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212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

1.2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B.井田制

C.土地私有制D.公有制

【解析】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可以看出是井田制。

【答案】 B

2.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是(  )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解析】 材料的“均富贵”是指抑制土地兼并,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北魏实行均田制,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符合题意;B项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D项不符合“开创”的限定。

【答案】 C

3.《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邵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

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解析】 关键信息:

《春秋》、夺夷阳五田、争田、争堠田。

解答还须注意限制词:

实质。

《春秋》提供了时间信息,书中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有土地的现象,B项正确。

【答案】 B

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C.该制度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主要目的是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解析】 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A项“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不符合史实,土地私有制在当时广泛存在;B项农民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D项,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消除,因而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只能缓解。

C项正确。

【答案】 C

5.北魏均田制规定:

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

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解析】 关键信息:

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

由关键信息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D项正确。

【答案】 D

6.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B.②③

C.③D.④

【解析】 本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既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也考查对土地兼并的认识理解能力。

均田制是政府将手中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经营,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并未改变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反映了土地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

【答案】 C

7.皇室、外戚、公卿、宦官、豪商或竞争或勾结,对无权无助的农民进行蚕食,结果总造成“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在这方面,堪称之最的时期处于(  )

A.西汉初期B.北宋时期

C.隋唐时代D.北魏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兼并与抑制兼并措施的了解情况。

土地兼并与抑制兼并是古代中国并生的经济现象,二者的斗争长期存在并且最终不能解决,在不同的朝代呈波浪式起伏。

西汉初期土地私有制确立时间不长,土地兼并不太激烈,北魏为抑制土地兼并,实行均田制,隋唐因之。

A、C、D排除。

故选B。

【答案】 B

8.北宋史学家说:

“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放均田制为空文。

”上述言论(  )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趋势

B.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C.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

等到唐朝时候,天下太平的时间很长,人口增长,政府不再有闲置的土地,不再进行授田,因此均田制成为一纸空文。

实际上均田制被破坏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和土地兼并的结果。

故选C。

【答案】 C

9.据历史记载,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由于各田块栉比排列,看似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关于鱼鳞图册表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土地证,规定了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成为古代政府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C.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这些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以此方式来确认人们掌握的土地情况,并非规定最高限额,也未对拥有的土地亩数或赋税多少作调整,故A、D两项理解有误,C项明显错误。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0.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解析】 从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 C

11.1786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记载:

“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

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

”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D.庄园经济盛行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故选B项。

【答案】 B

12.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解析】 材料反映了地权转移的频繁,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

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1)可从材料一中读取“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可知反映的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可知反映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可从材料中读取“水旱之灾,急政暴赋、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进行归纳。

(2)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判断土地经营方式是租佃经营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农民身份变化等方面归纳原因。

【答案】 

(1)形式: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

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

(2)方式:

租佃经营方式。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三: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根据材料概括该土地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

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1)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结合所学知识;

(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初税亩的作用;

第(3)问分析影响是要注意从两个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极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私有制确立的积极意义。

【答案】 

(1)国家公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内容: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村社成员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

(2)材料二指的是初税亩改革。

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

(3)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

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