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730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docx

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

浅谈中药炒炭与止血效能的提升

梁龙莹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关键词: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止血机理综述

摘要:

综述了古代及现代对中药炒炭止血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科学研究,从止血机理、相关止血成分对中药炒炭后“止血效能的提升”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与总结,以期为以后炭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炒炭是我国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早在金元时期《十药神书》中就有记载葛可久用炭药“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的实例,且疗效显著。

根据当时中医五行相克的定律,认为:

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

从而形成了炭药止血原理。

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经炮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止血作用,或增强或减弱,根本原因在于炮制前后中药内某些物质的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触发促进凝血过程或抗纤维蛋白溶解,加强收缩血管和降低血管通透性,表现为止血效能提升[1]。

Keywords:

ChineseMedicineCarbonization,hemostaticeffect,hemostaticmechanism,summary:

summarizedancientandmodernliteratureandscientificresearchoncarbonizationofChineseMedicinehemostatic,inthispaper,thehemostaticmechanismandrelatedhemostaticcomponentswerediscussedandsummarizedinordertoprovidesomereferencesforthefutureresearchofcharcoal.CARBONIZATIONis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cessingmethodinChina,asearlyasintheJinandyuandynasties,"ShiyaoShenshu"recordedGEkejiucharcoalpowder"Shihuipowder"treatmentofhematemesisoflungdiseaseexamples,andsignificantefficacy.AccordingtothelawofthefiveelementsofChinesemedicineatthattime,that:

redfire,blackwater,watercangetridoffire.Thusformedacharcoalhemostaticprinciple.ModernstudieshaveshownthatChinesemedicineshavehemostaticeffectsinvaryingdegreesafterprocessing,eitherincreasingordecreasing.ThebasicreasonisthattheamountofcertainsubstancesinChinesemedicineshaschangedbeforeandafterprocessing,thistriggersthepromotionoftheclottingprocess,orfibrinolysis,whichstrengthenstheconstrictionofbloodvesselsandlowersVascularpermeability,intheformofincreasedhaemostasis.

1炭药的分类及相应的止血机理

目前世界对中药炒炭止血的机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活性炭对止血的影响

中药经过炭化后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炭素,近似于活性炭,为疏松多孔的物质,具有吸附、沉淀作用。

作用于出血部位时,能够迅速聚集沉积流出血液中的成分,发挥加速凝血的功效。

因炭素表面粗糙,当与血液接触时促进凝血因子的激活、血小板裂解释放出血小板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的同时也释放出一种能让平滑肌产生紧张作用的物质,起到收缩血管止血的作用[2]。

如地榆炭在炒炭后不仅还具有生地榆炭的止血作用,与之相比多了一部分炭素的吸附性与堵塞性,释放出的可溶性钙离子促进凝血机制的发生,几个途径加速了凝血的完成[3]。

1.2可溶性钙离子及微量元素对止血的影响

在人体的止血过程有13个凝血因子,其中钙离子结构最为简单。

大多数中药炒炭后内部会发生钙的存在形式由结晶体的草酸钙转变为可溶性Ca2﹢的化学变化,Ca2﹢炭药中的一种凝血因素参与加速凝血过程。

现代研究中,宋劲诗表明白茅根生、炭品均能影响小鼠血浆复钙时间(P<0.05,P<0.001)。

炭品与生品比较有差异,可能与其影响内源性凝血因子的能力强弱有关系。

[4]又如棕榈在炒炭前后钙离子的测定表明:

生品中含钙量为3194ppm,炒炭后钙离子含量为7685ppm,含量增加一倍左右,以凝血时间、血液粘度等为指标发现炭品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生品[5]。

凝血过程中微量元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微量元素在经过炒炭工序之后会发生物理、化学的药性变化。

通过盛瑞才等人运用离子光谱法和元素光谱法实验的得出:

槐米、栀子、侧柏三种药物在炒炭后,其各种元素具有升高。

蒲黄所含的微量元素Cu、Pb、Co等微量元素含量下降,丹皮所含Zn、Cu、Fe等含量下降。

表明某些微量元素的发生了转化,其止血效能随着其他元素的集聚也综合表现为提高[6]。

1.3可挥发油含量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挥发油在中药中分布广泛,组成成分复杂,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有的则以结合形式存在。

挥发油在中药中分布广泛,组成成分复杂,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有的则以结合形式存在;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也使其发生质的变化。

如苍术含较多的挥发油,具刺激性,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达到去油、缓和燥性目的;如荆芥炒炭后,挥发油中检出9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并且具有止血作用[7]。

又如干姜在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层析图谱表明其组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药理实验表明,干姜水煎液并没有缩短凝血的时间,而姜炭水煎液、混悬液,醚提液等则呈现出较好的止血作用[8]。

由于仅知其中的挥发油含量改变,其他一些组分改变,也可推测其中的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止血效用。

