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051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docx

指导课外阅读课题方案

《有效指导,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吕叔湘先生曾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缺乏读书兴趣。

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看电视、玩电脑还是看书的兴趣性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前者。

可见,电视、音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也会营造不良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很多学生去看书,只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教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大多选择的是作文选或是作文辅导用书,这些功利性阅读的形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

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缺乏有效阅读。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或是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

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阅读和写作能力未见明显提高。

3、缺乏读书氛围。

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家庭文化的缺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活节奏的加快,到处是忙碌着的人们的身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人们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人们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

处在这么一种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

可以说,家庭阅读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二、国内外相关内容研究概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

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

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

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

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与警示。

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效指导”是意味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使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实效,即通过阅读,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并能将课内外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受益,得到成长。

“实践研究”:

即行动研究,就是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矫正行为,使增强实践的有效性。

换一句话说,就是在课外阅读的活动中研究课外阅读。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六年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特色。

2、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

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4、通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生活,学会做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指导之一:

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

目前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

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遵循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并行的原则让学生汲取全面的营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指定阅读之——经典诗词诵读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为了让孩子们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学校推出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

一二年级:

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80首(每学期20首);

三四年级:

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每学期20首);

五六年级:

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每学期20首);

学校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基础选取诗词,完善篇目。

五年级开始在背诵诗的基础上背诵词和散文诗的名段,每个年级每学期再背诵10句名言名句。

指定阅读之——经典文学类作品

1、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读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以课内阅读的名家作品带读。

在课内阅读中有很多的名家作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推荐学生阅读名家的其他作品,起到以一篇带读几篇,带读一本的作用。

3、推荐年级阅读书目。

学校根据学生阅读水平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阅读书目。

各年级段课外阅读目标为:

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

学校将根据阅读目标为每个年级推荐20本阅读书目。

(二)、有效指导之二——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交往形式。

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

要让学校的形成一种读书氛围,让这种氛围来感染学生。

1、成立班级书香角

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书籍,每个学生的书籍都是不一的,所以成立班级读书角,实现书香的传递,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

同时规定班级读书角中的每本读物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以保证书源的充足与新鲜,吸引更多渴求知识的小眼睛。

2、固定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

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校定每天早晨到校8:

00——8:

20为晨读时间

星期二和新期四中午15分钟为经典诗文的诵读时间

每班每星期安排一个中午为图书馆阅读时间

月最后一周的班队活动课为阅读指导课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

3、活化图书馆资源,开展大阅读活动

图书馆阅读:

学校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静默于图书馆的各类书籍与孩子们对话。

学校把学生中饭后的四十分钟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进图书馆阅读。

具体安排: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六年级

五年级

星期一中午

星期二中午

星期四中午

星期五中午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

定星期二中午为读故事时间,要求老师利用星期二中午时间给学生念读,可以念读一个个小故事,对于篇幅比较长的作品也可以念读精彩的段落或情节。

因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是,是跟着懂阅读的成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来的。

通过念读可以让学生经历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

图书馆借书制:

在进图书馆阅览的基础上,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外借,便将之放入班级的“图书银行”。

“图书银行”由班级图书管理员主管,随时向学生开放,共享图书资源。

另外,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再由图书管理员安排,开辟“友情换读网”班级学生可以把借来的书进行互相传阅,扩大阅读面,一个月以后归还图书馆。

4、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参加活动时,神经系统紧张,表现欲增加。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1)读书成果的展示活动。

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海报设计活动”“精彩片断诵读活动”“读书小报设计活动”“读后感写作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

读书日活动是刺激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现“学识”、“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不定期的举办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日”活动。

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掌握学生读书的爱好,学生也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了读书的“才能”,提高了读书的兴趣。

5、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

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

所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联系卡显得非常重要。

设计一张联系卡,让家长在相应栏内填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

形成班级,校园课外阅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于读书的氛围中。

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不断督促,不断细化,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三)、有效指导之三——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

1、重视课外阅读过程,推行课外阅读的多种形式

(1)、多次分层阅读

一本书如果单单让学生自己去读,没有老师参与指导,可以说这样的读书只是进行到最为表层的一面。

只有当学生深入到一个个章节,一个个任务,一一个词一个个句,这样的阅读是有收获的,一个学期中如果一个班级能真正地读好一本书,这样的一种阅读引导是有效的。

(2)、开展专题阅读

围绕专题开展课外阅读,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目标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

好的专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让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亲情”这一系列时,可以推出了中年级《一碗馄饨》的阅读课研讨活动和《荔枝》一文的阅读交流课。

