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265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30

专题8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考点一 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b)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内容概括

初期三杰(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高潮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2.宗教改革【加试】——(c)

(1)背景

①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②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2)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他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②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他认为,《圣经》代表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3)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以唯物史观认识文艺复兴的社会影响

(1)经济上:

在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2)思想上: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创造现世幸福,为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3)科学上:

提倡科学实验和实践,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4)消极方面:

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产生了负面影响。

2.以唯物史观认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1.(2018·4月浙江选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

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

答案 A

2.(2017·4月浙江选考,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

这类学校兴起于(  )

A.古罗马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 B

解析 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维多利诺,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

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

A.基督教神学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

答案 C

解析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歌颂了人的伟大,故选C项。

考点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一)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加试】——(b)

(1)政治上:

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

(2)经济上:

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3)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加试】——(c)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①建筑风格:

砖块垒砌,彩色大理石装饰;鼓座以大圆顶覆盖,圆顶上有小尖塔。

②成为佛罗伦萨标志性建筑之一,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③建造初衷就是体现公民精神,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乌菲齐博物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①乌菲齐博物馆原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因收藏达·芬奇、拉斐尔等作品,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②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拉斐尔、提香等重要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

3.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加试】——(c)

(1)佛罗伦萨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14到15世纪一跃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

(2)佛罗伦萨孕育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杰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加试】

1.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加试】——(b)

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1)时间:

1506年动工,1626年竣工。

(2)建筑设计者:

著名建筑师布拉曼特设计,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3)布局与艺术成就

①平面呈十字形的长方形。

②外观最显著部分呈大圆顶,建筑难题在于跨度大而又没有立柱支撑。

③教堂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④大厅中央是主祭坛,上面覆盖着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镀金青铜华盖。

⑤大教堂前以方尖碑为中心,建有椭圆形广场和一个小型梯形广场。

2.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加试】——(b)

(1)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宝库。

(2)米开朗基罗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的《最后的审判》。

3.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加试】——(c)

(1)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

①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创作者。

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

用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

②参与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与施工,设计教堂大圆顶,创作著名雕像《哀悼基督》。

(2)拉斐尔: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

创作著名壁画《雅典学院》,充分表现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人文主义思想。

(3)贝尔尼尼:

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主祭坛上面镀金青铜华盖。

1.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

(1)文艺复兴不只是恢复古代哲学、艺术和追溯已逝的“黄金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发明、加速变革的时代。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个性强烈的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

(3)建筑师中的许多人既是多才多艺的“巨人”,又是新的思想文化潮流的代表,他们在艺术作品中强调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显示出一种新的精神,即歌颂人性和赞颂世俗生活,提倡人权和个性自由,反对神权、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这是人文主义的光辉。

这些文化遗产是当时历史发展的里程碑,预示着新时代的曙光。

2.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的特点

(1)创作方式:

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

(2)代表性壁画:

最著名的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

(3)内容:

壁画场面宏伟、形象生动。

(4)题材:

以宗教题材为主。

(5)主题:

反映人文主义色彩。

3.圣彼得大教堂建筑风格及成就

(1)立体感强、宏伟壮观。

(2)鲜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创新精神。

(3)寓意深刻,昭示异教徒的皈依和罗马教皇的神圣地位。

(4)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与希腊式石柱建筑相结合。

1.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

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 A

解析 雕像对圣母玛利亚的神态和面部表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体现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怜子之情和失子之痛,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2.(2018·金华十校测评)如图是意大利的一处世界建筑文化遗产。

下列对该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教堂的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

B.洗礼堂大门用青铜浮雕装饰,被称为“天堂之门”

C.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D.大教堂内悬挂拉斐尔设计的挂毯,与壁画交相辉映

答案 D

解析 从图示看,该文化遗产是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该教堂的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其洗礼堂大门用青铜浮雕装饰,被称为“天堂之门”,该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教堂内悬挂拉斐尔设计的挂毯”的是西斯廷小教堂,与图片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加试题)(2016·10月浙江选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

图一 《雅典学院》  图二 《创世纪》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

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

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

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

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

……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

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

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答案 

(1)图一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等的故事;图二源于《圣经》故事。

图一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二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

(2)贡献: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考点三 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1.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b)

(1)背景

①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上:

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④外交上:

新航路开辟。

⑤政治上:

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2)性质:

17、18世纪,欧洲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过程:

开始于英、法,随后扩展到德国、荷兰等国。

(4)思想武器:

理性。

(5)斗争矛头: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

2.洛克的主张及影响【加试】——(b)

(1)主张: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人民有权推翻威胁大多数人利益的国王。

(2)影响:

