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梁桥施工的现场管理.docx
《简支梁桥施工的现场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支梁桥施工的现场管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支梁桥施工的现场管理
目录
摘要……………………………………………………………………………………………………3
前言……………………………………………………………………………………………………3
1.技术准备……………………………………………………………………………………………3
1.1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核对………………………………………………………3
1.2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3
1.3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3
1.4制订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4
1.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4
1.6编制施工预算……………………………………………………………………………………4
2.施工现场准备………………………………………………………………………………………4
2.1施工控制网测量…………………………………………………………………………………4
2.2补充钻探…………………………………………………………………………………………4
3.桥位施工测量………………………………………………………………………………………5
4.钻孔…………………………………………………………………………………………………5
4.1陆上桩钻孔………………………………………………………………………………………5
4.2水上桩钻孔………………………………………………………………………………………5
4.3填写钻孔记录……………………………………………………………………………………5
5.清孔…………………………………………………………………………………………………5
6.钢筋笼制作、运输及安装………………………………………………………………………6
6.1钢筋笼制造及运输………………………………………………………………………………6
6.2钢筋笼安装………………………………………………………………………………………7
7.混凝土浇筑…………………………………………………………………………………………7
7.1导管的选择与试验………………………………………………………………………………7
7.2导管的安装………………………………………………………………………………………7
7.3二次清孔…………………………………………………………………………………………8
7.4混凝土配制………………………………………………………………………………………8
7.5首批封底混凝土…………………………………………………………………………………8
7.6灌注混凝土………………………………………………………………………………………8
7.7灌注砼测深方法…………………………………………………………………………………10
7.8凿除桩头…………………………………………………………………………………………11
8.立柱施工…………………………………………………………………………………………11
8.1破桩头…………………………………………………………………………………………11
8.2立柱施工………………………………………………………………………………………11
9.盖梁施工…………………………………………………………………………………………12
9.1施工顺序………………………………………………………………………………………13
9.2施工方法………………………………………………………………………………………13
10.安全的管理……………………………………………………………………………………15
11.进度的管理……………………………………………………………………………………15
12.总结……………………………………………………………………………………………16
浅谈简支梁桥下部结构施工的现场管理
摘要:
桥梁的施工工序相对道路来说,比较复杂繁琐,而且每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每一道工序施工质量的好坏,都会对下一道工序产生直接的影响,前一道工序做得标准、规范,下道工序施工时就会很轻松、方便,反之,就会很麻烦。
而有效的现场管理,将会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掉人为的麻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简支梁桥施工现场管理
前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即使是伟大的、历经无数风雨的毛主席在面对武汉长江大桥时,也不由心生感慨。
而发展到如今,桥梁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跨越天然屏障,联通南北东西的工具,同时也是一道道美丽壮观的风景。
风景虽美,但必须要有绝对过硬的质量,才能支持着它们屹立在风雨中,经历岁月的洗礼而不倒,供世人行走、参观、赞叹。
质量就是这些伟大的工程的生命,而为了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注意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阶段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将从一个长期奋战在施工第一线的人的角度来阐述施工现场优质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的影响。
1.技术准备
1.1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核对
熟悉、研究、领会设计意图;检查图纸各部分的组成,特别是(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技术要求是否正确;现场情况是否核对;有疑问和建议可向设计单位书面反映;
1.2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
地质资料;水文资料;水位调查;材料的运输;设备的进场等;
1.3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会有一次由业主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的技术交底会。
会上设计单位会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施工单位仔细听设计单位的交底并根据自己对设计图纸的研究和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交底过程中和图纸中的疑问、建议和变更。
最后在同意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在以后的计量过程中,变更的文件都将作为施工单位申报的依据。
1.4制订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
临时性施工结构的设计:
基坑围堰、钻孔桩水上平台、预制场地、导梁或架桥机、模板支架及脚手架,起重吊装设备等。
