

全国著名诗人圣野、黄亦波、市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叙伦及晚霞诗社的专家、浙江新童谣的组织者都先后到我校,面对面地指导小诗人写诗,观看孩子诗剧表演,欣赏孩子精心制作的诗配画作品。

2006年,学校诗歌教育活动受到国家、省、市专家好评,《人民日报》头版曾刊发了学校学生庆祝“世界儿歌日”的活动情况。

学生的诗配画作品也在江苏教育网上刊登。

近几年,省市各级各类报刊上,留下他们一首首玲珑小诗,一串串稚言心语。

学校学生在《儿童诗》、《中国童诗》、《七彩语文》等杂志上发表了100多首儿童诗。

2007年,学校小诗人陶然以一首《母爱在喷发》获全国小诗人夏令营诗歌创作特等奖,该奖为夏令营历史上唯一一个特等奖。

学校的诗刊《小贝壳》定期编辑出版,每年发表学生的诗作几百首。

2008年12月31日,由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