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10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docx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

 

宋振良

 

题目:

《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活化:

生活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品德教学“生活化”:

是指在思品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优化教学过程,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

教师课题

立项单位:

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经费类别:

自筹经费

课题负责人:

褚荣君

三、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

当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

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在发达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普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人格自立能力的培养。

因为他们深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是非智力因素在发挥着深刻的作用,而思品课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难怪日本有人向我们公开挑衅“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不是我们孩子的对手”。

学生道德品质的构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综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我们专门就小学思品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教学实效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前的思品教学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同样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模式偏于传统,过于僵化,教学实效性差;教学评价手段简单、机械,教学结论难于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品行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小学品德教学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而忽略了行为技能的应用。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四、文献综述

关于“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教学生活化即指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课堂教学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课堂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德性,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尽管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现实生活,也需要不断地超越现实性,追求可能性。

“教育即生活”绝不是说教育是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

学校教育是经过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平衡的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也是这种特殊的生活,是“改造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健康的生活”。

儿童的生活涉及整个生活世界,具有整体性。

其生活是儿童生命活动的展开与充实,儿童过的是综合的、整体的生活。

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儿童生活分割成智力生活、情感生活等碎片。

我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查阅与梳理。

旨在获取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现将,所见的各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认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整合性原理”,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构建,注重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整合,注重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整合。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去建立积极而富于个性化的生活理念,掌握生活常识,学会生活技能。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加德纳的多元智理论认为: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二、“品德教学生活化”理论实践

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

认知学派认为,认知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化,信息的伫存,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的指导等。

结束语:

以上研究在“品德教学生活化”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所有学科中的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对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中的正确处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但是由于此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这些成果还不成熟,只是些零零散散的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所见的文章只有几篇发表,其余的都是自己发布在网上,此项研究尚属薄弱,大多数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没有依据有关的理论,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此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的领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值得研究探讨。

五、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假设

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课程改革要体现生活化原则。

关注学生生活的课程设计,是因为知识的学习不只是认知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品德课学习更是如此。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他认为:

“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的大事之一。

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是想在思品教学中打破以往“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起“生活问题思品化,品德教学生活化”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间建立一种彼此比较密切的联系,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六、研究内容、范围:

研究内容:

1、设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2、探索出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3、探索出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范围:

学校:

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班级:

一至六年级教学自然班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归纳法(提升实践经验)和理论演绎法。

研究和教改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层浪式推进。

(一)行动研究法

 提出问题——实践反思——改进方法,调整行为,归纳总结。

(二)经验归纳法

教师要注意收集教学资料,记录教学方法、经验,记录下来。

(三)理论演绎法

(四)教改实践

八、研究步骤

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的准备阶段(2005、10—2006、1)

1、立课题小组,培养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①组织研究人员查阅有关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②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步骤和措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③与上级科研部门专家一起,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6、3—2010、7)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最新理论和资料。

(2)、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各类实验课,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完善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3)、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即时形成有关本课题的论文。

(4)加强与外校、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联系,及时交流研讨,不断合作,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

(5)、强化成果的整理、积累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10、9—2010、12)

课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

(2)、课题组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作出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各学科推广,报请上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结题,供他人借鉴。

研究措施:

1、强此课题研究的领导,成立课题小组,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小组组长:

褚荣君

成员:

王琰曹建新。

2、题组成员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总结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3、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

4、要求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相应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案的研究。

九、经费安排:

自筹经费

十、结题时间及成果形式

此课题研究计划2010年12月结题。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师论文;案例;专题论文集。

十一、参考文献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特点的研究张光富 朱红菊论文

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张永春 论文

思想品德知行统一教学实践研究王银荣论文

《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

《小学德育》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主办

《陶行知全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小学思想品德课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探索肖惠玲论文

品德与生活教材教学目标编制技术

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研究”

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道德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人民教育》增刊

高德胜.《“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培训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备课时间:

2008年8月30日

学期

平均分

优秀率

达标率

上学期

87

71.43%

100%

本学期

85

42.85%

100%

学困生:

李成凤

上学期目标:

待达标

本学期目标:

达标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由购物联想到的

主题一多样的购物天地

主题二买东西的学问

主题三购物时要节省

主题四做文明的小顾客

第二单元通信连万家

主题一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主题二现代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主题三通信沟通你我他

主题四文明通信

第三单元灾难无情人有情

主题一生活中也有灾难

主题二当灾难来临时

主题三人间自有真情在

主题四灾难后的思考

第四单元学习中长大

主题一我学会了

主题二我会学了

主题三珍惜时间

主题四学无止境

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布置新学期要求

1课时

第二周

第一单元主题一多样的购物天地

2课时

第三周

主题二买东西的学问

2课时

第四周

主题三购物时要节省

2课时

第五周

主题四做文明的小顾客

2课时

第六周

十月一假

1课时

第一单元检测

1课时

第七周

第二单元主题一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2课时

第八周

主题二现代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