均应在安全的条件下,尽量采用现有的材料,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装拆简便、实用性强。
1.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一份详尽的、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将会对以后的施工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人员的配备、材料的需求、机械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费用的安排,才能保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工期被拖延,才不会出现因为要赶工期而无法保证质量的情况。
1.6编制施工预算
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施工预算。
一份详细的施工预算便于以后施工管理时掌握尺度,有依据可循。
2.施工现场准备
2.1施工控制网测量
控制网中中所设的基线桩、水准点以及重要桩志的保护桩,进行三角控制网的复测。
2.2补充钻探
以便查明墩位处的地质情况和可能的隐蔽物。
2.2.1搞好“四通一平”
水通、电通、通讯通、路通及平整场地。
2.2.2建设临时设施
如生产、办公、生活、居住和储存等临时用房,以及临时便道、码头、混凝土拌和站、构件预制场等。
2.2.3安装调试施工机器
2.2.4材料的试验和储存堆放
2.2.5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
2.2.6冬雨季施工安排
2.2.7消防、保安措施
2.2.8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
3.桥位施工测量
桥位的放样必须精确,首先,必须复核桥梁附近的控制导线点的坐标是否准确,是否能跟整个导线控制网闭合,在桥位放样时,尽量将误差降到最低,在孔钻好后,下钢筋前再次放样,以保证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重合。
测量人员必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在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保持下去。
4.钻孔
钻孔按难易程度可分为陆上桩与水下桩。
4.1陆上桩钻孔:
因为桩机机身比较容易稳定,所以钻孔时,过程相对简单。
4.2水上桩钻孔:
对水上作业平台的搭设要求较高,水上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稳定,安全,牢靠。
如果水上作业平台不稳,可能会导致孔倾斜,偏位,扩孔等问题。
4.3填写钻孔记录:
在钻孔过程中,钻孔人员要认真及时的填写钻孔记录,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必须详细的填写在记录表上。
钻孔时,要勤测孔深,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等指标,以便随时了解的钻孔的进程及具体情况。
5.清孔
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虚土)厚度、泥浆液中含钻碴量和孔壁垢厚度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为水下混凝土灌注创造良好的条件。
1、钻孔至设计高程,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清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的沉渣厚度应满足要求。
清孔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抽渣法适用于反循环旋转钻及反循环冲击钻。
②换浆法适用于正循环旋转钻孔及冲击钻。
2、对大直径或深孔钻孔桩在采用钻机清孔时,待孔底沉淀达到要求后宜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清孔。
3、清孔,在抽渣或吸泥时都应及时向孔内加注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或泥浆面标高。
4、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
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6.钢筋笼制作、运输及安装
6.1钢筋笼制造及运输
1)、钢筋笼可按设计长度和设备吊装能力,采用整根或分段制造。
当采用分段吊装时,应先在加工厂进行试拼对接合格,再分开吊装,保证对接钢筋连接质量。
2)、对于较短的桩基,钢筋笼宜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
对于孔深较大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焊接的,钢筋笼分段长度6~9米,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
现场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
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应在钢筋上标识套筒旋拧到位的直观判断标志。
3)、钢筋笼制造应在专用台架上进行,下料前,必须先进行拉直,然后对号加工下料,并分类标识排放。
钢筋的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型固定架来进行固定,切忌人工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误差要求。
4)、吊运钢筋笼时,在钢筋笼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点,其吊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样可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致变形。
5)、钢筋笼外侧应对称设置数量足够而牢固的保护层垫块。
垫块需采用与桩体混凝土同等级的混凝土预制垫块或塑料成品垫块。
6)、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在6m以内时可用两部平板车直接运输。
当长度超过6米时,应在平板车上加托架。
如用钢管焊成一个或几个托架用翻斗车牵引,可运输各种长度的钢筋笼,或用炮架车采用翻斗车牵引或人工推,也可运输一般长度的钢筋笼。
6.2钢筋笼安装
1)、安装钢筋笼时,可根据钢筋笼的长度来选择起吊方式。
如现场桩机长度及起重能力能够满足起吊要求,可直接用桩机起吊,如钢筋笼较长,则可用汽车吊双吊点法起吊,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护筒口,再起吊第二段,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钢筋设计底标高,最后将最上面一段的挂环挂在护筒口并将主筋与护筒口焊牢。
钢筋笼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插入。
钢筋笼从开始下放到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允许超过4小时。
2)、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钻孔,保持垂直,慢放入孔。
