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技术参数.docx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T磁共振技术参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
*总则
1、投标机型需提供获得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同时获得中国CFDA认证的最高性能产品。
2、为保障投标机型设备先进性,西门子公司需提供Prisma平台、通用电气公司需提供Pioneer平台,飞利浦公司需提供IngeniaCX平台,其他厂家请提供相应高端平台产品。
序号
技术和性能参数名称
招标参数和性能要求
1
磁体
*1.1
磁场强度
3.0T
1.2
中心共振频率
≧127MHz
1.3
应用类型
全身通用型
1.4
磁场类型
超导
1.5
屏蔽方式
主动屏蔽+抗外界干扰屏蔽
1.6
匀场方式
主动匀场+被动匀场+动态匀场
1.7
超导匀场
提供
1.8
病人个性化匀场
提供
1.9
高级高序匀场
提供
1.10
匀场通道
≧36个
1.11
匀场点数
≧1500
1.12
磁体材料
3.0T不锈钢专用磁体
1.13
磁体长度(不含外壳)
≧170cm
1.14
磁体长度(含外壳)
≦198cm
1.15
磁体内径(患者检查孔道内径)大小
≧60cm
1.16
患者检查孔道长度
≦163cm
1.17
磁体为两端开放式设计
具备
1.18
磁体为对称式设计
具备
1.19
病人检查床至扫描孔道顶端的距离
≧45cm
1.20
磁体重量(含液氦)
≧7.0吨
1.21
磁场稳定度
≦0.1ppm/h
1.22
磁场均匀度(V-RMS测量法24点24平面)
1.22.1
40cmDSV
≦0.30ppm
1.22.2
30cmDSV
≦0.08ppm
1.22.3
20cmDSV
≦0.03ppm
1.23
液氦消耗
零液氦消耗
1.24
5高斯磁力线轴向范围:
轴向≦5.2m
1.25
5高斯磁力线径向范围:
径向≦2.8m
1.26
1高斯磁力线轴向范围:
轴向≦7.8m
1.27
1高斯磁力线径向范围:
径向≦4.9m
2
梯度系统
2.1
梯度线圈冷却方式
水冷
2.2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
2.2.1
如果为环绕式梯度
≧35mT/m(非有效值)
2.2.2
如果非环绕式梯度
≧60mT/m(非有效值)
2.3
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
2.3.1
如果为环绕式矩阵梯度
≧150mT/m/s(非有效值)
2.3.2
如果非环绕式矩阵梯度
≧200mT/m/s(非有效值)
2.4
梯度功能单元数量
≧45个
2.5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和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在同一序列中可同时达到
具备
2.6
工作周期
100%
2.7
梯度控制系统
全数字实时发射接收
2.8
梯度工作方式
非共振
2.9
梯度放大器冷却方式
水冷
2.10
最短爬升时间
≦0.24ms
3
病人床与环境调节系统
3.1
扫描床最低高度
≦53cm
3.2
垂直运动时扫描床最大承受重量
≧240kg
3.3
扫描床水平运动最大速度
≧240mm/sec
3.4
智能触控病人定位系统
具备
3.5
一键定位,无需激光灯
具备
3.6
床旁扫描操控系统
具备
3.7
床旁触控式液晶显示屏,可输入并显示患者体征等扫描信息
具备,双侧各一块
3.8
磁体液晶显示系统
具备
3.9
扫描床自动步进
具备
3.10
足先进扫描模式
具备
3.11
病人通道环境
照明、通风、通话
3.12
机架正面的两侧均有床旁操作按钮,可控制扫描床的运动和扫描。
具备
4
射频系统
4.1
光纤射频技术
具备
4.2
防磁模数转换器内置于磁体间或线圈内。
具备
4.3
射频功率
≦35KW
4.4
射频噪音水平
≦0.5dB
4.5
