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26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单元教案.docx

《第1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单元教案.docx

第1单元教案

第一组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

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古诗词三首》,要求背诵、默写,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3、对春游活动的策划,要求学生在策划中进行语言的交流。

4、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5、注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看图和学文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诗歌及本组课文的不同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一些方法。

  3、抓住课文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情趣。

  4、掌握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5、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1、古诗词三首3课时

2、桂林山水2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准备】

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

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

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3)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

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

简笔画敬亭山)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

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

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

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

(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

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⑴ 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 理解“看不厌”:

①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景美

②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

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

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

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望洞庭》。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

你们了解洞庭湖吗?

谁能介绍介绍。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2、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

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设问: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指名读,想象:

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2、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一画古诗。

七、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第三课时《忆江南》

【课时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课时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

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

(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

[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

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

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

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