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463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docx

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

XX县XX路新建通信管道技术要求与施工规范

一、管道建设标准、措施及要求

管道施工,必须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标准进行,并满足以下要求:

1、施工复测

(1)复核管道的具体路由、确定施工方式、环境条件等。

(2)核定管道穿越障碍物需采取防护措施地段的具体位置和处理措施。

(3)复测路由的距离、人(手)孔位置程式、并核对孔间距离。

(4)确定引上管位置、并复核程式及数量。

(5)因环境变化必须对设计单位明确的设计标准进行修改时,由施工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同意确定。

2、管道沟的开挖

管道沟的开挖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沿线建筑物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关系着工程的土方量,所以开挖管道沟是管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1)、本期工程采用斜坡沟槽

管道由于施工期较长,一般都考虑斜坡挖沟。

挖沟时采用的坡度应根据土质而定。

详见下表。

土壤中管道沟壁的坡度表

土壤种类

垂直:

水平

沟深<2m

2m<沟深<3m

粘土

1:

0.1

1:

0.15

砂质粘土

1:

0.15

1:

0.25

砂质垆坶

1:

0.25

1:

0.5

瓦砾,卵石

1:

0.5

1:

0.75

炉渣,回填土

1:

0.75

1:

1

2)、管道沟槽在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在以下情况下挖掘沟槽应考虑加设保护措施,以防沟槽侧壁坍塌。

土质较差(如填土、瓦砾、砂土等),且地下水位高于沟底。

沟深大于1.5m,沟边距房屋边缘的水平距离小于1.5m。

挖沟深度较大(>3m),且土质较松散。

沟深虽不超过3m,但土质松散,采用一般的斜坡断面仍不能保证斜壁不发生坍塌。

横穿车行道施工,沟顶搭架临时通道,且来往车辆频繁。

和管路平行接近的其他管线,虽不暴露在所挖的沟内,但距沟壁很近(<0.3m时)。

管道沟的保护一般采用管道沟护土板。

3)、管道沟槽的计算

管道及人孔的宽度与所设管孔的断面组合和管道的埋深以及不同土壤性质有关。

若管道的基础为D,则沟底的宽度为:

B=D+2a=D+30,

a值一般不小于0.15m,D值为管孔底宽+0.1m。

如果沟槽的侧壁需要支撑护土板,则每边要增加护土板的厚度t,则:

B=D+2a+2t=D+40

当沟深超过2m时,考虑到沟底工作方便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沟底的宽度不小于1m。

4)、本期XX县XX路通信管道开挖施工图如下图:

(1)、普通土采用砼包封管道如下图:

说明:

本期工程(XX县XX路通信管道建设)要求普通土开挖下底为87cm,上底为110cm,深度为125cm。

(2)、横跨路面采用钢套塑管道(2管)如下图:

说明:

本期工程(XX县XX路通信管道建设)要求主干道横跨路开挖下底为79cm,上底为90cm,深度为113cm。

(3)、横跨路面采用钢套塑管道(5管)如下图:

说明:

本期工程(XX县XX路通信管道建设)要求主干道横跨路开挖下底为99cm,上底为110cm,深度为130cm。

3、管道基础的建筑

管道基础具有一定的抗折强度,其作用是把管道的荷重均匀的传布到地基土壤上,减少基土因压力不平衡,而发生不均匀的变形。

一般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作为管道基础,可以支承一定跨度内土壤不均匀沉陷,防止管道发生错口;其次混凝土基础易与和管道接续处的绷带连成一体,对管道的防水能起一定的作用。

(1)、XX县XX路管道建设砼包封管道基础施工图:

地基厚度为10cm,长度为57cm.

(2、XX县XX路管道建钢套塑包封(2孔)管道基础施工图:

地基厚度为10cm,长度为49cm.

(3)、XX县XX路管道建设砼包封(5管)管道基础施工图:

地基厚度为10cm,长度为69cm.