射频线圈激发源数
≧8点
4.6
射频系统模数转换器(ADC)个数
≧64
4.7
射频同时并行终端传输通道数
≧64
4.8
所有线圈免调谐
具备
4.9
发射带宽
≧800KHZ
4.10
每通道同时并行采样接收带宽
≧1MHZ
4.11
并行采集技术平台(SENSE或ASSET或IPAT)
具备
*4.12
必须具备线圈:
4.12.1
TIM4G或DST或dStream一体化头颈联合线圈
≧26单元
4.12.2
TIM4G或DST或dStream开放式头部线圈
≧12单元
4.12.3
TIM4G或DST或dStream腹部线圈
≧26单元(长度≧50cm,不足50cm请提供两个)
4.12.4
TIM4G或DST或dStream全脊柱线圈
≧30单元
4.12.5
乳腺线圈
≧8单元
4.12.6
大号柔性线圈
≧16单元
4.12.7
小号柔性线圈
≧16单元
4.12.8
正交发射/接收专用体线圈
具备
5
静音技术
各厂家需提供最新静音扫描技术。
5.1
SilenZScan或同类技术
5.2
SilenZScan可实现ZeroTE(TE=0)
提供
5.3
ZeroTE可以应用于血管成像,关节成像等部位
提供
6
计算机系统
6.1
操作系统
Linux系统
6.2
主CPU主频
≧3.6GHZ
6.3
主CPU个数
≧4个
6.4
主内存
≧32GB
6.5
最大重建矩阵
≧1024×1024
6.6
重建速度(请附DataSheet证明)
≧60000幅/秒(2D傅立叶变换,256×256矩阵,100%FOV,100%数据重建)
6.7
阵列处理器内存
≧96GB
6.8
系统硬盘容量
≧1TB
6.9
DVD-RW光盘刻录机
提供,一体化DVD-RW刻录光驱,并能回读主系统(双向存储)
6.10
同步扫描和创建功能
实时显示
6.11
显示器
≧24英寸彩色LCD液晶显示
6.13
显示图像分辨率
≧1920×1200
6.14
实时MIP
具备
6.15
实时MPR
具备
6.16
三维表面重建技术SSD
具备
6.17
自由感兴趣区MIP重建
具备
6.18
图像减影,电影回放
具备
6.19
实时互动多平面重建
具备
6.20
动态定量分析软件:
有(t-test,ADC-map,T1,T2值的计算,减影、叠加,时间信号曲线,时间峰值等)。
6.21
实时心电波形显示
具备
6.22
实时呼吸、脉搏波形显示
具备
7
后处理接口
7.1
软件控制照相技术
具备
7.2
DICOM3.0接口与RIS/PACS多功能网络连接(包括打印、传输、接收、存储、查询、Worklist等功能)
具备
7.3
标准激光相机DICOM3.0数字接口
具备
7.4
主机向PC机传输图像数据功能
具备
8
扫描参数
8.1
最大FOV
≧50cm
8.2
最小FOV
≦10mm
8.3
二维最薄扫描层厚
≦0.2mm
8.4
三维最薄扫描层厚
≦0.1mm
8.5
最大采集矩阵
≧1024×1024
8.6
最短TR时间(128矩阵)
≦0.7ms
8.7
最短TE时间(128矩阵)
≦0.2ms
8.8
EPI最短TR时间(64矩阵)
≦1.7ms
8.9
EPI最短TE时间(64矩阵)
≦0.8ms
8.10
EPI最短TR时间(128矩阵)
≦2.5ms
8.11
EPI最短TE时间(128矩阵)
≦0.9ms
8.12
EPI最短TR时间(256矩阵)
≦3.5ms
8.13
EPI最短TE时间(256矩阵)
≦1.3ms
8.14
快速自旋回波最短TR(256×256矩阵)
≦4.1ms
8.15
快速自旋回波最短TE(256×256矩阵)
≦2.1ms
8.16
快速自旋回波最短TR(128×128矩阵)
≦3.8ms
8.17
快速自旋回波最短TE(128×128矩阵)
≦1.7ms
8.18
梯度回波最短TR
(256×256矩阵)
≦1.1ms
8.19
梯度回波最短TE
(256×256矩阵)
≦0.31ms
8.19
采集弥散加权系数B值
≧10,000s/mm2
9
扫描技术与序列
9.1
自旋回波序列,包括:
9.1.1
2D/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9.1.2
组织驰豫时间测量SE
具备