入孔后不宜左右旋转,徐徐下放并严防孔口坍塌。
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严禁猛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3)、在孔口接长钢筋笼时,上、下主筋位置应对正,保证钢筋笼接长后上下
段的轴线在一直线上,不得出现转折。
无论是接长钢筋笼还是钢筋笼全部节段安装到位,在孔口均应有可靠的支撑及固定。
4)、钢筋笼吊放入孔后应再次用全站仪放桩位进行对中,保证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一致。
7.混凝土浇筑
7.1导管的选择与试验
导管技术要求灌注水下砼采用钢导管灌注,采用导管内径为25-30cm。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Pmax(即导管总重加管内堵满混凝土重量之和)。
7.2导管的安装
导管采用φ25-30钢管,每节2~4m,中间节用2.7m,底节可为4m配1~2节1~1.5m的短管。
钢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
导管直径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
使用前进行试拼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水密试验时水压力不小于井孔内水深的1.5倍。
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
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
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
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设防松装置。
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有250~400mm的空间。
7.3二次清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大于15cm;如沉渣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7.4混凝土配制
1)砼配合比需经公司中心实验室验证,和监理组认可后方可进行生产。
2)拌制砼前,需检测砂石的含水量,以便确定加水量,保证砼的坍落度适中,满足施工要求。
3)拌制砼时,要严格执行配合比,切勿发生离析现象。
4)拌制砼的时,取样做试件,以检测生产的砼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5首批封底混凝土
灌注水下砼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
钻孔经成孔检查合格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
灌注首批砼时,必须将大料斗放满砼,然后拔塞,以确保将孔底的沉渣一次性全部冲起,成功的封住导管下口。
7.6灌注混凝土
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3~6m。
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
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孔桩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
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
要注意安全。
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
2)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3)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4)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时应将导管内及混凝土输送泵内的混凝土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5)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6)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粉煤灰掺量较大,粉煤灰可能上浮堆积在桩头,加灌高度应考虑此因素。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100cm以上,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
7)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应至少留取2组试件,对于桩长较长、桩径较大、浇筑时间很长时,根据规范要求增加。
如换工作班时,每工作班都应制取试件。
试件应施加标准养护,强度测试后应填试验报告表。
强度不合要求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采取补救措施。
8)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在灌注前应进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检测;在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
需要注意事项:
①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以3.0m~6.0m为宜,既不能小于3m也不能大于6m。
灌注过程中,设专人密切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②利用导管内的混凝土超压力使混凝土的灌注面逐渐上升,上升速度不低于2m/h,当砼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应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确定砼的顶面位置,保证砼浇筑面高出设计标高1.0m,以便凿除浮浆,确保混凝土质量。
③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溜槽慢慢地注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倾入导管内,以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同时,对灌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记录备案。
④在浇筑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此时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节长导管时,速度要慢,防止桩顶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min,要防止工具等掉入孔内,已拆管节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7.7灌注砼测深方法
