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941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崇明县三乐学校宋玉燕

摘要:

本文以崇明岛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为例,从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要求、应用的特点、教育途径、研究流程方面介绍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教育素材、美术教学中的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研究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素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生态教育素材便成为美术教学素材应用的源泉。

生态教育素材是校外地方性拓展型课程资源。

生态教育素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自然、民风习俗、历史以及地方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素材资源。

生态教育素材只是美术教学中可利用素材中的一小部分,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地方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课程理念提出:

“重视各学习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注重科目内学科、活动、专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模块或主题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同时《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表述:

“使学生能创意性地表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形成设计与创作的初步能力,美化环境生活,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形成课程整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研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在增加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

一、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要求

(1)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

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美术技能基础都不同,选择生态教育素材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

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中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给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素材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生态教育素材。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2)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要与地方社区生态建设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直观教具。

学校所在区域——崇明岛,功能定位为生态岛,有着进行美术教学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有名胜古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明学宫和唐一岑墓祠;有风格独特的古民宅;还有古现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独树一帜的黄家花园和古民宅的建筑等。

我们美术教师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所用。

例如:

“灶花画”是崇明当地农家老式灶头的灶山(灶口上方的遮蔽墙)上多画着各种装饰图案,民间称之为“灶花”的绘画活动,把它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要与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它有着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

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选择必须从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美术教师的专长,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应用生态教育素材。

例如:

我们在进行七年级(书画版)《刚与柔的感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若能应用生态教育素材(自然资源素材、废旧品素材)在一幅画上展示不同物象(在不同位置、不同光感时)的不同质感效果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同没有应用生态教育素材的效果形成极大的反差。

应用生态教育素材可以把一些事物思维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的特点

1、本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具有一定地域性,本土化的生态教育素材突出了崇明当地生态文化的魅力。

崇明本土性岛域生态教育素材涵括了自然生态素材、经济生态素材、文化生态素材三个内容。

例如:

本土性典型的河口方言、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等生态教育素材,通过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在美术知识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让学生零距离的学习、领会了本土文化精髓。

2、持续性。

生态教育素材是学生最熟悉、最受感染、最易接受的审美源泉。

生态教育素材的应用增加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丰富了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达到了生态教育的目的。

例如:

家乡的一花一草,一墙一角,一人一景等生态教育素材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素材,而且这种素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

继续开发应用本土的生态教育素材,成为美术学科教学素材持续开发与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要善于借用孩子的眼光去继续挖掘更多的美术素材资源,并“尽可能的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

学生亦能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美术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提高了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热爱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

3、实践性。

实践性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应引导学生在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让学生在美术的实际操作中学习美术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美术知识不宜从抽象概念开始,而应从具体素材应用操作入手。

二是引导学生将美术教学中学到的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知识运用于美术创作实践。

这样做可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双向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我们教美术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制作、创造能力。

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于美术创作实践。

当然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

我的做法是:

首先要放开手脚,提供机遇。

充分利用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生态教育素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应用生态教育素材进而展开想象,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只要能表达思想,就要把它利用起来。

其次是化难为易。

在初一年级,第一步我只提出五类常用题材,有意识地强调每类题材的较佳的表现方式,它们可以在应用生态教育素材的帮助下来进行创作表现。

它们是:

人物题材、动物、植物题材、风景题材、。

 随着学习的深化,可以逐步增加。

但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感到不难。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把学生从想学美术而又怕创作不好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4、创造性。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素材,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又可以创造性地赋予其其他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创造性,让生态教育素材为我们心中想实现的教育目的服务。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他们创作积累素材,

例如:

六年级(书画版)画《记录色彩——家乡的小河》,我们带学生观察家乡的小河是怎样的,回后小朋友们画出了他们感受到的风景,接着提出“怎么来让家乡的小河永远那么清澈?

”,当我们提出这一问题时,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象出来“绿树成阴”的情景,小河边画出了各种各样色彩的树,还可以让学生画出河道受污染的时候,河道变得怎样了(水质、形状、色彩)……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美术能力。

5、审美性。

美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都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每部作品都灌注了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和爱憎情感,赋予形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

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应用是以静态表现出运动,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塑造的形象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深度,是真正的静态艺术,具有艺术本身的形式美。

它通过静态的造型表现运动的一个片刻、以极其单纯的形象概括地反映主活。

美术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因此美术教学中应用生态教育素材非常讲究,首先表现在物质材料本身具有的天然形式美的因素上。

这些属于物质素材原生态的朴素、天然、简单的形式美,是自然形态的形式美。

将这种自然形式美与艺术美融合,就会增加作品的审美性。

其中自然资源素材就含有不同的质感,大理石的细腻润滑,花岗岩的粗糙坚硬,木料的质朴和纹理趣味等,可以和一定的造型和情感表达恰当地结合起来。

由于这些自然资源素材本身具有与作品意蕴相一致的审美特性,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生态教育素材的开发研究:

1、自然资源素材: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素材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素材。

崇明美,美在自然;崇明好,好在生态;崇明的学生在这样一个田野广袤,阡陌交通,绿树环绕,自然资源丰富的生态家园中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生态教育素材。

2、废旧品素材:

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旧物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亦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种作用下,生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使生态环保意识真正地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

笔者作为美术教师作了深刻的思考,结合书安排了“废旧品巧利用”的内容,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同时,利用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的应用向学生灌输生态教育,提倡“变废为宝”。

并且作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在七年级(书画版)《泡沫塑料造型》为例,学生在材料的收集、工具的准备、欣赏、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直观感受觉得“废旧品素材应用”不是那么深不可及的,由此产生创作欲望。

同学们欣赏和临摹了书中的一些作品后,感受颇深,都表现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发誓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有的还为以前被自己扔掉的“垃圾”后悔。

通过临摹这样的一些形式,同学们的制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3、人文素材:

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中人文素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人文素材涵盖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还包括富于表征的内容的聚落形式和建筑风格等等。

例如:

崇明的本土性典型的河口方言、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人文生态素材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很好的资源。

四、生态素材的教育途径

1、美术课堂教学

生态教育素材存在于学生伸手可触的现实生活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生活中它通过形、色、声传递给我们。

有的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更好的把握美术课的整体内容,增加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我认识的线》时,由于学生的表现方式被以往的思维方式所困,很难表现出生动而富有生气的作品。

因此,笔者执教此课时先展示几幅新材料(电线、稻草等)制作的示范画,面对绚丽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他们尽情欣赏的同时,嘴边还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

“呀!

这个我家里也有”,“哈,原来可以这么来表现”,“旧电线还可以做艺术品呢”,“原来生活中有许多废旧品也可以变废为宝呢”。

这样,线的造型形式、表现形式就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孕育了浓厚的情趣,紧接着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依序观看人物手掌上、植物上、动物上的纹理、脉纹,品赏动植物各自不同的线条纹理形式。

最后又启发学生从部分回到整体,感受线条极富魅力的表现力。

这样,学生就从中掌握了创造性利用不同材料自由表现对象。

可见利用生态教育素材开展美术教学充分体现了直观性、实践性、创造性、审美性,其效果不是传统教学手段可比拟的。

2、课外写生艺术实践

农村有着独特的乡情风貌,选择农村的自然风光开展写生教学,让学生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通过学生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艺术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美术创作素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

在六年级(书画版)教学《有层次的风景》一课时,教师讲授画家们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出了有层次的风景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些同学就利用平时写生时记录的素材进行组合创作,创作出了既有创意又富有生态教育意义的主题性作品。

通过他们的绘画、拼贴演示,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教学的表现要点,并且能够轻松自由的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3、课外兴趣制作

课外兴趣制作主要让部分对美术创作感兴趣的学生接触了解生态教育素材,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培养学生观察细微生活、广泛收集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例如:

在讲授完六年级(书画版)《方盒造型》一课时,课外兴趣制作的学生们就根据所学的知识原理,结合自己的爱好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有芦苇枝编的“鸟巢”;有纸盒做的“未来家园”……这些作品体现了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五、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步骤

生态教育素材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它们是教学的各种备选材料,只有经过教育加工并付诸于实施才能为美术教学素材。

使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到美术教学中,丰富课程内涵,是生态教育素材应用面临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是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研究能否有成效的关键所在。

生态教育素材容量大、跨度广、可操作性强,大体可以从素材筛选—素材加工—素材应用实施—素材应用后反思个步骤进行应用研究。

(见图1)

1.生态教育素材筛选

生态教育素材广泛存在于某一特定社区的自然与社会之中,生态教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原始材料,如所在地自然环境中的材料、经济发展带来的材料及人文材料。

究竟哪些生态教育素材具有开发价值,必须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三层筛选。

生态教育素材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结合,与社区生态建设相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要能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

经过筛选,才能确定部分有价值的生态教育素材为教育加工备用材料。

2.生态教育素材加工

把经筛选的有价值的生态教育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交叉整合,建构创新,将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1)交叉整合:

不同的素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把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增加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加课程的综合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建构创新:

素材性创新是课程的创新内容之一。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应用素材,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寻找新颖素材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素材,这些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创新,使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具有可操作性。

3.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实施

教学案例:

崇明县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案例之一为《探访东滩候鸟》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知识背景:

崇明东滩候鸟保护区——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总面积326.2平方公里。

崇明东滩3万公顷滩涂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从东欧、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迁徙而来的候鸟达100万左右,其中有白额雁、绿鹭、中白鹭、黑脸琵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被列为保护之列的珍稀候鸟有130多种,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达3000至3500只。

为了加强东滩鸟类的保护,使上海市崇明东滩成为以保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资源为主,融保护、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重要湿地和候鸟保护区。