4、基础的种类

管道基础的建筑材料应与地基条件及所选用的管材相适应。

抗弯强度较差的管材要求基础坚实;抗弯强度较强的管材,对基础的要求就不高,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基础。

1、通信管道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由水泥、砂、石及水按一定的配合比拌匀、浇灌、捣制而成。

通信管道工程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

70#、90#、110#、140#、170#、200#、25#0及300#等,其中70#仅作为抗潮冻建筑的填充料,或作为水泥管及塑料管群之间的填缝之用;用作承受重复冲击荷重的结构件,如过桥管道等,混凝土不低于140#;其他基础及人孔所用的混凝土一般为110#~200#。

管道中的混凝土基础厚度为10cm,宽度比所承载的管道底边宽5~8cm。

其标号为110#。

混凝土标号见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

砌筑砂浆配合比单位:

(m3)

项目

材料名称

水泥砂浆

水泥白灰砂浆

100#

75#

50#

100#

75#

50#

25#

10#

400#水泥(Kg)

358.94

285.78

200.52

271.19

217.39

180.35

144.44

90.00

生石灰(Kg)

-

-

-

50.07

81.22

99.95

102.07

120.00

净干砂(m3)

0.9613

1.008

1.06

0.9658

0.9851

0.9926

1.02

1.03

水(m3)

0.35

0.34

0.34

0.30

0.25

0.23

0.22

0.22

抹灰用水泥砂浆配合比单位:

(m3)

配合比

材料名称

1:

1

1:

2

1:

2.5

1:

3

1:

3.5

1:

4

400#水泥(Kg)

811.90

517.10

437.60

379.40

344.80

299.60

净干砂(m3)

0.86

0.8662

0.9164

0.9533

0.9813

1.0037

水(m3)

0.3591

0.3499

0.3474

0.3456

0.3442

0.3431

现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

(石子粒径0.5~3.2cm)单位:

(m3)

混凝土标号

材料名称

110#

140#

15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400#水泥(Kg)

202.0

233.0

243.1

270.6

305.1

360.7

412.3

480.9

577.3

618.4

净干砂(m3)

0.468

0.462

0.446

0.441

0.421

0.382

0.360

0.337

0.310

0.292

石子(m3)

0.886

0.875

0.885

0.875

0.876

0.875

0.867

0.854

0.829

0.825

水(m3)

0.155

0.155

0.155

0.155

0.155

0.160

0.160

0.160

0.160

0.160

预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

(石子粒径0.5~3.2cm)单位:

(m3)

混凝土标号

材料名称

70#

90#

110#

140#

150#

170#

200#

250#

400#水泥(Kg)

180.5

196.0

214.2

247.0

258.9

288.2

332.5

393.2

净干砂(m3)

0.475

0.471

0.468

0.462

0.446

0.441

0.421

0.382

石子(m3)

0.890

0.886

0.886

0.875

0.885

0.875

0.876

0.875

水(m3)

0.155

0.155

0.155

0.155

0.155

0.155

0.155

0.160

常用水泥用量换算表

水泥标号

400#

500#

600#

硬练水泥标号

软练水泥标号

#325

#425

#525

400#

#325

1

0.86

0.76

500#

#425

1.16

1

0.89

600#

#525

1.31

1.13

1

注:

硬练水泥为老标号;软练水泥为新标号。

5、管道建筑用管材的选用

管道的建筑方式及管材的选用,不但关系着通信线路的质量,而且直接的影响城市交通和附近居民的安全以及工程造价等,工程设计中对管材的选用应结合各地现场情况,因地制宜的加以运用。

1、选用管材的一般原则

(1)若管道路由中地下水位很高,或管路附近排泄污水严重危及线路安全处,宜采用塑料管。

(2)城市建设要求施工期短,并尽快恢复路面处,宜采用塑料管。

(3)附架在桥梁上,或穿越沟渠处,宜采用塑料管或钢管。

(4)有重复激烈震动的地区(如铁道旁,重型机械加工厂附近),宜采用塑料管或钢管。

(5)埋设很浅且受压重的路由,宜采用钢管。

(6)土壤中含有较严重的腐蚀物,或较大的杂散电流区,不宜采用钢管。

(7)地下障碍物较多,管道需作较大弯曲处,宜采用塑料管。

(8)与热力管线相近,有可能受高温影响处,不宜采用塑料管。

(9)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地区,宜采用水泥管。

(10)使用光缆的路由,宜采用蜂窝管。

2、常用管材一般性能的比较

常用管材一般性能比较表

使用性能

 

管材名称

摩擦系数(与塑料护套间)

比重

密封性

施工操作

耐热性能

耐酸碱性能

绝缘性能

造价比较

水泥管

0.449

2.2~2.4

最低

硬聚氯乙稀管(PVC)

0.363

1.4~1.6

简单

软化点低(58℃)

约为水泥管的6倍

硬聚乙烯管(PE)

0.363

0.94~0.97

简单

较差

较好

比PVC管低10%

硬聚丙烯管(PP)