9.1.3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9.1.4
多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9.1.5
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
具备
9.2
可选择角度的SE
具备
9.3
反转恢复序列
具备
9.4
脂肪抑制序列
具备
9.5
频谱特异式大范围脂肪抑制
具备
9.6
快速自由水抑制序列,包括
具备
9.6.1
快速自由水抑制序列T1W成像技术
具备
9.6.2
快速自由水抑制序列T2W成像技术
具备
9.7
快速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水抑制)
具备
9.8
单次激发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具备
9.9
单独灰质或白质成像序列
具备
9.10
梯度回波序列(2D/3D)
具备
9.10.1
亚秒T1加权技术
具备
9.10.2
亚秒T2加权技术
具备
9.10.3
流动补偿技术
具备
9.11
快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
具备(FIESTA或TrueFISP或B-FFE,必须提供2D及3D)
9.12
超快速场回波序列
具备
9.13
多层快速动态成像
具备
9.14
锁孔成像技术
具备
9.15
三维成像
具备
9.16
多块三维
具备
9.17
多叠三维
具备
9.18
智能化K空间快门成像
具备
9.19
磁化转移对比
具备
9.20
单次激发EPI技术
具备
9.21
多次激发EPI技术
具备
9.22
2D/3D流入法血管造影
具备
9.23
快速流入法血管造影
具备
9.24
快速3D增强MRA
具备
9.25
倾角优化非饱和激发技术
具备
9.26
2D/3D相位对比血管造影
具备
9.27
快速相位对比血管造影
具备
9.28
伪影消除技术,包括
9.28.1
恒定信号技术
具备
9.28.2
流动校正梯度波形技术
具备
9.28.3
区域饱和技术
具备
9.28.4
卷积伪影去除技术
具备
9.28.5
周边脉动触发技术
具备
9.28.6
呼吸触发技术
具备
9.28.7
智能伪影消除技术
具备
9.28.8
减少呼吸运动伪影不增加扫描时间技术
具备
9.28.9
Manual-Start/stop
具备
9.28.10
其它伪影消除技术
具备
9.29
节时技术,包括:
9.29.1
半扫描技术
具备
9.29.2
部分扫描采集技术
具备
9.29.3
矩形视野采集技术
具备
9.29.4
三维重叠连续采集技术
具备
9.29.5
预备相位极小化扫描技术
具备
9.30
神经系统成像技术包括
9.30.1
高分辨解剖成像
具备
9.30.2
脊髓成像
具备
9.30.3
脑脊液抑制技术
具备
9.30.4
脂肪抑制
具备
9.30.5
灰、白质最佳成像
具备
9.31
普通弥散成像技术,包括:
9.31.1
单次激发EPI
具备
9.31.2
多次激发EPI
具备
9.31.3
各向同性采集
具备
9.31.4
各向异性采集
具备
9.31.5
一次扫描完成三弥散方向采集
具备
9.31.6
自选回波EPI
具备
9.31.7
梯度回波EPI
具备
9.31.8
反转EPI
具备
9.32
特殊弥散成像技术,包括:
9.32.1
ADC成像
具备
9.32.2
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图(eADCMAP)
具备
9.33
脑灌注成像技术,包括
9.33.1
计算血流图(rCBV图)
具备
9.33.2
平均通过时间(MTT)
具备
9.33.3
到达峰值时间(TTP)
具备
9.33.4
负积分图(局部脑血容量)
具备
9.33.5
检索图(局部脑血容量)
具备
9.33.6
彩色灌注分析软件
具备
9.33.7
具备线上计算血流动态图
具备
9.34
脑功能成像fMRI
具备
9.35
皮层激发研究(BOLD)
具备
9.36
弥散张量成像(DTI)
具备
9.36.1
