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109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

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评选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

蓬莱市实验中学李虹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弱势群体,一般集中在社会上处于底层的人,比如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又比如没有劳动机会的人,如下岗失业人员。

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机会,但因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却被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

校园、班级中也不例外,有强者必有弱者。

2010年2月,一个很火的乞丐网贴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帖内叙述的是一个被网友誉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的乞丐——犀利哥。

对犀利哥的经典描述是“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

其后引起了当地政府层的关注。

“犀利哥”事件亦席卷台湾、日本、新加坡。

经证实,“犀利哥”其实是流浪在宁波市繁华街头的一位有精神障碍的乞丐。

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犀利哥”,学习之余经常议论,褒贬不一。

恰好学校组织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就想能不能通过“犀利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呢?

于是我建议他们走上街头看看蓬莱有没有“犀利哥”这样的人物,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其实“犀利哥”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几种人之一,人们通常把这些人称为“弱势群体”,这极大引起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由此引出了活动课题——“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他们并学会帮助他们,关注他们,将弱者变为强者,最终达到强之团体,我们进行了《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弱势群体的涵义,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学会关注、关爱他们。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利用网络、访谈、调查等方式方法,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收集、比较、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合作、交流和科学探究,提高实践性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唤起大众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意

识。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帮助他们的队伍里来。

三、活动实施年级:

初中二年级

时间安排:

总课时:

30课时

四、活动计划及具体时间安排(共五个阶段,32课时)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小组计划(4课时)

第二阶段启动课题,合作探究(16课时)

第三阶段展示成果,汇报交流(4课时)

第四阶段活动评价,主题延伸(4课时)

第五阶段活动感言与反思(4课时)

五、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小组计划(4课时)

由于弱势和弱能,弱势群体普遍身处困境之中,弱势群体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形成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意识,从小做起,从这现在做起。

做一个真正关爱他人、志愿为他人服务的人,所以我们进行了这次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弱势群体的情况,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并细分为老人、孩子、残疾人、无劳动能力者、无劳动机会者、农民工等六个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分成六个活动小组,推选了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做小组长。

各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责任分工、制定活动计划、聘请指导教师和社会顾问。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启发,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和小组计划。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分组表

组名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活动要求

老人

儿童

残疾人

无劳动能力者

无劳动机会者

农民工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

课题名称

社会顾问

组名

指导教师

组长

人员分工及职责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活动步骤

活动时间

成果展示

评价反思

第二阶段启动课题,合作探究(16课时)

1、活动准备(2课时)

(1)活动前组织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法,访谈法等技巧,寻找调查对象并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准备好调查需要的基本用具:

设计调查问卷、照相机、录像机、电脑等活动工具。

2、举行开题仪式(1课时)

由学生自行设计仪式的程序和内容,各课题小组邀请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参加开题仪式,各小组先介绍各组的实施方案、活动形式、进程及活动的预期成果,然后各组进行交流对比学习,达成最佳方案。

 

3、活动的具体实施(13课时)

(1)首先让学生理解弱势群体的含义,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特征,正确区分六种弱势群体,便于以后开展实践活动。

(2)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各组成员按职责分工和活动进程,采用上网搜索资料、访谈有关部门、走近具体调查对象、走访社会人士、调查市民观念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小组长调控组员的分工和进程。

(6课时)

(3)指导人员参与活动

指导教师和社会顾问参与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分析资料及活动得失,及时给出合理化建议。

(1课时)

(4)汇报总结合作交流

各小组成员及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间周进行一次交流汇报,组长检查各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各组员的任务分配,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各组长之间也要及时沟通,合作交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1课时)

(5)亲身体验激发热情

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体现“弘扬志愿精神”这一主题,每组还根据自己的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扶,使学生们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同时也切身体验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困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活动热情,点燃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对每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3课时)

(6)汇总形成研究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工内容的调查报告、说明文字和影像资料,最后汇总形成研究成果。

(2课时)

第三阶段展示成果,汇报交流(4课时)

各组在调查结束后,将搜集的资料、做出的记录及设想方案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各组独特的成果展示形式,如墙报展示、课件展示、情景剧展示等多种形式。

邀请学校领导、社会人士、市民和其他同学参加展示活动,取得合理裁判和认可。

各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和补充,以达到最圆满的成果。

第四阶段活动评价,主题延伸(4课时)

(1)学生自我评价组织学生针对活动表现、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等因素进行自我评价并评出最佳组员。

(1课时)

(2)过程评价组内成员之间针对活动中的合作态度、活动成果、创新与情感体验等进行评价(1课时)

(3)小组之间评价各小组之间根据活动成果的创新程度、团结合作精神进行相互评价,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和优秀活动成果。

(1课时)

(4)教师评价:

充分主观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成果进行鼓励或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课时)

第五阶段活动效果与反思(4课时)

(一)活动效果

1、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入社区,完全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学生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擅长发现问题,有的擅长资料收集,有的擅长社会调查等等,学生的合作意识必然增强了,社交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获取资料、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利用资料信息形成自己观点的研究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二)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弱势群体,第一次关注弱势群体,也是第一次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多身处困境需要我们无私帮助的人,从而点燃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

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与社会接触太少,缺乏社会经验,这说明我们应该经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生杨贻然在谈活动收获和体会时说: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很多,对于我国的慈善事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弱势群体的队伍中来,共同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附录一: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学生实践性调查表

(一)

组长

组员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调查手段

调查成果

调查收获

 

附录二: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学生实践性调查表

(二)

调查

对象

家庭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

最关心的问题

面临的困难

周围人对其态度

最大

愿望

 

附录三: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活动表现

对活动内容有探究兴趣、认真

对待、积极参与

组织合作

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活动措施

活动措施保障、解决问题能力强弱、完成任务程度

搜集࿡息能力

多种渠道莗取信息、获取信息全面(包括文字图片)

筛选处理信息能力

根据需要对采雄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和处理,并能从中η取有价值的信息

写作

能力

能对所选取的信息进行简明、准确的表达

表达交流能力

能及时、准确表达活动成果且諦尽甗动、大方自信

社会调查能力

懂得在调查中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调查有记录分析

创新能力

善于观察、分析、思考,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

反思能力

经常反思活动不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方向

活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