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10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docx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县级医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人力资源、医疗设备、急救物资,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县级医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院在应对多起车祸、中毒等事故和“非典”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和事后的总结中,积累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对策。

   1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医院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相关组织,完善应急制度。

   1.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挂帅,由分管医疗和分管机关的副院长作为副手,小组成员为医疗、护理、总务、设备维修、保卫等部门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挂靠医务科,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查决定的执行情况,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各方面的协调。

   1.2组建应急救护小组全院组建四个应急救护小组,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各小组组长,由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专科主任、业务骨干、护士长、专科护士分不同梯次组成。

应急救护小组由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指派相应的应急救护小组处理突发事件。

   1.3强化责任汇报制度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畅通可使应急工作具有针对性,应对突发事件必须明确报告责任人,强化责任汇报制度。

   1.3.1明确报告责任人医院规定门急诊各科室值班人员为突发事件的报告责任人。

   1.3.2明确各级汇报制度日常工作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

(1)门急诊发现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病人;

(2)门急诊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病症;(3)发现某种传染病病人人数突然增加和集中发作;(4)接到上级及有关部门通知有重大救治任务,必须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对情况做初步判断,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向分管院领导汇报;中午、晚夜间及节假日应立即报告院总值班,总值班对情况做初步判断,应立即分别向医务科和院主要领导汇报;重大事件报告责任人可直接向院主要领导汇报,院主要领导接到汇报后,一方面立即组织现场救治,另一方面立即向上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或政府报告。

   1.4制定应急纪律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调配,通讯联络保持畅通,做好处理突发事件前的一切准备。

通过正常渠道发布涉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避免社会恐慌。

   2建立培训演练制度

   2.1确定目标通过培训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护队伍,使应急救护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

   2.2确定培训方法及内容

   2.2.1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业务讲座、参加上级培训班、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2.2培训内容

(1)三基理论:

医务科、护理部每年分别组织两次全院性理论考试和急救技术考核,使急救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专业培训:

随着全球一体化,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来自生物因素、有毒化学物质、核辐射的多形式、多波次及恐怖分子活动等突发事件的潜在威胁;加上世界发现的40多种新的病原微生物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如爱滋病、非典等已在我国出现,疯牛病、埃博拉病毒感染等对我们的威胁不容忽视。

医务科、护理部有计划地邀请有关专家给全院医护人员讲授新发疾病的特点,诊断、治疗、护理要点。

2003年我院在江苏省率先治愈非典确诊病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社会零扩散是培训成功的典型范例。

在非典流行早期,我院就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非典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消毒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措施;收治非典病人后,对“SARS”病房、隔离留观病区、发热门诊等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及预备人员进行上岗前非典知识、个人防护再次强化训练,达到人人熟练掌握隔离衣穿脱程序,熟悉不同区域的工作流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和应对措施,详细了解病区设置,以消除恐惧心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实现“零感染”的目标。

(3)现场救护知识培训:

①病员分类。

应急救护小组成员接到指令后,应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根据临床经验,按病情轻重缓急,将伤病员大致分类,对重伤员要求特别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初步诊断后立即收入相应专科或ICU病房;对诊断明确但救治困难的病人,及时请求上级医院支持,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派医护人员负责转运护送;轻伤员集中管理,疏散时应及时问清其去向,以便家属或单位查找。

②清理现场。

重点应详细记录患者姓名、住址、单位等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对暂时无法确定身份的人员予以编号。

③定点救治。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必须按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由专人护送至传染科或隔离门诊或病区;对明确诊断为特殊传染病的病人,应做好病人的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专车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④心理支持。

突发事件往往给伤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心理上巨大的伤害,救治人员工作态度既要严肃认真,更要注意关心体贴安慰病人,实践表明,适时地帮助病人整理衣衫、轻轻地拉一拉或拍一拍病人、拥抱病人等动作比用语言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更为有效。

⑤密切协作。

协助疾控、卫生监督人员采集可疑的标本及血样。

   2.3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季节及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急救小组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演练。

通过演练一方面使应急救护小组成员了解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检验预案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同时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预案;另一方面通过演练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小组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3培养适应合作能力

    3.1加强思想教育医院管理者应居安思危,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放松,经常性地教育员工应对突发事件不但要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同舟共济主人翁精神,更要有主动参与意识。

在重大节日院内组织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多种集体竞赛活动,以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谦让、理解,从而培养员工间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对付难题的能力。

   3.2明确管理人员针对应急救护过程中人员之间彼此陌生的情况,救治现场明确一名临时负责人;在新成立的病区,护理部应选派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护士长配合主任医师进行管理,强调要充分发挥交班本、记事本的作用,对病人的病情及病区的事情要详细交班,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应及时调整,使医护人员能尽快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

3.3调换轮转岗位医院规定所有医疗、护理专业新分配、新调进人员必须在不同系统、不同科室轮转3年以上才能定科;医生定科后每年必须在门诊、病房、急诊轮转;护理人员必须定期调换岗位。

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及工作特点,从而有利于增加医护间的交流机会,以提高他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确保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发挥最佳工作状态,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4配足配全应急物资

   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医院明确专人管理应急储备物资,规定:

应急储备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外借;医疗、护理、总务、设备维修、保卫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各科室医疗仪器、车辆、药品、通讯、电源和气源等在位、完好情况;所有抢救设备必须定期检查、试用、充电、更新;急救药品应及时更换以防过期或失效;所有使用过的物资必须重新整理恢复待用状态,一旦需要,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5加强宣传总结讲评

   医院对处理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及时在全院员工大会上予以表扬,同时为媒体提供宣传资料,为上级表彰推荐建议名单,以激发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

应急工作结束后,安排各科人员尽早归位,确保全院医疗安全。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统计各科室上报的材料,在院周会上,进行总结讲评,肯定各科室在应急突发事件中一些好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根据应急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方案,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吉林大学医院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生化袭击事件)等事件类型,结合医院系统在应急处理中的工作职责,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㈠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㈡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工作小组

1、业务协调组  

2、专家技术指导组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组织专家组进行事件后果评估。

2、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对各医院进行会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

3、组织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救治、现场救援等应急处理。

4、医学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5、组织医院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演练。

6、联系并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

三、日常监测预警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

  ㈠日常监测机制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由各医院发热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及医院管理处组成,各医院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建立校区医院急诊病人登记制度,对来诊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去向等进行登记。

3、建立食堂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制度,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定期对学校内各食堂食品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建立医院总值班电话传真报告网络。

5、在校园网上建立疫情日报告网页,方便疫情报告。

  ㈡信息报告程序

1.出现大批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火灾致人员伤亡而急需抢救时、出现甲类传染病、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需抢救的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2.对于校内发生的影响师生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诸如爆炸受伤、集体中毒、群殴受伤、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意外伤害及其他原因的集体受伤事件等,应在运送校区医院的同时由有关单位值班人员向学校保卫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及后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校区医院应在接诊的同时由医院职能部门或院长向医院管理处报告,医院管理处向主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各医院发现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各医院发现涉及我校师生员工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病例时,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应急技术、人才储备

1、每年定期组织传染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基本外科、麻醉科、急诊科、骨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2、每年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技术操作和协调配合演练。

3、各医院建立常设的应急医疗队,人员变动要及时报告,确保召之即来。

五、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储备

医院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院应配备呼吸机等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