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弥散方向数
≧150
9.36.2
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弥散方向数
弥散张量方向个数可以连续选择
9.36.3
三维白质纤维束追踪(DTITractography)
具备
9.37
心血管成像技术,包括:
9.37.1
2D/3D时飞法技术
具备
9.37.2
连续多层3D时飞法技术
具备
9.37.3
门控2D血管技术
具备
9.37.4
2D/3D相位对比法技术
具备
9.37.5
相位对比MRA技术
具备
9.37.6
增强对比MRA技术
具备
9.37.7
TONE+MTC
具备
9.37.8
血管选择技术(动静脉分离)
具备
9.37.9
超快速血管成像技术
具备
9.37.9.1
动态血管成像
具备
9.37.9.2
全身血管成像
具备
9.37.10
可变反转角射频技术
具备
9.37.11
最大强度投影技术
具备
9.37.12
多层面重建技术
具备
9.37.13
3D多层重叠成像技术
具备
9.37.14
智能化实时透视造影剂追踪血管成像技术
具备
9.37.15
智能化自动移床造影剂跟踪技术
具备
9.37.16
实时交互式血管成像
具备
9.37.17
血管分析技术
具备
9.37.18
区域饱和技术
具备
9.37.19
心脏成像白血技术
具备
9.37.20
心脏成像黑血技术
具备
9.37.21
首过及延迟法心肌灌注
具备
9.37.22
提供全身血管成像技术及图像
具备
9.37.23
心电门控
具备
9.37.24
呼吸门控
具备
9.37.25
外周门控
具备
9.37.26
呼吸补偿
具备
9.37.27
流动补偿
具备
9.37.28
三维定位系统
具备
9.37.29
频率编码方向扩大采集
具备
9.37.30
相位编码方向扩大采集
具备
9.37.31
饱和带数目
≧6
9.37.32
脂肪饱和技术
具备
9.37.33
水饱和技术
具备
9.37.34
水激发技术
具备
9.37.35
梯度/相位重组回放血管成像
具备
9.37.36
外周血管成像技术
具备
9.37.37
体部血管成像技术
具备
9.37.38
磁化对比血管成像技术
具备
9.38
体部成像技术包括
9.38.1
腹部检查技术
具备
9.38.2
盆腔检查技术
具备
9.38.3
MR结肠造影技术
具备
9.38.4
MR胰胆管造影技术
具备
9.38.5
动态肾脏成像
具备
9.38.6
MR尿路造影技术
具备
9.38.7
肝脏动态增强成像
具备
9.38.8
肝脏灌注成像
具备
9.38.9
肝脏弥散成像
具备
9.38.10
肾脏灌注成像
具备
9.38.11
肾脏弥散成像
具备
9.39
四肢及关节成像技术
具备
9.40
并行采集技术成像(SENSE/ASSET/IPAT)
具备
9.40.1
并行采集加速因子
≧4
9.40.2
并行采集技术成像可与现有任何快速成像技术和并使用(如FSE,EPI,FGE)
具备
9.40.3
并行采集技术成像可与B-FFE,FIESTA,TRUR-FISP序列和并使用
具备
9.40.4
并行采集技术成像可与3DTOF血管成像技术结合使用
具备
9.40.5
并行采集技术成像可与实时动态匀场技术结合使用
具备
9.40.6
并行采集时重建技术
具备
9.41
其他成像技术,包括
9.41.1
三维定位系统
具备
9.41.2
扫描暂停
具备
9.41.3
可变带宽技术
具备
9.41.4
优化带宽技术
具备
9.41.5
腹部优化成像技术
具备
9.41.6
腹部3D容积多期动态增强脂肪抑制技术
具备
9.41.7
预饱和技术
具备
9.41.8
优化反转角度技术
具备
9.41.9
表面线圈密度校正成像技术
具备
9.41.10
智能化照相成像技术
具备
9.41.11
SENSE(ASSETiPAT)
具备
9.41.12
同相位/反相位成像
具备
9.41.13
快速射频干扰梯度回波
具备
9.41.14
3D屏气高分辨率水成像
具备
9.41.15
自由呼吸的三维高分辨率MR水成像
具备
9.41.16
输尿管水成像
具备
9.41.17
腮腺管水成像
具备
9.41.18
脊髓水成像
具备
9.41.19
预扫描技术