(1)布置学生查阅、搜集有关崇明东滩候鸟的相关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通过社会调查,如到候鸟保护单位咨询、通过长辈了解情况。

(2)根据教学需要、教师专长设计教学,可通过课外游览活动,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崇明东滩所特有的气息。

如用写生、记忆画或采取摄影的方式表现家乡东滩候鸟,或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或结合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活动。

(3)将美术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利用校园门厅、走廊或校园展厅,举办校园美术作品展或摄影展;举办“来家乡的鸟儿”手抄报展览。

4.生态教育素材应用后反思

教学活动取得成功,需要教学研究、教学新方法、新手段,需要同行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也需要教学后及时自我总结和反思。

“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记录、同事指导建议、他人帮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教学水平。

”总结与反思有许多种方法。

录音机、照相机或录像机都能为教师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结合教师的观察记录,真实地反映教学实施情况,便于教师发现、分析和改进。

教师之间可相互观摩、指导,更好地开发利用素材。

六、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求:

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全球人口膨胀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导致生态文化早已突破了单纯的环境科学扩展到了人类学、社会学以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现实社会需要切实可行的生态教育,社会发展需要更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层次的综合人才,美术教育教学也需要更丰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完善提高。

2、进行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需要:

增强美术课程对地方、学生的适应性,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不同地区和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课程专家在进行素材应用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反映地区和学校课程差异的课程需求,地方、学校和老师有更大的发言权。

近年来,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对学生开展“美术馆教育”、“博物馆教育”。

生活在崇明的孩子们可能不常去美术馆、博物馆,可他们面对青山绿水,穿行于生态家园,这些生态教育素材的应用不是更贴近生活贴近艺术吗?

例如:

崇明,海岛交通不大方便、经济较为落后,却是大上海后花园,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教育素材。

历史上有过许多艺术家,历史悠久的瀛州八景等,具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崇明文物。

崇明岛还是个注重环保建设的生态岛,生于这、长于这的孩子们长期受到家乡生态氛围的熏陶,他们对自己身边的艺术更有兴趣,把这些生态教育素材引入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有些生态素材已成为地方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将这种素材应用于美术教学,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教育素材的应用适应了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

3、培养学生生态素养需要:

生态教育是长期的过程,青少年是生态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生态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中,促成学生生态素养的养成。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生态教育素材,树立保护、传承生态文化的意识,当今世界,现代社会,全球环境问题迅速恶化,环境灾难频繁发生,使人们深感生态危机日趋严重。

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给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新生代”的学生对生态文化的情感逐渐淡漠,对美的感受性普遍降低。

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对身边的生态视而不见,认为那“不关我的事”。

有很多珍贵的生态正遭受摧残。

例如,20世纪90年代前,崇明地区发生过村民因拆除旧民居而损坏传统特色建筑事件。

许多乡土传统工艺也正遭受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情况。

这说明青年一代对保护家园生态和传承生态文化的意识淡漠,“传承民间文化,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心声。

现代美术教育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开发应用生态教育素材,设计美术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态教育素材,改变观念,了解生态教育素材应用的价值,从而主动产生保护家乡生态环境,传承家乡生态文化的意识。

4、提升美术教育价值功能的需要: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创造性学科,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功能。

进行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打破以往的学科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从素材的搜集整理,到探究活动的进行,最终到学习成果的展示,都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美术教育价值功能。

七、农村初中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经验成果和反思

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把生态教育素材贯穿于美术教学及课外辅导之中,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展示。

先后在学校举办“绿色家园”学生美术作品展评活动、“生态家园”学生手抄报展评活动、“黑白·生态”学生木刻版画作品展评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县、市举行的各种美术作品展示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上海市青少年“子长杯”未成年人生态道德亲子绘画活动三等奖、优胜奖、;上海市“真彩杯”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三等奖;崇明县中小学"生态岛建设,你我齐参与"系列活动绘画、摄影组三等奖……。

通过生态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美术教学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水平,而且更加充实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美术教学的本土性。

通过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

诸如怎样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怎样从实践层面上提升到理论层面上;生态教育素材的多样性开发;如何更进一步使生态教育素材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等。

所以,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美术教学实践的一些现状,提出今后教学实践的大致设想:

1、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成员能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教学实践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要积极推进教学实践的深度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原有的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方向,使教学实践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自己教学实践的意图,从而为教学实践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要激发学生运用生态教育素材进行美术创作中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对学生现状作进一步进行分析,寻求制约教学实践深入发展的瓶颈,从研究教师自身发展到研究学生能力提高,对教学实践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从教学实践的基础做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01,(6):

4.

[2]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上海:

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谋昌,《生态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4]袁和平.《实施绿色生态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北京日报2006.3.

[5]徐朝晖,《谈生态教育与学生成长》.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6]朱国芬,《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中国环境,2006.10.

[7]毕学云,《论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及根治途径》,河北林业科技,2006.1O.

[8]杨伟利.《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广东教育,200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