灌注水下砼时,应经常探测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口的深度,以控制导管埋深。
如探测不准确,将造成埋深过浅,导管提漏,埋管过深拔不出或断桩事故。
因此,在钻孔灌注桩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由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操作。
目前测深多用重锤法,重锤的形状是锥形,底面直径不小于10cm,重量不小于5kg。
用绳系锤吊入孔内,使之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砼表面(或表面下10-20厘米)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砼灌注深度。
本方法完全凭探测者手中所提测锤在接触顶面以前与接触顶面以后不同重量的感觉而判别。
测锤不能太轻,而测绳又不能太重,否则,探测者手感会不明显,在测深桩,测锤快接近桩顶面时,由于沉淀增加和泥浆变稠的原因,就容易发生误测。
探测时必须要仔细,并以灌注砼的数量校对以防误测。
7.8凿除桩头
当钻孔桩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即可进行桩基承台基坑开挖,完成后人工凿除桩顶掺杂有钻渣和泥土的超灌部分混凝土,至承台底部设计标高或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新鲜混凝土为止。
特别要求,在凿除桩顶混凝土时严禁将桩顶钢筋人为变形,在修凿砼的过程时,要用熟练的工人,在修凿过程中,要避免钢钎碰到钢筋,以防碰伤钢筋。
砼凿除后,用铁刷将钢筋上的砼残渣清理干净。
8.立柱施工
8.1破桩头
桩头开凿,用风镐凿除离设计标高20cm左右时,改用人工凿除,确保桩头质量。
凿至设计标高后,清除碎屑,冲洗干净。
8.2立柱施工
8.2.1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
放出十字线及外围尺寸线,控制好立柱中心及钢筋长度,用井字支架定位,上口由钢管支架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墩身钢筋骨架成型后垂直,不歪斜。
结构中所有普通钢筋按照施工图要求准确加工安装和定位,严格保证各类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内不得有绑扎钢筋的铁丝伸入。
墩身受力主筋的接长采用可靠的机械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满足规范要求。
2)根据放样护桩结合定型钢模板规格,准确定出立柱模板安装位置。
3)为保证墩立柱施工的外观质量,严格控制好模板表面平整度、光滑度及垂直度,模板使用定型钢模。
4)为了保证立柱施工的外观质量,钢模制作拼装施工中严格控制3米内平整度≤3mm,相邻两块高低差≤2mm。
模板接缝采用纸质胶带夹缝,墩身砼一次性浇筑完成。
5)定型钢模在现场内平地拼装,清理除锈后,涂刷色拉油脱模剂。
就位立模时,如部分模板由于单节长度较长,采取分节拼装(在地面上做好标志,定位销组合)。
底部用2cm橡皮粘在钢模下口,由承台上的预埋钢筋和木锲固定,在上部四角用缆风绳拉牢,配合钢管支架固定,确保钢模在浇筑砼时稳定。
6)立模好后,必须认真检查模间距,并拉麻线检查模板横向共线性,合格后用钢筋将两柱模板点焊牢固。
在模板顶部,南北侧用两根槽钢夹紧。
7)质检人员进入模内,检查钢筋保护层。
保护层厚度不够者,用木块临时垫塞,当砼浇筑至该处时将木块取出。
不能使用砼垫块做保护层,杜绝露筋和木块杂质夹在砼里等事故发生。
8)垂球检查模板垂直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1000,且墩身各断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用水准仪测量,标出立柱顶高度。
9)为防止漏浆,底部外周围用砂浆填塞,凝固后才浇砼。
10)模板安装完成,检测立柱模板的轴线位置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8.2.2砼浇筑:
(1)施工中注意新老砼结合面的清洗和凿毛,为使外观颜色一致,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水泥厂,坍落度要求、石子粒径均需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在进行砼配合比试验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尽量减小水灰比,降低水泥用量,最大水灰比应控制在0.45以内,最大水泥用量不得超过450kg/m3,采用骨料粒径和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必要时可掺入减小收缩量的添加剂,砼应具有足够的初凝时间。
首次开浇必须洗净料斗内砂浆,以免砂浆入模。
浇筑时分层浇筑,每层30—40cm,插入式振捣器逐层振捣,振捣次序从内到外,每振捣点振捣时间在3—5秒,立柱四周加密振捣。
振捣时振捣器不能触碰模板,并防止过振和漏振。
(2)砼浇筑要连续对称进行,如因故间断,其间段时间不大于下层砼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砼浇筑完毕后,因墩顶有异型段墩帽,对裸露顶面进行及时修整、抹平、拉毛,并对砼进行养护,在砼强度未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任何荷载。
(3)按规范要求做好砼试块及养护工作,做好的试块进行标准养护。
9.盖梁施工
盖梁砼应在立柱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能浇筑盖梁砼。
盖梁施工采取先在每个墩柱两边适当位置预埋螺栓。
将带有支撑的半圆形型钢抱箍固于预埋螺栓上,并将两半圆形抱箍用螺杆对接,再用两组贝雷桁架联成整体,固定在螺栓的牛腿上作为施工平台,在上面铺槽钢,安放底模,如图。
盖梁施工示意图
9.1施工顺序
盖梁承重支架搭设—→测量放样—→铺设盖梁底模—→绑扎盖梁钢筋—→盖梁侧模安装—→浇筑盖梁砼—→养护—→拆侧模—→覆盖养护—→落架拆底模
9.2施工方法
9.2.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施工图放出盖梁纵、横轴线控制坐标及几何尺寸,并与邻近墩立柱进行里程复核。
9.2.2盖梁支架基础
盖梁支架基础直接承受盖梁的全部重量,因此必须对盖梁支架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盖梁产生裂缝,造成质量事故。
9.2.3盖梁模板
盖梁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确保内在质量的前提下,必须确保外观质量达优质结构水平。
因此必须选择好盖梁模板。
盖梁底模、侧模板从经济考虑可采用覆膜竹胶板,既能保证砼外表面光洁、平整,又节约了经济成本。
根据盖梁设计几何尺寸,盖梁模板预先在木工棚内加工成型,在使用前进行试拼装,确保模板接缝密贴、无错台,以防漏浆。
9.2.4盖梁钢筋
盖梁配筋密,钢筋直径大,种类多,定型箍多,制作、安装有一定难度。
(1)钢筋均现场制作,成型,并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放实样制作、成型,并编号。
(2)主钢筋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成型,不允许绑扎连接。
(3)钢筋在底模上焊接,必须做好保护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