具备
9.41.20
信噪比显示功能
具备
9.41.21
预饱和技术
具备
9.42
Propeller、blade、multivane等特殊K空间填充技术
9.42.1
特殊K空间填充伪影校正技术
可校正患者运动伪影
9.42.2
特殊K空间填充伪影校正技术
可校正金属伪影
9.42.3
特殊K空间填充伪影校正技术
可校正磁敏感伪影
9.43
腹部多期动态增强技术
具备
9.44
3D容积T2/FLAIR成像技术,扫描一次可在任意平面重建各向同性技术
具备
9.45
重度T2*加权成像技术或者SWI
具备
9.46
单次扫描四种对比度成像
(Waters/Fats/In-phase/Out-Phase)
具备
#9.47
ZeroTE对比度成像技术
具备
9.48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9.48.1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具备
9.48.2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采用FSE序列采集
具备
9.48.3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采用pCASL准连续式采集
具备
9.48.4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采用Spiral采集方式增加采集效率
具备
9.48.5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以取得CBF定量值
具备
#9.48.6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取得FDA认证
具备
*9.49
压缩感知技术(具备FDA认证)
具备
#9.50
小视野高清弥散成像技术
具备,提供FOCUS或Zoomit
#9.51
最新定量图谱技术,一次扫描最快三分钟内,获得10种对比度图像和5种定量图谱
具备
10
高级独立后处理工作站(相应功能由主机实现,后处理软件包配置在工作站上)
提供一套原厂工作站
10.1
工作站型号和名称
要求GE提供AW工作站,西门子提供Syngo.Via,飞利浦提供IntellispaceEX
10.1.1
MR自动拼接软件
具备
10.1.2
后处理软件
具备
10.1.3
脑灌注成像后处理软件
具备
10.1.4
DTI成像后处理软件
具备
10.2
显示器
10.2.1
尺寸
≧19英寸
10.2.2
数量
≧2个
10.3
CPU
≧2个
10.4
主CPU主频
≧3GHZ
10.5
内存
≧32GB
10.6
硬盘容量
≧1TB
10.7
硬盘存储量
≧8,300,000幅256×256图像
10.8
CD-ROM或DVD-RW驱动器
配备
10.9
多种方式显示和图像处理
提供
10.10
三维后处理软件(SSDMIPMPR等)
提供
10.11
实时三维图像
提供
10.12
血管成像软件
提供
10.13
内窥镜成像软件
提供
10.14
高级神经后处理功能软件包,包括:
10.14.1
弥散成像后处理
提供
10.14.2
皮层功能区分析软件包
提供
10.14.3
动态EPI
提供
10.14.4
包括参数图,动态图像的量化分析
提供
10.14.5
弥散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图
提供
10.14.6
弥散张力(DTI)成像后处理软件包
包括部分各向异性图RA和相对各向异性图FA。
同时可获得下列图:
ADC,eADC,容积比例图,各向异性图,平均弥散系数,表观弥散系数,容积弥散系数和量级弥散系数。
10.14.7
磁共振灌注分析软件
提供
10.14.8
颅内动脉管壁高分辨成像及软件
提供
10.15
DICOM图像转换成JPG格式
提供
10.16
图像融合
提供
10.17
病人数据库
提供
10.18
提供DICOM3.0标准,包括DICOMSend/Receive、Quer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