0.9~0.91

较好

简单

比PVC管略低

镀锌钢管

0.4

6.6~7.8

简单

约为水泥管的10倍

从以上数据看,水泥管用作通信管道的管材缺点较多但造价低。

塑料管材,管壁光滑,摩擦系数小,有柔性,易弯曲,能躲避一般的地下障碍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不受腐蚀,密封性能好,安装方便,利于快速施工,但造价较高。

本次工程PVC圆管、七孔梅花管和镀锌钢管由四家运营商自己提供,以上管材标准只作为参考。

6、管道的建筑

管道的建筑是在管道网络的长远规划指导下进行的,管道建设一般应满足30~50年需要。

在已经拟定的管道路由上确定管道的具体位置时,应和城建部门密切合作,并考虑以下因素:

(1)管道埋设位置应尽可能选择在市话杆路的同一侧。

这样有利于将地下缆线引出配线,减少穿越道路和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穿越的可能。

(2)应尽量可能选择在人行道下建筑,由于人行道的交通量小,对交通的影响面小,施工管理较方便,不需破坏道路,管道埋深较浅,可以减少土方工程量,施工费用较省,还能缩短工期;同时在人行道下荷载较轻,同样的建筑结构,管道有较高的重量保证。

(3)如不能在人行道下建筑时,则尽可能选在人行道与车行道间的绿化带。

但此时应注意避开并保护绿化林木花草,同时还要考虑管道建成后,绿化树木的根系对管道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4)如地区环境要求,管道必须在车行道下埋设时,应尽量选择距中心线较远的一侧,或在慢车道下建设,并尽量避开街道的雨水管线。

(5)管道的中心线,原则上应与房屋建筑红线或道路的中心线平行。

遇道路有弯曲时,可在弯曲线上适当的地点设置拐弯人孔,使其两端的管道取直线,也可以考虑将管道顺着路牙的性状建筑弯管道。

(6)管道位置不宜紧靠房屋的基础。

(7)尽可能远离对缆线有腐蚀作用及电气干扰的地带,如必须靠近或穿越这些地带时,应考虑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8)避免在城市规划将来要改建或废除的道路中埋设管道。

7、本次通信管道与其他建筑物的水平隔距

各种管线之间都应保持一个最小的距离,以便施工及修理时不致影响或伤害对方。

管线间的最小隔距根据不同地段的土质,施工先后顺序,相邻管线的内压力(渗漏的可能性),建筑条件及地理位置(埋深)等情况有所不同,其最小隔距应符合规定。

个别地点由于建筑上的原因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移动人孔位置,改变人孔形状,或采用弯管道等避让措施。

1、通信管道与其他建筑物及树木的最小隔距见下表:

通信管道与其他建筑物及树木的最小隔距表

相关建筑物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

(m)

道路边石

1.0

绿化树

乔木

1.5

灌木

1.0

房屋建筑

1.5~1.8

地上杆柱

0.5~1.0

高压电力线支座

3.0

电车路轨外侧

2.0

2、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隔距见下表:

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隔距表

管线名称

管线建筑物及使用情况

最小水平隔距

(m)

自来水管

管径150~300mm

0.5

管径300~500mm

1.0

管径500mm以上

1.5

直埋电力电缆

电压≤3.5Kv

0.5

电压>3.5Kv

2.0

电力管道

电力电缆在管道中敷设

0.15

排水管

排水管道先施工

1.0

通信管道先施工

1.5

热力管

热力管道直埋在土壤中

1.0

热力管道直埋在土壤中,通信管道为塑料管时

1.5

煤气管道

压力≤300KPa(≤300Kg/㎝2)

1.0

压力为300KPa~800KPa(300Kg/㎝2~800Kg/㎝2)

2.0

其他管道

0.75

8、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交越时的垂直隔距

从施工及维护的要求考虑,两条管线交叉穿越时应尽量避免把一条管道直接放置在另一条管道建筑之上。

如果交越时不能达到最小的允许隔距时,应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小管让大管,软管让硬管,有压让无压”的精神,相互协商,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

如:

(1)必要时可改变埋深,如埋深过浅时,管顶可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或用混凝土包封,以加强管道的承压能力和抗拒外来的机械损伤。

(2)改变管群的组合形式,(如叠铺改为平铺,立铺改为卧铺)适当改变断面高度。

(3)改变管线坡度,必要时可以设置部分弯管道,以保证交越的空间。

(4)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后,将管道选嵌入或从中穿插其他管线的边沿部分。

(5)人孔和其他管线的矛盾,可考虑前后移动人孔位置,或改变人孔形式。

(6)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跨越时的最小垂直隔距见下表:

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跨越时的最小垂直隔距表:

管道及建筑物名称

最小垂直隔距(m)

附注

给水管

0.15

排水管

在通信管道下部

0.15

在通信管道上部

0.4

穿越处需包封,包封长度按排水管宽每边各加长2m。

热力管沟

0.25

<0.25m时,交越处加导热槽,长度按热力管宽每边各加长1m。

煤气管

0.15

在交越处2m内煤气管不得有接合装置,通信管道做包封2m。

其他通信电缆,电力电缆及电车电缆

直埋式

0.5

在管道中

0.15

明沟沟底

0.5

穿越处应做包封,并伸出明沟两边各2m。

涵洞基础底

0.15

铁路轨底

1.5

电气铁道底

1.1

与轨道交叉的平面夹角不小于600。

9、管道的段长

管孔终端于其两端人(手)孔,相邻两个人(手)孔的中心距离即为管道的段长。

加大管道的段长,可以减少管网中人(手)孔的数量,以及相应缆线接续的工作量,缩短工程建设时间。

管道的段长除受所选用管材质料的影响外,还受外界使用条件的约束。

1、人(手)孔位置对管道段长的限制

城市中管道的段长取决于人孔位置选择的条件:

(1)城市的十字路口是通信管道的分支点需要设立人(手)孔。

(2)地下缆线接至交接区或配线区的供线必须在人(手)孔中进行接续。

因此,在各街坊、里弄路口或大型建筑物或公寓的进线点需要设立人(手)孔。

(3)在弯曲度大的街道中,有时由于曲率半径太小,不宜建筑弯管道,通常考虑在弯曲路由中适当的地点插入人(手)孔,将其两侧的管道取直线。

(4)在街道坡度变化较大时,应在变坡点设置人(手)孔,缩短管道的段长以减少土方量。

(5)管道在穿越铁道时,为便于维护及检测,在铁道两侧一定的位置设置人(手)孔。

2、管材质料对管道段长的影响

管材质料对管道段长的影响主要是与选用的管材在穿放(或拆除)缆线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有关。

本次XX县XX路管道的段长控制在100m以下。

10、管道坡度

为避免渗进管孔的污水或雨水淤积于管孔中,长时间腐蚀缆线或堵塞管孔,相邻两人孔间的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使渗入管孔中的水能随时流入人孔,便于在人孔中及时清理。

管道坡度一般为3‰~4‰,最小不宜小于2.5‰。

为了减省施工土方量,管道斜坡的方向最好与地面的斜坡方向一致。

11、管道和人孔的埋深

管道的埋深决定与于所在地段的土质、水文、地势、冰冻层厚度及与其他地下管线平行,交越和躲避的要求。

此外管道埋深还与地面的负载有关。

管道及人孔的埋深直接影响施工劳力和建设费用。

在保证管线质量的前提下,确定管道的埋深,应注意以下各点:

(1)施工时,对邻近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

如:

管道路线距房屋很近时,宜埋浅些,以免挖沟牵动房屋的基础。

(2)地下水位和水质的情况。

如地下水位较高,且水质较差,为保证管道及缆线的安全和节省管道防水的工程费用,其埋设深度可以浅些。

(3)有些路由地表的土壤是杂土回填而成,土质松软,稳定性较差,此时应把管道沟稍挖深些,使管道敷设在原土上,可以减省地基及基础的处理费用。

(4)冰冻层厚度以及发生翻浆的可能性。

管道一般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致于发生翻浆现象,管道采取适当措施后,可以埋设在冰冻层中。

(5)同一道路中,管道敷设位置不同(如人行道或车行道中),其承载的负荷不同,埋设的深度也不同。

(6)选用管材的强度不同或相同管材但其建筑方式不同,对载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因而埋设要求也不同。

详见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

(7)道路改建或扩建,管道的埋深应保证不因路面高程的变动,而影响管道的最小埋深。

(8)人孔的埋深与管道埋深相适应。

一般规定管道顶部或基础底部分别距人孔上覆或人孔底基面的净空不小于30cm,引上管道的管孔应在人孔上覆以下20~40cm处。

(9)通信管道埋深一搬在0.8m~1.2m,最小埋深详见下表。

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

管材程式

路面至管顶的最小埋深(m)

人行道、绿化地带或里弄胡同

车行道

电气铁道轨道下

铁路轨道下

水泥管

0.5

0.7

1.7

1.5

塑料管

0.5

0.7

1.0

1.5

钢管

0.2

0.4

0.7

1.2

本次工程管道埋深如下图:

12、塑料管的接续

硬聚氯乙稀塑料管道,常用三种接续方法:

(1)热风吹焊法

热风吹焊法,即用焊枪吹送200~220℃的热空气,将塑料焊条和塑料管的表面同时加热,聚氯乙稀焊条在180℃的热气流作用下,软化成塑料液体,填注在塑料接口上,把两根塑料管粘接在成一体。

(2)承插接续法

承插接续法是将接续管的一端扩张成承插口,另一端接续管插入承插口,然后在承插口粘接封焊。

(3)套管接续法

接续用套管材料与铺设的塑料管材料相同,其内径比被接管外径大0.1~0.2cm。

套管长度相当于被接管外径的两倍。

在套管的内壁和被接续管插入套管部分的外壁涂上粘接剂,并立即插入套管中央。

当气温在20℃左右时,一分钟即可定位粘固。

低气温时固化较慢,一般在0℃时不宜施工。

常用的粘接剂有:

(a)过氯乙烯树脂粒与二氯乙烷溶剂配合比1:

4(重量比)。

(b)过氯乙烯树脂粒与丙酮溶剂配合比1:

4(重量比)。

过氯乙烯树脂(5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ml),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0ml)。

13、引上管道

本期工程XX县XX路路面尚未成型,不宜修建引上,若在施工过程中因甲方要求需要增加引上的请按照以下标准施工。

将通信管道中的缆线引出地面的管道为引上管道。

1、引上点的选择

(1)引上点和管道同是属于比较稳定的建筑装置,建成后尽量避免拆迁。

在设计时应考虑日后该地区用户发展的可能性。

(2)引上点应选择在架空缆线,墙壁缆线和交接箱引入缆线的连接点附近,避免产生干线与配线间不必要的回头线。

(3)引上点应选择在人(手)孔附近,减少引上管道的长度。

(4)引上点的位置不应设在交通繁忙的路口,以免遭受车辆、行人的碰撞。

(5)在引上管孔内,一般只考虑穿放一条缆线。

(6)在同一引上管中设置的引上缆线,不宜超过两条。

(7)在宽阔道路两侧都设置地下管道时,其供线点应以道路为分界线。

不允许引上管道往复穿越道路。

(8)在房屋或建筑物的墙外设置引上点时,引上点应尽量选择在比较隐蔽的侧墙或后墙沿。

2、引上管道的要求

引上管道的特点是管孔数少,敷设距离短,埋深浅。

这样在所经路由中情况比较简单,设计时只在平面图中表示出引上点的位置即引上管道长度即可,除在穿越障碍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不必进行剖面设计。

引上管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引上管道从道路的一侧穿越道路至另一侧引上时,为了减少破坏路面和影响其他地下管线的布放,应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引上管道与道路中心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0(见图

种情况)。

2、如引上点与人孔距离较远,引上管道需要进行两个方向的拐弯时,可在适当地点插入手孔,以利于穿放缆线及维护工作(见图

种情况)。

3、引上点位置与主干管道虽在同一侧,但引上点偏离管道断面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断面限制不允许引上管道自人孔斜向敷设至引上点,则引上管道在主干管道路由中敷设至引上点(见图

)。

4、引上点在主干管道的同一侧,距离不远,如对断面影响不大时,引上管道可自人孔直接斜向引上点(见图

)。

5、引上管道的埋深一般都很浅,但进入人孔后缆线离人孔上覆净空不应小于20~40cm。

6、引上管道从缆线出土点向人(手)孔应具有3‰~4‰的坡度,以利于排泄管孔中的积水。

7、引上管道的管材一般可用2孔或3孔水泥管块。

如穿越车行道,埋设较浅,可选用铁管或塑料管。

8、无论是水泥管、铁管或塑料管从地下出土的弯头都应使用900的弯管,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径的10倍。

9、引上管的孔数,如考虑发展及维护的要求,可预留1孔作备用,但同一引上点不宜超过两根引上管。

预留的引上管引出端应用油麻等堵实,以免雨水或杂物进入管内,影响日后的使用。

14、人孔开挖与建设

1)一般规定:

(1)砖、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

应出现竖向通缝。

(2)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

12mm,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3)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mm,竖缝应为10-15阳,横缝

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

跑漏现象。

(4)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砌体的形状,尺

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5)设计规定抹商的砌体,应将墙面清扫干净,抹面应平整、压

光、不空鼓,墙角不得歪斜。

抹面厚度、lî:

Þ浆配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勾缝的砌体,勾缝应整齐均匀,不得空鼓,不应脱落或遗漏,本次工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