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181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docx

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

2011-----2014高考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

1.(2014·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4.(2014·山东文综·T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

 

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

A.陕、桂、湘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7.(2013·山东文综·T33·10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8.(2013·浙江自选模块•T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

     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2013·安徽文综•T34•21分)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2.(2013·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文综•T5•4分)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2012北京文综•T8~9•8分)下图为某城市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

3.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4.(2012山东文综•T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5.(2012福建文综•T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2012·新课标全国卷•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7.(2012·浙江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

(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 (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 (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8.(2012·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2012·上海地理·T44~46·11分)(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3.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4分)

4.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5.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分)

一、选择题

(2011·天津文综·T8~9·8分)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B.bC.cD.d

3.(2011·北京文综T3·4分)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011·安徽文综T34·30分)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10分)

5.(2011·福建文综·T40·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分)

(2011·山东文综T31·10分)6.【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8分)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分)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3·10分)7.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8.(2011·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一、选择题

(2011·上海地理·T9~11·6分)(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1.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2.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

3.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的是()

A.山体位移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D.地震烈度

二、非选择题

(2011·上海地理·T52~54·10分)(十八)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

了解飓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4.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

5.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6.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

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分别说明两地遭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1.(2010·安徽文综·T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10分)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

 

2.(2010·山东文综·T31【自然灾害】·10分)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

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6分)

 

3.(2010·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1答案: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2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答案:

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4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5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1选B,2选B,3选C4选B,5选C

6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7答案: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8答案:

(1)断层 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点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

9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10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1答案:

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12答案:

成因:

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流速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

(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解析】1选D2选B,3选D

4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5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6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7答案:

(1)C

(2)B(3)地形:

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气候:

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8答案1:

海啸灾害。

理由: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答案2:

风暴潮(台风)灾害。

理由:

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

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

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得7分)

【解析】1选B,2选D答案:

3.分布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4.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5.江南丘陵地区:

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任答两点即可)

1选B,2选B。

3选C

4【参考答案】⑴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⑵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⑶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5【参考答案】

(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6【参考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或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7【参考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8【参考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精讲精析】1选D,2选C,3选A4.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5.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6.B地。

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参考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参考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2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分)。

(2)A地:

风暴潮(2分);

B地:

滑坡、崩塌、泥石流(2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2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1.定义: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者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有自然异变还要有损失。

3.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1)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气候: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南旱北涝;副高弱:

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