高年级可以推出《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母亲》的读书交流会。

开展专题阅读,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的深入。

(3)、推进整本书阅读

对于一本完整的分章节的作品,对于各年段的学生来说阅读都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在二年级只六年级两个年段中,引领学生开展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研究。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推行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个体阅读、师生共同、亲子共读。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将三种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A、个体阅读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童书,激发他们自己主动、独立阅读的兴趣。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校园小说进行阅读,也在兴趣阅读的同时,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读物自行进行独立阅读,为学生后续的阅读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

B、师生共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

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

首先教师自己扎进书堆,然后从推荐阅读的内容入手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利用自己的示范朗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

老师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另外,我们还可以做好经典名著的点拨与讲解工作。

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在孩子们学会独立阅读后,我就引导他们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

C、亲子共读

积极倡导亲子阅读,为孩子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

在现有的条件下,大部分的课外阅读是要在家庭完成的,如果得到家长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都会大大提高。

学校实验老师可以会给家长写公开信,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兴趣第一”的原则。

将“孩子最早的老师”也动员起来,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切实的指导。

尽可能做到为孩子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

2、丰富课外阅读过程,以记录、听说、写作相结合

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1)阅读与设计同行——推出经典诗文积累本

在诵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编印“我的经典诗文积累本”,把每周诵读的诗词认真的书写在经典诗文积累本中。

学生还可以结合诵读的诗文查找相关的资料,如诗的背景,对作者的了解、记录诗的意思,写写自己的学诗体会、根据诗的意思配画……经典诗文积累本的功能在于积累,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2)阅读与记录同行——推出阅读记录卡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阅读记录卡,通过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反思,阅读积累。

通过阅读记录卡的推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读书,丰润读书环节与过程。

读书卡分年段按要求不同设计。

(3)阅读与写作同行——推出“班级五彩生活集”

读了那么多的书,一定有什么想法,在学校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精彩片段,这些想法,这些精彩的片段需要用心用笔记录下来。

在本学期中学校推出“班级五彩生活集”。

各班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申请刊出“班级五彩生活集”,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

(四)、有效指导之四——各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

在以往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去阅读,而对学生的阅读不作指导与反馈,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或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去阅读。

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体验的交流,开设课外阅读课,使学生真正去阅读,真正会阅读。

1、绘本阅读课。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许多国家首选的儿童读物,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绘本精炼的文字和图画可以带给儿童非常自由的想象空间,这也赋予了绘本教学巨大的空间。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儿童也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

儿童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因此,绘本教学可以很容易地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并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好书导读课。

一本好书先有老师阅读,在老师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产生了一定的感悟,由此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

以此,选择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书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人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也可对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阅读、唤醒阅读兴趣的片段或章节进行导读。

3、好书推荐会。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4、班级读书会。

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5、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高年级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6、阅读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7、阅读交流课。

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

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阅读交流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反映,简单的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参与,积极的创造的过程。

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应了所阅读的文本,让阅读成为思考的过程。

8、读书笔记辅导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五、课题研究的相关有利条件

全面推广,为营建书香校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定期组织学生进馆阅读。

我校在2007年的首届读书节中被评为“书香校园”。

去年9月参与了新教育实验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介入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着手研究。

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区读书节、校读书节、班级读书展示等各种活动营造了课外阅读的氛围。

学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习惯。

在已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前期的实践也积累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所以,本课题着重在有效指导入手,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六、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

1、起始阶段(2008、5——2008、8)

(1)成立课题小组。

(2)做好实验前测。

(3)加强学习,掌握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让大家都了解该实验的内涵,并组织专题学习或讲座交流活动。

本阶段成果为:

《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08、9——2009、2)

主要任务: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出每学期的实验步骤和措施。

——鼓励教师依据此课题确立自己的子课题,并在申报批准后,制定其研究方案。

(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开始启动实验,动员所有任课教师的力量,并取得家长支持。

——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

——特别关注读书积极学生的变化,及时总结,或请他们自述成文,以给他人借鉴、学习。

阶段成果为:

课外阅读篇目的确立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案例收集

3、总结阶段(2009、2——2009、6)

(1)全面总结实验情况。

(2)预定下阶段实验思路。

本阶段成果为:

《有效指导,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案例集》

八、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顾问:

荆小兰

课题负责人:

葛玉琴

课外阅读篇目的确定和各年段阅读卡的设计:

张春贵孙玉梅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

刘伟张玉梅

课外阅读活动策划:

张光星韩建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