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选择题
1、对待中外文化的正确主张是(D)
A中国文化本位论B中体西用
C全盘西化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是(A)
A周恩来B毛泽东C刘少奇D陈云
3、1956年11月1日,中国人民政府发表的针对苏联在10月30的宣言的声明的主要内容是(B)
A宣布废除“一边倒”政策
B宣布和平共处原则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中苏“蜜月”关系结束
D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
4、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A)
A思想政治工作B组织作风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D组织制度建设
5、在下面哪篇文章里,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B)
A《关于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党八股》
6、毛泽东提出“降低军政费用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的文章是(C)
A《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B《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文章是(C)
A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经验》
8、下面是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有(C)
A“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B“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旧知识分子存在着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
D为知识分子“脱帽”
9、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是(A)
A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B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C进行参政议政D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权利
10、陈云在1957年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是(B)
A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B经济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C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D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认为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的一种“大仁政”是(D)
A以农业为基础B发展科学教育
C建设现代化国防D优先发展重工业
12、中国共产党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时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C)
A以教育为基础,以科学为先导B以工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
C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D以科技为主导,以工业为基础
13、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
A教育B科学C技术D制度
14、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C)
A“中间地带”的思想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D“两个霸权”的思想
15、毛泽东认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无产阶级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是(A)
A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
B执政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的问题
C执政党与群众关系的问题
D党内民主与党的监督问题
16、“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最初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B)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17、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是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C)
A毛泽东B周恩来C陈云D邓小平
18、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任务是在(B)
A1951年《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
B1956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
C1956年党的八大上的报告中
D1962年广州的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
A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B国内各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也反对民族分裂的倾向
20、60年代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主张的是(C)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21、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B)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国家主权和安全第一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艺术领域内实行的基本方针是(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推陈出新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是(A)
A陈云B周恩来C刘少奇D毛泽东
24、毛泽东正式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A)
A《论十大关系》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不要四面出击》
25、毛泽东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D)
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个人的利益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两参一改三结合”
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首要的经济关系是(D)
A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27、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是(B)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集中制
28、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C)
A中共八大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
2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D)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
B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
C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D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0、在1956年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属于(C)
A资产阶级B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31、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思想的是(C)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33、1963年,周恩来曾经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就是(C)
A宗派主义B主观主义C官僚主义D教条主义
34、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指出:
“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时期的斗争。
”(C)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D中共九大
35、提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是(C)
A江泽民B邓小平C毛泽东D周恩来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就知识分子问题主要谈及的问题有(BCD)
A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问题B我国知识分子的情况
C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D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问题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提出文艺服务对象应该包括(ABCD)
A小资产阶级B农民C兵士D工人
3、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包括(ABCD)
A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
B以重工业为中心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尽可能解决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的矛盾
D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方面提出的方针有(AB)
A“古为今用”B“洋为中用”C“中体西用”D“百花齐放”
5、新中国建立时制定的外交政策是(ACD)
A“另起炉灶”B“平等互惠”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ABCD)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强调,必须保持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AD)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D艰苦奋斗的作风
8、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具备的条件有(ABCD)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B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C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D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
9、符合“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观点的说法有(BCD)
A这是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而提出的经济观点
B确立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从国家的财力物力出发
C以国家可能运用的财力物力制约建设规模
D目的是防止经济建设中的冒进和保守
1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ABCD)
A中国工业化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B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
C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D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1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BCD)
A国防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路,为经济建设服务
B兼顾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国防现代化
C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D用加快发展经济建设的办法,来实现国防的现代化
12、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ABCD)
A“爱国一家”B“爱国不分先后”
C“以诚相见”D“来去自由”
13、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的主张,其中有关“四目”的内容是(ABCD)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B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D双方互信,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
1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的主要关系有(ABCD)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15、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是指(ABC)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C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D在分配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补充一定的其他分配形式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和主要特点是(ABCD)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国家各级行政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
17、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来自(ACD)
A人民群众的监督B舆论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D共产党内部的监督
18、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力
C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警惕和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
D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独特创造
1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依据有(ABCD)
A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
B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很早就建立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和交融
C中国国内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代表了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20、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内涵包括(ABC)
A艺术上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B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流派
C艺术和科学上的是非,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争论和实践去解决
D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依据有(ABCD)
A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B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C吸取建国以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D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
22、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双百方针”的著作和讲话有(AD)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不要四面出击》
2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考验主要是(ABCD)
A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B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
C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D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1956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之后,毛泽东明确地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问题。
”他指出:
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而“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
结合上述材料,试用有关知识分析“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
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力。
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的事业,是亿万劳动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事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大群众还难以达到直接地、普遍地参加社会管理的水平,但党和国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吸收越来越多的群众参加管理,使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使人民主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
答: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
这主要是地位的变化和权力的掌握,使党的干部容易滋长各种不正之风,容易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设,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要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为此,必须坚持“四个必须”,即: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3在国际社会上靠一些小动作鼓噪、推动分裂主张是“台独”分子的一贯伎俩。
吕秀莲近期欲到东南亚“出访”的图谋被有关国家拒绝后,于8月14日偷偷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国际机场,企图制造事端,进行其所谓的“外交战争”,但印尼政府拒绝其进入雅加达,她只好改道去了巴厘岛,申请赴澳大利亚“看病”,也被拒绝,再谋划去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样被一一拒绝。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吕秀莲于16日突然改乘包机潜回雅加达并耍赖不走,最终由于四处碰壁而狼狈返台。
“台独”分子吕秀莲最近偷偷摸摸地搞了一次“台独外交”,但她四处碰壁,最后是灰溜溜地返回台湾。
事实再次证明,在国际社会制造事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只能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和“麻烦制造者”,除此之外,将一无所获。
试用有关知识分析“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以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
答: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就是中国必须统一。
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也证明了,凡是国家统一时期,经济社会就会发展顺利,民族关系和睦,社会稳定;凡是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社会经济就会动荡、停滞甚至倒退。
统一则兴,分裂则衰。
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
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并积极探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完成祖国最终统一的大业,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表达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意向和主张。
先后提出了“爱国不分先后”、“既往不咎”、“来去自由”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口号,并提出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60年代初,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多次指示将我们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有名的“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
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队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四是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4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全面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毛泽东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又说:
“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的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的几段话,不是一时即兴之谈,而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而提出的精辟论断。
试用相关知识分析毛泽东当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重要论断的依据及意义。
答:
毛泽东把世界政治力量划分为三个世界,是他根据不断变幻的国际形势,把过去在国内运用自如的统一战线理论扩展到对外关系领域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战略观点。
依据: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
(2)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依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使世界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而国际无产阶级必须和被压迫民族联合共同斗争的理论,分析了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国在国际上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抓住了当代国际现象中的主要矛盾,从而对“三个世界”做出了新的解释。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国际斗争的战略态势。
它不仅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为国际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美苏两霸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尽管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其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它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更稳妥的现实基础上,使我国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同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这是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51934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王稼祥、朱德、周恩来等都在讲话中都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1944年,由毛泽东主持、谭政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再次阐释了这一思想。
1954年,在解放军政工条例上,毛泽东亲自加上“生命线”的提法。
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答:
生命线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
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是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共产党历来的提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证经济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