1.4鞣制的止血作用

鞣质为多元酚类,能与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质在粘膜表面保护、血管皮损处形成硬块,阻止血液外流,达到止血的目的[9]。

大多数中药经过炒炭后,其鞣质含量会呈现增加或减少,殷玉生等研究表明:

槐花米炒炭温度以160℃为宜,鞣质含量增加2-3倍,温度太高会导致有效成分损失,温度太低会导致达不到炒炭的效果。

[10]有的中草药,如槐米在高温炒炭后其鞣质含量减少,同时减少的还有抗凝血作用的异鼠李黄素,增加了与鞣质同为多羟基化合物、具有止血效能的槲皮素,据李军等研究证明槲皮素能够增强毛细血管壁弹性,抑制组胺释放等作用,实现了止血效能的提升[11]。

另一可能是高温时鞣质含量减少,因为鞣质裂解为更具活性的鞣质单体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与鞣质相比其接触面积与药理作用大大加强,缩短了凝血时间[12]。

槐米炒炭后止血成分与抗止血成分的分离也首次证明了中药既有活血作用,也有止血作用。

1.5中药炒炭的止血作用考虑为多种符合药理成分的协同作用。

丁安伟等人在研究中提到炒炭后止血效能很好的中药-大蓟的鞣质含量很少,但和其它炭药相比突出的是钙离子含量很高;又如地榆的钙离子含量很低,横向相比鞣质含量也较高。

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可以认为炭药中元素被富集化发生作用,而不是产生新的物质[13]。

1.6其他因素影响

微米大黄炭通过激活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活酶或凝血酶原的促进作用是一重要的止血机理[14]。

又如俞浩所做一文中通过实验:

地榆炒炭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得出结论:

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显著降低凝血原时间;地榆炭的的作用显著高于同等剂量的生地榆;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显著缩短活化凝血酶时间,地榆炭高剂量作用显著强于生地榆高剂量。

说明了生地炭具有促进凝血作用,炒炭后凝血作用增强[15]。

1.7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中药炒炭后的止血作用是炭药内部多种因素综合之后的效果某些中药中提升存在促进凝血与抑制凝血的因素,但最后表现出的效果由炭药中促进或抑制的相关成分决定。

如生槐花也具有止血功能,据推测,芦丁可对生槐花的止血效能产生拮抗作用,使其减弱。

经炒炭后,芦丁被大量破坏减少,使止血作用增强[16]。

可见,生物原有的生物活性在炒炭后仍然对机体止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1.8炒炭后有新的利于止血物质的产生。

通过张振凌对茜草炒炭前后化学成分TLC定性比较,发现样品中除了大叶茜草素含量比炒炭前减少外,还可明显发现一种物质明显增加,结构鉴定为1,3-二羟基蒽醌。

设计实验探究该物质对小鼠凝血时间作用的影响,虽然1,3-二羟基蒽醌在水中的溶解性小,微溶于热水,凝血试验无法确定其量效关系,但空白对照试验可以发现该物质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为茜草中的主要止血成分。

又如罗娟等人对实验得到的物质与生荷叶进行HPLC图谱,发现纯化的荷叶炭透析液色谱中没有小分子色谱峰,说明没有生叶中的小分子化合物黄酮等。

通过TEM,FTIR,UV-VIS,和FL对不同温度制备的荷叶炭透析液进行表征分析,发现了其中的LLC-NPS表征存在差异,将LLC-NPS运用于小鼠断尾出血模型中,能明显缩短小鼠尾尖出血的时间,筛选出了止血效果作用最好的LLC-NPS的炒炭温度为450℃,从而发现了新的止血活性成分[17]。

又如地榆中主要含地榆皂甙及鞣质,炒炭后皂甙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与地榆炭比,在薄层层析上少了两个或三个点,Rf值也有变化,证明有新的物质转变发生,因此地榆与地榆炭在凉血止血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18][19]。

1.9生长周期对药材含量的影响

药物的生长周期影响药物的止血效能,主要通过其生长周期中组成成分的增加。

廖立等人在研究不同采收期荷叶饮片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发现生长末期的荷叶炭止血效果更佳。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荷叶成分分析发现:

钙离子含量随生长期的增加而增加;荷叶内的碱含量在生长旺盛期含量最高0.1%,到生长末期较少0.007%,炒炭后更是低至0.00071%,由此也减少了阻碍钙离子的通道;炒炭后荷叶中的结晶钙也转变为游离的钙离子,提升了止血效能。

荷叶生物碱中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可阻滞钙离子通道,降压,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作用[20]。

综上所述,则可判断最适利用莲叶炒炭发挥止血效能的是的时期是生长末期,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可测定个生长时期的药物确定其最佳采用时期,实现最大止血效能的目的。