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b)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1)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2)反对君主专制,同时赞成“开明专制”

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

(2)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

卢梭

(1)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2)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4.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加试】——(b)

(1)主张:

人是自由、平等的;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强调以人为本,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评价:

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1.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人类面对的“四大问题”:

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技革命。

(2)人类的“四个解放”:

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科技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世界现代意识的兴起:

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欲望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激发了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科技革命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

四场运动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2.唯物史观认识启蒙思想的社会作用

(1)政治: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蓝图,如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制,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和人民主权思想等。

(2)经济:

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科技条件。

1.(2018·4月浙江选考,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2.(加试题)(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

“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答案 D

解析 该学者观点的核心主旨就是启蒙意味着“觉醒”和“背叛”,东西方诉求不同,但实质相同,故选D项。

3.(2018·杭州学考仿真测评)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反对分权、反对代议制,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

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卢梭D.康德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体现的是社会契约论,伏尔泰主张自由、平等,没有体现契约思想,故A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原则,与题目中“反对分权”的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倡导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康德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的理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

1.(2018·嘉兴学考满分加餐练)“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______’思想深入人心。

”在“________”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

A.平等主义B.批判主义

C.世俗主义D.浪漫主义

答案 C

解析 平等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故A项错误;批判主义是19世纪才出现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体现了世俗主义,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工业革命以后18世纪末19世纪初诞生的,故D项错误。

2.(2018·金华学考满分加餐练)“从这个时代起,我国以及整个东方文明,逐渐从世界上领先的、繁荣的地位而转向落后与衰落,西欧则从这时逐渐超过了东方。

”引文中的“这个时代”“这时”是指(  )

A.12~13世纪B.14~16世纪

C.17~18世纪D.19~20世纪

答案 B

解析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开辟新航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与材料中“西欧则从这时逐渐超过了东方”相符,故B项正确。

3.(加试题)(2018·温岭学考满分加餐练)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神学家”“因信称义”“教会改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普罗塔戈拉B.但丁

C.马丁·路德D.伏尔泰

答案 C

解析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神学家,倡导“因信称义”,主张教会改革,故C项正确。

考向二 必考与加试结合点

4.[史料实证——宗教改革内容]

(加试题)(2018·余姚学考满分加餐练)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B.先定论

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答案 C

解析 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却反映出教皇的贪婪,故C项正确。

5.[史料理解——神权下自我影响]

(加试题)(2018·义乌学考仿真测评交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故C项正确;构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架构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6.[史料理解——文艺复兴的文化遗产]

(加试题)(2018·桐乡选考强化练)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被誉为人文主义的胜利,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象征和标志,米开朗基罗曾说:

“我会造一个相仿的圆顶,比他的大,却不可能比他的美。

”但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却不是首创,它可能效仿了(  )

A.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B.古罗马的万神庙建筑

C.古埃及的金字塔

D.中国古代的建筑

答案 B

解析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比佛罗伦萨大教堂晚,应排除;古罗马的万神庙是穹顶,比佛罗伦萨大教堂早;古埃及和中国都没有兴起穹顶建筑,故选B。

考向三 立德树人、学术前沿

7.[唯物史观——社会思想与社会环境的关联]

(2018·海宁学考命题交流)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18世纪早期英法经济水平差距不大,故A项错误;文化环境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国际地位的差异不是国内政治变化主因,故D项错误。

8.[唯物史观——启蒙运动的社会环境]

(2018·余姚学考满分检测)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

促进启蒙运动到来的历史条件有(  )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科学与技术紧密的结合 ④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②④均属于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选择B项。

9.[价值观——自由、平等精神]

(2018·绍兴学考仿真测评)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答案 B

解析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项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项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提出,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C项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D项错误。

[素养渗透]——唯物史观的六大原理

(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地发展。

(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3)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阶级分析方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选择题

1.有人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这两部作品主要宣扬了(  )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

答案 C

解析 蒙昧主义是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主张,与题目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无关,故A项错误;禁欲主义也是中世纪宣扬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十日谈》和《神曲》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作品,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故D项错误。

2.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具有“古代的复兴”“个人的完善”和“世俗化”三个突出特征。

这一重大事件是指(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 综合考虑材料三层意思即可判断选B。

3.(2018·温州学考押题交流)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

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

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

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精通体育和武艺”“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等信息说明此时期注重人文主义素养,属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故A项正确。

4.(2018·丽水学考押题交流)14、15世纪的意大利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新”在于(  )

A.人文精神的复兴B.近代科学的形成

C.新教的广泛传播D.代议制度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核心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5.(2018·宁波学考满分加餐练)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