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91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docx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

人大学术金融420的考研经验

考研考完了,成绩也出来了。

420+272,后面是复试的成绩。

当时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想着等考上了,一定写个经验贴。

算是作为对前面看了各位师兄师姐经验贴的答谢。

起了个好气派的理由之后…开始码字…

为什么考研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自己也想过挺多的。

也没多大建议,之前是郁郁不得志的准备出国的,后来在实验室看到一篇文章,挺赞的。

讲的是一个05级的生院师兄二战五道口,然后成功的事。

当时正巧在实验室,准备晚上的组会。

看了之后心情移动了好久,犹豫了几天。

问了好多人,关于出国的,关于考研的,后来结合自己的情况,还是考研了。

比较赞的一句话是:

不要考虑要付出多少,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个结果。

想了想,我还是更喜欢去人大读金融而不是去过美国三流学校搞科研(尽管这也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才能有的结果)

如果你要考研的话,还是推荐多问问人吧,当时真问了好多人…自己虽然有好多想法,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还是自己多想想吧。

心态

心态是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以至于我比较old的觉得心态决定一切。

总之,也无论什么方法不方法,经验不经验,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多花时间自习,我有几段时间状态比较好,没什么事的话一天12,甚至13个小时自习…后来也不刻意算自习的时间,但是隐约坚持了一条原则就是:

不浪费时间。

承认,我这里说的好听,准备考研的时候,我还是基本上两次上网间隔没有超过三天的。

好在其他沉迷的的东西都放弃了。

一个师弟曾来问我经验,我花了一个晚上,就围绕着好好自习说了几个小时…没提到具体方法,因为我觉得方法真的是其次。

重要的就是时间的投入。

虽然不是严格的比例,但多少是正相关的。

 

简单的说下自己的情况吧,5月底开始准备,大约5.25开始的。

本科是科大的材料物理,GPA挫…英语水平还行…思想觉悟低(所以政治差)…三跨生。

各科分数是政治68+75+150+127

 

简略说了下,还是说下自己的各科经验教训吧,但愿能有用。

数学150:

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一门,因为准备的时候就朝着满分的目标。

后来也如愿的

考了满分。

自己数学基础一般,微积分还认真学了,线代开始落后,概率论就完全不会了。

倒符合了自己从努力到堕落的轨迹。

先说下数学的特点吧,数三很简单,当然,我自己是理科学校,所以数学多多少少强一点。

数学是很容易拉分的一门,会做相对容易,做满分就比较难了,我的两个研友,浙大金融420和复旦基金430,数学都还没满分。

当时他们绝对有那个实力。

想想看数学基本上随便一搞,就是6分甚至更多的差距。

而且,数学150的话,其他过线,总分就不会低了。

不过到底目标还是因人而异。

我说下自己怎么准备的吧。

考研数学用书:

李永乐(必备),660(必备),400题(必备),线代讲义,超越135,合工大5套题,5+3,100问串讲,全程100,真题(李永乐的比较全,但是对答案不方便哎,陈文登的对答案方便点),陈文灯的复习全书也看了点…貌似还有大纲,公式手册什么的…能想起来的就这么多。

 

大约是李大帝的复习全书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第一遍是练习题,大约做到7月20几号,认自己基本上做了每一道题。

例题均未作任何标记,习题把做错的标记出来了。

做完第一遍后,开始第二遍,习题部分只做错的。

大约在8月底还是9月中旬做完了第二遍。

貌似中间还把线代讲义给做了两遍,660也做完了第一遍。

线代讲义确实很好,如果这几线代掌握不好的话可以看看,虽然后来发现,线代讲义上的内容其实和复习全书上的差不多。

但是做多了也有好处,因为线代的貌似好些题都是有简便方法的。

做多了,你也自然而然的会用简便方法了。

660确实不错,虽然有些题绕概念绕的过分了,但是整体还是很不错的,第一次做的好艰难,好些概念不清晰,立马能检验出来。

基本上9月前的数学就是这样子。

可以看出来其实9月前的数学压力挺大的,我当时也是想把数学主要部分放在9月前完成,因为之后开始政治,会耗时间。

还有政经那时候也可以开始了。

然后开始真题,9月份貌似缩减了下时间,做了真题,和660第二遍,往后又做了400题,做了第一套,感觉很不错,居然有130多,第二套就悲剧了。

不得不说400题真的很好,所以做了几套后停掉了。

等再多练练手再做。

具体的时间安排也忘了。

总之就是做了好多题,我还是等回学校之后再想想看修改修改吧…

个人的考研经验(轻拍....)2

英语:

用书:

张剑黄皮()必备,新东方词汇,张剑150下,新东方王江涛的作文和100篇,人大的新题型(推荐买本呃…)唐静的翻译,,新东方的完形和新题型,王若平的阅读手记,字典,考试虫的8套题(做了两套才,纯费钱…)还有其他一堆不怎么重要的书,有些买了就压根没看,(刚开始的