1.10根据病症选择药材

不同种的药物需要根据治疗的病症表现及药的特殊理化性质而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选择好的止血药作用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余南才论文中研究表明,血余炭虽然常用于外部止血,但通过吹入鼻中能到达外敷达不到的死角位置,会有更好的止血效果。

又如《金匮翼》中许多方剂的使用均表明血余炭的内服作用比外用效果更佳。

1.11对中药选择合适的炒炭温度是关键性的一步

有报道通过对栀子炒炭前后环烯醚萜类、二萜色素类、酚酸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比较,通过炭药整体与主体成分来阐明栀子炒炭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并开展了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成分的药性比较研究,初步阐述了栀子“炒炭存性”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21]。

要求中药炒炭控制确切的时间,达到“炒炭存性”的状态,会增加中中药经炒炭后药品止血的临床适应性,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2炭药止血效能提升探究新角度

查阅现有关于炭药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大都是探究中药炒炭后相关组成成分及前后物质含量分析。

用炭药中组成成分前后变化与止血能力变化是否一致来说明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多少促进或抑制止血效能。

根据生理学止血的机理(血管收缩止血、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纤维绒酶蛋白的活性、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我们可以以此来启示新的切入点,更好的探究中草药炒炭后对于止血效能提升的奥妙。

笔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建议:

2.1组合用药

现代研究多以中药单味药为主,对比炒炭前后物质变化说明与止血相关的成分。

我们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到相关物质组成成分的在炒炭后改变的多样性与在方剂中中对机体运用的整体性,充分实现炭药的止血作用。

2.2控制药的炮制温度

现代研究理论多从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出发,但并未与炒炭后的炭药作用表现完全契合。

运用炭药要注意到止血的机理,炭药的最佳作用时间,炭药的最佳制作方式与最适炒制温度,科学分析出在一系列工艺中炭药的药品、药性。

结合机体的整体表现来选择确定不同的患者的炭药与剂量,确保体现炭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3化学物质含量的研究

从化学方面出发,研究中药炒炭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以及研究这些有效成分在止血中使如何产生影响的,解释和完善中药炒炭止血的原理。

2.4生长习性对药材的影响

现代环境急剧变化,药材在各地的生长环境不同,势必会影响到药材的一些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药理作用。

我们需要在具有特征性的地点研究生长环境对药材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到的理化性质,适宜怎样的炮制方法,为更好的探索中药炒炭的止血功能做好理论化准备。

2.5选择合适的药材部位入药

炒炭后药材各部分可能物质含量的减少不是同一趋势,选择合适的药材部位,使其含有有利于止血作用的因素达到最大利用,则更有利于止血。

[1]周海明.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概述[J].海峡药学,2012,24(11):

56-57.

[2]王雅莉,胡光,张倩,陈华,杨丰庆.炮制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3(05):

127-136.

[3]钟凌云,龚千锋,张的凤.中药炒炭的炮制机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2(01):

19.

[4]宋劲诗,陈康.白茅根炒炭后的止血作用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5):

45-48.

[5]于冰露.中药炭化炮制及应用机理研究[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01):

43-45.

[6]盛瑞才,丁安伟,向谊.五种中药炒炭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02):

96-97.

[7]马规划.中药制炭止血理论的现代认识[J].中医研究,2004(05):

15-16+18.

[8]吴皓,叶定江,赵玉珍,王苏玲.姜炮制品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03):

147-149+190.

[9]周艳,张振凌,李连珍,苌建峰.浅谈中药“炒炭止血”理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253.

[10]殷玉生,陈瑞发.槐花米炮制前后鞣质含量的变化[J].中成药研究,1980(06):

32-34.

[11]李军,贾天柱.槐米炒炭的意义及其止血物质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6(03):

134.

[12]刘小平.关于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探讨[J].中药通报,1984(02):

17-18.

[13]丁安伟,张丽,吴丽文,孔令东,盛瑞才.大蓟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材,1998(11):

3-5.

[14]张书,时昭红,郝建军,王日权.微米大黄炭止血机制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2):

54-55.

[15]俞浩,毛斌斌,刘汉珍.炒炭对地榆中鞣质量及止血效果的影响[J].中成药,2014,36(06):

1317-1320.

[16]李军,贾天柱.槐米炒炭的意义及其止血物质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6(03):

134.

[17]张振凌,周艳,黄显峰.茜草炭止血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7(12):

1803-1805.

[18]王玥琦,卢长庆.地榆炒炭的组织结构及化学变化[J].中药通报,1988(09):

18-20+62.

[19]吴皓,叶定江,赵玉珍,王苏玲.姜炮制品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03):

147-149+190.

[20]廖立,舒展,李笑然,杨世林,郝丽莉.荷叶炭的止血作用与炮制工艺研究[J].中药材,2010,33(12):

1852-1855.

[21]姚蓝.基于栀子炒炭存性的物质基础内涵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