到时候每天诵读过新概念4)

 

自诩英语基础还行,阅读理解有点靠人品,我考完后就对照了当时各大参考机构的答案。

结果很乱,各个参考机构,我算起来基本上都能错哥5,6个吧,譬如第一篇,有些参考机构的居然5个答案都不一样。

我觉得这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这不能成为不努力的理由,却着实没必要去做模拟题。

浪费时间。

我做了一本张剑的150冲刺篇。

文章确实选的好,但是选项比较2。

所以,其实有点推荐只看文章不做题,毕竟阅读能力才是王道,你阅读能力好了,才有资格去谈人品爆发不爆发。

 

从最开始说起吧,因为之前问过师兄师姐好些经验,对模拟题态度似乎一致不好,所以起初没打算坐模拟题。

不过在没问师兄师姐之前,倒是乱七八咋的做了一本什么星火的模拟题,也就几十篇,做完就不管的。

所以可以理解为浪费时间。

暑假回家后,花了大约15天,每天5-8个小时,把单词给背熟了。

方法参见17天背完GRE单词,这是大二考GRE的时候唯一留下的财富…这样背熟后,往后就不用纠结单词了。

基本上每天花个半个小时看单词就够了。

英语前段时间没什么好准备的,做真题,好好分析文章就够了。

具体而言就是把文中每句话都看懂,单词也基本弄懂,为此没少翻牛津词典。

我基本上按这样的思路,把阅读理解从95-2010,扣除2005,06和09,10的阅读外,都仔细做了两遍,这时候也就有大概的思路了。

然后用05,06的检验了下,貌似还行。

往后由于才9月份,实在是没资料做了,所以还是买了本张剑下,做完后简略地对着翻译再看遍文章,看自己有没有句子是理解错的。

然后快做完整本的时候,用了09,10的做检验,根本就没提高,而且做的比05,06的还差。

所以还剩两个单元的张剑也没再碰了。

而是实在没资料的时候,看看文章,不做题。

英语阅读思考的逻辑得对的着出题人的逻辑,所以...推荐在考试后期只做真题,哪怕那时候答案都已经记住了。

完形填空

本来打算听从师姐的建议不管的,后来发现也还行,这次错了5个,没多做其他的阅读,就是把真题大约做了1到2遍。

仔细点似乎还是能错的少的。

真题解析的,张剑黄皮不错,那个新东方的因为真正的难点也很少,所以,完形的话还是两点之间均衡下吧:

1,每个空才0.5分,难的空得分率很低。

2,考研能得一分就是优势,能不放弃就不放弃。

我反正觉得自己是朝后面那个努力了。

此外,完形填空的参考答案很统一,所以估计完形考的是技术活,不是阅读理解的人品+技术。

翻译,

翻译我觉得挺难的,这次

由于在新题型上耗了好多时间(半个多小时啊,仗着自己做题快,慢慢推敲了),所以留给翻译的时间有限,胡乱翻译了下。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翻译的话时间投入多还是有好处的,但是翻译有些难点真的比较难,所以得分可能也比较难,我按唐静的做了下真题,就没再做其他题。

唐静翻译讲得很详细,换句话就是废话多,看个人喜好吧。

我烦废话多的书。

新题型,

新题型的难点在排序,因为排序一错至少4分,7选5也有点难。

而且真题非常之少。

所以还是买了本模拟题,人大的,感觉还不错。

主要做了7选5和排序,小标题和例子貌似只做了几篇,看没错就不再做了。

新题型还是可以锻炼一下的,因为辅导机构的参考答案很统一,因为意味着你可以而且应该做全对。

好在这次我没错。

作文

作文背得不多,大约是11月中旬开始准备的。

把2000年开始的每年真题都被了一篇,然后新题型么王江涛上必备的那几篇背了下。

因为感觉自己英语基础还行,所以模板没准备。

真题的作文我是先自己写,再看的范文,然后自己修改下。

感觉也还行。

我还背了一些谚语,貌似浪费时间,虽然背的时候觉得有可能用上。

 

政治

用书,红宝书,任2,3,4;考纲解析(薄薄的那本),肖秀荣4,肖秀荣1000题,启航20题

比较悲剧,才68,比自己想想的75差远了哎。

选择题貌似错了15,16分的样子。

所以还是印证了一句话,客观题才是拉差距的。

肖秀荣的时政

所以,政治基本上只有教训。

之前师兄师姐一直强调,红宝书才是王道,所以我政治主要是看红宝书了,看了4、5遍左右吧。

但是我关键还是错在忽略了客观题,1000题只做了一遍,还木有分析过。

任2做了一点点,差不多只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吧。

政治比较痛苦,我背也不知道该背什么,所以基本上就是背了任4+起航20天20题。

时政做题+看,感觉简答题确实背背那些模拟题就行了,考试的时候似乎大家都说主观题答得很high,我也是。

所以,多注意客观,主观的话看自己情况,12月份或者更晚开始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